讀|依戀效應:從心認識自己,重新與他人建構正向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著開心嗎?
2.如果對方突然冷卻,你還能和往常一樣聊天嗎?
3.如果其實發現只是寂寞,你能冷靜讓一切恢復原來的生活嗎?
4.你能保持心的狀態,讓能量只是流過嗎?
原來小時候的成長狀態會影響我們以後人生直至終老,因為這個理論讓我重新回想了從小到大的我是什麼樣子。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與生俱來的相互依賴、彼此依存,同時也錯綜複雜。與外在環境的社會連結,在童年經驗中已塑造了人際關係的運作模式,間接地影響著如何在關係中建立出記憶中「愛」的印象,儘管接觸新觀念的程度可能會改變社會化的想法,但深根地固的連結模式在年紀漸長後,本質上依然會維持原樣。

依戀對象:親近的安全堡壘與避風港

Q:選擇五個形容詞來回想童年時照護者們與自己的關係,及每個形容詞的具體記憶,如果可以盡可能回溯,再往現在的時間來想。
而這些形容詞等於現在的自己從童年時到此時此刻,對照護著們的關係採取的立場。

「你希望你的孩子從你的教養中獲得什麼?」
在童年時能感覺到被愛、包容與保護,並了解孩子最真實的模樣,鼓勵他嘗試探索各項事務。這樣的教養方式是父母能為孩子提供的最棒禮物。


書中提及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依戀兩種,

*安全型依戀:覺得自己值得被愛、被照顧,因此有更強大的自尊心,往往更願意付出、包容,面對生離死別也有好的調節能力,同時也允許自己表現脆弱,因為擁有安全感,相信他人會為自己騰出時間給予回饋,不害怕連結親密關係。

不安全型依戀:
*逃避型依戀:在社交場合能夠有很好的適應能力,能單獨完成事情,但卻不擅長提供親密關係所需,發生衝突時通常會選擇疏離對方,常常會否認自己的感受,自我調解。(小時候照護者給予的回應少之又少)
*焦慮型依戀:察言觀色能力很強,極度渴望情感的連結但內心拉扯著不安全感的厭惡,會更加依賴依戀對象。(小時候照護著給予的回應反覆無常,時而熱絡時而冷淡)
*混亂型依戀:同時尋求又畏懼照護者,因為他們的安全感來源也是恐懼的根源。(經歷家暴...等)

依戀模式能改變嗎?

也許能也許不能,但...
深刻的反思、有意義地深入了解自身經驗,藉由與安全型依戀者建立長期健全的關係,或甚至養育子女,可以習得安全型依戀。

不安全型依戀就不好嗎?
能夠利用不安全型依戀模式的優點,去避免陷入衝突循環,建立有效的溝方式,讓關係發展更加美好。
最後書本提到的十項依戀功課:
1.了解自身的依戀模式
2.與自己的依戀模式共處或想辦法改變
3.努力改變依戀模式(不安全型依戀→安全型依戀)
4.努力讓孩子擁有安全型依戀
5.請記住,他人也會受依戀模式的影響
(讓逃避型依戀的人提供更多的空間;讓焦慮型依戀的人更放心)
6.利用依戀知識,找到適合的對象(若可以,尋找安全型依戀對象)
7.利用依戀知識,挽救感情
8.支持那些維護兒童與照護者間健全關係的社會組織
9.幫助混亂型依戀的高風險孩子
10.承認需要依戀


自我覺察來了解自己缺乏什麼,穩定心裡的不安,能讓自己的狀態變得更好。有一句話:「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人」,內在層次的成長,愛的細緻度也會有所不同。

有時候難過並非事情的本身,而是事情為什麼會發生,於是一直想找答案,也一直在書中調和自己上下起伏的情緒。人際關係是人生需要持續修習的課程。


附上:
人際依附風格量表-https://www.tip.org.tw/evaluatefree11
愛情依戀量表-https://www.tip.org.tw/aabti

avatar-img
4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一直將自己丟入了「關係」盲點,不論是親子關係、同儕關係、親密關係及職場人際關係。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許多事就並非是自己說了算,撇除現實面問題,情感的關係拉扯就很容易讓自己的情緒波動不定。 原生家庭是人生過程中最長時間的關係鏈結,價值觀的培養、塑造你成為你,但往往原生家庭也是帶來人生衝擊的第一個
想成為怎樣的人 努力去成為你想要的那個人 你又是怎樣的人 盡力地去變成那個最好的人 當站在交叉路口 抉擇總那麼的困難 是多麼無助又孤單 但這一條路 只能自己一個人去跌跌撞撞 你的勇氣讓你更加勇敢 面對所有未知 情緒宣洩後的你 昂首闊步踏出每一步 你只需為你自己負責
在2020年膠原蛋白快速地離我而去,許多應達到或得達成的自訂目標落空,感受到了對自己強烈的不愉悅,又無法將那負面情緒適當的放下,於是不是將時間塞滿,就是在夢中浮沉,換來的還是心空空。
卸下了學生身份之後, 不,應該說歲數過了18之後, 面對許多事情再裝傻,他人就會不斷的搖頭, 直接棒打腦袋,說著:「要學會長大,面對現實。」 也間接的剝奪了還想當小孩的權利。
過去討厭自己的本名,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學寫字時就是那三個字,被爹揍得不要不要的,且因為筆劃太多,總想著可以叫一一就好,又或者因為名字太菜市場了,總偶不時地跟他人撞名。
深嘆了一口氣 獨自一人走在荒蕪之地上 拿起沉重的萬花筒然後架在木架上 仔細地把萬花筒裡藏著的花花世界 看了一遍又一遍,再一遍 紅色碎片碰上綠色碎片 爆發出一朵朵奇形怪狀又五顏六色的花朵 突然,藍色閃粉墜落於銀河中 在那頃刻之間化為煙花是那麼的絢麗且耀眼 金光從右到左快速地飛過 來不及許下心願就消失
前陣子一直將自己丟入了「關係」盲點,不論是親子關係、同儕關係、親密關係及職場人際關係。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許多事就並非是自己說了算,撇除現實面問題,情感的關係拉扯就很容易讓自己的情緒波動不定。 原生家庭是人生過程中最長時間的關係鏈結,價值觀的培養、塑造你成為你,但往往原生家庭也是帶來人生衝擊的第一個
想成為怎樣的人 努力去成為你想要的那個人 你又是怎樣的人 盡力地去變成那個最好的人 當站在交叉路口 抉擇總那麼的困難 是多麼無助又孤單 但這一條路 只能自己一個人去跌跌撞撞 你的勇氣讓你更加勇敢 面對所有未知 情緒宣洩後的你 昂首闊步踏出每一步 你只需為你自己負責
在2020年膠原蛋白快速地離我而去,許多應達到或得達成的自訂目標落空,感受到了對自己強烈的不愉悅,又無法將那負面情緒適當的放下,於是不是將時間塞滿,就是在夢中浮沉,換來的還是心空空。
卸下了學生身份之後, 不,應該說歲數過了18之後, 面對許多事情再裝傻,他人就會不斷的搖頭, 直接棒打腦袋,說著:「要學會長大,面對現實。」 也間接的剝奪了還想當小孩的權利。
過去討厭自己的本名,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學寫字時就是那三個字,被爹揍得不要不要的,且因為筆劃太多,總想著可以叫一一就好,又或者因為名字太菜市場了,總偶不時地跟他人撞名。
深嘆了一口氣 獨自一人走在荒蕪之地上 拿起沉重的萬花筒然後架在木架上 仔細地把萬花筒裡藏著的花花世界 看了一遍又一遍,再一遍 紅色碎片碰上綠色碎片 爆發出一朵朵奇形怪狀又五顏六色的花朵 突然,藍色閃粉墜落於銀河中 在那頃刻之間化為煙花是那麼的絢麗且耀眼 金光從右到左快速地飛過 來不及許下心願就消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依附理論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性,闡述了依附風格如何影響個體的關係動態。文章指出,安全型依附可以促進健康的關係,而不安全的依附則可能造成困擾。透過各種心理學觀點,包括人本主義和認知行為心理學,我們能理解並修復過去的創傷,從而在愛與信任中重新建立連結和安全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依戀理論中的四種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附,並提供了對應的人際關係建議。瞭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持和協助,以促進更健康關係。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依附理論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性,闡述了依附風格如何影響個體的關係動態。文章指出,安全型依附可以促進健康的關係,而不安全的依附則可能造成困擾。透過各種心理學觀點,包括人本主義和認知行為心理學,我們能理解並修復過去的創傷,從而在愛與信任中重新建立連結和安全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依戀理論中的四種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附,並提供了對應的人際關係建議。瞭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持和協助,以促進更健康關係。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