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依戀效應:從心認識自己,重新與他人建構正向的關係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著開心嗎?
2.如果對方突然冷卻,你還能和往常一樣聊天嗎?
3.如果其實發現只是寂寞,你能冷靜讓一切恢復原來的生活嗎?
4.你能保持心的狀態,讓能量只是流過嗎?
原來小時候的成長狀態會影響我們以後人生直至終老,因為這個理論讓我重新回想了從小到大的我是什麼樣子。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與生俱來的相互依賴、彼此依存,同時也錯綜複雜。與外在環境的社會連結,在童年經驗中已塑造了人際關係的運作模式,間接地影響著如何在關係中建立出記憶中「愛」的印象,儘管接觸新觀念的程度可能會改變社會化的想法,但深根地固的連結模式在年紀漸長後,本質上依然會維持原樣。

依戀對象:親近的安全堡壘與避風港

Q:選擇五個形容詞來回想童年時照護者們與自己的關係,及每個形容詞的具體記憶,如果可以盡可能回溯,再往現在的時間來想。
而這些形容詞等於現在的自己從童年時到此時此刻,對照護著們的關係採取的立場。

「你希望你的孩子從你的教養中獲得什麼?」
在童年時能感覺到被愛、包容與保護,並了解孩子最真實的模樣,鼓勵他嘗試探索各項事務。這樣的教養方式是父母能為孩子提供的最棒禮物。


書中提及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依戀兩種,

*安全型依戀:覺得自己值得被愛、被照顧,因此有更強大的自尊心,往往更願意付出、包容,面對生離死別也有好的調節能力,同時也允許自己表現脆弱,因為擁有安全感,相信他人會為自己騰出時間給予回饋,不害怕連結親密關係。

不安全型依戀:
*逃避型依戀:在社交場合能夠有很好的適應能力,能單獨完成事情,但卻不擅長提供親密關係所需,發生衝突時通常會選擇疏離對方,常常會否認自己的感受,自我調解。(小時候照護者給予的回應少之又少)
*焦慮型依戀:察言觀色能力很強,極度渴望情感的連結但內心拉扯著不安全感的厭惡,會更加依賴依戀對象。(小時候照護著給予的回應反覆無常,時而熱絡時而冷淡)
*混亂型依戀:同時尋求又畏懼照護者,因為他們的安全感來源也是恐懼的根源。(經歷家暴...等)

依戀模式能改變嗎?

也許能也許不能,但...
深刻的反思、有意義地深入了解自身經驗,藉由與安全型依戀者建立長期健全的關係,或甚至養育子女,可以習得安全型依戀。

不安全型依戀就不好嗎?
能夠利用不安全型依戀模式的優點,去避免陷入衝突循環,建立有效的溝方式,讓關係發展更加美好。
最後書本提到的十項依戀功課:
1.了解自身的依戀模式
2.與自己的依戀模式共處或想辦法改變
3.努力改變依戀模式(不安全型依戀→安全型依戀)
4.努力讓孩子擁有安全型依戀
5.請記住,他人也會受依戀模式的影響
(讓逃避型依戀的人提供更多的空間;讓焦慮型依戀的人更放心)
6.利用依戀知識,找到適合的對象(若可以,尋找安全型依戀對象)
7.利用依戀知識,挽救感情
8.支持那些維護兒童與照護者間健全關係的社會組織
9.幫助混亂型依戀的高風險孩子
10.承認需要依戀


自我覺察來了解自己缺乏什麼,穩定心裡的不安,能讓自己的狀態變得更好。有一句話:「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人」,內在層次的成長,愛的細緻度也會有所不同。

有時候難過並非事情的本身,而是事情為什麼會發生,於是一直想找答案,也一直在書中調和自己上下起伏的情緒。人際關係是人生需要持續修習的課程。


附上:
人際依附風格量表-https://www.tip.org.tw/evaluatefree11
愛情依戀量表-https://www.tip.org.tw/aabti

4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一直將自己丟入了「關係」盲點,不論是親子關係、同儕關係、親密關係及職場人際關係。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許多事就並非是自己說了算,撇除現實面問題,情感的關係拉扯就很容易讓自己的情緒波動不定。 原生家庭是人生過程中最長時間的關係鏈結,價值觀的培養、塑造你成為你,但往往原生家庭也是帶來人生衝擊的第一個
想成為怎樣的人 努力去成為你想要的那個人 你又是怎樣的人 盡力地去變成那個最好的人 當站在交叉路口 抉擇總那麼的困難 是多麼無助又孤單 但這一條路 只能自己一個人去跌跌撞撞 你的勇氣讓你更加勇敢 面對所有未知 情緒宣洩後的你 昂首闊步踏出每一步 你只需為你自己負責
在2020年膠原蛋白快速地離我而去,許多應達到或得達成的自訂目標落空,感受到了對自己強烈的不愉悅,又無法將那負面情緒適當的放下,於是不是將時間塞滿,就是在夢中浮沉,換來的還是心空空。
卸下了學生身份之後, 不,應該說歲數過了18之後, 面對許多事情再裝傻,他人就會不斷的搖頭, 直接棒打腦袋,說著:「要學會長大,面對現實。」 也間接的剝奪了還想當小孩的權利。
過去討厭自己的本名,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學寫字時就是那三個字,被爹揍得不要不要的,且因為筆劃太多,總想著可以叫一一就好,又或者因為名字太菜市場了,總偶不時地跟他人撞名。
深嘆了一口氣 獨自一人走在荒蕪之地上 拿起沉重的萬花筒然後架在木架上 仔細地把萬花筒裡藏著的花花世界 看了一遍又一遍,再一遍 紅色碎片碰上綠色碎片 爆發出一朵朵奇形怪狀又五顏六色的花朵 突然,藍色閃粉墜落於銀河中 在那頃刻之間化為煙花是那麼的絢麗且耀眼 金光從右到左快速地飛過 來不及許下心願就消失
前陣子一直將自己丟入了「關係」盲點,不論是親子關係、同儕關係、親密關係及職場人際關係。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許多事就並非是自己說了算,撇除現實面問題,情感的關係拉扯就很容易讓自己的情緒波動不定。 原生家庭是人生過程中最長時間的關係鏈結,價值觀的培養、塑造你成為你,但往往原生家庭也是帶來人生衝擊的第一個
想成為怎樣的人 努力去成為你想要的那個人 你又是怎樣的人 盡力地去變成那個最好的人 當站在交叉路口 抉擇總那麼的困難 是多麼無助又孤單 但這一條路 只能自己一個人去跌跌撞撞 你的勇氣讓你更加勇敢 面對所有未知 情緒宣洩後的你 昂首闊步踏出每一步 你只需為你自己負責
在2020年膠原蛋白快速地離我而去,許多應達到或得達成的自訂目標落空,感受到了對自己強烈的不愉悅,又無法將那負面情緒適當的放下,於是不是將時間塞滿,就是在夢中浮沉,換來的還是心空空。
卸下了學生身份之後, 不,應該說歲數過了18之後, 面對許多事情再裝傻,他人就會不斷的搖頭, 直接棒打腦袋,說著:「要學會長大,面對現實。」 也間接的剝奪了還想當小孩的權利。
過去討厭自己的本名,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學寫字時就是那三個字,被爹揍得不要不要的,且因為筆劃太多,總想著可以叫一一就好,又或者因為名字太菜市場了,總偶不時地跟他人撞名。
深嘆了一口氣 獨自一人走在荒蕪之地上 拿起沉重的萬花筒然後架在木架上 仔細地把萬花筒裡藏著的花花世界 看了一遍又一遍,再一遍 紅色碎片碰上綠色碎片 爆發出一朵朵奇形怪狀又五顏六色的花朵 突然,藍色閃粉墜落於銀河中 在那頃刻之間化為煙花是那麼的絢麗且耀眼 金光從右到左快速地飛過 來不及許下心願就消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看到《黑天鵝效應》這本書的厚度,再翻看裡頭向螞蟻似的文字,真的讓人倒退三步,這本書我看了應該有一個月,中間一度看下去,但最終還是咬著牙把它看完了。 裡面內容非常多,包含了三體問題、高斯模型、倖存謬誤等等,這些專有名詞都讓人很頭疼,這本書的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同時也是《反脆弱》的作者,他是個
Thumbnail
妻:你不覺得孩子今天電視看很多嗎? 夫:嗯...所以你想表達的是,不要讓孩子再繼續看電視嗎? 妻:這不是廢話嗎? 夫:那你會希望孩子接下來做什麼? 妻:可以去玩玩具啊! 這種對話在我們家裡很常見,但是常常我的內心OS都是「可以一開始直接把所有事情表達完畢,變成一句話孩子電視看很久了,可以換去玩玩具
Thumbnail
*以下數字代表頁數 82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是所有童年不太完美的人渴望達成的目標。 雖然七成五的人們依戀模式一生不變,但有些人確實會改變。 成人依戀訪談的微妙處,重點不是經驗,而是你如何「訴說」經驗,這與敘事的連貫性有關。
Thumbnail
今天與一眾素未謀面的朋友聚集在一家咖啡廳中舉行讀書會的分享活動,心情緊張又興奮!現在網路的號召力驚人,讀書會從一開始的三個人,在短短兩三週內已數倍增長至十四人。雖然每次都有新朋友加入,卻氣氛融洽,大家熱烈地討論書中內容並真誠地分享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毫無違和感。 活動的召集人曾說過成立讀書會的目的是
Thumbnail
今天在書店逛到心理勵志區,很少看這類型書的我,竟無意識的翻起了這本書,也許這就叫緣分~這本書將會大大的改變我的未來 你想要成功嗎?你認為成功是靠運氣嗎? 這可能是大家此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作者Darren Hardy告訴你成功並不是靠運氣,成功是科學的,有公式的,每個人的情況固然不同,但成功的法則
Thumbnail
繼文善《輝夜姫計畫》之後,主兒也推出《螢火蟲效應》,  兩人同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女性作家,這次剛好都是科幻設定, 出版日期前後才隔兩個月,封面還同樣都是黑底反光/螢光圖, 讓我都忍不住在第一時間就入手 XDD 不過講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
Thumbnail
有人說,所有文學閱讀的渴望,都是讀者回應內心追尋自我的召喚,無論是發掘截然不同的自己,或是再次確認原本的形狀,都是一場場「找到自己」的心靈洗禮。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看到《黑天鵝效應》這本書的厚度,再翻看裡頭向螞蟻似的文字,真的讓人倒退三步,這本書我看了應該有一個月,中間一度看下去,但最終還是咬著牙把它看完了。 裡面內容非常多,包含了三體問題、高斯模型、倖存謬誤等等,這些專有名詞都讓人很頭疼,這本書的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同時也是《反脆弱》的作者,他是個
Thumbnail
妻:你不覺得孩子今天電視看很多嗎? 夫:嗯...所以你想表達的是,不要讓孩子再繼續看電視嗎? 妻:這不是廢話嗎? 夫:那你會希望孩子接下來做什麼? 妻:可以去玩玩具啊! 這種對話在我們家裡很常見,但是常常我的內心OS都是「可以一開始直接把所有事情表達完畢,變成一句話孩子電視看很久了,可以換去玩玩具
Thumbnail
*以下數字代表頁數 82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是所有童年不太完美的人渴望達成的目標。 雖然七成五的人們依戀模式一生不變,但有些人確實會改變。 成人依戀訪談的微妙處,重點不是經驗,而是你如何「訴說」經驗,這與敘事的連貫性有關。
Thumbnail
今天與一眾素未謀面的朋友聚集在一家咖啡廳中舉行讀書會的分享活動,心情緊張又興奮!現在網路的號召力驚人,讀書會從一開始的三個人,在短短兩三週內已數倍增長至十四人。雖然每次都有新朋友加入,卻氣氛融洽,大家熱烈地討論書中內容並真誠地分享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毫無違和感。 活動的召集人曾說過成立讀書會的目的是
Thumbnail
今天在書店逛到心理勵志區,很少看這類型書的我,竟無意識的翻起了這本書,也許這就叫緣分~這本書將會大大的改變我的未來 你想要成功嗎?你認為成功是靠運氣嗎? 這可能是大家此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作者Darren Hardy告訴你成功並不是靠運氣,成功是科學的,有公式的,每個人的情況固然不同,但成功的法則
Thumbnail
繼文善《輝夜姫計畫》之後,主兒也推出《螢火蟲效應》,  兩人同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女性作家,這次剛好都是科幻設定, 出版日期前後才隔兩個月,封面還同樣都是黑底反光/螢光圖, 讓我都忍不住在第一時間就入手 XDD 不過講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
Thumbnail
有人說,所有文學閱讀的渴望,都是讀者回應內心追尋自我的召喚,無論是發掘截然不同的自己,或是再次確認原本的形狀,都是一場場「找到自己」的心靈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