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修復式成長,從往內習得安全感開始

2022/12/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
不論是否是自己的母親,或其他的主要照顧者,小生命會透過這一段最早時期的關係,以及這關係的品質和模式,去形成所謂的「依戀關係模式」。
而這「依戀關係模式」經過研究和分析,可分為:「安全型依戀關係」「焦慮型依戀關係」「逃避型依戀關係」。還有第四種「紊亂型」,在焦慮和逃避之間交錯、混亂的依戀關係。
我們需要先認識或探索自己的依戀關係,才能進一步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行為和諸多反應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又是如何自動化的反應出自己在關係中的「安全感」狀態。
先來問問你自己三個問題:
1. 與人親密,是危險的事!你同意嗎?
2. 與人親密,是安全舒適的靠近經驗!你同意嗎?
3. 與人親密,是很渴望卻又害怕受傷害的事!你同意嗎?
這三個簡短問題,可以初步概略的分別出你是什麼樣型態的依戀關係。
與人和諧相處親密,需要內心具有安全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42 字,收錄於此專題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諮商心理師,心理療癒叢書作家。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心理諮商所所長。曾任醫學中心安寧療護病房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書寫對我來說是悲欣情感的梳理與思緒安頓。喜歡在閱讀和書寫中,讓心沁沐在文字流動所帶來的洗滌和舒展。喜歡文字像一盞微亮溫暖的燈,伴人走進內心深處幽暗處,發覺真實自我,與心相遇。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