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 孤獨的冷漠 : 逃避型依戀的障礙與修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推薦購買連結



有些人就是愛自己一個人,不太愛跟別人聊天,也不太會說自己在想什麼。他們覺得自己總是要順著別人的意思,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對自己要求很高,但又怕失敗和被拒絕。他們在工作上很拼,但跟同事的關係卻不太好。他們常常被伴侶說很冷漠沒有心,不太敢放開心胸,也不太相信對方,這樣的人可能就是逃避型的人。

依戀是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多半取決於我們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


三種類型的依戀模式

  • 安全型的依戀 養育者能夠給予我們足夠的愛和關心,對自己和別人都有信心,能夠建立穩固的關係,並且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找到適當的支持和幫助。
  • 焦慮型的依戀 養育者給予我們的愛和關心不穩定或不一致,對自己和別人都不太有信心,容易產生不安和生氣的情緒,並且在遇到困難時,會過度依賴或反抗別人。
  • 逃避型的依戀 養育者忽視或強迫我們,對自己和別人都保持距離,不太敢說自己真正想的,並且在遇到困難時,會逃避或否認問題。




我覺得這本書是逃避型的大解密,它告訴我們,逃避型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了這樣,而他們在家庭、工作、社交、愛情和性方面,都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和行為,是一本研究很深入的書。

提供完整自我的評量,可以協助讀者來認識自己是屬於哪一種依戀狀態。

舉了相當多的名人案例,像是托爾金、J.K.羅琳、宮崎駿、榮格,他們都曾經是逃避型的人,而他們是遭遇到了怎樣的契機,能夠把逃避轉成一種動力,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用了大量的真實故事、研究,來解釋逃避型的人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還有怎麼改變的。

提供了克服逃避行為的技巧和修復依戀關係的方法,例如想像最糟糕的情況,降低資訊依賴。實際且有用的技巧。

書中提到的正念治療法也很有意義,學習停止試圖控制一切,接納自己原原本本的樣子,感受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而不是被外在價值觀所左右。這樣的心態是經過大量的研究,對於減輕憂鬱和焦慮,增加自信和幸福感,都很有幫助。


如果喜歡這樣的推薦,歡迎追蹤我
現在就上圖書館把書借來看看吧 !也可以參考上方購買連結
希望也能在留言區看到您的讀後心得,那將是對我很大的鼓勵





avatar-img
9會員
15內容數
各種研究心得分享,立志用最小成本獲得最多不同的體驗,小型研究、讀書心得、好書推薦、理財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R Designs 的其他內容
迴避型依戀是一種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逃避、疏離、不信任的行為模式。迴避型依戀的人,通常不喜歡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關心和支持,他們寧願獨自解決問題,也不願意依賴別人。迴避型依戀的人,往往會錯過許多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也會讓自己和別人都感到孤獨和不快樂。 迴避型依戀的成因
迴避型依戀是一種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逃避、疏離、不信任的行為模式。迴避型依戀的人,通常不喜歡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關心和支持,他們寧願獨自解決問題,也不願意依賴別人。迴避型依戀的人,往往會錯過許多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也會讓自己和別人都感到孤獨和不快樂。 迴避型依戀的成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依戀理論中的四種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附,並提供了對應的人際關係建議。瞭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持和協助,以促進更健康關係。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Thumbnail
逃避型依附者在婚姻中表現出的獨立性和情感穩定性使他們成為理想的伴侶。本文深入探討了逃避型依附者的優勢,以及他們在婚姻關係中的表現和影響。透過理性的溝通方式、對自由和空間的尊重以及情感控制的優勢,逃避型依附者展現了在婚姻中的重要價值。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依戀理論中的四種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逃避型依戀和恐懼型依附,並提供了對應的人際關係建議。瞭解自己的依附類型,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持和協助,以促進更健康關係。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Thumbnail
逃避型依附者在婚姻中表現出的獨立性和情感穩定性使他們成為理想的伴侶。本文深入探討了逃避型依附者的優勢,以及他們在婚姻關係中的表現和影響。透過理性的溝通方式、對自由和空間的尊重以及情感控制的優勢,逃避型依附者展現了在婚姻中的重要價值。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