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我希望我能更早理解這個理論,在我成為父母之前或者在我孩子還小時 :)

當我知道這個理論時,就深深著迷(和作者一樣)。

作者訪談大學教授、專家、相關研究人員也深入生活作調查。其中包含有趣、令人傷感及省思的各種案例,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理論。

我也更理解原來依戀理論和依戀教養是不同的(很有趣),大家可以自己在書中品味這中間的差異。

書中也談及,即使我們不屬於安全依戀型(當然安全依戀型的朋友,也可能遭遇人生的種種不順遂及情感挑戰),也能有能力並且過出屬於自己的璀璨人生。

這也是我很好奇和想學習的。經由這幾年的自修,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成為最真實也最開心的自己,幫助自己度過難過,跨越過往的傷痕。不一定要移除,而是用一種和平且寧靜的方式共處。

情緒不再讓我們抓狂,不再隨著別人或被挑起的情緒舞動,用自己安穩的步伐,前進著,享受人生。

我想我會繼續閱讀依戀相關的理論書籍,幫助我更了解過去的影響。但也協助我開展未來。書中提及的EFT(情緒取向治療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也會是我下一個書單裡的書籍吧(笑)。

網路上找得到相關測驗,書中也提醒可找專家協助檢測及分析唷! 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隨時與專家及現實核對,避免陷入個人小劇場及對號入座阿~

攝影師 Van Thang

攝影師 Van Thang

以下資訊來自博客來: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

THE ATTACHMENT EFFECT: Exploring the Powerful Ways Our Earliest Bond Shapes Our Relationships and Lives

  • 作者: 皮特‧羅文海
  • 原文作者: Peter Lovenheim
  • 譯者: 廖綉玉
  • 出版社:三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i Lee的沙龍
0會員
20內容數
Kai 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31
副標:接受過去的你,喜歡現在的自己。 以前有追蹤艾爾文,喜歡他的努力和分享。重新翻開這本書,裡面細數著艾爾文的人生歷練和生活觀察。 光這個副標,我們就做得到嗎? 我可是花了好幾年,才有稍微這麼一點點接近。 書中分五個部分: 過去的事/自己的事/現在的事/選擇的事/以後的事。 簡潔有力的包含
2023/10/31
副標:接受過去的你,喜歡現在的自己。 以前有追蹤艾爾文,喜歡他的努力和分享。重新翻開這本書,裡面細數著艾爾文的人生歷練和生活觀察。 光這個副標,我們就做得到嗎? 我可是花了好幾年,才有稍微這麼一點點接近。 書中分五個部分: 過去的事/自己的事/現在的事/選擇的事/以後的事。 簡潔有力的包含
2023/10/25
前進德國作者的魅力建議 老實說,我熱愛日韓作者、諮商師的書籍。就我不多的閱讀經驗中,之前閱讀日韓諮商師或NLP等書籍,多有實作建議XD。 這一本讓我期待。 很喜歡她第一章開頭:「我猜,你是被「魅力」兩個字所以吸引……。但,「讓你的性格閃閃發亮」才是我真正的用意。」 「不必和他人作比較,拼命掩
2023/10/25
前進德國作者的魅力建議 老實說,我熱愛日韓作者、諮商師的書籍。就我不多的閱讀經驗中,之前閱讀日韓諮商師或NLP等書籍,多有實作建議XD。 這一本讓我期待。 很喜歡她第一章開頭:「我猜,你是被「魅力」兩個字所以吸引……。但,「讓你的性格閃閃發亮」才是我真正的用意。」 「不必和他人作比較,拼命掩
2023/10/24
真希望早點知道啊! 真心推薦給工作與人相處時感到疲憊的你。作者經由自身的經驗和輔導過600位以上的高敏人,希望能將"精疲力竭"的你,引導成”活力充沛"的過每一天。 首先,環境選擇是很重要的。第一章中用扭蛋形容,高敏人常急著想說出對方想要的答案:對方想要的答案在第五個扭蛋,我們努力的扭,卻卡住掉不
Thumbnail
2023/10/24
真希望早點知道啊! 真心推薦給工作與人相處時感到疲憊的你。作者經由自身的經驗和輔導過600位以上的高敏人,希望能將"精疲力竭"的你,引導成”活力充沛"的過每一天。 首先,環境選擇是很重要的。第一章中用扭蛋形容,高敏人常急著想說出對方想要的答案:對方想要的答案在第五個扭蛋,我們努力的扭,卻卡住掉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我希望我能更早理解這個理論,在我成為父母之前或者在我孩子還小時 :) 當我知道這個理論時,就深深著迷(和作者一樣)。 作者訪談大學教授、專家、相關研究人員也深入生活作調查。其中包含有趣、令人傷感及省思的各種案例,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理論。 我也更理解原來依戀理論和依戀教養是不同的(很有趣),大家
Thumbnail
我希望我能更早理解這個理論,在我成為父母之前或者在我孩子還小時 :) 當我知道這個理論時,就深深著迷(和作者一樣)。 作者訪談大學教授、專家、相關研究人員也深入生活作調查。其中包含有趣、令人傷感及省思的各種案例,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理論。 我也更理解原來依戀理論和依戀教養是不同的(很有趣),大家
Thumbnail
戀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體驗之一,但有時也可能讓人感到焦慮不安。我們總是希望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而這種依靠感往往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 「依附理論」是一個探討人際依附的學說,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進而建立更健康、穩定的戀愛關係。 依附理論認為,人類的依附行為是由童年時期的親密關係所塑造
Thumbnail
戀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體驗之一,但有時也可能讓人感到焦慮不安。我們總是希望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而這種依靠感往往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 「依附理論」是一個探討人際依附的學說,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進而建立更健康、穩定的戀愛關係。 依附理論認為,人類的依附行為是由童年時期的親密關係所塑造
Thumbnail
該書以「愛」為主題,取大量豐富諮詢經驗做範例,愛遍佈在生命的縫隙裡;然而有些人總愛得跌跌撞撞、常態性遇人不淑......要終止錯誤迴圈,我認為本書提供相當用心、精細的方法,來讀讀心理學,當自己的心理醫生。
Thumbnail
該書以「愛」為主題,取大量豐富諮詢經驗做範例,愛遍佈在生命的縫隙裡;然而有些人總愛得跌跌撞撞、常態性遇人不淑......要終止錯誤迴圈,我認為本書提供相當用心、精細的方法,來讀讀心理學,當自己的心理醫生。
Thumbnail
觀察我的閱讀習慣就能略知其實我鮮少看兩性書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認為大多都是沒有根據的經驗談,總是過目即忘,很難讓讀者有帶入感,進而覺察自己。 本書是由鄧惠文醫師撰寫,當然裡面有我最喜歡的心理學,對我而言收益良多,最大的原因是利用心理學剖析人的內心,而這樣的心理造成哪些行為。
Thumbnail
觀察我的閱讀習慣就能略知其實我鮮少看兩性書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認為大多都是沒有根據的經驗談,總是過目即忘,很難讓讀者有帶入感,進而覺察自己。 本書是由鄧惠文醫師撰寫,當然裡面有我最喜歡的心理學,對我而言收益良多,最大的原因是利用心理學剖析人的內心,而這樣的心理造成哪些行為。
Thumbnail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Thumbnail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