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故意不專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森林聊遇∞ with mori 聊一聊,遇見你,也遇見自己。
有時候想想,現代人的專心還真是不容易。
之前在小吃店吃麵的時候,看到一旁的父母在唸孩子吃飯不專心。
現在很多小吃店裡都有電視,電視大部分在播新聞,其實我還蠻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的,甚至是吃到一半五、六分飽的時候,把手機拿出來滑一下;不至於邊滑手機邊狼吞虎嚥,滑手機是我的中場休息,這樣反而讓我轉移注意力、吃得比較慢。
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電視的聲光效果其實是很刺激的,尤其是現在的電視越做畫面越大,新聞標題聳動、主持人語調激昂,連大人都很容易目不轉睛地盯著,更遑論正在發展中、對新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孩子。
剛滿四個月的小姪女也面臨了同樣的考驗,環境中有了新的刺激,例如:聲音、光線、氣味、溫度變化,立刻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於是在家裡的時候,由於妹妹住的地方還算安靜,所以寶寶的情緒也算平穩;到了外面,寶寶就會比較興奮、好奇;而若是回到娘家,因為我父親(小姪女的外公)習慣將電視、電燈、電扇、音響、以及窗戶全開,還會不停地和寶寶說話,寶寶就會變得非常嗨。
有時候想想,現代人的專心還真是不容易。
而孩子們的專心,也大大地受著環境、飲食,以及父母的生活習慣所影響。
∞森林聊遇∞ with mori
聊一聊,遇見你,也遇見自己。
喜歡按個like✿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47內容數
蔬食行旅,可以是「蔬」同時也是「書」,記錄圖書館&附近蔬食選擇,親友聚餐多是葷食,自己一人出門在外的時候會吃方便素,簡單執行為主,大原則是沒有肉。不定期更新資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ri.huahu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樣的事情,我實在也說不出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為發生的其實不算是所謂的好事, 或許只能說,一切的發生都有其背後更深遠的原因和目的,無法就單一面向來評斷,而是有好有壞,這樣會比較接近事情的全貌。
我突然發現,或許對於工作標準的想像,大家和我認為的,不太一樣。 是不是我對自己的標準太高了呢?還是大家的標準其實不高?又或者,均標其實就是這樣,只是我一直以來都誤會了些什麼?好像大家其實認為這樣是沒有不行,只有我覺得不可以,覺得奇怪。 這樣的差異讓我覺得困惑,但又覺得自己是被大家允許、而且包容著的。
看到了一棵大樹,好大的一顆麵包樹,完整地生長著。 是一位散文作家的故居。 今天沒有開放,但牆外展示著他的理念、文字以及日常生活—常常是早起散步一個小時,然後進入一整天的寫作狀態。
走在路上,很容易受路邊風景、路人影響,就忘了原本的目的地其實是要前往某方,說是因為路人走太慢、路邊花太美。 所以延遲了我的行程好像比較容易;而讓自己保持平靜地快步經過,其實需要很多的、持續的練習。
看著看著,我都覺得神奇。 我給自己的解釋就是—可能每個人和金錢的相處方式都不太一樣吧。 能夠在歲月流轉中維持下去的方法,應該都有其獨特之處、平衡之道;有個不計較花費的妹妹,就有個愛算錢的妹夫;船到橋頭自然直,如果當事人都不擔心了,旁人又何必摻和著瞎操心呢。
隨著年歲增長,感覺到欺善怕惡或許是一種不自覺的傾向。 也許不是故意的,部分的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但表現出來就會有態度、行為上的差異。 但當某一方長期越過了線而不自知,而另一方被欺負到受不了的時候,反撲就來了。 所有的存在,都值得一 被平等地對待。
這樣的事情,我實在也說不出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為發生的其實不算是所謂的好事, 或許只能說,一切的發生都有其背後更深遠的原因和目的,無法就單一面向來評斷,而是有好有壞,這樣會比較接近事情的全貌。
我突然發現,或許對於工作標準的想像,大家和我認為的,不太一樣。 是不是我對自己的標準太高了呢?還是大家的標準其實不高?又或者,均標其實就是這樣,只是我一直以來都誤會了些什麼?好像大家其實認為這樣是沒有不行,只有我覺得不可以,覺得奇怪。 這樣的差異讓我覺得困惑,但又覺得自己是被大家允許、而且包容著的。
看到了一棵大樹,好大的一顆麵包樹,完整地生長著。 是一位散文作家的故居。 今天沒有開放,但牆外展示著他的理念、文字以及日常生活—常常是早起散步一個小時,然後進入一整天的寫作狀態。
走在路上,很容易受路邊風景、路人影響,就忘了原本的目的地其實是要前往某方,說是因為路人走太慢、路邊花太美。 所以延遲了我的行程好像比較容易;而讓自己保持平靜地快步經過,其實需要很多的、持續的練習。
看著看著,我都覺得神奇。 我給自己的解釋就是—可能每個人和金錢的相處方式都不太一樣吧。 能夠在歲月流轉中維持下去的方法,應該都有其獨特之處、平衡之道;有個不計較花費的妹妹,就有個愛算錢的妹夫;船到橋頭自然直,如果當事人都不擔心了,旁人又何必摻和著瞎操心呢。
隨著年歲增長,感覺到欺善怕惡或許是一種不自覺的傾向。 也許不是故意的,部分的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但表現出來就會有態度、行為上的差異。 但當某一方長期越過了線而不自知,而另一方被欺負到受不了的時候,反撲就來了。 所有的存在,都值得一 被平等地對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家女孩兒真的是一個好奇寶寶 常常吃飯吃到一半 就被其他新奇(對他來說啦)的東東吸引過去了 怎麼叫都不會再繼續吃飯了…   更麻煩的是,他下午會待在奶奶家 有時候隨手一包餅乾吃下去 晚餐回家就說吃不下 要不然就是我家懶惰寶貝真的不太愛動 (這點可能遺傳到媽媽… 活動量不高就也食慾不高、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有太多孩子從小在電視與行動裝置螢幕的吸引下,與這個真實世界距離愈來愈遙遠,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也逐漸產生了許多精神障礙,若我們能帶著孩子一起耕種或烹調,就能透過食物,可以找回人與環境連結的臍帶。    
已經很少在看社媒的內容了 因為長久以來的經驗 大多沒什麼正面性或啟發性的內容 尤其是媒體習慣用負面資訊刷流量的習性 而今早Mail收到某ADHD社團新文章的內容 某父母表示國小ADD兒子吃飯時手摸食物毫不在意 然後又整手油膩摸桌椅弄得到處油 食物掉滿桌..... 我同情媽媽的崩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手機成癮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他還不會生活而已\ 在短影音裡面,看到一個小朋友叫她姑姑別再看手機了。 姑姑說:「不看手機,那要做什麼?」 小朋友:「帶我去遊樂園啊。」 對話短短的,卻讓我覺得熟悉,也想起蠻多事。 手機成癮。役於物。役於人⋯⋯ 3C產品讓生活更便利;可若人與物品的「主
Thumbnail
從心理層面來看,青少年透過玩電玩遊戲或許可以提升看不見的能量,未來有機會轉換成金錢的能量。電玩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負面影響,對於科技產品保有開放態度,或許能夠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在輔導工作中發現,很多在手機世代成長的孩子,常常漠視自己出現的情緒,在情緒出現的當下無法適當表達,而習慣性逃往手機的世界,忘了細細品味及感受自己的感覺,也失去對別人感覺的敏感度。     自從電視出現、電腦發明,人的感覺開始受到挑戰,一直到最近幾年手機及網路的普及,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我們漸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家庭成員在餐桌上互動方式逐漸改變,父母與子女間的交流受到社群媒體及短影片的影響,成為網路世界中的一部分。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家女孩兒真的是一個好奇寶寶 常常吃飯吃到一半 就被其他新奇(對他來說啦)的東東吸引過去了 怎麼叫都不會再繼續吃飯了…   更麻煩的是,他下午會待在奶奶家 有時候隨手一包餅乾吃下去 晚餐回家就說吃不下 要不然就是我家懶惰寶貝真的不太愛動 (這點可能遺傳到媽媽… 活動量不高就也食慾不高、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有太多孩子從小在電視與行動裝置螢幕的吸引下,與這個真實世界距離愈來愈遙遠,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也逐漸產生了許多精神障礙,若我們能帶著孩子一起耕種或烹調,就能透過食物,可以找回人與環境連結的臍帶。    
已經很少在看社媒的內容了 因為長久以來的經驗 大多沒什麼正面性或啟發性的內容 尤其是媒體習慣用負面資訊刷流量的習性 而今早Mail收到某ADHD社團新文章的內容 某父母表示國小ADD兒子吃飯時手摸食物毫不在意 然後又整手油膩摸桌椅弄得到處油 食物掉滿桌..... 我同情媽媽的崩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手機成癮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他還不會生活而已\ 在短影音裡面,看到一個小朋友叫她姑姑別再看手機了。 姑姑說:「不看手機,那要做什麼?」 小朋友:「帶我去遊樂園啊。」 對話短短的,卻讓我覺得熟悉,也想起蠻多事。 手機成癮。役於物。役於人⋯⋯ 3C產品讓生活更便利;可若人與物品的「主
Thumbnail
從心理層面來看,青少年透過玩電玩遊戲或許可以提升看不見的能量,未來有機會轉換成金錢的能量。電玩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負面影響,對於科技產品保有開放態度,或許能夠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在輔導工作中發現,很多在手機世代成長的孩子,常常漠視自己出現的情緒,在情緒出現的當下無法適當表達,而習慣性逃往手機的世界,忘了細細品味及感受自己的感覺,也失去對別人感覺的敏感度。     自從電視出現、電腦發明,人的感覺開始受到挑戰,一直到最近幾年手機及網路的普及,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我們漸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家庭成員在餐桌上互動方式逐漸改變,父母與子女間的交流受到社群媒體及短影片的影響,成為網路世界中的一部分。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