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第 50 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劇照/想映電影院
2020 年 8 月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又稱「夏季甲子園」的年度盛事,宣布停賽。這是繼 1918 年的米騷動與 1941 年太平洋戰爭後,日本第三次終止甲子園賽事。對於那些在練習場上揮灑汗水的高中生來說,打完甲子園即是夏天的結束。然而停賽,也等同自己的青春,被迫提前畫上休止符。
這形容一點也不誇張。日本人對於高中棒球大賽熱衷的程度,完全不亞於日本職業棒球,多部日本影劇也曾多次描繪,高中生們以踏上甲子園為目標的熱血故事。即使你不是日本人,或是連棒球都沒有碰過,也一定會聽過「甲子園」這個高中生的棒球殿堂。
「總有一方勝利,總有一方敗北,比賽就是這麼一回事。但勝負只是結果,並非比賽本身。」-《青春》
《青春:第 50 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劇照/想映電影院
因此,在看甲子園 50 週年與 100 週年的紀錄片《青春:第 50 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甲子園:夢想競技場》時,甲子園的塵土、球員的汗水與淚水,成了近在咫尺的痕跡。如果可以,請連看這兩部作品,同樣都是甲子園的紀錄片,卻以截然不同的著眼點,凝視、解構棒球。市川崑的《青春:第 50 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以下簡稱《青春》),從北海道到沖繩,從寒冬到酷暑,追蹤野球少年的逐夢身影,同時也細數甲子園的變遷史;旅美日本導演山崎艾瑪的《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則是從教練的視角,在傳統與革新中近看屬於日本人的棒球道。
不管是著眼點還是拍攝手法,《青春》與《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剛好是一組鮮明的對照。
《青春:第 50 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劇照/想映電影院
從整體到個體,乘載青春與夢想的甲子園
對於不熟悉甲子園的觀眾,市川崑的《青春》是絕佳的入門之作。不鎖定特定人物或學校,而是將鏡頭分散至當年參賽的兩千多所學校的選手,透過各式片段群像,拼貼球員為了站上甲子園,在練習場上付出許多努力的整體印象。然而,所謂的努力卻也會因為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北海道,必須先剷雪才能練球;東京都因地狹人稠,校園內沒有操場可以練球;山陰地區,新人要負責撿掉進水池的球;明明是甲子園的所在地,兵庫縣某所棒球社球員卻要和足球社共用操場。日本橫跨緯度 25 度的狹長地形,因地制宜的訓練方式,在市川崑各式特寫鏡頭中,讓訓練二字變得豐富且獨一無二。
「有次我收到一個綁著鋼絲的盆栽,在容易塑形的時期綁上鋼絲,據說可以增加價值,可見強制力也是造就美麗的手段。可是我最近被提醒,再不拆下鋼絲,他們都很痛苦,我才了解到樹根想要長更大,某種程度就要拆掉鋼絲,不然會很痛苦。我最近才想通,拿捏自主和強制的比例,是最重要的事。」-《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反觀山崎艾瑪的《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其拍攝動機就是為了讓外國觀眾了解日本的甲子園文化,因此選擇訪談在大聯盟闖出名號的大谷翔平、菊池雄星的母校,同時也是甲子園常客岩手縣花卷東高校。此外,考慮到「夏季甲子園一百週年」這個充滿歷史性的紀念主題,導演也將著眼點放在「棒球之道」從美國傳到日本後的轉變,跟訪的對象不是只和甲子園一生一次相遇的夏天的球員,而是以「總教練」的視角講述「文化傳承」與「教育改革」。
本片不像市川崑的《青春》,回顧甲子園從 1915 年直至 1968 年的珍貴影像,而是藉由深度訪談與跟拍,讓「故事性」主導紀錄片的起承轉合,同時以橫濱隼人高中棒球總教練水谷哲也的故事貫穿全片,透過父親與教練的雙重身分,凝視家庭、棒球乃至於甲子園的歷史與延續性。
不管是從整體還是個體出發,《青春》與《甲子園:夢想競技場》想說的都是球場的練習日常,以及甲子園之外的塵土飛揚。
青春的終章與序章,走過百年甲子園
早在拍攝《青春》之前,市川崑不歌功頌德、不流於官方賽事的拍攝手法,已在《東京奧運 1964》發揮得淋漓盡致,也為他贏得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協會獎。精彩的場面調度與運鏡,對準的不是在場上光芒萬丈的明星選手,而是從運動場上到場外的各式身影,包括失敗者、觀眾、教練、志工等,都是市川崑鏡頭下力與美的集合體。《青春》儼然成為《東京奧運 1964》的棒球 2.0 版,在捕捉球員的練習日常之餘,也加入球隊經理、場內外觀眾、教練等人穿梭球場的身影。
而曾在 1956 年拍攝反戰電影《緬甸的豎琴》的市川崑,在歡慶甲子園五十週年的歷史之餘,也透過《青春》抒發人道情懷,控訴戰爭曾奪走許多珍貴的青春生命:萬隻白鴿衝破天際,配上的是大炮與槍聲以及原爆圓頂館的畫面,一一點名過去曾經在甲子園大放異彩,最後卻戰死沙場的年輕生命。不禁令人想起宮藤官九郎編劇的 NHK 大河劇,諷刺戰時的日本政府,在明治神宮運動場送年輕人上戰場赴死的《韋馱天~東京奧運故事》,這與《青春》莫忘歷史,勿忘戰爭的痕跡,有異曲同工之妙。
論畫面,《甲子園:夢想競技場》的確難以和大師市川崑相提並論,但是導演山崎艾瑪的莫忘歷史,則是在傳統與革新之間,透過教練的視角聚焦棒球一代傳一代的變遷。本片以橫濱隼人高中的教練水谷哲也作為主要採訪對象,與之對照的是其弟子,曾帶出大聯盟球星大谷翔平、菊池雄星,同時也是花卷東高中現任教練的佐佐木洋。原以為本片的高潮,會落在「最後會由哪隊在甲子園創造奇蹟」,但是《甲子園:夢想競技場》加入水谷教練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佐佐木洋球隊的家庭支線,透過三人的關係,將甲子園的歷史疊合如族譜般延續的傳承精神。
「我每年送走三年級時,都少不了這種後悔與煎熬,你們今後會面臨更多難熬的事情,記住不要怕,一定要重新振作起來,這是老師常嚴厲斥責你們的原因。要想著不能重蹈覆徹,用這份心情讓自己成為人生的勝利組,以後不會輸,你們不會再輸了。」-《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不管是《青春》還是《甲子園:夢想競技場》,都點出甲子園對於這些棒球男兒,甚至是所有日本人的重要性。前者透過時代側寫,捕捉場內與場外圍繞在甲子園與棒球的各式樣貌,後者則是聚焦棒球之於日本人的品格教育。從五十年再到一百年,日本的學長學弟制依舊存在,但已經有許多學校廢除「剃光頭」的規定,嚴格且不人道的訓練方式也逐漸走入歷史。
2021 年,因疫情停辦兩年的夏季甲子園宣布開打,下一個五十年,甲子園又會催生出什麼新歷史,讓人拭目以待。而市川崑在《青春》結尾下的註解:「這一年的青春已然結束,新的時刻也即將展開。」直至現在,依舊十分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