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三韓本事】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朝鮮半島分為北朝鮮南韓,是自古有之的現象。
西漢時,漢武帝消滅朝鮮,造就了北方高句麗的崛起。

高句麗整合了朝鮮族,與漢朝發生了更加「密切」的關係。

東漢初年,高句麗擔任漢朝的東塞護衛。
同時,南方的韓族也派遣使者去到洛陽。

韓族當時有三個大聯合。
馬韓、辰韓,與弁辰。

馬韓是最大的聯合體系,合共五十四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側……基本上就是平原為主的地形。
東側偏北的,是辰韓,共十二國。
弁辰也是十二國,位於辰韓之南,鄰接「倭」。

廣義來說「倭」就是以今天日本為主體的大型聯合,這是當時漢人的認知。

這三大聯合七十八國,在先秦以前,被中國人稱為「辰」。
辰的共主一直統治著這些小國……那為什麼到了漢代,這裡的民族被稱為「韓」呢?

按《後漢書》的說法,就是戰國七雄中的韓國人,在亡國之後逃往了朝鮮半島。
某些研究也相信,秦末張良就是去到朝鮮半島,得到故友臨海君贊助壯士一枚,才回來刺秦的。

而基本上我認為,韓國人是渡海到朝鮮的,而非行走陸路。
要過長白山脈,靠機率是不行的……渡海反而有比較大的移民成功率。
更何況韓國人沒有跟北方的朝鮮族融合,卻是進入了南方的辰國。

來自中土的韓國人,仍就操持著類似秦語的語言,並且善於農耕。
有趣的是,若照字源來看,中土韓人應該建立的是馬韓,原住民才是辰韓。

而《後漢書》的記載卻是倒過來的。
馬韓是辰國的主體,原本在建築工藝技術上有獨到之術--這點相當符合韓國的神話。
包含朝鮮族在內的北方跟東北民族,都以打獵為勇士的評斷標準。

但辰國的勇士,是指很會蓋房子,力氣很大可以搬起大木頭的建築師傅。

如果你曾經看過南韓電影《與神同行》就會知道,武力最強的神明,就是馬東石所扮演的建築神明成造神。
這是在韓國神話中原本就有的設定。

辰國跟朝鮮族一樣,都喜歡華麗的衣服。
不一樣的是,他們得到了來自中土的農耕技術。
辰國人歡喜,就決定給中土韓國人自己的家園:東邊的山地。

移居過去的韓國人,就此稱呼自己為「辰韓」。
而留在原地跟辰人合居的韓國人,則形成了馬韓部族。

辰韓的居住型態,政治體系,都帶有中原的影子。
他們懂得役使牛馬勞作,嫁娶也有一定的禮節。
農耕技術也是三韓第一。

而來到這裡之後,辰韓人更發現了山中的鐵礦脈。
本來只是小小的借居之地,就這麼因著貿易而蓬勃茁壯起來。

第三支弁辰,其實應該是東方山地的原住民。

跟移居到此的辰韓人進行各種文化上肉體上的交流,穿一樣的衣服,住一樣的房子,卻說著不同的話,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
從兩支東側辰族的情況來看,中土韓國人來到朝鮮半島南端,肯定是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侵略行為。

如果是侵略者跟原住民有重大衝突,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隨便讀讀台灣史美國史日本史都演過的。

韓國的文化技術,為辰國帶來了新生活,新視野。
但大家開開心心的日子,隨著劉邦一統中原而產生了變化。

當時,燕國人衛滿逃往朝鮮,趕走了原本的朝鮮王「準」。
準哥帶著人馬往南方逃,碰上了富庶只懂蓋房子,不懂打架的馬韓人,立刻老實不客氣的據地為王。
自稱韓國。

跟北方朝鮮打打鬧鬧的情況相比,南韓國十分穩定……其實也是資訊不流通啦。
被漢朝整碗端去的準哥,自然也沒心繞過衛滿去捧大漢朝LP。

就這樣,整個西漢期間,南韓在中國史料上是沒有畫面的。
只知道大約在新莽末年,準系韓國突然就滅絕了。

在拼湊史料的情況來說,滅掉準系韓國的,很可能是高句麗王的兄弟。
前面高句麗故事沒提到,這邊來補一下。

因為這並不是中國史料的故事,而是朝鮮族的故事。

還記得東漢後來,高句麗出了一個明君「宮」,給東漢帶來了很大麻煩。
最後是由北方的夫餘國出手,才平服了高句麗。

朝鮮族的史料中,認為高句麗的始祖,原本是夫餘國的王子,名叫朱蒙。
朱蒙有許許多多的神奇故事,按慣例跳過,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三國史記》。

總之,朱蒙從小異於常人,他的哥哥害怕繼承權受到威脅,就進讒言,又派人暗殺朱蒙。
朱蒙於是就帶著三個朋友往南逃走,建立了高句麗。

說建就建啊?當句麗族人塑膠逆?
我們轉看百濟始祖本紀便解:「朱蒙。自北扶餘逃難,至卒本扶餘。扶餘王無子,只有三女子,見朱蒙,知非常人,以第二女妻之。未幾,扶餘王薨,朱蒙嗣位。」

意思是,漢稱夫餘,韓稱北扶餘。
漢稱句麗,韓稱卒本扶餘。

用中國角度說,朱蒙就是到了句麗族,剛好老王無子,把女兒嫁給他,並且傳位給了朱蒙。

當時,朱蒙二十二歲,是西漢元帝建昭二年。
也就是西元前37年。
距離準韓滅亡只剩二十年。

然而,十八年後,朱蒙過世。
朱蒙在高句麗生了兩個兒子,但他在北扶餘原本就有妻子。

逃離扶餘時,妻子已經有孕。
朱蒙無法帶著孕妻一起走,就跟妻子說,自己埋了一個信物,如果將來生的是兒子,就讓他去挖出信物來找我。

剛好就在朱蒙過世的前五個月,他的妻兒逃出扶餘前來投奔。
朱蒙一個開心,也沒多想就把這個兒子任命為太子。

太子也就才剛走馬上任,朱蒙兩腿一伸就掛了。
兩個高句麗兒子當下嚇得屁滾尿流,只怕這個新兄弟會對自己不利,跟自己的親信們談過後,就帶著臣民南去了。

後來兩人分離,二兒子在西元前17年建立了「十濟」這個國家。
其實就是下面有十個臣子。
也等同於十個領地。
等到越來越多,就變成百濟啦。

又是一個說建國就建國的故事?
《三國史記》有云,馬韓人後來派使者到十濟,責罵十濟王的侵略行為,表示當初是馬韓給他們土地讓他們建國的。
這是西元七年的事。

西元九年,十濟就展開了跟馬韓的全面戰爭。
這正是王莽篡漢的那一年。

隔年,十濟消滅馬韓。
讓我們回到《後漢書》。

《後漢書》表示,準系韓國滅絕,馬韓人自己立了新的辰王。
十濟是不是就等於新辰王?

一直到建武二十年,也就是十濟建國61年後,西南韓人來到了洛陽,與劉秀締結盟約。
但《三國史記》百濟本紀則無此敘述。

基本上應該只是名稱認知不同。
就像中國人一直認為韓國出海之後便是倭,但日本也是有著各式各樣的變化。

而以《三國史記》的說法,辰韓跟弁辰所組成的新羅政權,誕生得比高句麗更早。
新羅的始祖,以「朴」為姓。

前面說到了,辰韓居民主要是先秦韓人,說秦語。
秦語跟河洛話,也是有相當程度的重疊。

這個「朴」姓,其實指的就是葫蘆(台語說:瓠,與朴音近)。
意思是新羅始祖從葫蘆生出來的……如果在日本大概就叫做瓠太郎了。

不過他的名號,則又是當地土語了,叫做「居西干」。
方便起見,我們稱他為朴王吧。

朴王本是辰韓人,因生有異相,為各部共推為領袖。
在朴王的帶領下,辰韓人幾次擊退了來犯的倭人,弁辰人覺得很可靠,就決定與辰韓合併。
(韓國稱弁辰為弁韓)

合併之後又過兩年,朱蒙建立了高句麗。
這裡有個小趣事是,當時由於高句麗新起,漢人一度入侵到辰韓領地。
結果發現這裡的人不是蠻子,而是跟中國人有一樣的文化,且治安更好,於是就撤退了。

原本,兩韓是馬韓的屬國,年年進貢繳保護費。
但朴王一統東南二韓後,在倭人謀臣的建議下,停止了對馬韓的上貢,並派倭臣前去舌戰。

馬韓王嘴輸人家,隔年過世。
朴王因為有著高尚的中國思想,沒有趁機去撿尾刀。

不久,十濟建國。

簡單說起來,新羅是朝鮮三國中最早建立的。
但他們沒有趁混亂去統一朝鮮,很大原因是新羅必須長期抵抗倭寇。
高句麗也沒這個想法,他們的眼中,看見的是中國。

而我也真的沒想到,韓國做為中日橋梁,早在西漢年間就已經開始了。
「韓」國的意思,也真的是戰國七雄中的韓……

朝鮮三國,就這樣各據山頭。

即使我們還沒讀到數百年後的歷史,也猜得到……
當朝鮮半島三國展開鬥爭,中國會支持的對象,必定是「新羅」。

北朝鮮南韓的故事,差不多就說到這裡。

該是回到中原,繼續欣賞活死人東漢的時候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3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07/05
2024/07/0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MBC2006朱蒙/高朱蒙有感(一)     鑒於遊戲及歷史興趣,我也花些時間讀了韓國歷史。其中,朱蒙是我極少數看過的韓國歷史劇,其他感興趣的還有不滅的李舜臣,及電影宋慧喬的黃真伊、霜花店-朕的男人(講高麗恭愍王)等,此外多是有關韓戰的戰爭劇。首先,以朱蒙的崛起帶出高句麗的歷史:     朱蒙,
Thumbnail
MBC2006朱蒙/高朱蒙有感(一)     鑒於遊戲及歷史興趣,我也花些時間讀了韓國歷史。其中,朱蒙是我極少數看過的韓國歷史劇,其他感興趣的還有不滅的李舜臣,及電影宋慧喬的黃真伊、霜花店-朕的男人(講高麗恭愍王)等,此外多是有關韓戰的戰爭劇。首先,以朱蒙的崛起帶出高句麗的歷史:     朱蒙,
Thumbnail
是說在之前的文章中有約略談過,元朝時曾設立瀋王一職,管轄今日的中國東北一帶。有意思的是,瀋王一職往往由當時的高麗王兼任,也就是當時的高麗王既是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者,也同時兼管中國的東北一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幾個原因,其一是之前的高麗王世子王璋,與元朝王室交好,在政爭之中支持元武宗即位....
Thumbnail
是說在之前的文章中有約略談過,元朝時曾設立瀋王一職,管轄今日的中國東北一帶。有意思的是,瀋王一職往往由當時的高麗王兼任,也就是當時的高麗王既是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者,也同時兼管中國的東北一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幾個原因,其一是之前的高麗王世子王璋,與元朝王室交好,在政爭之中支持元武宗即位....
Thumbnail
韓劇和韓國電影出現的身分證上好像有漢字? 之前去韓國旅行有看到路邊寫著漢字? 韓文單字好像很多漢字詞,聽起來像中文? 講到韓文單字,我通常在韓文入門課會告訴學生韓文單字大致上分成四種身份,第ㄧ:純韓語單字(순우리말)、第二:漢字詞單字(한자어) 、第三:外來語(외래어)、第四:新造詞(신조어)。
Thumbnail
韓劇和韓國電影出現的身分證上好像有漢字? 之前去韓國旅行有看到路邊寫著漢字? 韓文單字好像很多漢字詞,聽起來像中文? 講到韓文單字,我通常在韓文入門課會告訴學生韓文單字大致上分成四種身份,第ㄧ:純韓語單字(순우리말)、第二:漢字詞單字(한자어) 、第三:外來語(외래어)、第四:新造詞(신조어)。
Thumbnail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Thumbnail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三國晉。 東漢末年,有一個三國時代。因晉承魏統,一統天下,故又稱魏晉,不說三國。 而南北朝末年,同樣勢分三國。 隋承周統,一統天下。 所以,南北三國的史書,只有《周書》是以正史規格寫成。 另外兩國就跟「國志」差不多。 差別在哪呢?
Thumbnail
日本。 作為中國地區的周邊,朝鮮,日本,他們的歷史都有很大部份依賴中國的記載來配合考古還原。 最早的日本記錄,出現在《三國志》,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邪馬台女王卑彌乎。但邪馬台到底在什麼地方,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主流是九州說跟畿內(京都)說。稍微懂日本地理都知道兩地距離很遠。 這當然不是直線距離。
Thumbnail
日本。 作為中國地區的周邊,朝鮮,日本,他們的歷史都有很大部份依賴中國的記載來配合考古還原。 最早的日本記錄,出現在《三國志》,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邪馬台女王卑彌乎。但邪馬台到底在什麼地方,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主流是九州說跟畿內(京都)說。稍微懂日本地理都知道兩地距離很遠。 這當然不是直線距離。
Thumbnail
隋朝為何滅亡? 過去我們都只需要背一件事: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不知道現在怎麼教。 窮兵黷武對於國家的傷害自然很大,但長大之後就覺得好像太過於被強調。不說近代史,就問小小朝鮮半島上的一國,憑什麼抵禦一統中國神州大陸的天朝? 又不像日本還要渡海才能打呢。 周朝本身就是一個合眾國的概念。 很好,很棒。
Thumbnail
隋朝為何滅亡? 過去我們都只需要背一件事: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不知道現在怎麼教。 窮兵黷武對於國家的傷害自然很大,但長大之後就覺得好像太過於被強調。不說近代史,就問小小朝鮮半島上的一國,憑什麼抵禦一統中國神州大陸的天朝? 又不像日本還要渡海才能打呢。 周朝本身就是一個合眾國的概念。 很好,很棒。
Thumbnail
北朝鮮南韓的故事,還沒結束呢。 東漢時期,高句麗統一了朝鮮族。 而南邊的民族,仍是散亂的部落大聯邦體制。 漢人稱他們為「韓族」。 他們也不怎麼排斥這個稱呼的樣子。 因為,從《後漢書》提供的各種史料中顯示:韓族,是由中原文化與朝鮮文化混合而成的。 中原文化的提供者?正是韓國人。 就是你想到的韓國。
Thumbnail
北朝鮮南韓的故事,還沒結束呢。 東漢時期,高句麗統一了朝鮮族。 而南邊的民族,仍是散亂的部落大聯邦體制。 漢人稱他們為「韓族」。 他們也不怎麼排斥這個稱呼的樣子。 因為,從《後漢書》提供的各種史料中顯示:韓族,是由中原文化與朝鮮文化混合而成的。 中原文化的提供者?正是韓國人。 就是你想到的韓國。
Thumbnail
東亞國際第三彈。 看過了西域匈奴,鮮卑烏桓,怎麼能錯過傳說中的東北與朝鮮呢? 朝鮮,現代台灣人稱之為「北韓」。 南邊的其實才是「大韓民國」。 中國怎麼看這段歷史?朝鮮怎麼看這段歷史? 大韓民國又是如何解讀的? 同樣的角度,不同的歷史。 不一定發生在不同的史書中喔。
Thumbnail
東亞國際第三彈。 看過了西域匈奴,鮮卑烏桓,怎麼能錯過傳說中的東北與朝鮮呢? 朝鮮,現代台灣人稱之為「北韓」。 南邊的其實才是「大韓民國」。 中國怎麼看這段歷史?朝鮮怎麼看這段歷史? 大韓民國又是如何解讀的? 同樣的角度,不同的歷史。 不一定發生在不同的史書中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