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不常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澳門又因為發現本土的確診個案而進入即時預防狀態,停課啦、全民核檢啦……市面又開始緊張和混亂起來。
疫情爆發超過21個月,初時我們都以為過幾個月就好,頂多幾個月病毒就會消失,沒想過會發展到全球大爆發,當時又想,只要有疫苗就好,可是變種再變種,
我不禁思考,上天給人類這次疫情的考驗,到底有甚麼目的?
旅遊變得十分奢侈,已經不是有錢就可以去旅行了,
以前習以為常的日子,現在都變成只能回味的好日子。
到底甚麼時候我們才能回復正常的生活,不用再戴口罩,可以隨時隨地往返各地,不受任何防疫限制所困。
我們大概只能做好心理準備,我們再也回不去從前的日子。
病毒不會徹底消失,最終會與人類共存,而我們只能進入新的生活模式。
八月時澳門發現本土個案,很快就平復了,大家正想繼續過好日子,但現在一切又推倒重來。
好日子,不常在,只能且行且珍惜。
誰知道睡醒以後世界會變成怎樣。
這不是消極的想法,正因為不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今天我才不要委屈自己,有甚麼想做也就直接做,不要猶豫太多。

如果疫情是上天的大安排之一

以前我總是想,上天自有最好的安排,即使有甚麼不幸的事情降臨在我身上,我依然在想,上天的安排自有其考慮。
疫情來襲快要兩年了,依然看不到盡頭,是要作好準備,疫情將會一直與人類共存。
所以,這是上天的藍圖之一嗎?
上天為甚麼要為全人類設計這場漫長的疫情?
根據歷史經驗,所有疫情也總有過去的一天,只是我們不知道結束的時間點在哪,也不知道對世界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上天安排這場疫情,是要人類學會甚麼?
疫情令全球的旅遊事業休止,大自然得到喘息的機會,但又同時為環境帶來其他破壞,例如大量棄置的口罩、醫療用品……
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工作模式,home office成為新趨勢,以後會成為大潮流嗎?
疫情減少了人類的社交活動,學校停課,學生在家學習,即使學習進度不變,但缺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缺乏同學間的交流活動,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甚麼影響?
經濟活動停擺,多少商店結業?每次見到我喜歡的商店結業,感到婉惜之餘也明白,大家都不得不如此。
如果疫情是上天的大安排之一,抱怨無用,只能積極面對,想一想自己在這場疫情之中有甚麼改變,這些改變為自己帶來甚麼學習契機。
沒有事情是無緣無故發生的,沒有人想疫情爆發,但遏止不了的疫情究竟有著甚麼必然性?
也許我們現在沒有答案,但總會找到的,找到這場疫情背後的意義,然後我們一起進化吧。
avatar-img
105會員
758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本來就很喜歡看生存遊戲,加上《魷魚遊戲》有我喜歡的演員李政宰,所以此劇一開播,我就立即追看,而且在三天內將劇煲完。 此劇共有九集,除了頭兩集是交代各個參賽人物的背景之外,餘下的七集就是刺激緊張的遊戲,毫無冷場,令人一集一集追看下去。 故事講甚麼? 故事十分簡單,就是456個身陷財困的人獲邀參加
如無意外,我今天下午會去打疫苗。 我知道我知道,理論上疫苗是安全的。 但,還是有人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個案。 雖然所有死亡個案都說與打疫苗沒有直接關係,除非一打進去立即死掉,否則隔了一天、一星期、一個月,要怎麼證明有關係? 明明是生龍活虎的一個人,突然死掉了。 有一派人說,這些人原本就是要死的,只是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有一種人,習慣性地跟別人鬥慘,彷彿全世界圍著他轉,任何人任何事都與他有關,而他是永恆的受害者,沒有人的痛苦比他多,當然沒有人比他慘。 別人說工作堆積如山時,他定必大聲疾呼:“我比你更慘,我的工作多到一輩子也做不完。” 別
我敢說,這家麵店的餛飩麵是全澳最好吃的。 每天中午,我都要來吃一碗餛飩麵。 穿銀行制服的女子總是在一時十分走進來,坐在我的對面,笑著對我說:“今天你又是吃餛飩麵,你到底厭不厭?” “妳每天都問我同一個問題,到底厭不厭?”我說。 “既然你不厭,我自然也不厭。”她笑著說。 我和她並不是情侶
啋啋啋。 我當然還不想死,所以如果可以只讓我變成死人一天,一天後就復活過來,應該還好吧。 人生之中,大概只有死亡是無法逃避的。 對於這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沒有人知道死亡之後到底會發生甚麼事。 看過很多有關死後世界的書,東方的,西方的,對於死後世界的描述不盡相同。 到底我們死後會去天堂,抑或要到地府呢
我看的是法國原版,《閃亮人生》(Intouchables)有翻拍成美版,而且上映後大收,但還是選最初的原型最好吧。 結論是,法國版的《閃亮人生》好看到不行。 《閃亮人生》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名法國貴族因為意外全身癱瘓,只有頸部以上能活動及有感覺,由於難侍候,看護總是做不長久。有一次,他聘請了剛剛出獄
我本來就很喜歡看生存遊戲,加上《魷魚遊戲》有我喜歡的演員李政宰,所以此劇一開播,我就立即追看,而且在三天內將劇煲完。 此劇共有九集,除了頭兩集是交代各個參賽人物的背景之外,餘下的七集就是刺激緊張的遊戲,毫無冷場,令人一集一集追看下去。 故事講甚麼? 故事十分簡單,就是456個身陷財困的人獲邀參加
如無意外,我今天下午會去打疫苗。 我知道我知道,理論上疫苗是安全的。 但,還是有人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個案。 雖然所有死亡個案都說與打疫苗沒有直接關係,除非一打進去立即死掉,否則隔了一天、一星期、一個月,要怎麼證明有關係? 明明是生龍活虎的一個人,突然死掉了。 有一派人說,這些人原本就是要死的,只是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有一種人,習慣性地跟別人鬥慘,彷彿全世界圍著他轉,任何人任何事都與他有關,而他是永恆的受害者,沒有人的痛苦比他多,當然沒有人比他慘。 別人說工作堆積如山時,他定必大聲疾呼:“我比你更慘,我的工作多到一輩子也做不完。” 別
我敢說,這家麵店的餛飩麵是全澳最好吃的。 每天中午,我都要來吃一碗餛飩麵。 穿銀行制服的女子總是在一時十分走進來,坐在我的對面,笑著對我說:“今天你又是吃餛飩麵,你到底厭不厭?” “妳每天都問我同一個問題,到底厭不厭?”我說。 “既然你不厭,我自然也不厭。”她笑著說。 我和她並不是情侶
啋啋啋。 我當然還不想死,所以如果可以只讓我變成死人一天,一天後就復活過來,應該還好吧。 人生之中,大概只有死亡是無法逃避的。 對於這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沒有人知道死亡之後到底會發生甚麼事。 看過很多有關死後世界的書,東方的,西方的,對於死後世界的描述不盡相同。 到底我們死後會去天堂,抑或要到地府呢
我看的是法國原版,《閃亮人生》(Intouchables)有翻拍成美版,而且上映後大收,但還是選最初的原型最好吧。 結論是,法國版的《閃亮人生》好看到不行。 《閃亮人生》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名法國貴族因為意外全身癱瘓,只有頸部以上能活動及有感覺,由於難侍候,看護總是做不長久。有一次,他聘請了剛剛出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又到了慶祝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日子,當大家都在許新希望時,我想的卻是新絕望。疫情爆發迄今已逾兩年,短期看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如果」,如果疫情沒有結束之時,如果在短暫的人生中再也回不到可隨時出國、盡情呼吸的日子時,那麼此時,我們應該想的不是何時出國、到哪旅遊?而是如何在3萬6千平方公里的
Thumbnail
上週,不幸再度確診新冠肺炎,但卻意外地在疫情下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次在家的時間不僅提升了睡眠品質,還讓我有機會好好閱讀,並加深了與家人的情感交流。這讓我明白,人生中的負面事件也可能孕育著意想不到的正面影響。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2024年初檢討了去年2023的一整年。 發生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有時候真的不得不相信命運自有安排。 如果我在來澳洲之前就知道會發生這麼多意外(Covid之類),然後我會失去和所有台灣家人朋友的聯繫長達4年,見不到媽媽四年,那我應該不會來。 我在澳洲得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新的身分,新的朋友,但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又到了慶祝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日子,當大家都在許新希望時,我想的卻是新絕望。疫情爆發迄今已逾兩年,短期看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如果」,如果疫情沒有結束之時,如果在短暫的人生中再也回不到可隨時出國、盡情呼吸的日子時,那麼此時,我們應該想的不是何時出國、到哪旅遊?而是如何在3萬6千平方公里的
Thumbnail
上週,不幸再度確診新冠肺炎,但卻意外地在疫情下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次在家的時間不僅提升了睡眠品質,還讓我有機會好好閱讀,並加深了與家人的情感交流。這讓我明白,人生中的負面事件也可能孕育著意想不到的正面影響。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2024年初檢討了去年2023的一整年。 發生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有時候真的不得不相信命運自有安排。 如果我在來澳洲之前就知道會發生這麼多意外(Covid之類),然後我會失去和所有台灣家人朋友的聯繫長達4年,見不到媽媽四年,那我應該不會來。 我在澳洲得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新的身分,新的朋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