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為你的人生設下期限,你想要活到幾歲呢?——《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直以來,日本的小說都很深得我心,除了書寫較貼近現實,還會反應社會問題。接下來,統統要說的這本書,跟之前介紹的《我適合當人嗎?》,都是藉由虛構故事點出當前日本社會的問題。

raw-image


《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跟上一本不同的地方是,它並無科幻的部分,講述的是日本人平凡的日常。就像是枝裕和的經典《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平平凡凡的過程,身邊似乎有無數的案例正在發生,讓你看完後心裡有難以狀述的憂傷。

55 歲的東洋子是標準的家庭主婦,獨自照顧著 84 歲的婆婆。東洋子有兩個小孩,大女兒工作後就搬出家裡,小兒子因為離職後找不到想要的工作,索性就當起了繭居族;58 歲老公則在聽到這個法案要實行後就果斷退休,決定出遠門享受人生,卻沒有帶上為這個家奉獻幾十年的牽手。


光是這樣的人物設定,我們就可以點出很多日本當前的社會問題。

  1. 男性普遍不分擔家務
  2. 嚴重老年化
  3. 繭居族(請參考《我適合當人嗎?》

此時,大家都只能活到 70 歲,再加上預計於兩年後實行的法案,就算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家庭,每個人都開始為剩下的歲月各自盤算。

東洋子只剩下 15 年,兩年後,她只剩 13 年就可以脫離婆婆,但她還有一個需要照顧的繭居族兒子。轉念下,東洋子選擇離家出走。這一出走,不但破壞了家庭的表面和平,也試圖擊碎日本對於女性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的刻板印象。離開後,照顧婆婆的責任落到繭居族的兒子身上。兒子卻認為,堂堂的大男兒怎麼能做這種工作。雖然他沒有工作,但根深蒂固地認為,家務事就應該由女性來做才行。所以他馬上打給有工作的姐姐回來幫忙。

我認為,女性不應該是任何人的附屬品,家人也不應是毫不保留且無條件地奉獻。這些問題不只是日本,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將別人視為跟自己一樣的獨立個體!

雖然這本書的結局,該法案最終並未實行,這是我認為稍微可惜的地方。但如果法案真的實行了,我相信應該要改寫成上中下的規模,才有辦法解釋此題材所涵蓋的範圍。但在另一方面我必須要說,作者觀察社會,以及描繪家人有相當的功力。如果將這個情節用在其他的重大法案,我相信大家的反應也會相當相似。眾人的討論、個人的盤算,和如何鑽法律漏洞。雖然聽起來很不堪,但這就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我們總是處處想著讓自己得到最好的部分,往往忘記得到的,卻是別人的割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統統愛看書:書說社會的沙龍
34會員
49內容數
作者養成買書的習慣,大約十年左右,類別涵蓋小說、歷史、經濟、犯罪、和理財,希望透過自身觀點加上書中內容結合成統統社畜中的特殊書評
2022/03/28
2014 年,有一本生動描繪了柬埔寨歷史的書——《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透過記者的書寫角度,這本書可說是精彩絕倫,時序來到我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那些在外國人眼中輕描淡寫的部分,才是當地人最揮之不去的噩夢。
Thumbnail
2022/03/28
2014 年,有一本生動描繪了柬埔寨歷史的書——《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透過記者的書寫角度,這本書可說是精彩絕倫,時序來到我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那些在外國人眼中輕描淡寫的部分,才是當地人最揮之不去的噩夢。
Thumbnail
2022/03/18
在日本熊本,有一間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婦產科綜合醫院,跟其他醫院所提供的服務相去不遠,但這間醫院在 2006 年時,由理事長蓮田太二宣布一項震驚全日本的計畫,那就是仿效德國成立「嬰兒信箱」(日本最新將此名稱改為「送子鳥搖籃」)。
Thumbnail
2022/03/18
在日本熊本,有一間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婦產科綜合醫院,跟其他醫院所提供的服務相去不遠,但這間醫院在 2006 年時,由理事長蓮田太二宣布一項震驚全日本的計畫,那就是仿效德國成立「嬰兒信箱」(日本最新將此名稱改為「送子鳥搖籃」)。
Thumbnail
2022/03/10
在podcast節目裡我時常提到,所有類型的作者當中,我認為記者最擅長為讀者創造栩栩如生的閱讀體驗。比如《惡血》、《向我一樣黑》和《吃佛》等書,都是透過記者精采地描述和精闢的見解,將兩個元素揉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得以拍案叫絕!
Thumbnail
2022/03/10
在podcast節目裡我時常提到,所有類型的作者當中,我認為記者最擅長為讀者創造栩栩如生的閱讀體驗。比如《惡血》、《向我一樣黑》和《吃佛》等書,都是透過記者精采地描述和精闢的見解,將兩個元素揉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得以拍案叫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的生存之道 生きるぼくら》 ✍️作者:原田舞葉 譯者: 王蘊潔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4/11/10 📖內容簡介(書封背面摘錄) 小學六年級時父母離異的「麻生人生」,和母親一同住在東京。為了生活,母親從早忙到晚,「人生」進入國中後,就飽受同
Thumbnail
《我們的生存之道 生きるぼくら》 ✍️作者:原田舞葉 譯者: 王蘊潔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4/11/10 📖內容簡介(書封背面摘錄) 小學六年級時父母離異的「麻生人生」,和母親一同住在東京。為了生活,母親從早忙到晚,「人生」進入國中後,就飽受同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每個人的立場當然不同: 照顧臥床多年婆婆的苦命媳婦,已經在數算還有多久,就可以解脫的日子。 終於熬到退休的上班族,想想離七十歲也沒幾年了,決定環遊世界去。 等不及的小姑們,當著老媽面前,開始謀劃老媽死後,家產該怎麼分配而爭吵不休。 至於身強體壯又多金的豪門老人,才不要等死,想辦法鑽法律漏洞。
Thumbnail
每個人的立場當然不同: 照顧臥床多年婆婆的苦命媳婦,已經在數算還有多久,就可以解脫的日子。 終於熬到退休的上班族,想想離七十歲也沒幾年了,決定環遊世界去。 等不及的小姑們,當著老媽面前,開始謀劃老媽死後,家產該怎麼分配而爭吵不休。 至於身強體壯又多金的豪門老人,才不要等死,想辦法鑽法律漏洞。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