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多餓的時候你會吃掉佛像?——《吃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吃佛》封面

《吃佛》封面


在書店閒晃的時候,突然眼睛掃到一個名字上 Barbara Demick,《我們最幸福》作者的新作。《我們最幸福》這本書對社畜而言是揭開神秘北韓的敲門磚,從作者僅僅採訪在南韓的脫北者,卻把整個故事脈絡編排的像是實際回到 1970 年的北韓實際走訪這一切。飢荒、挨餓、處刑、探密,《1984》這本書所描繪的場景,不再只存於 George Orwell 的虛構世界中。

時隔一段時間,終於拜讀到新的大作《吃佛》。本書主要在探訪西藏於 1950 年代關鍵時期,究竟經歷了什麼大家無法想像的災難。但跟《我們最幸福》不一樣的地方是,此次作者有實際走訪事件主要發生地:阿壩。對台灣讀者而言,更深刻的部分在於,你能透過西藏經歷的這一切,了解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套路:外宣、維穩、核心思想——沒有任何東西在中國比黨更重要。

作者採訪了四組「脫中者」。從王國的公主到僧侶,甚至是平民,藉由他們回憶去勾勒當時的場景。《吃佛》這個標題在書裡面也是一個小故事,在當時國共內戰時,共產黨其實一度被逼到絕境,一退再退,退到了他們從未到過的藏人領地。但因為身為當時較弱勢的一方,軍隊的人幾乎都沒有足夠的糧食。他們因為太飢餓,在藏人的寺廟搜刮食物,其中有一人,嘗了一口佛像發現竟然是甜的,結果大家一窩蜂地把佛像丟到滾水裡去煮,形成眾人搶著吃佛像的有趣現象。但從藏人的角度來看無疑是一種文化踐踏,把時間更拉長來看,這只是藏人的第一個夢魘而已…

藏人在制度上屬於較傳統的王國時代,有國王、公主及皇室,這些王朝在文化大革命的時期幾乎遭到蹂躪及洗劫。雖說它有助於階級流動,但當你幫忙政府將統治階級拉下來後,政府又將你貼上是藏人標籤,進一步作區隔。歷史對於牆頭草的下場總是相當的相像,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這些在當時最活躍的藏人變成第一批處刑之對象。詳細的流亡過程我希望各位可以買這本書來收藏。

《我們最幸福》封面

《我們最幸福》封面


社畜這裡想談的是,這些脫離中國到印度的西藏流亡政府下,是否真的幸福快樂?

《我們最幸福》裡也有提到,當那些脫北者真的拋棄北韓的家人逃到南韓後,並不是所有人都感到幸福。對他們而言,因為從小接受的教育南韓都不承認。在南韓這個極資本主義下,你如果沒有相當的文憑,只能做一些兼職或是勞動性質的工作。在現實生活的壓迫及憧憬的幻滅,對於有些北韓人反而興起了想回去北韓的心情。但如果回去北韓,有可能終身在勞改營度過餘生,兩難的心情始終困擾著他們。

而藏人也面臨了此困境,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以經濟利益作為要脅,很多國家都不敢碰觸西藏獨立之議題,包括收容的印度。

是不是很有既視感呢?

台灣人,前面提到共產黨的「外宣」伎倆,除了讓你在外交上全面受挫,也透過在中國的藏人傳訊息給流亡的藏人:中國現在很進步,到處都是摩登建築。使得流亡藏人人數,漸漸興起回鄉的浪潮,進一步造成人數遞減。為了確認藏人回到故鄉是否真的幸福,作者也實地到「阿壩」做查訪,剛好經歷藏人自焚,各處戒備森嚴,無法得到太多的第一手採訪資訊。

藏人真的變得更幸福了嗎?也許物質生活上有所提升,但在心靈被束縛的自由,及種族上的歧視政策。也許就像莊子說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我們都不是藏人,無法幫他們衡量幸福的標準。但我們可以引以為鑑,如果將背景換在台灣人身上,台灣人真的會感覺到幸福嗎?

也可以點擊下方Podcast連結收聽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統統愛看書:書說社會的沙龍
34會員
49內容數
作者養成買書的習慣,大約十年左右,類別涵蓋小說、歷史、經濟、犯罪、和理財,希望透過自身觀點加上書中內容結合成統統社畜中的特殊書評
2022/03/28
2014 年,有一本生動描繪了柬埔寨歷史的書——《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透過記者的書寫角度,這本書可說是精彩絕倫,時序來到我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那些在外國人眼中輕描淡寫的部分,才是當地人最揮之不去的噩夢。
Thumbnail
2022/03/28
2014 年,有一本生動描繪了柬埔寨歷史的書——《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透過記者的書寫角度,這本書可說是精彩絕倫,時序來到我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那些在外國人眼中輕描淡寫的部分,才是當地人最揮之不去的噩夢。
Thumbnail
2022/03/18
在日本熊本,有一間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婦產科綜合醫院,跟其他醫院所提供的服務相去不遠,但這間醫院在 2006 年時,由理事長蓮田太二宣布一項震驚全日本的計畫,那就是仿效德國成立「嬰兒信箱」(日本最新將此名稱改為「送子鳥搖籃」)。
Thumbnail
2022/03/18
在日本熊本,有一間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婦產科綜合醫院,跟其他醫院所提供的服務相去不遠,但這間醫院在 2006 年時,由理事長蓮田太二宣布一項震驚全日本的計畫,那就是仿效德國成立「嬰兒信箱」(日本最新將此名稱改為「送子鳥搖籃」)。
Thumbnail
2022/03/10
在podcast節目裡我時常提到,所有類型的作者當中,我認為記者最擅長為讀者創造栩栩如生的閱讀體驗。比如《惡血》、《向我一樣黑》和《吃佛》等書,都是透過記者精采地描述和精闢的見解,將兩個元素揉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得以拍案叫絕!
Thumbnail
2022/03/10
在podcast節目裡我時常提到,所有類型的作者當中,我認為記者最擅長為讀者創造栩栩如生的閱讀體驗。比如《惡血》、《向我一樣黑》和《吃佛》等書,都是透過記者精采地描述和精闢的見解,將兩個元素揉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得以拍案叫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藏人認為每個隘口與丘陵都有神靈。祈禱幡在日積月累的陽光曝曬下褪成淡粉色,在山脊飄揚。」
Thumbnail
「藏人認為每個隘口與丘陵都有神靈。祈禱幡在日積月累的陽光曝曬下褪成淡粉色,在山脊飄揚。」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西藏的生死及悲哀,並想以小見大,由此得知中國近年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政策及態度,這是繼王力雄《天葬》之後的當讀之書。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西藏的生死及悲哀,並想以小見大,由此得知中國近年對其他少數民族的政策及態度,這是繼王力雄《天葬》之後的當讀之書。
Thumbnail
「圖博抗暴」進入第63週年,流亡政府似乎已成常態,無法離開的人們,歷經入侵、文革等各種事件後,仍被視為威脅政權的未爆彈,依舊受到嚴格管控。以尋找雪豹為題,《馴羊記》作者徐振輔帶領讀者走進這個台灣並不那麼熟悉的國度,其中包含西藏的人文、歷史與環境,表面談的是旅行,實際上卻也為人文與自然日漸凋零而哀悼。
Thumbnail
「圖博抗暴」進入第63週年,流亡政府似乎已成常態,無法離開的人們,歷經入侵、文革等各種事件後,仍被視為威脅政權的未爆彈,依舊受到嚴格管控。以尋找雪豹為題,《馴羊記》作者徐振輔帶領讀者走進這個台灣並不那麼熟悉的國度,其中包含西藏的人文、歷史與環境,表面談的是旅行,實際上卻也為人文與自然日漸凋零而哀悼。
Thumbnail
唯色以旅行雜記的方式,記錄她眼中的西藏,文字就像她脖子掛著的相機,仔仔細細地描寫那些往事與景物。唯色文字的魅力在於她以藏人身份探看這些文化,幽默之間你看得出她的憂傷,她在為政治與歷史所造成西藏的永久傷害深深哀悼。
Thumbnail
唯色以旅行雜記的方式,記錄她眼中的西藏,文字就像她脖子掛著的相機,仔仔細細地描寫那些往事與景物。唯色文字的魅力在於她以藏人身份探看這些文化,幽默之間你看得出她的憂傷,她在為政治與歷史所造成西藏的永久傷害深深哀悼。
Thumbnail
不可碰觸的記憶禁區,鏡頭下的西藏文革,第一次披露(新版) 我一直對西藏有種憧憬。 這種憧憬非常莫名,覺得是與生俱來的吧? 我對佛教接觸的很早,大約在國小一二年級,對於佛教分了很多教派也不是很清楚,單純只覺得佛經可以讓我很祥和。 後來長大後漸漸離開佛教的信仰,應該說是我常上的佛堂讓我對信仰感到迷茫。後
Thumbnail
不可碰觸的記憶禁區,鏡頭下的西藏文革,第一次披露(新版) 我一直對西藏有種憧憬。 這種憧憬非常莫名,覺得是與生俱來的吧? 我對佛教接觸的很早,大約在國小一二年級,對於佛教分了很多教派也不是很清楚,單純只覺得佛經可以讓我很祥和。 後來長大後漸漸離開佛教的信仰,應該說是我常上的佛堂讓我對信仰感到迷茫。後
Thumbnail
書名聽來聳動,卻真有這麼回事。1930年代,共產黨往西逃、躲避國民黨軍隊,那是藏人與中國共產黨首次相遇。因缺糧強取藏人作物、儲糧,宰殺他們的綿羊與犛牛。不僅如此,共產黨士兵發現佛教寺院中不僅有藝術珍寶,獸皮製作的鼓只要煮久一點,就可以拿來吃!
Thumbnail
書名聽來聳動,卻真有這麼回事。1930年代,共產黨往西逃、躲避國民黨軍隊,那是藏人與中國共產黨首次相遇。因缺糧強取藏人作物、儲糧,宰殺他們的綿羊與犛牛。不僅如此,共產黨士兵發現佛教寺院中不僅有藝術珍寶,獸皮製作的鼓只要煮久一點,就可以拿來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