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要怎麼達到多樣少量的製程境界,也就是上次快速切換文章中提到最終目的是從大量製造走向大量客製。
若我們把前面所有的技能都落實了,那麼接下來就需要超市化生產來控制庫存,由於我所學的應用沒有這方面案例,因此就先跟大家提個概念。我們先來看看以下二張圖:
一:推式生產
許多工廠接到訂單後,將所有資訊給各製程,而各製程主管會通常為了減少產線切換,做對自己製程最大程度的合併生產。
二:拉式生產
而超市化生產的最終目的是控制庫存,所以是由最終生產接收訂單資訊,再將資訊轉化成看板資訊,告知前一站需要多少量。
這僅是概念而已,因為要達到這個概念會牽涉非常大的困難,而我在工廠的實際經驗都是著重在流線化生產,因此也沒有什麼實例分享,但超市化生產的最高境界是沒有看板,也就是實現流線化生產。
有了以上全部的技能,將此概念套用到全工廠就可以實現平準化生產
首先我們看上圖可以想像是一週五天的生產計劃。
- No Leveling:生產3種產品,每天生產的數量都不一樣。
- Capacity Leveling:同樣的產品,每天生產的數量一樣。
- Variety Leveling:每天生產同樣的產品且數量一樣。
- Smoothing:即一天變成半天,雖然結果仍舊是每天生產同樣的產品且數量一樣,但因為多了一次切換,因此半天就可以先出貨一半的數量。
而這也是平準化生產的最終目的:保持生產資源需求的穩定性。這與超市化生產一樣僅是概念而已,因為要達到這個概念一樣會牽涉非常大的困難。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將龐大的訂單資訊與生產線給群組化。
總結:
今天這篇超市化生產與平準化生產,若各位讀者至網路上查甚至是可以開好幾堂課的。由於我本身沒有超市化的實際案例,所以無法很具體的講如何應用;平準化生產的群組化訂單就有參與到規劃部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郵件聯繫來進行討論,不過我仍舊沒有實際應用的部分。
以我在傳產近10年的經驗來說,這是一個終極方向,最根本的核心還是在於流線化生產,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