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不敢說實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什麼我們都不敢說實話?

最近看了許文龍的『零與無限大』,裡面提到許多他的人生觀點或是他的人生哲學,其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人性都會這樣,出了差錯就怕被懲罰,以後就會開始隱瞞。』
最近迷彩因為有許多裝備遺失的關係,高司到處擴大講習,辦宣教,會議中,大家不諱言的說,軍械遺失這種案件,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人為或是挾怨報復的。
每個單位都打算私下處理,卻都在最後被有心人士爆料出來,才終於啟動調查,查出犯案人員。
這讓我反思一個問題,救災或救難都有一個專屬的名詞叫『黃金七十二小時』,代表著,在事發後,這三天是最關鍵的時期,一旦超過,受困人員的存活率便開始急速降低,人力投入的成效也相對的低落。
所以,事發的七十二小時內,是所有人員投注最大心力在救災的時候,因為分秒必爭,時間過了,機會也就過了。
但偏偏,我們迷彩世界就是相反,同樣的道理,在出事的第一時間,我猜絕大多數有到處理層級的人,所做的決定就是。
『該如何將事件處理好,壓在我的手上?』
裝備遺失也好,酒駕也好,各種軍紀案件都是,除非當場紙包不住火,不然所有人都會儘量將事情到一定層級給它結束掉,知道的人愈少愈好,避免口風走漏,讓上級知道。
為什麼迷彩國度會這樣呢?當狀況來臨時,我們並非第一時間向上反映,請求協處,而是盡可能的動用各種關係,將事情『低調』結案呢?
因為,迷彩世界的體制,並不會解決問題,只會製造及衍生更多的問題。
沒有人不希望得到支援的,但我們的更上層階級,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用大規模的檢討,督導,示範,講習。
不把這單位拔兩層皮就不算解決。
所有幹部都希望得到支援,都希望把問題解決,但當你如實回報上去,換來的只是永無安寧的日子,問題最後還是只有你在處理,那你怎麼能怪大家都隱匿不報,說謊欺騙呢?
簡單的說,我們的人員在發生問題時,幾乎只有兩個選擇:
一,如實回報,然後直接下地獄。
二,隱匿不報,各顯神通將事情處理完畢,但須冒著後續被人捅刀的風險,一旦被捅,一樣下地獄。
兩個選項最壞的結局都是下地獄,唯一的差別只在第二選項的地獄可能是在最低層,但第二選項卻存在著,平安脫逃的生機。
換個比喻來說,今天你在考試時,出了一題完全在自己準備範圍外的題目,你不寫空白,肯定零分,蒙著頭,硬是耗盡自己的全力把自己會的東西都寫上,就有得到分數的機會,這道理用來反推,相信大家就會懂。
為什麼我們都不敢說實話?
因為我們的環境並不鼓勵說實話的人,不鼓勵也就算了,還只會落井下石,砍到見骨。
2018年雜感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06內容數
閱讀是件令人上癮的嗜好,享受閱讀樂趣,記錄下自己的心得想法以及詞句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職場、商場如戰場,人際關係也如同在險惡叢林中行走。江湖險惡,人心更難測,如何才能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保護自己,同時又能達到目標?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現代人際關係的 21 條黃金法則,讓你少走彎路,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一、 悶聲發大財:財不露白,才是真本事 俗話說:「財不露白」,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很怕這篇文章會有不好的示範或影響,但這裡頭有些東西是我真正想表達的。比如開頭的第一句:人如果連死都不怕,那為什麼沒有活著面對的勇氣?!這不光是質問別人,同時也是質問自己,而且是嚴厲地質問。一直到現在我對當天的兩件事情仍記憶深刻,對情變卻已逐漸淡忘,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有一派理論認為,沒有單純的壞人,只是在不對的地方,碰到錯誤的人! 這種遮羞布還真的有人拿來用。什麼時間碰到什麼樣的人,可能真的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左右的,但是老天爺有叫我們一定要去做什麼事嗎?找一個下台階,恐怕以後習以為常後,是自己毀了自己的人生! 記得我曾在一個老企業轉投資的新公司上班,𥚃面的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猜疑和防備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態。當你總是對別人抱持猜疑的態度,猜疑的陰影也會籠罩在你的身上;當你時刻防備別人的時候,你也會發現自己被周圍的防備圍繞。這樣的生活,彷彿每個人都穿著厚重的盔甲,表面看似強大,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冷漠。 然而,生活的本質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真正的
Thumbnail
不能說的不敢說的 害怕傷害了別人 其實更害怕的 是傷痛自己 一直從事接觸[人]的工作 其實聽了很多人的[秘密] 能坦然說出口的 包含對自己說的 都已不是秘密 對自己說的秘密 是檢視自己的傷痛處 找到方法面對解決 雲淡風輕的坦然接受了 如果還是個秘密 會是深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想保護他人的心 而小心翼翼的斟酌自己的用字遣詞 久而久之你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 因為你沒有辦法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 那些沒有被說出口的話 會留在你的心底慢慢累積 如果我們一直不表達這些話就會淹沒你 或是你也可以嘗試不帶批判的 向對方說出你自己的感受、想法 無論對方有沒有
Thumbnail
記者:「為什麼許多國家的政府對於「廢死」這件事這麼堅持?」 高層:「你要聽檯面上的話?還是檯面下的話?」 記者:「可不可以兩者都聽?」 高層:「可以!檯面上的話就是為了尊重生命、維護人權,至於檯面下的話則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記者:「有什麼秘密不能說?」 高層:「你應該隱約覺察到這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職場、商場如戰場,人際關係也如同在險惡叢林中行走。江湖險惡,人心更難測,如何才能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保護自己,同時又能達到目標?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現代人際關係的 21 條黃金法則,讓你少走彎路,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一、 悶聲發大財:財不露白,才是真本事 俗話說:「財不露白」,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很怕這篇文章會有不好的示範或影響,但這裡頭有些東西是我真正想表達的。比如開頭的第一句:人如果連死都不怕,那為什麼沒有活著面對的勇氣?!這不光是質問別人,同時也是質問自己,而且是嚴厲地質問。一直到現在我對當天的兩件事情仍記憶深刻,對情變卻已逐漸淡忘,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有一派理論認為,沒有單純的壞人,只是在不對的地方,碰到錯誤的人! 這種遮羞布還真的有人拿來用。什麼時間碰到什麼樣的人,可能真的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左右的,但是老天爺有叫我們一定要去做什麼事嗎?找一個下台階,恐怕以後習以為常後,是自己毀了自己的人生! 記得我曾在一個老企業轉投資的新公司上班,𥚃面的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猜疑和防備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態。當你總是對別人抱持猜疑的態度,猜疑的陰影也會籠罩在你的身上;當你時刻防備別人的時候,你也會發現自己被周圍的防備圍繞。這樣的生活,彷彿每個人都穿著厚重的盔甲,表面看似強大,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和冷漠。 然而,生活的本質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真正的
Thumbnail
不能說的不敢說的 害怕傷害了別人 其實更害怕的 是傷痛自己 一直從事接觸[人]的工作 其實聽了很多人的[秘密] 能坦然說出口的 包含對自己說的 都已不是秘密 對自己說的秘密 是檢視自己的傷痛處 找到方法面對解決 雲淡風輕的坦然接受了 如果還是個秘密 會是深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想保護他人的心 而小心翼翼的斟酌自己的用字遣詞 久而久之你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 因為你沒有辦法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 那些沒有被說出口的話 會留在你的心底慢慢累積 如果我們一直不表達這些話就會淹沒你 或是你也可以嘗試不帶批判的 向對方說出你自己的感受、想法 無論對方有沒有
Thumbnail
記者:「為什麼許多國家的政府對於「廢死」這件事這麼堅持?」 高層:「你要聽檯面上的話?還是檯面下的話?」 記者:「可不可以兩者都聽?」 高層:「可以!檯面上的話就是為了尊重生命、維護人權,至於檯面下的話則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記者:「有什麼秘密不能說?」 高層:「你應該隱約覺察到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