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幸福路上》│ 迷茫的時候,就先好好吃頓飯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管是什麼世代,什麼族群,幸福都是大家心底共同的追求,每個人都在尋找幸福的路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人生的常態,每個世代都有他的難處與課題,會感到困惑,也再正常不過;林淑琪每次陷入迷惑痛苦時,阿嬤或爸媽就會告訴她,來,先吃飯吧!是啊,想不通的時候,心裡過不去的時候,痛苦的時候,就先好好吃頓飯吧!
劇照來源:IMDB
2018年年初上映的動畫電影《幸福路上》,跟近期討論度很高的台劇《俗女養成記》類似,也是在講一個1970年代,我們俗稱六年級的女性的成長故事,故事也都分別發想自導演宋欣穎與原著作者江鵝,兩位六年級生,從小到大的生命歷程。
我跟1974年生的宋欣穎導演同年,她所成長的新莊幸福路,離我念的大學也很近,在看《幸福路上》時,我是非常有既視感的;劇中主角林淑琪的生日刻意被設定在1975年4月5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下大雨,打大雷,因為 蔣公過世,天地同悲;而 蔣公看到魚往上游,因此立志要發憤救國的故事,更是我們這個世代,小學一定都讀過的課文內容。
而儘管我沒有像林淑琪一樣,有位阿美族的親人或朋友,曾讓林淑琪覺得丟臉,但我卻曾經承襲著我們上一代的用詞,沒有自覺的用「番仔」這樣的用語在稱呼原住民;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跟林淑琪一樣,認為有一口標準的京片子比較高級,講我爸媽跟阿公阿嬤講的台語是沒水準;還好後來解嚴開放,讓我有機會看到自己的過失,但是有些負面的影響,還是難以挽回:我的台語程度只能聽不會講,除了回老家,沒辦法跟阿公阿嬤溝通外,也連帶波及我的兩個小朋友,也都不會講台語,必須在學校裡跟閩南語老師學。
國中二年級時,前總統 蔣經國過世,除了朝會時降半旗外,我們這個鮮少在上家政課的升學班,難得的放下國文數學理化課本,縫起了黑麻布,之後有段時間,每天上學都得在制服袖子上別著這片小小的黑麻布;那個時期,每天的新聞裡,都是好多大人如喪考妣的痛哭畫面,我自小接受反共復國思想,唱著總統 蔣公,您是人類的救星,您是世界的偉人的總統 蔣公紀念歌,對於為總統的過世戴孝,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喔,對了,國文老師,我有注意, 蔣公的蔣前面要空一格表示尊敬。
一起轉大人的六年級生與台灣社會
我們在升學主義壓榨下的生活,雖然依舊如常,我每天照常在天還沒亮的時間,就揹著重重的參考書去上學,天黑再背回家;吃完晚餐,為了聯考可能會考時事題,看完晚上只有在7:30~8:00才會播的三台電視新聞後,繼續回房間讀書讀到深夜就寢;然而,隱隱的,已經感覺,家跟學校以外的世界,變得動盪,不像過去那樣平靜了。
新聞裡愈多愈多激烈抗爭的畫面,立法院裡,朱高正、陳水扁、趙少康常常打架,這是我印象中,台灣國會殿堂的事件,第一次上了國際新聞,當時的我們,都覺得好丟臉,而且丟臉丟到全世界;很多很多年後,我才理解,為了要打破幾十年長久僵固的陳舊體制,這樣的激烈,是有必要的;也才覺得,這幾位當時讓我們覺得帶頭做壞示範的立法諸公,在台灣的民主史上,確實有重要的貢獻,無論後來他們各自在政治上的表現如何。
我們這群六年級生,是二次大戰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在經濟上,我們沒有上一代經歷大江大海,必須從無到有,掙扎著生存下來的艱辛;我們在出社會的那段時間,台灣經濟正熱絡,即使是像我這樣,不是頂著台成清交學歷的畢業生,也幾乎都是一出校門就有工作,有些熱門科系的同學,甚至還沒畢業,工作就已經等著他們;比起我們的下一個十年、以及下下一個十年的世代,台灣經濟緊縮的年代,六年級的我們,在就業上,也非常幸福。
然而,在我們重要的成長階段,我們面對的,卻是價值的劇變:就像林淑琪說的,在我們的青春期時,整個社會,也跟我們的身體一樣,發生巨大的變動。在我們開始進入教育體系學習後,大多數的我們,接受的都是單一的忠黨愛國思想;正要轉大人之際,卻看到一群我們心中最想要考上的頂尖大學的學生與畢業生,持續的衝撞,我們一直以來,以為理所當然的堅固信念;自身的小世界裡,我們在兒童與大人身分之間,猶疑著尋找自己的定位;大環境的政治改變,造成的文化與觀念變動,也讓我們對於我們所身處的,也是即將踏出去的社會,充滿疑惑。
每個人都在尋找幸福的路上
從小學起,父母與所有的老師,灌輸給我們的觀念就是要好好念書,考上大學,以後才有前途,那時候的生命很簡單,就是努力讀書,考好成績,就像當時仍戒嚴的台灣,單一而封閉,少有機會去探詢其他的可能性;等到好不容易,終於完成當時人生最重要的目標,考上大學後,剛開始雖短暫因為呼吸到自由空氣,感到雀躍,接下來卻是很長時間的無所適從;正如當時剛解嚴的台灣,百花齊放,卻也讓人目眩徬徨。不論是校園裡的小世界,還是校園外的大世界,過去我從來沒有見過的開放與多元,讓我混亂,像在搜尋引擎的入口,面對著彷如無窮無盡的資訊,卻想不到該用什麼關鍵字詞,搜尋自己的方向。
我們這一個世代,如今都已經步入不惑之年,但其實從青春期到現在,疑惑與迷惘,似乎沒有停止過,即便坐四望五的現在,我對自己的人生,仍然沒有把握,然而,回頭看過往十幾、二十歲時,跟隨台灣民主一起轉型與成長的青春歲月,卻讓我感到驕傲,儘管成長的過程中,曾經有過傷害,但透過一次一次的痛苦的轉變,這塊生我養我的土地,變得愈來愈包容、多元,愈來愈美好。
不管是什麼世代,什麼族群,幸福都是大家心底共同的追求,每一個人都是在尋找幸福的路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人生的常態,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難處與課題,會感到困惑,也再正常不過;林淑琪每次陷入迷惑痛苦時,阿嬤或爸媽就會告訴她,來,先吃飯吧!是啊,想不通的時候,心裡過不去的時候,痛苦的時候,就先好好吃頓飯吧!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電影《外星人ET》以孩子的視角,看孩子們與ET之間的交流,作品裡除了令人激賞的創意以外,也看得到西方文化土壤裡蘊蓄出來的,對生命本然的尊重,不論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該一致擁有的尊重,這是東方文化裡,所難能看到的。
如果現實讓我們不舒服,無論現狀如何強大,強大到看似難以撼動,透過有效的策略與執行,還是可以一步步改變,這無關乎性別,只要想要變化,我們都可以跟美國知名大法官,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學到三件事情......
在現在這個,眾多人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果你也擁有自己的自媒體,或者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被看見的理由是什麼?動機,會決定方向,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要我的品牌與創作,走到哪裡,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力?
創作的土壤是生活,每一個創作者的作品,必然都有創作者的生命痕跡,看了紀錄片《昨天》,我才多少理解到,是什麼樣的文化土壤,醞釀出他作品的獨樹一幟;對我來說,看蔡明亮導演的電影,就像解謎,透過《昨天》所透露出來的線索,讓我得以解構,蔡明亮導演作品裡,所含藏的情感與生命密碼。
母親的角色,讓我更能同理為人父母的脆弱與力有未逮,但也因此,當看到一些心量強大的父母時,更讓我衷心佩服,並檢討自己、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教養與關係,淺田政志的父母就是這樣讓我想要模仿學習的超厲害父母。
武林高手練成「金鐘罩、鐵布衫」的功夫後,刀劍水火不侵,但他們身上都藏有一處「罩門」,輕輕一碰,就武力全失;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都敏俊、千頌依、李輝京與劉世美,幾位主要角色,都各自有其罩門,無論平時有多麼英明神武,一旦事情碰觸到罩門,便立馬方寸全失。現實生活裡,大部分的人也有罩門,你的在哪裡?
電影《外星人ET》以孩子的視角,看孩子們與ET之間的交流,作品裡除了令人激賞的創意以外,也看得到西方文化土壤裡蘊蓄出來的,對生命本然的尊重,不論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該一致擁有的尊重,這是東方文化裡,所難能看到的。
如果現實讓我們不舒服,無論現狀如何強大,強大到看似難以撼動,透過有效的策略與執行,還是可以一步步改變,這無關乎性別,只要想要變化,我們都可以跟美國知名大法官,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學到三件事情......
在現在這個,眾多人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果你也擁有自己的自媒體,或者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被看見的理由是什麼?動機,會決定方向,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要我的品牌與創作,走到哪裡,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力?
創作的土壤是生活,每一個創作者的作品,必然都有創作者的生命痕跡,看了紀錄片《昨天》,我才多少理解到,是什麼樣的文化土壤,醞釀出他作品的獨樹一幟;對我來說,看蔡明亮導演的電影,就像解謎,透過《昨天》所透露出來的線索,讓我得以解構,蔡明亮導演作品裡,所含藏的情感與生命密碼。
母親的角色,讓我更能同理為人父母的脆弱與力有未逮,但也因此,當看到一些心量強大的父母時,更讓我衷心佩服,並檢討自己、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教養與關係,淺田政志的父母就是這樣讓我想要模仿學習的超厲害父母。
武林高手練成「金鐘罩、鐵布衫」的功夫後,刀劍水火不侵,但他們身上都藏有一處「罩門」,輕輕一碰,就武力全失;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都敏俊、千頌依、李輝京與劉世美,幾位主要角色,都各自有其罩門,無論平時有多麼英明神武,一旦事情碰觸到罩門,便立馬方寸全失。現實生活裡,大部分的人也有罩門,你的在哪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高樓矗立的都市A中,有間非常受歡迎的「幸福補習班」,精心設計的幸福科目,傳言只要拿到裡面的幸福證書,就能擁有幸福。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生活十講」是在談論蔣勳所觀察到的現今「社會現象」。在物質生活越趨於富裕、穩定、便利的同時,在文化、思想和「心」的本質上卻越來越單薄、脆弱,這是蔣勳在這世代所看見的擔憂。透過這本書,我們得以更有意識地覺察我們處在什麼型態的大環境裡,這些現象是如何滲透在我們的生活和行為之中。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前幾天看到一折短影音,是剪輯某中國"心靈雞湯"講師(我忘了名字)的片段,他說80後(台灣通稱7年級)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雖然每個年齡段的人都這樣覺得),但是我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從上帝視角來看,我們剛出生時,天安門、柏林圍牆、蘇聯解體,我們國小、國中那會的97金融危機、921、911,沒過幾年又S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一段不一樣的童年。而我的童年生活剛好是在台灣產業正在轉型發展的時代…十大建設後的經濟起飛、都更計畫、教育改革…等。就像周杰倫的一首歌唱到 : 「那童年的希望是一台時光機 我可以一路開心到底 都不換氣 戴竹蜻蜓 穿過那森林 打開了任意門找到妳 一起旅行 所有回憶 在小叮噹口袋裡 一起盪鞦韆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高樓矗立的都市A中,有間非常受歡迎的「幸福補習班」,精心設計的幸福科目,傳言只要拿到裡面的幸福證書,就能擁有幸福。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生活十講」是在談論蔣勳所觀察到的現今「社會現象」。在物質生活越趨於富裕、穩定、便利的同時,在文化、思想和「心」的本質上卻越來越單薄、脆弱,這是蔣勳在這世代所看見的擔憂。透過這本書,我們得以更有意識地覺察我們處在什麼型態的大環境裡,這些現象是如何滲透在我們的生活和行為之中。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前幾天看到一折短影音,是剪輯某中國"心靈雞湯"講師(我忘了名字)的片段,他說80後(台灣通稱7年級)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雖然每個年齡段的人都這樣覺得),但是我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從上帝視角來看,我們剛出生時,天安門、柏林圍牆、蘇聯解體,我們國小、國中那會的97金融危機、921、911,沒過幾年又S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一段不一樣的童年。而我的童年生活剛好是在台灣產業正在轉型發展的時代…十大建設後的經濟起飛、都更計畫、教育改革…等。就像周杰倫的一首歌唱到 : 「那童年的希望是一台時光機 我可以一路開心到底 都不換氣 戴竹蜻蜓 穿過那森林 打開了任意門找到妳 一起旅行 所有回憶 在小叮噹口袋裡 一起盪鞦韆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