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45話|社會法益|公共危險罪章(下)|妨害交通之其他犯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大家應該常常在新聞媒體中聽到「某嫌犯因涉嫌公共危險罪,移送地檢署偵辦」等語,有疑問的是為什麼酒駕是公共危險罪?放火也是公共危險罪?其實沒有公共危險罪的罪名,準確地來說,公共危險罪章中規定了很多罪,其中包括了醉態駕駛罪、放火罪,還有其他各種與公共安全有關的各罪。「公共危險罪章」中的條文多,所涉及的態樣也廣,每種罪行的特性都不同,讀者可以好好細讀其各罪的重要概念,以助暸解。下次我們將介紹「公共信用的相關罪章」喔!

raw-image


陸、妨害交通之其他犯罪

刑法第185條之3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三、服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曾犯本條或陸海空軍刑法第五十四條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或經緩起訴處分確定,於五年內再犯第一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185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一、導讀

這兩條一般稱為「醉態駕駛罪」與「肇事逃逸罪」,都是比較屬於所謂「現象立法」之立法方式,也就是立法者單純看到社會上發生很多相類之行為,於是就把這樣的行為態樣立法加以處罰。

二、服用毒品、麻醉藥品、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

修法前之實務判決如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7年度交上易字第1561號判決認為,「刑法第185條之3規定所謂『不能安全駕駛』,係抽象危險犯,並不以發生具體危險為必要,對於呼氣酒精濃度已達每公升0.55亳克以上,肇事率為一般正常人之10倍,認為已達不能安全駕車之標準,……..,應為絕對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且就醫學文獻所知,酒精對人體造成之影響,於呼氣時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亳克即會輕度中毒,造成輕度協調功能降低,呼氣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5亳克時,屬輕至中度中毒症狀,出現反應較慢、感覺減低、影響駕駛之狀況,又飲酒後1小時許,其體內血液酒精濃度可達最高,飲酒1小時後其體內之酒精濃度隨即消減」。

本則高等法院判決中,將刑法第185條之3認為係抽象危險犯,輔以後述「呼氣酒精濃度已達每公升0.55毫克以上,肇事率為一般正常人之10倍」之標準,似乎認為只要行為人呼氣酒精濃度達此標準(血液濃度則須達1.1毫克/公升)而又駕車,即已成立醉態駕駛罪。舊法中其實對於酒駕的認定較為寬鬆,新法則將「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5%以上」明定於條文之中,以杜其爭議。

三、再犯因而致人於死或重傷

刑法第185條之3第3項新增不能安全駕駛罪再犯之加重處罰規定,如經本罪有罪判決確定或經緩起訴處分確定,於五年內再犯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肇事

在大法官釋字第777號解釋中,其中有關「肇事」部分,可能語意所及之範圍,包括「因駕駛人之故意或過失」或「非因駕駛人之故意或過失」(因不可抗力、被害人或第三人之故意或過失)所致之事故,除因駕駛人之故意或過失所致之事故為該條所涵蓋,而無不明確外,其餘非因駕駛人之故意或過失所致事故之情形是否構成「肇事」,尚非一般受規範者所得理解或預見,於此範圍內,其文義有違法律明確性原則,此違反部分,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肇事者,客觀上須致人死傷,而行為人於肇事時之主觀,不妨分成故意與過失兩種情形來觀察:

(一)故意

先不管實務上法院見解如何,一般來說我們應該無法期待故意致人死傷之行為人在撞了人後還乖乖站在原地等警察來將其逮捕,所以理論上故意肇事致人於死傷之行為人縱使肇事後逃逸,也不應該成立刑法第185條之4之肇事逃逸罪,蓋無期待可能性。實務上,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4264號判決亦同此見解,「按刑法第185條之4之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罪,固不以行為人對於事故之發生應負過失責任為必要,但仍以行為人對於事故之發生非出於故意為前提。若蓄意運用車輛以為殺人或傷害人之犯罪工具,即應成立殺人或傷害罪,不應稱為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此觀該條之立法理由,係『為維護交通安全,加強救護,減少被害人之死傷,促使駕駛人於肇事後,能對被害人即時救護,特增設本條,關於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之處罰規定。』自明。如係故意以汽車作為殺人或傷害人之工具,立法者本無對於行為人於故意殺人或傷人後,仍留現場對於被害人為即時救護之期待,縱行為人嗣後駕車逃離現場,亦僅能論以殺人或傷害之罪責,尚難以侵害社會法益之上開公共危險罪相繩。」換言之,該判決認為故意殺人或傷害後之逃逸,根本就不是「肇事」逃逸,結論上與前述看法相同,故逃逸之行為不成立犯罪。

(二)過失或無過失

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7622號判決,「刑法第185條之4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罪,只須有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未下車救護而逃逸之事實,罪即成立,不以肇事之發生須有過失責任為要件。」也就是說,行為人就肇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6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掘想法學教室-刑法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450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2022/03/23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偽證罪」及「誣告罪」,這是許多民眾遇到訴訟時,一定會問的問題,例如關於偽證罪的部分常見的問題有「我開庭的時候是不是要照實講?」、「法院問的事情我都要回答嗎?」、「如果不照實講,會怎麼樣嗎?」;而關於誣告罪的問題有「對方告我,檢察官不起訴,那我可以告他誣告嗎?」、「我忘記我的土地權狀
Thumbnail
2022/03/23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偽證罪」及「誣告罪」,這是許多民眾遇到訴訟時,一定會問的問題,例如關於偽證罪的部分常見的問題有「我開庭的時候是不是要照實講?」、「法院問的事情我都要回答嗎?」、「如果不照實講,會怎麼樣嗎?」;而關於誣告罪的問題有「對方告我,檢察官不起訴,那我可以告他誣告嗎?」、「我忘記我的土地權狀
Thumbnail
2022/03/07
本話我們所要介紹的是「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章」,在這個罪章是規範因對於犯人、證據的藏匿、脫逃、煙滅等行為,使刑事偵查或訴訟程序進行的困難度增加,妨害其國家之刑罰權。而最常見的是「頂替」的問題,案例如小明開車帶著女友小花去參加好友的慶生派對,小明在派對中喝了點酒,小花則因為討厭喝酒,而只喝了果汁、汽水
Thumbnail
2022/03/07
本話我們所要介紹的是「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章」,在這個罪章是規範因對於犯人、證據的藏匿、脫逃、煙滅等行為,使刑事偵查或訴訟程序進行的困難度增加,妨害其國家之刑罰權。而最常見的是「頂替」的問題,案例如小明開車帶著女友小花去參加好友的慶生派對,小明在派對中喝了點酒,小花則因為討厭喝酒,而只喝了果汁、汽水
Thumbnail
2022/02/26
在本話所要介紹的「脫逃罪章」中,其處罰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在刑事偵查或訴訟程序中,被告到場或到庭,以利刑事訴訟的進行及刑罰的實現,是行政權或司法權為攻擊對象的犯罪類型之一。一般而言,只要發生「犯人逃跑」的狀況,就算沒有跑成功,也都是本罪章所規範要處罰的範圍。
Thumbnail
2022/02/26
在本話所要介紹的「脫逃罪章」中,其處罰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在刑事偵查或訴訟程序中,被告到場或到庭,以利刑事訴訟的進行及刑罰的實現,是行政權或司法權為攻擊對象的犯罪類型之一。一般而言,只要發生「犯人逃跑」的狀況,就算沒有跑成功,也都是本罪章所規範要處罰的範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刑法第185條之3修正草案 根據111年行政院發出的新聞稿[1],宣布刑法第185條之3之修正草案: (一)參照現行條文第1項第1款之體例,行為人施用毒品而其尿液經檢驗判定陽性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即論以刑責。(修正條文第1項第4款) (二)有修正條文第1項第4款以外之情事足認施用毒品,致不
Thumbnail
一、刑法第185條之3修正草案 根據111年行政院發出的新聞稿[1],宣布刑法第185條之3之修正草案: (一)參照現行條文第1項第1款之體例,行為人施用毒品而其尿液經檢驗判定陽性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即論以刑責。(修正條文第1項第4款) (二)有修正條文第1項第4款以外之情事足認施用毒品,致不
Thumbnail
為何又天外飛來憲判字?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嚷嚷著要成為一個有專業才能,可以幫助周遭和自己的人 然後就衝動的跑去補習、學了一堆變成壓力的功課。 自從上完5月份的尋找天賦與熱情的講座後,我理解到:很多事想去嘗試的第一步絕對是先直接去做該領域相關的事>將其做成功累積>得到回饋 你就可以有不用繞遠路、花大錢的
Thumbnail
為何又天外飛來憲判字?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嚷嚷著要成為一個有專業才能,可以幫助周遭和自己的人 然後就衝動的跑去補習、學了一堆變成壓力的功課。 自從上完5月份的尋找天賦與熱情的講座後,我理解到:很多事想去嘗試的第一步絕對是先直接去做該領域相關的事>將其做成功累積>得到回饋 你就可以有不用繞遠路、花大錢的
Thumbnail
法律規定多如牛毛,有些和大眾生活習習相關、有些較為冷門,以常見車禍事件來說,很多人並不知道:有些違規駕駛行為會導致刑責加重!
Thumbnail
法律規定多如牛毛,有些和大眾生活習習相關、有些較為冷門,以常見車禍事件來說,很多人並不知道:有些違規駕駛行為會導致刑責加重!
Thumbnail
大家應該常常在新聞媒體中聽到「某嫌犯因涉嫌公共危險罪,移送地檢署偵辦」等語,有疑問的是為什麼酒駕是公共危險罪?放火也是公共危險罪?其實沒有公共危險罪的罪名,準確地來說,公共危險罪章中規定了很多罪,其中包括了醉態駕駛罪、放火罪,還有其他各種與公共安全有關的各罪。「公共危險罪章」中的條文多,所涉及
Thumbnail
大家應該常常在新聞媒體中聽到「某嫌犯因涉嫌公共危險罪,移送地檢署偵辦」等語,有疑問的是為什麼酒駕是公共危險罪?放火也是公共危險罪?其實沒有公共危險罪的罪名,準確地來說,公共危險罪章中規定了很多罪,其中包括了醉態駕駛罪、放火罪,還有其他各種與公共安全有關的各罪。「公共危險罪章」中的條文多,所涉及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台灣警方濫權時有所聞,亂用罪名移送不僅造成民怨,也是浪費司法資源。公民團體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以下簡稱機促會)近日發文表示抗議:「最近有越來越多警察把騎機車的人用公共危險罪移送的新聞」。 機促會表示,刑法185條應該是用來處罰破壞道路的人,然而最近竟然有下列情況被用此法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台灣警方濫權時有所聞,亂用罪名移送不僅造成民怨,也是浪費司法資源。公民團體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以下簡稱機促會)近日發文表示抗議:「最近有越來越多警察把騎機車的人用公共危險罪移送的新聞」。 機促會表示,刑法185條應該是用來處罰破壞道路的人,然而最近竟然有下列情況被用此法
Thumbnail
接著上次的決水罪(刑法第178至181條),這次要介紹的「妨害救災罪」、「破壞公眾往來交通安全之罪」及「劫機相關犯罪」,剛好這些犯罪在電視影集或電影中常見的犯罪,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發生,一旦發生後果將非常嚴重,除了有嚴重的財產上損害外,對於民眾生命的威脅更是嚴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法條的規定及
Thumbnail
接著上次的決水罪(刑法第178至181條),這次要介紹的「妨害救災罪」、「破壞公眾往來交通安全之罪」及「劫機相關犯罪」,剛好這些犯罪在電視影集或電影中常見的犯罪,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發生,一旦發生後果將非常嚴重,除了有嚴重的財產上損害外,對於民眾生命的威脅更是嚴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法條的規定及
Thumbnail
公共危險罪章為分則中條文最多之一章,且法條錯綜複雜,難度較高。衡量本罪章於國家考試重要性與條文之複雜度,筆者將本罪章條文大致作出分類,並會在各節中簡單介紹條文間之同異處,一方面輔助讀者記憶條文,另一方面也希望避免讀者花費過多時間閱讀一堆不太會考出來的條文。
Thumbnail
公共危險罪章為分則中條文最多之一章,且法條錯綜複雜,難度較高。衡量本罪章於國家考試重要性與條文之複雜度,筆者將本罪章條文大致作出分類,並會在各節中簡單介紹條文間之同異處,一方面輔助讀者記憶條文,另一方面也希望避免讀者花費過多時間閱讀一堆不太會考出來的條文。
Thumbnail
針對這個部份,還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2條第一項和第四項與遺棄罪的規定在牽制著,即使沒有修法或立新法來約束,還是有原本的法條可以規範「肇事逃逸」行為,還請不要太過恐慌。 即使現在這個法條還沒完全停用,但比較輕微的肇事逃逸案件還是不應該處罰過當,必須暫時停止訴訟程序。
Thumbnail
針對這個部份,還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2條第一項和第四項與遺棄罪的規定在牽制著,即使沒有修法或立新法來約束,還是有原本的法條可以規範「肇事逃逸」行為,還請不要太過恐慌。 即使現在這個法條還沒完全停用,但比較輕微的肇事逃逸案件還是不應該處罰過當,必須暫時停止訴訟程序。
Thumbnail
每一件犯罪的發生,都一定至少有一個法益被破壞,所以才值得出動刑法去處罰這樣的犯罪行為。而在了解何謂「結果」前,必須先介紹「法益」的概念及種類,好讓大家知道刑法所欲保護的價值是什麼!
Thumbnail
每一件犯罪的發生,都一定至少有一個法益被破壞,所以才值得出動刑法去處罰這樣的犯罪行為。而在了解何謂「結果」前,必須先介紹「法益」的概念及種類,好讓大家知道刑法所欲保護的價值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在電視上常常看到有人喝酒喝到爛醉還是堅持要開車上路,還因此違規闖紅燈發生交通事故。在這種情況下,駕駛人確實是因為「精神障礙」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那為什麼還可以依照刑法第185-3條或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來懲處又不能依照刑法第19條第一項或第二項來減刑呢?
Thumbnail
我們在電視上常常看到有人喝酒喝到爛醉還是堅持要開車上路,還因此違規闖紅燈發生交通事故。在這種情況下,駕駛人確實是因為「精神障礙」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那為什麼還可以依照刑法第185-3條或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來懲處又不能依照刑法第19條第一項或第二項來減刑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