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如何避開負面情緒的困擾

2021/10/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題目是所有人的問題,可以解決就用自己的方法,人一定有煩惱,有負面情緒,佛家也教導我們很多的心法,修行修心就是在處理,讓人有一個清靜的心。本章節的研究是究竟的研究,直接找到情緒的源頭然後處理它。 用金剛經的一句話可以代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要執著在標準上,因為標準就是情緒的源頭。
人的意識去訂標準是正常的,甚至是人類文化的功臣,標準基本上沒有絕對的好壞,重點在於適不適用、會不會困擾你,如果一個標準已經在困擾你了,你才需要去處理。
如何避開負面情緒的困擾? 理論上其實簡單的不得了,就是先把那個觸發負面情緒的標準找出來,看看要如何修改這個標準或拿掉這個標準,改到無法觸發負面情緒,或負面情緒的強度不會困擾你為止。這個情緒的觸發機制是實相的一環,沒辦法改,我們只能去改標準或是拿掉標準,就只能如此。
理論上簡單,實際上可不簡單啊,很有意思,人自己訂的標準竟然是如此的難修改。 佛教就是在教大家如何避免被情緒困擾,遠離煩惱,得到清靜的意識。 西方心理學也在教大家要情緒管理,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緒智慧要提升,不要被情緒勒索,不要情緒纏身。 大家可以自己找方法,下面我們從意識譜的角度來直接破解根源。
一個最關鍵的重點就是: 模擬一元
模擬一元就是避開負面情緒的法門,所有的方法都是這個關鍵重點的延伸。
模擬一元
意識的運作是二元性的,意識就是會去訂標準,才能分析判斷,往好處走意識本質就是有無限創造的可能。可是人類被情緒機制控管,負面情緒會被標準觸發,產生煩惱痛苦,遇到這樣的狀況也只能去避開,避開的方法就是讓意識去模擬一元,避開負面情緒的糾纏。
模擬一元的用意是,修改標準或拿掉標準。
  • 一元是意識推理出來的,人有意識,是二元,所以只能模擬一元。
  • 意識是二元,就算最原始的意識也一樣,神佛上帝也是二元,都在 do something,都在創造。
  • 我們說靈修是回去一元,應該不對,一元就不是意識了,應該說是去模擬一元,模擬一元的清靜,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想過修行,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為什麼? 因為在二元的世界會累,意識念頭不斷的丟東西給你做,不累嗎?
懂得去模擬一元的好處
1. 可以避開情緒的困擾。
2. 讓意識休息一下,不要太累了。
模擬一元的方法(舉例)
1. 靜坐,放空,讓意識休息。
2. 活在當下,不去評斷世界,拿掉標準,不反彈,一切都好,都接受。
人是二元,是do something,是創造,是多彩多姿,是好玩。模擬一元是一個避風港,讓玩累的意識可以得到休息。
國外有一些 Non-duality 的研究,讓人的意識極度的往一元靠攏,可是不論你如何的練習,打坐的時間有多長,終究還是會回來正常的二元意識狀態,無止境的打坐不可能,也沒有意義,還是要回來當人,所以結論是,意識是二元,就只能模擬一元,如此而已。入定只是一個暫時的狀態,有一些特別的現象,但不是人的常態,對不對?
以這樣的假設推論,釋迦牟尼佛,應該是模擬一元最厲害最高境界的意識體。佛說人人皆有佛性,沒錯啊,人人都可以模擬一元,避開情緒。
意識譜的模型:
意識基本上是二元性的,但透過模擬一元的程度,可以出現不同的狀態,這是一個示意圖,每一個意識體都落在意識譜的某個位置,狀態不會是固定的,因每個意識的修鍊而不同。一般人都活在二元的區段 (右邊),經過修練可以往一元的方向移動 (左邊)。
佛,這個名稱是後人給釋迦牟尼佛的稱號,他本來也是一般的凡人,經過模擬一元的修練而而擺脫情緒的困擾,他還是人,有意識的人,他基本上是二元的架構,但是他經過模擬一元的修練,已經在意識譜的最左邊,最一元的光譜區。
我們無法否定二元,因為所有的意識體都是二元,二元給了人間多采多姿的樣貌,無限的創造、無限的可能。但是也因為太複雜了,觸發了一堆的情緒,讓人苦不堪言。所以人可以自己選擇要待在意識譜的哪個位置,自己選自己舒服的位置,懂的模擬一元,更加自在。

如何駕馭情緒

既然負面情緒是制約機制,那我們應該懂得去避開它,就是盡量的不去訂標準,不要去觸發情緒。但是不去訂標準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比較實際的做法應該是靈活的調整標準,讓負面情緒維持在一個低檔狀況,不可能沒有,但是是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
理想的無情緒狀態就只是一個理想,不用去追求,因為去追求這個狀態可能會失去意識的價值,意識是二元,是創造。
所以實際操作上,就是了解負面情緒是什麼?然後靈活的調整標準,讓負面情緒不影響正常生活,這樣就夠了,是不是?
我們一定有情緒,但是如果可以了解源頭的原因,可以調整標準,然後不被綁架,甚至可以玩情緒,享受情緒,是不是更是高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4會員
    154內容數
    這裡所論述的東西,企圖建構一個假設模型來解釋人生實相,我們見不到實相,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實相,先建構一個假設模型,如果這個模型可以套入人間印證,解釋大部份人的問題,是不是可以說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拆解人生的實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