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靖雯的相遇,在九點四十分的台南。瑪莎羅芙咖啡店。(980116)
很久沒回台南,很久沒回成大,有點印象的路,雖然還是轉錯了彎。
本來跟靖雯約好九點,卻遲了四十分鐘。原來,在星期五的晚上,從虎尾上交流道還要五十分鐘才會到台南永康交流道,從永康交流道要二十分鐘才到得了成大光復校區旁的勝利路。
以為靖雯上去邊喝咖啡邊等,在我奔跑到便利商店時,瞧見了她望著我。滿是抱歉的阿馨遇上了耐心滿滿的靖雯,
進到陌生的咖啡店,滿牆的書、不規則排列的沙發、桌椅,像是圖書館、書店、咖啡店的綜合體。點了杯不是卡布奇諾的美式摩卡,坐下。
「其實我不太清楚妳的計畫,因為在計畫書中提到的面向很廣~」
不是要一般民眾可憐、同情個案,而是讓個案有機會成為藝術創作者、表演工作者。
我常常跟個案說,不是只有你們有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只是病的地方不太一樣。
最高的境界是個案能充滿自信的說著,你好,我是某某某,我有著精神疾病,但我活的很好!
要到什麼時候,我們看到有著精神疾病的人們時,能像是看著因為近視而帶著眼鏡的人們一般的自然呢?
和靖雯的對話中,我們漫天的聊著劇場、她在韓國所帶回的經驗(當時她剛回國三個月)、社區劇場的精神;聊著我曾在醫院帶的戲劇團體、公演呈現、曾改編「生命控訴」的劇本;聊著讓個案轉化角色成為演員、聊著臨床人員與個案不同的關係建立;聊著自己離開療養院後才赫然發現自己侷限了個案的許多發展及可能性;聊到當個案住院久了,其實多半不是醫療的問題,而是生存、生活的議題:怎麼活的好、活的有品質、活的有尊嚴;聊到從事心理衛生、精神醫療的臨床人員多半心理不太健康,因為承受的壓力大、生活圈子小。
每個人都該被好好的照顧,有更多的自我覺察、自我接納,接納彼此的不同,而不是硬要對方照著自己的價值觀來生活。
靖雯也分享曾在台南某家教養院帶領工作人員進行戲劇方面的工作坊,工作人員由原本的肢體僵硬變得更懂得運用肢體,也更開放,也希望這戲劇活動能成為院生的社團活動。
靖雯問著,我在台南找到幾位夥伴,我說,妳是第一位。哪怕只有我們兩個,也能一起做些事。 讓人們擁有了不同的理由「進」「出」醫院。當年沒能順利合作,仍感激有機會跟靖雯對話,我們彼此在腦海裡出現了更多的畫面,關於我們想實踐的事。
真心感謝青輔會的支持,支持這個其實還沒有具體執行計畫的夢想。感謝青輔會評審們的疑問,讓阿馨不斷的思索及定義這感動地圖。「為什麼是青輔會,而不是衛生署?」「這樣的計畫感覺起來用網路、電話聯絡就行了,為什麼需要壯遊?」
實際踏上那塊土地,實際共同工作,才能踏進不同人的心房。
***以下為2008年底傳遞出去的訊息,開啟了許多連結
Dear______:
我是精神科職能治療師阿馨,近幾年運用表達性藝術媒介在團體中,深深覺得與大自然互動、結合表達性藝術能讓個人充滿能量及增進自我掌控感,更能進一步自我實現;而被精神疾病影響的個案,同樣有著潛能”自我療癒”,在更自然的環境、更自然的互動中,重建功能,並讓社會大眾透過不同的方式看見這一群生命表達者。
今年有幸通過青輔會的”青年壯遊台灣-尋找自己的感動地圖”執行計畫的決選, 將於上半年執行「踏出無限可能-連結藝術、戲劇、舞蹈、冒險體驗跨領域網絡」, 希望連結台灣各處表達性藝術創作者及體驗冒險工作者, 將資源帶進精神科醫院,讓精神患者、身心障礙者透過不同方式走入社區、重回社會。
這次”踏出無限可能”的計畫最大的目的,是希望精神疾患能跳脫”病人”的角色,轉而成為表演工作者、藝術創作者,透過角色轉化,提高他們的自我接納、認同、肯定,同樣改變社會大眾對於他們的觀感。
我們不是要大眾同情或可憐他們,更非以弱勢族群的姿態出現。
因為四年前曾經在嘉南療養院以表演訓練的形式訓練個案,五個精神疾患個案搭配四個治療師,作一個長達五十分鐘的呈現。公開演出只在醫院裡頭。四年後,希望能踏出來。
透過戲劇跟劇場可以做介入的方式很多,可以直接訓練個案、或訓練醫療人員、或合併,深度了解個案服藥、藥物副作用、他們因精神分裂症所感知的獨特世界、醫病關係;可以訓練家屬、或合併,探討個案與家人互動關係,可以訓練社區民眾、或合併,開發個案與民眾互動關係。或是由演員實際探訪個案,由演員演出。
我目前還在積極的聯絡及尋找有意願合作的夥伴及醫療院所,很希望有機會能和您一同do something~在台灣各地形成的團隊,期望在六月能有個聯展,也就是要先跟您預定六月份的檔期囉!
期待您的回音。隨信附上相關資料~ 謝謝
阿馨
***十多年前的實踐,創造了許多合作與連結,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不在醫院裡的職能治療師,仍在每一年穿梭在不同群體,締造連結。是否有機會再來一趟壯遊台灣?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似乎激起陣陣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