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林,讓我思考了關於森林的事,以及樹。
記得今年夏天,那個傷心傷神的事件,當時我重新撫觸Corinna Luyken的the tree in me. Corinna說她的樹,故意不用大自然中的樹的色彩,用了大量的粉紅、褐、黑,要傳達的,就是一種比喻;同時是在講樹的生態,卻也是講人的精神與關聯。人可以如樹。
而下方這一幅,是當時(如今仍是)我珍愛的一個畫面(簡直可以聽到嗶嗶波波的聲響)。雖然表面上,樹各自頂天立地,甚或僅剩一截短短的樹幹,但在廣袤的地面下,彼此的根繫相觸,傳遞著養份,交換訊息。畫家把我在《樹之歌》讀到的內容,以繪畫的語言轉化/畫。
成為一棵樹,並且彼此扶持——無論多麼微薄,或必須穿透厚濕的土壤與石塊;當然也可能染上害蟲與疾病,受到感染的就會藉由風雨傳播袍子(若你加速砍伐染病的樹,反而導致攜帶病源的袍子更大規模的散播⋯⋯)。
無論如何,樹的關係網絡,似乎也可以如人。因此,《成為一棵樹》,是講著樹的科普知識,也將人類推往流變像樹的存在。
我最喜歡最後一頁的驚喜:樹團結在一起,就是一座森林了。
因為室友的體諒,他一直想去教會的心願,被我往後推移了很久很久。而二個小孩的年紀,幾乎標誌著我在台南的教會與室友神學院畢業後,在機構服事的歲月。但有些事就是急不得,在土裡的種籽,你沒法替它破土而出。
一旦破了土,就朝著天際伸長而去。但意識到,不能僅是成為「一棵」樹,為了永續,勢必得聚集成為一座森林。
時候到了,我們(其實是我終於也)該去孵育/復育/赴遇(前往、遇見)一座森林。
今日適逢我長期待的教會,順利結束長執的選舉,是我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參與的選舉,也是在此教會服事的告別日。另一邊則傳來通過室友任聘的監選,有點commencement的意味。
我們要去牧會了(但我應該會繼續巴在台文館工作)。這一路從開始醞釀,到接觸教會,到通過監選,非常,不可思議。上主的帶領,出乎意料。
謝謝這些年來,我在教會與大專中心所遇見的人,或多或少都影響了我的生命與神學方向。特別是大專中心(以及推坑我的中心主任),讓我可以安心地躲在後面,不做「牧師娘」。這些影響,都會成為孵育森林的力量。
噢,新教會通過的決議之一:不准叫牧師娘「牧師娘」,要叫名字。
主日學則是繼續聖經與繪本的工作,以及很多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