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心態讀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讀 「僧人心態」作者 傑 ‧ 謝帝 (Jay Shetty)
一九七三年,在一項名爲「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實驗中,研究員請神學院的學生準備發表一段簡短的演講,題是「當牧師的意義是什麼」。研究員把「好撒瑪利亞人」這则寓言提供給一些学生,帮助他们做準備。耶稣在這個比喻中說了一個旅人的故事:旅人為了幫助一個求助無門的受苦之人,中斷了自己的旅程。接著,研究員找籍口把學生换到另一個房間,並在他們前往新房間的路上,安排了一個演員趴在門口地板上,假裝需要人幫助。研究結果示,有沒有讀過「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對學生是否會停下來幫助那個演員並沒有產生任何影響。研究人员發現,趕時間的學生幫助那名演員的可能性小很多。「學生為了趕著發表演講,實際上是踩著受害者過去的!」
受测的学生太專注眼前的任務,竟然忘了自己更深層的意圖。他們應該是帶著悲憫和助人的意圖到神學院修習,但在那一刻,焦慮或想表現出色的欲望却干擾了他們的本意。正如本篤會修士勞倫斯弗里曼(Laurence Freeman)在他的《愛的面面觀》(Aspects of Love)一書中說的:「從洗衣服到吃早餐、開會、開車上班:⋯看電視或看書,你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靈性的生活。問题在於你带著多少程度的覺知在做這些日常事物。」
思修: 在每環生活加點靈性粉末
大部分我們,學到的或以為知道的或者發願想做到,當還沒成為「反應的習性時」,常常做不到理想的狀況,這時不需挫折與沮喪,而是接受自己的現況後,給自己一個階梯「啟動模式」,像上述的例子可能出門前都要提醒自己啟動「好撒瑪利亞人」模式,就像很多單位的志工,上線時,穿上背心,啟動「菩薩模式」,便要換上面具,啟動善行APP。
上過請慶喜法師的課,他提到過的一句話:下課後,請記得也要啟動「學佛模式」,點醒了我,原來我們的學習常將上下課區分,上課短,下課長,下課功夫忘就很正常,所以進步少也是剛好的。
小朋友一哭,塞個奶嘴或者抱著玩具,眼淚立止,甚至還破涕為笑。大人也需要多準備奶嘴,就如手機一堆APP,好隨時轉念切換。下載菩薩模式、撒瑪利亞人…再開啟「自動啟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怡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節氣​ 節,植物枝幹分段的地方;動物骨骼相連接的部分;段落、單位;時令的區分;音樂的拍子;限制、控制、約束。​ ​ 氣,是行走,一氣流行!​ 節,是停留、休息是蓄勢待發!​ ​ 節氣是太陽與地球華爾滋的軌跡!​ 不同的角度的對話,不同的火花,萬物蓬勃,輪流粉墨。​ ​ 節氣,會喚醒不同的動物,生育
​降溫後身體容易寒濕,可用薑湯為湯底視自己狀況,加醋或加酒 、加海鹽或花椒在廚房一小盆"調味人腳湯底"泡泡腳安然過一冬。​ ​ 「熱水泡腳,如吃補藥;中藥泡腳,勝吃補藥:天天吃隻羊,不如中藥泡腳再上床。」​ ​冬天,大家愛吃火鍋。火鍋好不好吃,湯底是最重要的。泡腳,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家的簡易養
自己十幾年前學節氣養生,如獲至寶。裡面包含有曆法、生產、詩詞與古人的智慧與生活。剛好文化廣場有一平台,開了幾期課"二十四節氣養生",發現大家仍喜歡吃吃喝喝,敲敲打打的養生,更甚於了解文化的源頭。後來課程告一段落,自己便開始整理節氣,將自己的筆記與學習在節氣前,發表在臉書族群。沒想到節氣內容豐盛角度多
中醫的診斷方法有「望、聞、問、切」​ 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醫生更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因此,一個患者來就診,要想診斷清楚,醫生必須靠自己眼睛看到的精氣神(望)、患者的聲音訴說和相關身體等的味道(聞)、醫生對存疑處如偵探進
「心經」說能認識六根、六塵的虛妄,無自性;能認識各種境界的空性本質。 就是心的本質;就是家的味道。 「逍遙遊」標示對逍遙的期待,其實是各種因緣相待、互融。世間並無絕對的逍遙。所謂的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只是焦慮的安頓概念! 「清淨經」將一分為「神、心、欲」若不能從為何不清境來認識岔路上的自己,則回歸
聽 樊登读书会 0710 人生只有一件事 金惟纯 談到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修。修己 談話中金老師認為修要從小事入手。 例如為何大願無法有大力,無法心想事成?是因為生活上的小事都「不願意」,所以要從生活上每一個自己拒絕的行為去了解後面的念頭。有一段談到以前他不記同事的名字也記不起,仔細去深入了解自己
節氣​ 節,植物枝幹分段的地方;動物骨骼相連接的部分;段落、單位;時令的區分;音樂的拍子;限制、控制、約束。​ ​ 氣,是行走,一氣流行!​ 節,是停留、休息是蓄勢待發!​ ​ 節氣是太陽與地球華爾滋的軌跡!​ 不同的角度的對話,不同的火花,萬物蓬勃,輪流粉墨。​ ​ 節氣,會喚醒不同的動物,生育
​降溫後身體容易寒濕,可用薑湯為湯底視自己狀況,加醋或加酒 、加海鹽或花椒在廚房一小盆"調味人腳湯底"泡泡腳安然過一冬。​ ​ 「熱水泡腳,如吃補藥;中藥泡腳,勝吃補藥:天天吃隻羊,不如中藥泡腳再上床。」​ ​冬天,大家愛吃火鍋。火鍋好不好吃,湯底是最重要的。泡腳,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家的簡易養
自己十幾年前學節氣養生,如獲至寶。裡面包含有曆法、生產、詩詞與古人的智慧與生活。剛好文化廣場有一平台,開了幾期課"二十四節氣養生",發現大家仍喜歡吃吃喝喝,敲敲打打的養生,更甚於了解文化的源頭。後來課程告一段落,自己便開始整理節氣,將自己的筆記與學習在節氣前,發表在臉書族群。沒想到節氣內容豐盛角度多
中醫的診斷方法有「望、聞、問、切」​ 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醫生更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因此,一個患者來就診,要想診斷清楚,醫生必須靠自己眼睛看到的精氣神(望)、患者的聲音訴說和相關身體等的味道(聞)、醫生對存疑處如偵探進
「心經」說能認識六根、六塵的虛妄,無自性;能認識各種境界的空性本質。 就是心的本質;就是家的味道。 「逍遙遊」標示對逍遙的期待,其實是各種因緣相待、互融。世間並無絕對的逍遙。所謂的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只是焦慮的安頓概念! 「清淨經」將一分為「神、心、欲」若不能從為何不清境來認識岔路上的自己,則回歸
聽 樊登读书会 0710 人生只有一件事 金惟纯 談到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修。修己 談話中金老師認為修要從小事入手。 例如為何大願無法有大力,無法心想事成?是因為生活上的小事都「不願意」,所以要從生活上每一個自己拒絕的行為去了解後面的念頭。有一段談到以前他不記同事的名字也記不起,仔細去深入了解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僧人心態》Think Like A Monk: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作者是被稱為數位時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在本書要帶我們擁抱「僧人心態」,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去訓練自己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生活。👇🏻 1️⃣認識自己:身分認同 ✨用「猴心/僧心」的差
Thumbnail
2023/1/12終於開始參加查經班。之前就有提過,我覺得我適合「查經班」,不太適合「幸福小組」的模式,只是講歸講,這麼久以來,還是沒有參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介紹了一次心靈喚醒和保護的經歷,講述了從靈性活動到內在探索的過程,並提到了一些釋迦摩尼佛和觀音上師的名稱。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僧人心態》Think Like A Monk: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作者是被稱為數位時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在本書要帶我們擁抱「僧人心態」,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去訓練自己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生活。👇🏻 1️⃣認識自己:身分認同 ✨用「猴心/僧心」的差
Thumbnail
2023/1/12終於開始參加查經班。之前就有提過,我覺得我適合「查經班」,不太適合「幸福小組」的模式,只是講歸講,這麼久以來,還是沒有參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介紹了一次心靈喚醒和保護的經歷,講述了從靈性活動到內在探索的過程,並提到了一些釋迦摩尼佛和觀音上師的名稱。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