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無法在眾議院被列為主要議題的日本政治人物與人民水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本與世界的分歧,無法成為選舉論點的世界三大議題
原文發佈日期:2021.10.18
原文作者:山中 俊之
授權翻譯:波波先生
(山中 俊之:著作家/藝術文化觀光專科大學教授)
10月14日,日本眾議院解散。為了立馬展開的總選舉,各黨黨魁之間的論戰開打。然而,論戰的主題幾乎都是圍繞國內的議題為中心。筆者認為在日本的總選舉與參議院選舉當中,有三大議題雖然在國內無法成為焦點,但卻受到全世界矚目。
第一點,移民與難民問題。
美國也好、歐洲也罷,對於蜂湧而至的移民或者難民要如何接管及安置的問題,在各國國內的人民與政治人物之間產生的對立意見是一項大課題。如果在移民問題上處理不當,是非常容易危及自身的政治生命。
在日本,移民(外籍工作者)以及難民申請的人數絕對不少,但無論是國民還是政治人物的關心程度都相當薄弱。 
關於移民部分,一般認為考慮永久居住的人並不多,所以對於是否要接受這些移民的議論也很少。若是難民,政治人物本身的人道動機薄弱,更加難以形成討論(雖然某些政治人物有在關心)。
為了避免大家誤會,這邊再度說明,難民跟移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移民主要是指因為經濟的因素,而跨越國境移動的人群。移民是否能夠入境或者滯留取決於移入國的判斷。
另一方面,難民是指「人種、宗教、國籍、政治因素或者特定團體為由,在本國遭受迫害或者有可能遭受迫害而逃往他國的人群」(關於難民定義的條約),當難民身分被承認,各國政府有接受或者庇護的義務。日本一直以來都因為接受難民的人數過少而遭到國際社會批判。
第二點,廢死問題。
擔任4年以上外交部長,卻對氣候變遷問題無動於衷的岸田首相
廢除死刑,是世界潮流。以歐盟為首,全球有許多國家都已經廢除死刑(根據國際特赦組織的調查,已有140個國家完成廢死)。在先進國家當中,還存在死刑的美國當中,也有愈來愈多州加入廢死行列。即便沒有正式廢死,實際上也幾乎不執行死刑。2020年執行死刑的國家已經減少至18個。
已完成廢死的各國當中以歐盟為首,嚴厲批判日本的死刑制度。
在日本,推動廢除死刑的跨黨派議員聯盟基本上已經呈現休眠狀態。關於廢死,連政黨間的意見有什麼不同都不清楚,在總選舉中更是連提都沒有被提起。與其說日本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更不如說連議題都算不上的情形本身就非常奇異。
另外,還有一項很難成為焦點的,就是全球性議題的氣候變遷問題
(繼續閱讀......) (※由於JBpress翻譯版權,請點選開啟閱讀全文)
有興趣的朋友或其他相關文章歡迎訂閱我的《日本媒體國際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2會員
103內容數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下,日本媒體與評論家們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與聚集了日本眾多新聞工作者網站ーJBpress達成合作,不定期翻譯國際觀點相關文章,期待帶給大家不同的視野與思考方式。 ※本專題文章皆為授權翻譯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波波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精通日本殖民時代的歷史,量產出無學問之人的可怕」 韓國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反日情結,從駐韓國作家的親身經驗,能夠從韓國的歷史教育當中窺見一二。
「在日本耳熟能詳的中國崩潰論,為什麼每次都預言失敗」 日本與台灣相同,「中國崩潰論」皆是主流。本篇文章作者在日本算是一片崩潰論當中反向思考的人,也出過幾本書,某部分想法值得我們參考。
「911恐怖攻擊經過20年,開始邁入成年的911世代孩童所帶來的影響力」 911恐怖攻擊過去20年,當時的孩子們已經長大成人,他們所受到的影響將會逐漸反應在美國社會當中......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台灣成功的防疫除了讓蔡英文政府受到日本國民的讚賞之外,另一位受到日本媒體關注的人物就是「台灣的IT大臣」ー唐鳳 其中主要的背景是就,在隔離防疫生活當中,日本舉國上下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是IT落後國!?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今日的局面,從這篇文章也許我們能夠窺見一二!
「過去享受自由貿易優勢的日本,如今迎來危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與中美關係惡化,全球經濟正在加速封閉化現象。美國與中國不斷加強國產製品在國內的流通,這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產業來說,恐將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
「非自願獨身者」由厭女而生的犯罪,在日本恐有增加的預感 東京奧運期間的8月6日晚間6點半左右,正穿梭在東京都內開往新宿方向的小田急線快速急行列車上,發生一起男子持刀攻擊車內乘客的事件,而男子的供詞更是震驚日本社會.....
「只精通日本殖民時代的歷史,量產出無學問之人的可怕」 韓國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反日情結,從駐韓國作家的親身經驗,能夠從韓國的歷史教育當中窺見一二。
「在日本耳熟能詳的中國崩潰論,為什麼每次都預言失敗」 日本與台灣相同,「中國崩潰論」皆是主流。本篇文章作者在日本算是一片崩潰論當中反向思考的人,也出過幾本書,某部分想法值得我們參考。
「911恐怖攻擊經過20年,開始邁入成年的911世代孩童所帶來的影響力」 911恐怖攻擊過去20年,當時的孩子們已經長大成人,他們所受到的影響將會逐漸反應在美國社會當中......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台灣成功的防疫除了讓蔡英文政府受到日本國民的讚賞之外,另一位受到日本媒體關注的人物就是「台灣的IT大臣」ー唐鳳 其中主要的背景是就,在隔離防疫生活當中,日本舉國上下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是IT落後國!?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今日的局面,從這篇文章也許我們能夠窺見一二!
「過去享受自由貿易優勢的日本,如今迎來危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與中美關係惡化,全球經濟正在加速封閉化現象。美國與中國不斷加強國產製品在國內的流通,這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產業來說,恐將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
「非自願獨身者」由厭女而生的犯罪,在日本恐有增加的預感 東京奧運期間的8月6日晚間6點半左右,正穿梭在東京都內開往新宿方向的小田急線快速急行列車上,發生一起男子持刀攻擊車內乘客的事件,而男子的供詞更是震驚日本社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Thumbnail
鄙人對於廢止死刑與否,並無接受或反對的特定立場,但堅持認為:欲達廢死目標,應本於民主精神,光明磊落地在選舉時向選民揭櫫廢死的政見,經過選民支持當選後,在立法院完成修法程序。我反對利用權術運作,藉由政治權力來達成目標。
Thumbnail
日本政府由過去的「排外」心態大刀闊斧,除了放寬外國創業者的日本在留資格條件,由停留1年,只要符合條件亦可無限期停留外,去年新增年收入2000萬日圓以上的技術人員在日本停留1年,即可以申請永住權的制度。未來擬允許海外大學畢業生日本求職時可停留2年等。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關於死刑犯有沒有必要廢死? 到底台灣要怎麼對待犯下重罪之人? 台灣目前關押在看守有37名死囚聲請釋憲,主張死刑侵害生存權、人性尊嚴、比例原則等憲法原則,要求宣告違憲,歷經多年、多屆大法官討論,今年大法官拍板決定受理,1月25日宣布將於4月23日召開言詞辯論。 死刑有無違憲? 因為今天新聞報導立
Thumbnail
日本政客失言常會帶來嚴重後果,重則下台,喪失社會信任,輕則永無上升空間。而且這些精英階層通常畢業於名門大學,智商應該都在水準以上。為什麼還會冒失說出不當言論?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對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家(我較少用此名詞形容台灣的政治人物)而言,選舉策略不需要抹黑、抹紅、扒糞,因為改變不大,特別是全國大選,只是在招喚基本支持者,讓選民彼此仇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選期間曾經出現反對廢除死刑的政見。本篇文章,是要純粹從憲法角度,討論死刑存廢的嚴肅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政治人物近期在討論廢死議題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並提出了對於操作手法的憂慮,並呼籲大眾共同思考這樣的選舉文化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Thumbnail
鄙人對於廢止死刑與否,並無接受或反對的特定立場,但堅持認為:欲達廢死目標,應本於民主精神,光明磊落地在選舉時向選民揭櫫廢死的政見,經過選民支持當選後,在立法院完成修法程序。我反對利用權術運作,藉由政治權力來達成目標。
Thumbnail
日本政府由過去的「排外」心態大刀闊斧,除了放寬外國創業者的日本在留資格條件,由停留1年,只要符合條件亦可無限期停留外,去年新增年收入2000萬日圓以上的技術人員在日本停留1年,即可以申請永住權的制度。未來擬允許海外大學畢業生日本求職時可停留2年等。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關於死刑犯有沒有必要廢死? 到底台灣要怎麼對待犯下重罪之人? 台灣目前關押在看守有37名死囚聲請釋憲,主張死刑侵害生存權、人性尊嚴、比例原則等憲法原則,要求宣告違憲,歷經多年、多屆大法官討論,今年大法官拍板決定受理,1月25日宣布將於4月23日召開言詞辯論。 死刑有無違憲? 因為今天新聞報導立
Thumbnail
日本政客失言常會帶來嚴重後果,重則下台,喪失社會信任,輕則永無上升空間。而且這些精英階層通常畢業於名門大學,智商應該都在水準以上。為什麼還會冒失說出不當言論?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對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家(我較少用此名詞形容台灣的政治人物)而言,選舉策略不需要抹黑、抹紅、扒糞,因為改變不大,特別是全國大選,只是在招喚基本支持者,讓選民彼此仇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大選期間曾經出現反對廢除死刑的政見。本篇文章,是要純粹從憲法角度,討論死刑存廢的嚴肅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政治人物近期在討論廢死議題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並提出了對於操作手法的憂慮,並呼籲大眾共同思考這樣的選舉文化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