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頂著豔陽、擠著疫情解封的人潮,驅車趕往花蓮。當天雖早起卻遲了些抵達,也沒來得及細細研究,就匆匆跟著前輩踏入和平村。那時我還不知道,6月6日可是花蓮和平村的大日子。
2019年6月6日暴雨滂沱,和平村村民各個頭繫布條、撐著傘,向落地20年的台泥發出怒吼。起因在於一項花蓮縣政府委託台泥的焚燒廢棄物BOO案,這波抗議聲浪甚至驚動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令他不得不親上火線和溝通喊話。
台泥自恃一番美意卻遭反撲,也讓張安平思考,究竟該怎麼做才能真正與和平村民們共榮?難道回饋金、循環經濟、無臭焚燒廢棄物都不行嗎?於是,今年初有了DAKA園區。
來到一年後的和平村,確實可見台泥帶來的改變。好比,嶄新座落的DAKA和過去難想像的人潮;或者,部落媽媽導覽時,說起話自信的神情;抑或是,走進DAKA攤販,村民們攤出部落招牌產品、洋溢一臉的自豪。
一位部落媽媽就說,以前一說話就緊張結巴的自己,沒想過有一天能對外人侃侃而談。透過DAKA帶起的產業和觀光,好像讓部落的許多人有了重心。
但,也不是DAKA進駐就解決所有。在我們驅車途經,多數的道路仍是房屋老舊、偶見酒瓶散落,更有台泥員工說,他來這邊二十多年,街道一點都沒變,只多了間7-11。
那,這些年的回饋金都去哪了呢?DAKA帶起一個園區的改變,能夠複製並擴大嗎?又或者,台泥引入觀光,是和平村繁榮的唯一解嗎?還是最終可能淪為環境和文化的殺手?
我不知道。畢竟,真正能創生、改變在地處境的絕非台泥,而是當地行政單位與和平村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