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對青少年的影響比父母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個青少年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在他們身邊。例如同學、老師、兄弟姊妹、朋友、父母和長輩。有些人認為朋友對青少年的影響被父母大,但我覺得是相反的。
  第一,朋友不像父母每天和你相處。父母和子女一起的時間和活動都比較多。觀察和了解你多一點,和家長就青少年的性格和經驗了解比較多,也會多些相處時間講道理去影響青年
  第二,父母的人生經驗多過朋友。例如青少年頑皮,朋友責罵他們,他們不會聽他們的話,但是父母的話,青少年就會聽。因為青少年會覺得父母比較成熟,可以給予好的建議,即使不是青少年最喜歡的。
  第三,青少年相信父母多過朋友。因為青少年知道父母着緊他們和負責他們的將來,而朋友不一定理會你的將來或成績,將來的成就也會和他們無關,有思想的青少年會明白父母是會以青少年長達的整體利益多些。
  這些原因就是我認為父母被朋友對青少年的影響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友誼有不同的理解,從簡單的互動開始,尋求共同興趣與情感支持來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從低年級的基本社交技巧,到中年級的信任建立,最後到高年級的深層情感交流,父母在每個階段支持孩子有不同的策略,同時注意現實與網路交友的平衡,並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
    Thumbnail
    我遇過很多孩子,只要提到父母,就「氣噗噗」! 孩子不同,家庭不同,究其原因?則竟相同! 「我爸(我媽)真的太囉嗦、太煩了!」 那些爸媽也會來向我數落孩子, 我也會盡力兩邊溝通。 因為我知道,即使是高中生了,但親子關係的和諧度,對孩子的學習狀態、身心狀態,仍然有很巨大的影響! 遇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依附」關係, 是青少年成長發展過程的一種重要關係, 研究顯示,與他人依附關係良好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會有較佳的狀態,包含「學業」這塊。 青少年"與朋友的互動",可以透露其依附關係的發展狀況。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看起來沒有朋友(會一起聊個天的同學)",那這是一件要注意的事情!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友誼有不同的理解,從簡單的互動開始,尋求共同興趣與情感支持來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從低年級的基本社交技巧,到中年級的信任建立,最後到高年級的深層情感交流,父母在每個階段支持孩子有不同的策略,同時注意現實與網路交友的平衡,並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
    Thumbnail
    我遇過很多孩子,只要提到父母,就「氣噗噗」! 孩子不同,家庭不同,究其原因?則竟相同! 「我爸(我媽)真的太囉嗦、太煩了!」 那些爸媽也會來向我數落孩子, 我也會盡力兩邊溝通。 因為我知道,即使是高中生了,但親子關係的和諧度,對孩子的學習狀態、身心狀態,仍然有很巨大的影響! 遇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依附」關係, 是青少年成長發展過程的一種重要關係, 研究顯示,與他人依附關係良好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會有較佳的狀態,包含「學業」這塊。 青少年"與朋友的互動",可以透露其依附關係的發展狀況。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看起來沒有朋友(會一起聊個天的同學)",那這是一件要注意的事情!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