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長大了,很大很大了。 ∣菜b導日記∣倒數619天

更新於 2024/09/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孩子在襁褓裡時,Ta那麼脆弱、無助,一切都需要大人幫忙打理。

然後,

Ta會長大,愈長愈大,很大很大!

這裡指的是 身體心理


我遇過很多高中生,只要提到父母時,就"氣噗噗"

孩子不同,家庭不同,究其原因?則竟相同

「我爸(我媽)真的太囉嗦、太煩了!」




那些爸媽也會來向我數落孩子

我也會盡力兩邊溝通。

因為我知道,即使是高中生了,但親子關係的和諧度,對孩子的學習狀態、身心狀態,仍然有很巨大的影響!

孩子慢慢長大,Ta們變了,所以父母的心態一定也要跟著變化,我當然知道"心態"這不是說變就能變的,但該來的總是會來,也只能及早做好心理準備,以變應萬變


在《鄰居的植物諮商室》作者植物療癒師申惠雨在書中第59頁提到,「如果你現在種的植物長不好,建議你試著減少愛意,應該就會看見殷殷期粉的美麗花朵吧?試想,我們活在世上遇到的許多事情不也一樣嗎?常常因為愛而侵蝕自己,以愛之名對深愛的人造成傷害。如果試著減少一點愛意,我們的人生、人際關係之中,說不定也會開出心中所期待的花。」

我看到這段時覺得很有感觸,讓我想起那些"氣噗噗"的孩子們,甚至高三學生即滿18歲,就是在民法上獨立要自己為自己負責的大人了!但是「孩子在父母心中永遠是孩子」的心態,會讓一些父母,仍然無法放心放手,甚至像另一本書中提到的以下情形……

情緒不成熟的父母對成年子女的心情無法感同身受。他們不肯讓你在關係中設下界線。這樣的父母利用罪惡感來強迫你與他們親近,你若要求更多空間和尊重的對待,他們只會充耳不聞。
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會表現得好像他們有權掌控自己和你的人生,當你對這一點稍有遲疑時,他們會感到不解和不滿。各種越界的行為都可能接踵而至,像是入侵你的個人生活,或是自顧自地把意見強加在你身上。這種病態權利意識的例子還有:不敲門就進入你的房間、總是對你的一切指手畫腳,以及堅持送你不想要的禮物。
你可能沒意識到這些討厭的行為,不僅不尊重人,還已然越界,甚至因為自己想要避開父母而產生罪惡感。有些成年子女已經完全被制約,相信父母是出於好意,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有問題的一定是自己。在這些情況下,子女會感到焦慮或內疚,因為「把錯怪到父母頭上」讓他們感到難受。
如果遭到對抗,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會漠視你的痛苦,說你沒有理由不高興。
這類父母認為自己對子女充滿愛與關心,只是試著要幫忙,但這種用溫情包裝的強硬心態底下,是父母認定你仍舊屬於他們,彷佛是父母的延伸。情緒不成熟的父母試圖控制你,要是沒把他們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就會被嚴厲批判。
面對特別頑固的父母,有時你別無選擇,只能離開這段親子關係。你可能必須設下界線,甚至到不聯絡的程度。他們可以主動來和解,但一定要遵守你要求的界線,才能讓親子關係重新升溫。如果情緒不成熟的父母辦不到這一點,你可能必須斷絕聯繫。
DNA不是無期徒刑。
父母賦予你生命,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但你並非一輩子都屬於父母。我們總有一天必須長大離家。如果你的父母不願意管好自己,那你也沒必要花時間跟他們在一起。
保持距離也能尊敬他們。

#以上全文摘自《父母情緒幼稚,我該如何守護我自己


☙ ❦ ❧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

沒有人能先學會「如何當父母」才變成父母。

父母子女關係是一輩子的課題,

子女一直在變化,父母也該是。

藉由滾動式修正,

就可以一直重新找到最適合當下和諧親子關係



孩子真的長大囉! (小昕咒語Bing繪圖)

孩子真的長大囉! (小昕咒語Bing繪圖)



##

看完你的Line長文後,我真心的感想是……∣菜b導日記∣倒數789天
小心!過度關心!∣菜b導日記∣倒數632天


avatar-img
200會員
677內容數
學院 裡有 書、簿本、心得、高中生、社團、秘密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莊小昕❦祕密學院 的其他內容
學生在各班教室上課,老師到各班教室上課,在學校的一天,各班「教室」就像是學生在學校裡的"房間"吧! 但教室的整潔程度各有不同,窗明几淨才是正常及衛生的狀態,而髒亂的教室則是會讓人不忍卒睹!例如: ❦ 粉筆槽裡盛滿又白、又紅、又黃、又藍的粉筆灰 ❦ 講桌上堆放陳年的考卷及DM,有時也有老師包裏粉
例如:你資質本來就不好。 例如:你就是這樣常給我惹麻煩。 例如: 這是一種暗示, 如果在選組前,那是一種提醒。 如果在選組後,那是一種暗示,暗示他快點轉組,暗示他不要相信自己的選擇,暗示他努力也沒用,這真的很可怖。
❦ 某日的大下課「整潔時間」 我到班上去"提醒"學生們要記得做打掃工作,此時負責拖地的小X從走廊飄過……我追出去跟他說,「小X,請把握下課時間趕快完成拖地工作吧!」 小X看來心不甘情不願地拿水桶裝水及帶著拖把回到教室,開始拖地。 我記得那天在教室後方地板上曾看到有些汙漬,所以我走到他身旁跟他說
聽學生轉述,小R曾透露,不希望同學幫他什麼忙,不希望同學可憐他。 ❦ 如果不是上對下的關係,而是同儕的關係,為什麼小R會覺得,同學幫忙他,是在可憐他呢? ❦ 不知這是否是指"特定的"幫忙? ❦ 小R會這樣想,是因為自卑嗎? ❦ 「自卑」和「沒自信」一樣嗎?我感覺兩者是有點差別的,雖然我說
小T自己早就有感覺了,高一上學期,和社團同組的同學越來越不對頻,其實也是他看出來小U真的太混了,每次都不按照約定好的分工去進行,最後爛尾又要小T來善後,嘴他幾句就跟自己吵架,另一位組員小V則是在旁吃瓜。 這些互動磨擦,讓小T開始種下求去之心,而且高一下學期磨擦還愈演愈烈,他甚至一度沮喪到想轉學,還
學生在各班教室上課,老師到各班教室上課,在學校的一天,各班「教室」就像是學生在學校裡的"房間"吧! 但教室的整潔程度各有不同,窗明几淨才是正常及衛生的狀態,而髒亂的教室則是會讓人不忍卒睹!例如: ❦ 粉筆槽裡盛滿又白、又紅、又黃、又藍的粉筆灰 ❦ 講桌上堆放陳年的考卷及DM,有時也有老師包裏粉
例如:你資質本來就不好。 例如:你就是這樣常給我惹麻煩。 例如: 這是一種暗示, 如果在選組前,那是一種提醒。 如果在選組後,那是一種暗示,暗示他快點轉組,暗示他不要相信自己的選擇,暗示他努力也沒用,這真的很可怖。
❦ 某日的大下課「整潔時間」 我到班上去"提醒"學生們要記得做打掃工作,此時負責拖地的小X從走廊飄過……我追出去跟他說,「小X,請把握下課時間趕快完成拖地工作吧!」 小X看來心不甘情不願地拿水桶裝水及帶著拖把回到教室,開始拖地。 我記得那天在教室後方地板上曾看到有些汙漬,所以我走到他身旁跟他說
聽學生轉述,小R曾透露,不希望同學幫他什麼忙,不希望同學可憐他。 ❦ 如果不是上對下的關係,而是同儕的關係,為什麼小R會覺得,同學幫忙他,是在可憐他呢? ❦ 不知這是否是指"特定的"幫忙? ❦ 小R會這樣想,是因為自卑嗎? ❦ 「自卑」和「沒自信」一樣嗎?我感覺兩者是有點差別的,雖然我說
小T自己早就有感覺了,高一上學期,和社團同組的同學越來越不對頻,其實也是他看出來小U真的太混了,每次都不按照約定好的分工去進行,最後爛尾又要小T來善後,嘴他幾句就跟自己吵架,另一位組員小V則是在旁吃瓜。 這些互動磨擦,讓小T開始種下求去之心,而且高一下學期磨擦還愈演愈烈,他甚至一度沮喪到想轉學,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我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有困擾的兒少,所以不免要面對他們的家長,往常我們不會留下個人聯絡方式,但因為今年我暫時離開職場的特別狀況,其中有幾位在請假前評估較棘手的服務使用者,我還是有與他們的家長聯絡。 一個人活著通常背後有一個系統,只要在其中,往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我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有困擾的兒少,所以不免要面對他們的家長,往常我們不會留下個人聯絡方式,但因為今年我暫時離開職場的特別狀況,其中有幾位在請假前評估較棘手的服務使用者,我還是有與他們的家長聯絡。 一個人活著通常背後有一個系統,只要在其中,往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