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VS寵VS控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教養課堂上有夥伴提問:「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了
#過度溫和就變溺愛
#過度堅定就變控制
失去界線、父母放棄自我尊重,是溺愛
高壓權威,喪失對孩子的尊重,是控制
同時溫和且堅定才是「愛的教育」

愛的「方式」沒有對錯之別,
每個人成長於不同的背景
擁有不同的生命經驗
因此都帶著獨特的觀點
各自向孩子展示,
自己心中「正確」的愛

當我們有共同的渴望---我們都很愛孩子
我們就能一起努力,
朝同一個方向---我們期望孩子擁有的美好特質
在「愛的方法」上,慢慢調整

→心疼孩子受苦滿不捨孩子承擔失落
替孩子排除障礙物,做盡保護措施
禁止多方嘗試
讓孩子在生活中被服務得好好的
讓孩子不需面對困難或痛苦
#這是溺愛

→否決孩子的意見、不予許孩子有想法
要求孩子依照父母安排好的「最好的路」去走
就會迎向康莊大道的美好人生
#這是控制

→放手讓孩子去探索,鼓勵孩子的好奇心
讓孩子受一點傷,相信孩子的復原力
孩子能從適當的挫折中體驗到如何克服困難的成就感
孩子能從生活經驗中,獲得「我能感」及「勇氣」
#這是愛的教育(在溫和的同時也堅定)

參考書籍:
<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2>

#愛的教育是溫和和堅定同時並行
我也覺得不容易
沒關係好消息是我們不需要完美
我們可以一起從錯誤中學習、持續成長
#阿德勒教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0會員
273內容數
2025/05/05
在早餐店,約莫5歲的男孩跟著媽媽剛走進來,坐下後,孩子開口的第一句話是: 「手機!」 「手機!手機!」 「我要手機!!!」 媽媽因為要用手機點餐,跟孩子說明後,孩子依然跳針 「手機!我要手機」 整個早餐店都是孩子的聲音,周圍的食客不禁輪流投去隱晦的目光。媽媽的尷尬與孩子的焦躁,在空氣中凝
Thumbnail
2025/05/05
在早餐店,約莫5歲的男孩跟著媽媽剛走進來,坐下後,孩子開口的第一句話是: 「手機!」 「手機!手機!」 「我要手機!!!」 媽媽因為要用手機點餐,跟孩子說明後,孩子依然跳針 「手機!我要手機」 整個早餐店都是孩子的聲音,周圍的食客不禁輪流投去隱晦的目光。媽媽的尷尬與孩子的焦躁,在空氣中凝
Thumbnail
2025/05/02
前陣子回母校,教授提汲:「現在的大學生因為 AI 的關係,對未來充滿迷茫和焦慮。」 我聽著,感受到老師們想幫忙,卻不知可以怎麼幫助這群困惑的年輕人。 回家路上,我反覆想著這件事。 腦海裡浮現出十幾年前,當時面臨即將畢業的我們,不也是一樣焦慮嗎? 那時沒有 AI,但對未來的迷惘與不確定感,一點
Thumbnail
2025/05/02
前陣子回母校,教授提汲:「現在的大學生因為 AI 的關係,對未來充滿迷茫和焦慮。」 我聽著,感受到老師們想幫忙,卻不知可以怎麼幫助這群困惑的年輕人。 回家路上,我反覆想著這件事。 腦海裡浮現出十幾年前,當時面臨即將畢業的我們,不也是一樣焦慮嗎? 那時沒有 AI,但對未來的迷惘與不確定感,一點
Thumbnail
2025/05/01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Thumbnail
2025/05/01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