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誘惑:不不不!我才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和大部分父母一樣,我很愛我的小孩。愛,其中的一種體現是「保護」,我想保護我的孩子,不希望她受到傷害

而且,我相信以我幾十年累積的生活智慧,足以告訴小孩哪個決定比較好,你不必走彎路,不必受傷,不必白費力氣,於是「不不不!我才對!你該聽我的!」這樣的育兒誘惑就出現了。

記得小孩在某個時期,我們在玄關爭論。

「今天天氣很冷,穿那件外套再出門吧。」我說。

「不要!還好啦。」向來對外套沒意見的她,第一次表達抗拒。

「你在家當然不冷啦。氣象預報說下午會颳強風,還可能會下雨,妳穿這樣真的不會冷嗎?」我補充說明,並強調「會感冒」、「流鼻水」、「不舒服」的可怕後果,期待達成恐嚇的效果。

然而,我家小姐聽著我一陣合情合理的唸叨,十分不耐煩。那我也沒辦法了,只能祭出『自然學習法』,也就是不穿就不穿,讓小孩自己感受體會,大自然的道理等著你領悟吧。

「那就不穿,」我不忘落下一句,「可是,可能會很冷哦。」心裡一邊想,我這麼「對」,妳還不聽勸,一邊惶惶不安的送小孩出門上學。

那天下午果然很冷,如我所料流著鼻水的回來了。我沒有多說什麼。 

第二天,不用我說,小妮子甘心地裹著外套出門了,但搞笑的是,當天下午的艷陽天把小孩熱的半死,那外套當然是放在包包的帶回來了。回來喊熱。(世事難料是吧?!)


所以,到底誰對了? 

雖然這只是小事一樁,可是仔細想,為人父母的,不就是這樣落入「好心被當成驢肝肺的」窘境嗎?

我心繫你的未來,所以要你花多點心思在成績上,你該選擇A校系而非B校系;我怕你被帶壞,所以不願你和哪些朋友玩;我覺得健康很重要,所以你該吃哪些不該吃哪些,甚至,我的第六感告訴我你的男友(女友)感覺就很有問題。

這些擔憂都很正常,因為天下父母心,可是當自己向孩子提出憑專業、經驗、領悟集結畢生功力精華的那個所謂「對」的答案時,卻往往被狠狠打槍,弄得不好,還傷害了親子關係。 

你說,該說的都說了,這是表達問題嗎?還是這就是所謂最遙遠的距離,我愛你,可是沒辦法讓你感覺到?我的聲音被錯誤解讀了嗎?還是我的小孩不知好歹,就是不聽我的?如果這樣硬著心一路想下去,無論哪個愛小孩的父母都會感到很受傷。

可是,有時候無關對錯。你就是得放手。

因為孩子長大,他們需要自己做決定,需要隨著年齡增加自己決定的範疇,享受決定的權利和自由,以及學習承擔決定所帶來的責任和結果。

將心比心,不是自己真心認同的決定難免遺憾,那感受或許比做錯決定白走一遭,更來得難過。

有時候唯一,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貢獻你的經驗值,幫忙分析可能的結果,然後相信孩子,讓孩子做決定;有些事,得親自走一遭,親自承擔,才能體會。

(警語:當然有些事的後果沒有回頭路,務必要讓孩子知道嚴重性。)

更多時候,父母認為的對,也未必是對。

你喜歡吃蝦子嗎?有聽過愛吃蝦的媽媽因為小小孩拒絕吃蝦感到相當不解,這麼好吃的食物,怎麼不願意吃呢?後來,到小孩年齡大一些,才知道體質不同,原來他對蝦子有過敏反應。如果當時逼孩子吃,或許後果不堪設想。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壓力下,選擇有前途的領域,或許有前途沒錯,但會不會還有更好、更適合他的選擇?這倒是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其實沒有人能保證什麼才是對這個孩子最好的。

所以說,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沒有絕對的對,但我們卻可以和孩子一起調整,當情況不如當初所想的時候,可以商量,可以調整,可以一起面對

其實人生,很多事沒有誰對誰錯,就像天氣,難以預測,你怎麼知道,當你穿著大外套準備迎接風雨,不會來個豔陽高照呢?

 

小結:

身為一個很有「保護欲」的媽媽,必須很自覺地和這個「育兒誘惑」對抗,依孩子的成熟度放手讓他自己做決定,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擁有獨立的人格。

與其以自認為的「對」為孩子鋪平康莊大道,不如從小培養親子默契,讓孩子學習如何有智慧的做決定、為決定負責,這樣即便他不完全認同父母的想法,也知道我們是可以信任的、一起面對問題的好夥伴!

 

avatar-img
100會員
44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個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這篇文章觀察加拿大公立小學的教育制度,探討學校功課的少與多對孩子的影響,提出反思教育現象的觀點。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使用手機的適當時機與方式是一個常見的困惑。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觀察和建議,同時呼籲建立明確的規範和準則。文章中還提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相關問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先照護好自己、愛自己,難題將有機會解決。
Thumbnail
別再用「不要跑了!」來對孩子說話,探索如何用愛和理解,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充滿意義。 我們來聊聊,如何巧妙的將日常的責備轉化為溝通的藝術,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發展出同理心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閱讀全文,讓愛和理解成為你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轉化責備為溝通的藝術: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應強迫他們。同時,應適時分享孩子的成就,並不要引起家長之間的焦慮感。孩子也應被視為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實現工具。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先照護好自己、愛自己,難題將有機會解決。
Thumbnail
別再用「不要跑了!」來對孩子說話,探索如何用愛和理解,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充滿意義。 我們來聊聊,如何巧妙的將日常的責備轉化為溝通的藝術,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發展出同理心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閱讀全文,讓愛和理解成為你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轉化責備為溝通的藝術: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應強迫他們。同時,應適時分享孩子的成就,並不要引起家長之間的焦慮感。孩子也應被視為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實現工具。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