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明晚要去坐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接到了不好的消息。一位建築師,也是著名的古蹟保護學者過世了。我們最後一次碰面是他去國外教書以前,跟我說這裡沒什麼發展的機會,只能出國去。他知道這麼說就足於暗示我肇因,當下誰都沒有說破,他也沒預留任何的時間讓我好好說再見,總之我還是這麼說了再見。
沒想到就再也見不到了。
但他要真預留時間給我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地遺憾?我也說不清楚。我自認是一個耿直的人,但他比我更耿直。我在古蹟區工作的時候,眼見他數次犯險,雖然不見得都是他的錯,但也不全對。古蹟保存一旦涉及於人事,事情本就不該如此簡單,畢竟利益比歷史價值來得更直觀,更何況當時的政治人物非常懂得利用地方勢力來鎮壓公民社會的反對聲浪。
古蹟保存一旦涉及於人事,事情本就不該如此簡單(沒想到可以在Unsplash裡找到這副壁畫,它有個有趣的故事哩,有人想知道嗎XD)
這也是我後來退得遠遠的原因,退到心裡的不平已經平緩了許多。朋友問是不是覺得古蹟區的支持力量變少了而覺得遺憾,我說我心裡只是禁不住在想:
“檳城怎麼可以這麼對待他。”
只是明哲保身的我也沒有做什麼。
想起我的泰拳教練,曾也想過要在拳擊事業上做一些努力,但奪得多項賽事第一名的他卻發現現實超骨感,以致現在另有正職,教拳是副業,卻再也沒有走上擂台。
還有最近因為工作關係常聯繫的一位退休海洋學家,曾是某海洋研究中心的執行長。我後來才知道,這樣的研究中心東南亞只有兩處,他自己也是世界級的權威。一次見面我告訴他我花了點時間才知道這些事,覺得很羞愧,他和藹地說沒關係沒關係:
“你不覺得我們社會很常遇到有眼不識泰山的情況嗎?這是馬來西亞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我並沒有被安慰到。
疫情關係出不了國。最近還真的有種覺得是不是就打算這麼靠港就算了的感覺...但也驚覺自己已經沒有年輕時候的高昂志氣。正是不打算做什麼了才決定留下來,而不是打算做什麼而留著。
想起第一次見到這位古蹟保護學者,是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當時跟隨另一名建築學者在檳城做訪問時在對方引薦下碰了面。對方給我說了他許多的故事,但見面時他卻急匆匆地,連話也沒辦法好好說。
多年以後我台灣留學回來,返舊地工作,因為工作性質關係碰面,但私下可以暢聊的機會也不多。只記得偶爾一次他興起,給我看了一批舊資料,大概是在申遺成功前的十年左右他以建築學者的角度記錄下老城區的幾個攤販擺賣方式與位置。這份資料對我來是異常珍貴,還想著是不是要再做整理出版成書,但跟上司在經費方面的問題沒談妥,就作罷了。
怎麼就這樣作罷了呢。
後來有位台灣建築學者到檳城拜訪,有幸與她吃飯聊聊古蹟區的情況。提到這位古蹟保護學者時,對方壓低聲量詢問,為何這裡的學者生活品質嗯...有點糟?他還是一副我熟悉的急匆匆的樣子,不但見面的時間很壓縮,整個過程還是他一邊吃著福建麵一邊口沫橫飛地在說話。
福建麵
我忘了我具體怎麼回答,但大意應該是:他可是這社區少數在認真做事的人啊,也因為他詳盡的記錄,建立了這座古城最早的一批檔案資料。只是這個問題肯定讓之後的我反复思考了很多次,說不定也是拼命到了最後決定選擇再次抽離的一個契機(我小時候就很會逃避,我以為我再也不會了)。
這個社會很糟,想要勇往直前的自己更是不能再糟了,所以千萬不能連這樣的自己都糟蹋了。
我怎麼好像在說人壞話。
剛剛從爸爸家吃飯歸來,需要開上一個小時的路。我害怕雨夜裡的獨處會突然感傷得不能自己,特地選了個歡樂些的歌單。只不過成功回到被窩裡的我,滿腹心事卻突然想起去年那個還在努力衝撞的自己,心疼。還好貓貓這時走過,一把踩在胸口,漠然地喵了一聲。
於是有了這篇。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會員
116內容數
在這個城市呆到了第六年才開始想到要怎麼寫。能有這樣的開始也因為我已經沒那麼急著非得要為這個城市做些什麼。但有離心的我也沒有絕望,這個城市有不少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著急反而能靠近驚喜...想用文字把這幾年來有過的悸動,好好再整理一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檳威大橋以北的地方有一處豐富的海草床生態,是介於檳島與威省之間的淺灘,稱為中途灘(Middle Bank)。漲潮時海水會將中途灘淹沒,只有退潮時才會讓這片125英畝的淺灘浮現,因此在這裡開船的漁民都會特別注意。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只希望大家都要好好的。
確診數字高居不下,所有的關注都被集中在未經民選的政府抗疫不力的課題上。醫療資源可能就此崩潰,人命正在一點一滴的消逝,恐懼使人們不能、也無法地好好地,停下來為不同的遭遇與處境多思考一秒。於是那個未經民選、抗疫不力的政府的防疫指南,又被用來作為獵巫的主要根據。
“國難”當前是否需要如此小題大做?並不是,這樣的規定並不是官員特別為疫苗接種中心炮製的,如果細讀報導內文,就會發現其中一名事主——檳城東北縣衛生局官員表示,已經下達指示撤下那張穿著指南,因為那是衛生局原為其辦公室設下的規定。
自去年3月開始馬來西亞歷經無數反反复复的限行與復甦計劃,在上個月1日又再次重返實施全面封鎖的行動管制(Movement Control)。雖然兩週後政府又再次宣布特定地區進入復甦階段,但首都圈附近的幾個重鎮都因為確診數字過高而必須加強管制。13日開始,單日確診病例更開始破萬。
我們聊得最多的那次,是在阿嬤的喪禮上。原因有點複雜,總之認親不代表隔閡就能放下。那種既靠近又遙遠的距離,高中的我並不是很明白。偶爾會聽到阿嬤抱怨,說她雖然回來了但不知道要怎麼把她當女兒,語言不太通、宗教不一樣,還有她結了三次婚……種種顯示她已經不是“我們的人”了,無奈血緣還在,每年節慶她還是會抽空來
在檳威大橋以北的地方有一處豐富的海草床生態,是介於檳島與威省之間的淺灘,稱為中途灘(Middle Bank)。漲潮時海水會將中途灘淹沒,只有退潮時才會讓這片125英畝的淺灘浮現,因此在這裡開船的漁民都會特別注意。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只希望大家都要好好的。
確診數字高居不下,所有的關注都被集中在未經民選的政府抗疫不力的課題上。醫療資源可能就此崩潰,人命正在一點一滴的消逝,恐懼使人們不能、也無法地好好地,停下來為不同的遭遇與處境多思考一秒。於是那個未經民選、抗疫不力的政府的防疫指南,又被用來作為獵巫的主要根據。
“國難”當前是否需要如此小題大做?並不是,這樣的規定並不是官員特別為疫苗接種中心炮製的,如果細讀報導內文,就會發現其中一名事主——檳城東北縣衛生局官員表示,已經下達指示撤下那張穿著指南,因為那是衛生局原為其辦公室設下的規定。
自去年3月開始馬來西亞歷經無數反反复复的限行與復甦計劃,在上個月1日又再次重返實施全面封鎖的行動管制(Movement Control)。雖然兩週後政府又再次宣布特定地區進入復甦階段,但首都圈附近的幾個重鎮都因為確診數字過高而必須加強管制。13日開始,單日確診病例更開始破萬。
我們聊得最多的那次,是在阿嬤的喪禮上。原因有點複雜,總之認親不代表隔閡就能放下。那種既靠近又遙遠的距離,高中的我並不是很明白。偶爾會聽到阿嬤抱怨,說她雖然回來了但不知道要怎麼把她當女兒,語言不太通、宗教不一樣,還有她結了三次婚……種種顯示她已經不是“我們的人”了,無奈血緣還在,每年節慶她還是會抽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深刻感受到當人離開時,就沒有感情了,只剩下利益糾葛。 大哥說因為家中還有長輩,所以牌位不能放回家,並一直推銷他手上南投山區的納骨塔,還有在第一天,我在警局忙著處理事情時,大哥同時在我家物色東西,想要認領拿走,連公司配給我的筆電都要A走,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太「務實」了! 連與葬儀社討論
Thumbnail
作者: 切格拉底 記得這是去年不可考的日期,與老闆的一段對話。 老闆: 你有被教召過嗎? 我: 沒有阿。 老闆: 那你應該準備要被召了(壞笑) 我: 不會吧,我都退伍一陣子了(冒汗)   殊不知,他老人家的嘴巴,就這種壞事才特別的靈...... 開頭來段新兵日記,回味一下 教育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從前我跟一位北部的教授上課,他專研版本目錄學⋯⋯
Thumbnail
在澎湖的冬日遇見修復天后宮的剪黏小師傅。以保護文化資產為前提,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市場是經過公部門結合學者專家縝密的規劃,提供文化資產修復人才多面向的保障。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並不是每一個建築演講都值得你聆聽與記得,才華洋溢的建築論述很可能是事後的包裝與潤飾,如果非得要為建築明星的演講為學生們給予一劑預防針的話,我想應該是: 「專注在這場演講帶給你的啟發,並淡化這個個人。」 明星化個人容易使人陷於誤區當中,進而美化這個人其他行為中的惡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深刻感受到當人離開時,就沒有感情了,只剩下利益糾葛。 大哥說因為家中還有長輩,所以牌位不能放回家,並一直推銷他手上南投山區的納骨塔,還有在第一天,我在警局忙著處理事情時,大哥同時在我家物色東西,想要認領拿走,連公司配給我的筆電都要A走,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太「務實」了! 連與葬儀社討論
Thumbnail
作者: 切格拉底 記得這是去年不可考的日期,與老闆的一段對話。 老闆: 你有被教召過嗎? 我: 沒有阿。 老闆: 那你應該準備要被召了(壞笑) 我: 不會吧,我都退伍一陣子了(冒汗)   殊不知,他老人家的嘴巴,就這種壞事才特別的靈...... 開頭來段新兵日記,回味一下 教育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從前我跟一位北部的教授上課,他專研版本目錄學⋯⋯
Thumbnail
在澎湖的冬日遇見修復天后宮的剪黏小師傅。以保護文化資產為前提,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市場是經過公部門結合學者專家縝密的規劃,提供文化資產修復人才多面向的保障。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並不是每一個建築演講都值得你聆聽與記得,才華洋溢的建築論述很可能是事後的包裝與潤飾,如果非得要為建築明星的演講為學生們給予一劑預防針的話,我想應該是: 「專注在這場演講帶給你的啟發,並淡化這個個人。」 明星化個人容易使人陷於誤區當中,進而美化這個人其他行為中的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