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漫談:同人創作者的政治支線──語言的純潔

2021/11/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差不多是一個月前,噗浪上有人誤指中國用詞入侵台灣出版漫畫,因而掀起諸多討論。由於噗主是「誤指」,便有不少人跳出來表示自己也有被誤指的經歷,又或者是反感於誤指者的台灣華語水平不佳,更甚者對這類人四處海巡「糾錯」的行徑相當嫌惡。
  在噗浪同人圈,這種非官方的、訴求語言純化的行為已經可以說是行之有年,而人們約莫是參照「內心的小警總」此一概念,半是趣味,半是輕蔑地將其稱之為「支語警察」。(我認為其中也有「管太寬」的諷刺意味)
  對於如何使用語言,我的建議只有:先查字典。
  其實支語小警察這件事情也是翻來覆去討論過很多次了,可以稱之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常態登板題。我自己的立場是「依據情境和需要,寫作可以酌量使用,但若無必要則盡量避免」,以及「溝通時若非語境有需要,無論口語或文字均以台灣用詞表達」,同樣使用華語,語言必然會互相影響,只是哪邊影響得多、哪邊影響得少。
  以政治立場來說,我並不覺得支語小警察的存在是件壞事,警醒在台灣的華語使用者們對文化侵略一事的認知有其必要,語言的流變也可以成為一種無形的主權爭奪。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支語小警察對待中國華語在台使用者的態度,是不是在趕跑或與自己有共同理念的人,因而壓縮到堅持台灣華語甚至台羅使用者的拓展可能,以及他們運用且識得台灣華語的能力似乎並不足以證明支語小警察存在的正當性。
  撇開政治不談的話,語言的流變是一種常態,無關正確與否,本來就會隨著時代演變成最適合該時代的樣貌,而我們的地理位置、語言、歷史,都讓我們特別容易受到中國現代流行文化影響,所以用詞的改變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基於主權因素,無法撇開政治不談,理解且運用該地流行語有時就是認同該地文化的第一步,謹慎不是壞事。
  我認為不必排斥學習如何運用中國華語和簡體華文(包括流行語),知識可以成為力量,而語文就是習得知識的門檻之一,比如很多譯本其實都是簡體的,某些中國文史資料也是。因此,一味的開放和全面的禁止皆非良策,更不應該只依靠政府設下的限制作停損點,而是要自己能做取捨。(好像又在講媒體識讀 )
  「使用而不耽溺,瞭解但不成為」會是我對運用中國華語文一事的看法。每個人內心的尺都不一樣,或許正是支語小警察出現的原因(不過部分語文程度真的有待加強),當然有支持也有反對的聲音,理由各式各樣,這是多元社會的可貴,我們能從討論間慢慢釐清自己和別人的想法,甚或得以從中凝聚共識。(至少踩緊一邊一國的底線8!!)
  順帶一提,「質量」一詞時常會被以為是所謂的支語,但它其實未必是。要辨別是與不是,得看詞彙的「用途」,最簡單的判別法就是去國家圖書館的碩博士論文網,看它是何時存在,又如何被定義。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幫我登入並按❤,或是按底下的拍手符號按鈕5下,就可以免費贊助我!感謝你,我們下次見~(*ˇωˇ*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7會員
150內容數
寫小說也讀小說,鍾情於習練虛構的魔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