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語很危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年有許多網路文章表示,中國流行用語已滲透台灣,中國用語為統戰的一環,民眾應當要適時避免使用,其中又以Reader+''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數據分析''。引來了許多獨派人士認同,人權促進協會副會長沈柏洋與基進黨更表示要大家注意中國用語,宣導文字作為文化統戰工具的危險。但筆者我不免就有了一個疑問,中國用語很危險嗎?
筆者相信中國肯定有做文化統戰,但若習慣說視頻、閨密、顏值、單身狗、撩妹、牛逼、小哥哥等用語,又或者喜歡看武媚娘、花千古、郎牙榜的台灣人民,在政治立場上就會比較親向威權主義的中國?使用中國用語的多寡,會使的台灣文化逐漸消失嗎?筆者認為這些說法毫無根據,且凸顯出獨派在面對強勢的大陸流行用語、文化的不自信以及自卑感。請問戴著有色眼鏡排斥著對岸文化,真的對於人民是友善的嗎?身在台灣,有必要對於民主、自由、多元那麼的不自信?接受文化的多元我想並沒有那麼困難,人們有自身的喜好,我們除了尊重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持寬廣的心胸,而不是因為用語、文化的認同不一致,就說他人舔共、親共、小粉紅,扣上統派標籤。相近的傳統文化、流行文化以及語言,加上軟實力的運用,確實容易創造出一定的親近感,但,請問有哪些日常的生活用語、流行文化,是具有破壞民主制度的宣傳?哪一種統戰宣傳框架能夠利用這些用語,最後成功顛覆到台灣的國家安全?筆者想破頭也想不到任何一種可能性,且流行文化出現用語與統戰用語是完全不一樣的字詞。
反中國用語、節目,是意識形態,還是真心維護國安?
沈律師更舉出馬來西亞華人當作中國文化成功輸出的案例,但台灣與馬來西亞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馬來西亞民主化起步晚,馬來西亞華人的政治權力也被當地的多數族群排擠,在國內沒有強力的文化、認同支持,朝強勢的中國文化靠攏完全是合理的情況。但台灣有一樣嗎?年輕人的''天然獨''對台灣成功獨立抱持著懷大的理想,對於自由、民主的認知也有一定的基礎,就算文化上被中國影響,變成青春有你、創造101、中國有嘻哈的粉絲也應當能清楚的區分文化與政治認同的差異性。個人認為獨派對於中國文化、用語的排斥,只會讓台灣的文化更加不包容,在面對對岸強大的勢力更加的不自信,若你真的對自由、民主有信心,文化的影響力是非常的有限,希望大家敞開自己的心房,尊重多元的懷抱,而不是用保護主義的心態面對強勢華語,請問獨派,把中國用語趕出台灣,台灣就能獲得美國承認?還是能變得更加自由開放嗎?
avatar-img
8會員
19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一位大學生,從小一直都是大家眼中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然而到了大學教讀公共事務學系後似乎開竅了,在很多知識方面受到了教授的認可,也讓我對分析時事、政治充滿著熱忱,抱著分享的心態與大家交流,歡迎大家的支持與批評指教。自己很多方面需要加強,希望大家能夠給予我支持或著用文字理性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葉承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澳洲總理莫里森,自2018年開始與美國川普政府合作,自願成為圍堵中國的一員,且站在先鋒的位置,如:對華為的設限,不准南太平洋國家使用華為電纜。拉攏美、日、印四方組成菱形包圍圈,澳大利亞國防部部長甚至揚言要與中國大陸血戰!言語上指控中國大陸人權、疫情等等的問題,到現在為止,澳洲對於中國一樣擺出強勢的姿
前幾天看到一則非常有趣的報導,我國立法院院長游錫堃在接受陳水扁總統訪問時說到:''只要台海發生戰事,那麼美國必定會與台灣建交''。其實筆者一開始非常的難以置信,沒想到一個立法院長會講出這樣的言論,但看了影片之後真的啞口無言,當然院長也有院長的專業我無可否認,不過我想美國無論如何是不會與中華民國建交的
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在今年即將卸任總理身分,在今年九月卸任以前,美國看上了這為在歐盟地位極高又具有影響力的領導者,邀請在今年7月15日到訪美國予拜登會談,美國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拉攏德國的領導者歐盟抗中。但結果似乎沒那麼沒滿。
西元2021年3月16日,美國亞特蘭大一起白人針對6位亞裔按摩師的槍擊命案,這一個事件觸動了許多亞裔的神經,發起了''停止仇恨亞裔''的活動,美國許多州也紛紛地響應。美國長期針對''模範少數''(Model Minority)亞裔族群的種族歧視、種族仇恨再次的浮出水面,部分美國人到底是什麼原因、心理
幾個月前,在一位政治評論者的臉書粉專上面看到一篇文章,大致上在表示:若趙少康當上國民黨主席,國民黨走向會更加極端保守,包含親中、消滅台灣本土派,至於經濟、文化、教育、性平、各領域都會回到過去的官僚制度,講求血脈與派系,慢慢讓中國文化入侵台灣,最終併吞台灣,兩岸統一,不過我們不必擔心國民黨遲早都會退出
上個章節我們提到了許多外部環境的因素限制了小黨生存的空間,本篇我們將探討小黨又說是新星政黨自身可能的問題,而導致陷入困境,使發展受到限制,亦或著是加速滅亡。而文章都是以淺談的方式來討論,基本上都是基本的問題,歡迎大家有想法在旁留言,讓我的論述更完整,也能互相增加知識。 魅力型領導者的利弊: 魅力型領
澳洲總理莫里森,自2018年開始與美國川普政府合作,自願成為圍堵中國的一員,且站在先鋒的位置,如:對華為的設限,不准南太平洋國家使用華為電纜。拉攏美、日、印四方組成菱形包圍圈,澳大利亞國防部部長甚至揚言要與中國大陸血戰!言語上指控中國大陸人權、疫情等等的問題,到現在為止,澳洲對於中國一樣擺出強勢的姿
前幾天看到一則非常有趣的報導,我國立法院院長游錫堃在接受陳水扁總統訪問時說到:''只要台海發生戰事,那麼美國必定會與台灣建交''。其實筆者一開始非常的難以置信,沒想到一個立法院長會講出這樣的言論,但看了影片之後真的啞口無言,當然院長也有院長的專業我無可否認,不過我想美國無論如何是不會與中華民國建交的
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在今年即將卸任總理身分,在今年九月卸任以前,美國看上了這為在歐盟地位極高又具有影響力的領導者,邀請在今年7月15日到訪美國予拜登會談,美國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拉攏德國的領導者歐盟抗中。但結果似乎沒那麼沒滿。
西元2021年3月16日,美國亞特蘭大一起白人針對6位亞裔按摩師的槍擊命案,這一個事件觸動了許多亞裔的神經,發起了''停止仇恨亞裔''的活動,美國許多州也紛紛地響應。美國長期針對''模範少數''(Model Minority)亞裔族群的種族歧視、種族仇恨再次的浮出水面,部分美國人到底是什麼原因、心理
幾個月前,在一位政治評論者的臉書粉專上面看到一篇文章,大致上在表示:若趙少康當上國民黨主席,國民黨走向會更加極端保守,包含親中、消滅台灣本土派,至於經濟、文化、教育、性平、各領域都會回到過去的官僚制度,講求血脈與派系,慢慢讓中國文化入侵台灣,最終併吞台灣,兩岸統一,不過我們不必擔心國民黨遲早都會退出
上個章節我們提到了許多外部環境的因素限制了小黨生存的空間,本篇我們將探討小黨又說是新星政黨自身可能的問題,而導致陷入困境,使發展受到限制,亦或著是加速滅亡。而文章都是以淺談的方式來討論,基本上都是基本的問題,歡迎大家有想法在旁留言,讓我的論述更完整,也能互相增加知識。 魅力型領導者的利弊: 魅力型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2024/08/26 10:00 ◎洪昱睿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個專有名詞:「支語警察」;指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時常使用中國的手機社交軟體,如「抖音」、「小紅書」或「微博」、「微信」等等,因而深受影響,連日常台灣華語的用字遣詞亦直接使用中國用語。而對這種亂象感到憂心及不解的台派人士,紛紛提出警告:「
2024/08/26 10:00 ◎洪昱睿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個專有名詞:「支語警察」;指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時常使用中國的手機社交軟體,如「抖音」、「小紅書」或「微博」、「微信」等等,因而深受影響,連日常台灣華語的用字遣詞亦直接使用中國用語。而對這種亂象感到憂心及不解的台派人士,紛紛提出警告:「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2024/08/26 10:00 ◎洪昱睿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個專有名詞:「支語警察」;指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時常使用中國的手機社交軟體,如「抖音」、「小紅書」或「微博」、「微信」等等,因而深受影響,連日常台灣華語的用字遣詞亦直接使用中國用語。而對這種亂象感到憂心及不解的台派人士,紛紛提出警告:「
2024/08/26 10:00 ◎洪昱睿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個專有名詞:「支語警察」;指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時常使用中國的手機社交軟體,如「抖音」、「小紅書」或「微博」、「微信」等等,因而深受影響,連日常台灣華語的用字遣詞亦直接使用中國用語。而對這種亂象感到憂心及不解的台派人士,紛紛提出警告:「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