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日常的不確定性 腦神經元需要刻意更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可以將個別腦神經元想像成一隻隻的頑皮豹,即使樣貌是一致的,功能卻是多重的。一大堆頑皮豹手牽手連結而為神經元叢,可以生成我們的情緒樣貌與決策模式,應對外在環境。
我們之所以訂下需要刻意練習的計畫,通常是覺察到某件事做不好,認為假如能夠多練習幾次,就會有所成長改善。
然而讓人氣餒的結果通常是,在還沒獲得成就之前,我們就忍不住停止重複練習的步伐,無法持續的主要原因來自於挫敗感。
挫敗感在我們訂定計畫實踐時開始快速累積,遠遠多過於我們所能預期,原本努力的痕跡在各種不順的過程中被消抹殆盡。 
通常我們會認定,無論學習什麼,過程會是像爬樓梯一樣緩步爬升,也就是認為學習的樣貌會是線性的,只要行動就勢必照著A→B→C邁進。
然而結果卻更像是非線性的,我們的記憶在B→G→K模式跳接,甚至遺忘大於記憶,卡關大於晉級。
之所以會是如此的樣貌,在此可以先將我們的大腦想像成一個巨大的儲物櫃,大腦中的神經元,則是千萬組從小到大所積累的認知抽屜。
在學習的起初,我們的腦神經元接收到新的資訊後,會對應到我們舊的認知習慣,新舊認知間的落差產生磨擦,腦神經元一遭受衝擊,便在衝擊中迅速調配出新的模組,幫助我們適應當下的狀況。
大腦的神經元不僅從過往的經驗中提取出新的可能,塑造新的突觸連結應對不同的當下;每一次的不熟悉所產生的新刺激,不同的官能體驗,也讓大腦生成新的神經元。
彷彿將我們抽屜裡的資料打散,即時隨著目標的不同,添加更新資料再進行推理分類,歸納出不同的結論。
重複練習某些新的事項,我們被迫淘汰遺忘掉不常使用的記憶殘留 ,更新統整後貼上分類標籤的抽屜形成特定的記憶模組,轉化為長期記憶便於我們快速透過捷思反映。 
如此認知更新的過程容易使我們感到疲憊,感到挫敗與沮喪、厭倦感,產生易怒情緒,難免也會有逃避放棄的念頭。
當我們察覺到負面思惟開始襲來,或許也正是需要休息、小睡片刻或外出散心的時機。假如我們能夠體諒正快速「連連看」的神經元,給予一點休息的時間,從新凝聚精神與體力,或許我們會更有餘力堅持下去也說不定。
一定時間內沒能獲得成果,或是對現階段感覺不安都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正接觸正刻意「連結」的是不熟悉的事物,這些「不熟悉的事物」帶給我們很大的不確定感。
「包容」摸索過程中的不確定感或因此犯下的錯誤,或刻意製造不同的嘗試與體驗,這些身體經驗,也會經由腦神經元不斷的模組更新。
就像熔點或沸點,到了某一溫度才會開始融解或沸騰。只要持續進行,這些沒能察覺到的微小進展,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一定會有異常幅度的增長。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心理勵志與職場工作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傳統的家庭教育體系,一直有著反對詢問問題的養成習慣,認為「小孩有耳沒嘴」或是只看重結論判斷對錯,不思索背後的脈絡與原因,一說明原因則被認為是「頂嘴」反責備一頓。 長期以往,便在學生時期培養出這樣的認知,只看重結論,不思索討論「形成結論之前」的脈絡與原因。不僅不容易舉手發問,就連問題意識也一併消失,
傳統的家庭教育體系,一直有著反對詢問問題的養成習慣,認為「小孩有耳沒嘴」或是只看重結論判斷對錯,不思索背後的脈絡與原因,一說明原因則被認為是「頂嘴」反責備一頓。 長期以往,便在學生時期培養出這樣的認知,只看重結論,不思索討論「形成結論之前」的脈絡與原因。不僅不容易舉手發問,就連問題意識也一併消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時間好好說明一個當下的念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把事情想清楚再去做,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經過長期反覆訓練的理性作為。 因為如果人不停下來仔細觀察,就容易陷入感官的判斷。 可是要什麼使人這種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生物遇到變故會變得冷靜停下來思考的舉動,這就需要反覆的思考的訓練。 像小時候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當個體面臨創傷時,神經系統和情感聯繫可能受到影響,然而透過能量療癒,如芬多精能量石,個體可以逐漸恢復內心平靜和提升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或每天運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更是維持大腦青春的關鍵?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座城市,神經細胞就如同建築,而神經突觸則是連接這些建築的道路,透過不斷學習和運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多的「道路」,使得大腦運作更為高效。 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你的大腦充滿活力和靈
【人生不如意,大腦內分泌】   自從幾年前稍微研究飲食與腦科學後,發覺很多事情的原因都歸結於大腦中的神經處理。   比如無意義感,來自長期沒有好的回饋、長期重複同樣一件事情、沒有生活掌控感等原因,導致自己大腦某些區域的處理上產生抗拒,進而導致自己做什麼事情都無力感。   又或者睡眠不好、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時間好好說明一個當下的念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把事情想清楚再去做,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經過長期反覆訓練的理性作為。 因為如果人不停下來仔細觀察,就容易陷入感官的判斷。 可是要什麼使人這種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生物遇到變故會變得冷靜停下來思考的舉動,這就需要反覆的思考的訓練。 像小時候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當個體面臨創傷時,神經系統和情感聯繫可能受到影響,然而透過能量療癒,如芬多精能量石,個體可以逐漸恢復內心平靜和提升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或每天運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更是維持大腦青春的關鍵?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座城市,神經細胞就如同建築,而神經突觸則是連接這些建築的道路,透過不斷學習和運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多的「道路」,使得大腦運作更為高效。 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你的大腦充滿活力和靈
【人生不如意,大腦內分泌】   自從幾年前稍微研究飲食與腦科學後,發覺很多事情的原因都歸結於大腦中的神經處理。   比如無意義感,來自長期沒有好的回饋、長期重複同樣一件事情、沒有生活掌控感等原因,導致自己大腦某些區域的處理上產生抗拒,進而導致自己做什麼事情都無力感。   又或者睡眠不好、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