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I, Robot》】光有理性不夠,還要有人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存活率考慮救援對象的機器人
圖片:2004年電影《I, Robot》截圖

買大小(不算圍骰)會中的機率是一半一半,但如果改變一下條件,開大的機率有45% ,而開小的機率有11%,理性思考應該會選買大吧,就算只有一次機會,相信買大的人還是多數。

試著換個場景,一個醫生面前有兩個人需要動緊急手術,一個是成年男子史普納(Spooner),跟一個小女生。最理想的狀況是兩個都能救,不過醫生只能選一個救,根據他超過一萬次做手術的經驗,他估計史普納動手術後能活下來的機率大約有45%;小女生狀況比較差,大概只有11%。小女生向醫生求救,史普納也叫醫生別理他,救小女生優先。

經過一番考量,醫生決定救史普納而非小女生。最終史普納活了下來,但他對救活他的醫生無比厭惡,覺得他不救小女生是很沒人性的行為。醫生很納悶,如果試著救小女生最終可能兩人都活不下來,他不懂史普納為什麽要怨恨他。

以上情節出於電於電影《I, Robot》(香港譯《智能叛變》;中國譯《我,機器人》,台灣譯《機械公敵》),不過不是醫生救人,而是男主角與小女生同時溺水,有一個機器人來了,他計算出救了男主後他能活下的機會有45%,而小女生只有11%,於是選擇救男主而不是小女生。但男主認為機器人只會算機率,沒有感情與人性,開始討厭機器人。電影中有一句經典名言就是11 percent is more than enough(11%已經很足夠)。

這反映了人性奇怪的地方,如果是買大小,很多人都會選機率比較高的一邊;但換了場景,卻不再以機率為思考原則,而是「期待後果」,史普納就算知道小女生救回來的機率低,也要把機會讓給她,即使最後兩個人都會死的機率比較高。

這行為跟很多買樂透的人很象,即使會中樂透的機率低到小數點後不知多個位,仍是想要碰一下運氣,因為中了獎,錢會多都數不完。因為潛在回報太高而願意賭一把。人總是渴望理想結果,縱然機率很低,這也是賭場長期人丁興旺的原因。如果每個人都像機械那樣以機率來思考,賭場這東西早就在地球消失了。

不過只談機率還不夠,人類還有一個思考模式,就是「願意犧牲自己」,如果機械人有這個把這個思考模式加進程式裡,或許它就會順著史普納的意願救小女生。

但如果把問題試著再弄複雜一點,史普納與小女生都昏迷了,機器人沒辦法知道史普納的想法,那機器人應應該是要以「存活率」為優先,還是以「小孩是首要拯救對象」為優先?

這問題恐怕人類也很難回答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2/03/12
要如何評估人命的價值?在兩者選其輕的邏輯下,我們都明白這點,卻怎樣也過不去良心這關,於是,怪罪機器人就變成唯一也比較讓自己好過的解決方式。 這也是我們與機械最大的不同處,或許以邏輯來說,我們常常做些無意義的傻事,但也是如此,或許,在微乎其微的機率下,會產生11%的奇蹟。 感謝分享!
avatar-img
眾讀PopRead的沙龍
14會員
124內容數
眾讀PopRead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2
最近發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時會不禁想:「我真的好慘啊。」看了電影蜘蛛俠無家日以及東野圭吾所寫的《信》,我明白了一件事,很多事情都能比目前狀況更壞。 《蜘蛛人,無家日》Peter Parker蜘蛛人的身分被公之於眾,日常生活受到了大量關注包括支持與反對的。Peter Parker想要改變目前的壞情況
Thumbnail
2022/11/02
最近發生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時會不禁想:「我真的好慘啊。」看了電影蜘蛛俠無家日以及東野圭吾所寫的《信》,我明白了一件事,很多事情都能比目前狀況更壞。 《蜘蛛人,無家日》Peter Parker蜘蛛人的身分被公之於眾,日常生活受到了大量關注包括支持與反對的。Peter Parker想要改變目前的壞情況
Thumbnail
2021/12/19
如果認為「一人做事一人當」,那需要懲罰的人只有郭芙一人,認為「一人犯罪,家屬同責」的人,就會把黃蓉和郭靖都怪上
Thumbnail
2021/12/19
如果認為「一人做事一人當」,那需要懲罰的人只有郭芙一人,認為「一人犯罪,家屬同責」的人,就會把黃蓉和郭靖都怪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突然有個瘋狂的搶進校園內,準備隨機開槍射殺任何人,你在現場,你會挺身而出嗎?時間緊迫下,如果你只能救一個人,你會先救老師還是一個學生?如果其中一位有一個是你的女兒,你會先救女兒嗎? 如果現場有一百個人,你要怎麼辦?如果有超過一萬人、十萬人、百萬人時,你會想什麼哪呢?
Thumbnail
突然有個瘋狂的搶進校園內,準備隨機開槍射殺任何人,你在現場,你會挺身而出嗎?時間緊迫下,如果你只能救一個人,你會先救老師還是一個學生?如果其中一位有一個是你的女兒,你會先救女兒嗎? 如果現場有一百個人,你要怎麼辦?如果有超過一萬人、十萬人、百萬人時,你會想什麼哪呢?
Thumbnail
數不清的現實面,能夠保有保護自己的智慧,才實在,畢竟我們存在於一個人人都自身難保的時代。
Thumbnail
數不清的現實面,能夠保有保護自己的智慧,才實在,畢竟我們存在於一個人人都自身難保的時代。
Thumbnail
#67《聰明思考》(下):我們怎麼樣得出「客觀」結論?說到客觀資訊可定脫離不了實驗與實驗結果的解讀,而判斷這些事情正是數學中統計上在做的事!欸欸!等等!別看到數學就想關掉啊!要理解這些不需要用到艱澀的數學概念,我們只要理解它們可以用在怎麼樣的情境裡、如何避免偏誤解讀,就可以利用統計的想法來幫助我們!
Thumbnail
#67《聰明思考》(下):我們怎麼樣得出「客觀」結論?說到客觀資訊可定脫離不了實驗與實驗結果的解讀,而判斷這些事情正是數學中統計上在做的事!欸欸!等等!別看到數學就想關掉啊!要理解這些不需要用到艱澀的數學概念,我們只要理解它們可以用在怎麼樣的情境裡、如何避免偏誤解讀,就可以利用統計的想法來幫助我們!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反智(The Irrational Ape) 心理學中最愛討論的議題就是人類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在某種情境下是,但是換了另一種脈絡就有不一樣的決策,這也讓我們的行為變得更多變、更難以預測。《反智》不僅探討理性與否,更重要的是省思為何很容易就受到訊息的刺激,及我們該如何做出篩選。
Thumbnail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反智(The Irrational Ape) 心理學中最愛討論的議題就是人類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在某種情境下是,但是換了另一種脈絡就有不一樣的決策,這也讓我們的行為變得更多變、更難以預測。《反智》不僅探討理性與否,更重要的是省思為何很容易就受到訊息的刺激,及我們該如何做出篩選。
Thumbnail
========================== 是說有時候, 技術類人講話真的只會 專注於眼前問題的解答, 拿淳哥的例子來看, 有人問他死亡率高的理由, 他說如果要救 救得回來, 只是因為兩成放棄急救 然後討論就從 原本的 『為何死亡率這麼高』 變成後來的 『你有想過家屬的感
Thumbnail
========================== 是說有時候, 技術類人講話真的只會 專注於眼前問題的解答, 拿淳哥的例子來看, 有人問他死亡率高的理由, 他說如果要救 救得回來, 只是因為兩成放棄急救 然後討論就從 原本的 『為何死亡率這麼高』 變成後來的 『你有想過家屬的感
Thumbnail
我們建構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反覆的說著,於是這個故事就反過來定義了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牢籠,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觀看。但是,真的只有這個可能的觀看嗎?建構這個故事的過去我及其所附帶的所有信念,也都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一場電影,不管多麼的投入其中,散場的燈光一亮,就放下故事,走出戲院,何必執著!
Thumbnail
我們建構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反覆的說著,於是這個故事就反過來定義了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牢籠,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觀看。但是,真的只有這個可能的觀看嗎?建構這個故事的過去我及其所附帶的所有信念,也都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一場電影,不管多麼的投入其中,散場的燈光一亮,就放下故事,走出戲院,何必執著!
Thumbnail
比如一個爸爸生下五個孩子,撫養到精疲力竭、生不如死時,你可以直接屌打批評他活該!但如果勒緊舌頭,從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人際關係、因果關係…等等,重新思考,是否會獲得不一樣的結論?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2013
Thumbnail
比如一個爸爸生下五個孩子,撫養到精疲力竭、生不如死時,你可以直接屌打批評他活該!但如果勒緊舌頭,從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人際關係、因果關係…等等,重新思考,是否會獲得不一樣的結論?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2013
Thumbnail
這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經典電影,電影中有許多價值判斷、人性考驗、道德倫理的問題,非常值得人們思考。
Thumbnail
這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經典電影,電影中有許多價值判斷、人性考驗、道德倫理的問題,非常值得人們思考。
Thumbnail
某個藝術家出車禍,在醫生搶救之下勉強撿回一條命,但全身癱瘓,無法從事其原本的創作工作,也難以繼續原本的休閒嗜好和性生活。他的家人和醫生都認為應該先努力活下來,之後再慢慢復建,但他因為生命了無樂趣,打算中止必要的維生療程,因此向法院提告,要求院方停止對他進行治療。
Thumbnail
某個藝術家出車禍,在醫生搶救之下勉強撿回一條命,但全身癱瘓,無法從事其原本的創作工作,也難以繼續原本的休閒嗜好和性生活。他的家人和醫生都認為應該先努力活下來,之後再慢慢復建,但他因為生命了無樂趣,打算中止必要的維生療程,因此向法院提告,要求院方停止對他進行治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