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文化問.診》 11月場講座側記

2021/12/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本時代的知識份子家裡,除了音樂,還有哪些休閒娛樂?在《文化問.診》的11月場,由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從其研究的推理小說領域切入,引領我們走進知識份子的書房,回望百年前的推理小說閱讀歷程。
推理小說是工業革命、都市化之後誕生的類型文學,在推理小說的劇情中,都市人口繁雜、火車等交通工具經常被提及,人與人的關係也相對疏離。以這樣的框架為基礎,愛倫坡、柯南道爾等人陸續推出作品,深受讀者喜愛,更打破地域疆界,流傳至亞洲。
臺灣的知識份子也接觸到這股熱潮,1898年《臺灣新報》刊出〈艋舺謀殺事件〉,是目前公認的臺灣推理小說之濫觴。1904年,更出現臺灣漢文推理小說的首作──〈恨海〉,顯見推理小說在臺灣已有一定數量的讀者。
而黃旺成、林獻堂、吳新榮、西川滿等人的日記也可作為佐證。依據《黃旺成先生日記》,黃旺成非常中意〈白髮鬼〉這部作品,也喜歡「亞森.羅蘋」系列。林獻堂先生則是福爾摩斯系列的「粉絲」,他尤其喜歡《佛國寶》這部作品,更數度與親友分享故事的精妙之處。
受到政權轉移的影響,臺灣的慣用語言在二戰前後有了轉換,連帶改變了接受外來文化的取徑及方式。身為研究者,王品涵也自我期許,以更貼近前人的方式,理解百年前臺灣人對休閒讀物的關注,以及閱讀的習慣。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鼎珅國際
鼎珅國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