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性別展演與電影影像中的「身體性」:觀台灣女性影展《忽男忽女》和《迷幻擬音師》後記

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致謝 虛詞.無形 刊登本文

連結:https://pse.is/3xj24l

台灣第二十八屆國際女性影展宣傳圖

忽男忽女》(Gendernauts)和《迷幻擬音師》(Passage)是2021台灣第二十八屆國際女性影展(Women make waves film festival)的兩部影片,在11/27的新竹巡迴場中作為在同一場次中接續播放的作品。前者由Monika Treut執導,分為前篇以及後篇,前者拍攝於1999年,紀錄美國舊金山跨性別族群的生活樣貌,後者則拍攝於20年後的2021年,導演重新找到當初拍攝受訪的跨性別成員,紀錄、觀察這些成員的變化,以及延伸出來的對酷兒運動以及性別身份認同的反思。《迷幻擬音師》則是由Ann Oren執導,拍攝於2020年的短片,僅有12分鐘,卻相當震撼。影片拍攝一名相貌男女難辨的擬音師,裸露全身,以妖嬈的姿態以及運用自己的身體和其他物件,模擬一部無聲影片中,一名少女騎馬時,馬匹行走、吐氣以及馬尾擺動時產生的聲響的紀錄。

《迷幻擬音師》,圖片截自國際女性影展片單介紹

《忽男忽女》和《迷幻擬音師》這兩部片雖然充滿了很多會令人感到詭異的片段,不過到頭來他們的觀影體驗還是蠻正向的,而且某個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性別展演的印象和思考方式。因為儘管同意性向存在著多元性,我們仍很容易會對「性別展演」的行為產生一種疑惑:如果說性別運動是為了擺脫「性別」在人們身上產生的枷鎖和規範,那麼為何到最後還要那麼在意自己的「外表」?以及那麼強調自己的性別認同?而在看《忽男忽女》時,我們會發現儘管性別認同的確是人們一直在強調的東西,但影片中其實到頭來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思考人們跟自己的身體所形成的關係。換句話說,所謂的性別並不是單純性別的身份認同,而是人們用來探索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觀點與互動;「性別」的枷鎖也不是單純對身份的規範,而是對人們可以怎麼理解身體以及和身體想形成怎樣的互動、關係的標準。在這種視角下,性別本身可以視為人和自己的身體形成的第一關係和第一印象,甚至就是人在和自己的身體互動時所產生的最初自我。


酷兒運動或性別抗爭,在影片中的目標,因此是希望帶領人們用更開放和大膽的態度去探索以及和自己的身體互動,哪怕為此會需要大幅度地改造自己的身體也沒關係。所以在片中,我們不只看到人們改變自己的穿搭風格,也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很多器官移植或刪除手術,在自己的身體裡注射大量的雄性或雌性激素,甚至用假的人工陽具自在地和自己的伴侶嬉戲並上傳到網路上供人觀看,這不只是在說人們有自由去追求和塑造自己理想的身體,也在同時表明,即便無法追求到如同天生完美理想的身體,人也不需要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卑。

這大概也是在看《忽男忽女.後篇》時,會突然有一種眼神一亮的感覺浮現在心頭的緣故。因為在看前篇時,「性別展演」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很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身體表達,但在電影後篇中,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這種對身體的開放態度和思想,到頭來其實有機會使原本只是追求個體身份,看似很個人主義的行為轉變成同時是對群體、社會、環境和世界的關懷。在這時,可能是因為年齡的改變、生活環境的變化或是經歷過不同伴侶的相處經驗,使得這些人已經不再那麼多地只是思考自己的身體,而是身體和其他身體之間的聯繫,還有身體們和整個環境、社會的關係。

其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觀看這些跨性別族群如何介紹他們的「家庭」。在他們的「家庭」中,不是只是「父母」的性別規範被打破了,同時也包含他們和「子女」形成的血緣關係。因為他們的小孩很多都不是他們親生的,而是其中一人和伴侶以外的個人,或是完全由另外一對伴侶或不同的個體捐贈精卵子所生出的,但登記為他們的子女。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中的「小偷家族」,這種「複雜的關係」不只重新打造了身體與身體的多樣聯繫,也是一種對情感關係的重新想像。暗示我們過去那種認為人的情感是人與人之間天生、自然就有的本能,其實很可能是錯的。因為對這些「酷兒家庭」的反思會讓我們注意到,原來人與人的情感其實一直是如此深刻地依賴在社會對身體的規範和書寫上,來發揮他們的作用與功能,並囚禁我們對情感的認知與想像。「酷兒家庭」的出現,某種程度上,可以打破身體之間可以如何聯繫彼此的想像框架,帶我們看見另一種社會關係的情感視野。


《迷幻擬音師》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可能是無比詭異的,甚至讓人有點難以接近影片中呈現的東西。但我想這部片背後的理念其實可能極為簡單,只是稍微有點抽象。它和《忽男忽女》類似,都在打破身體的規範和制度,只是在《迷幻擬音師》這種規範不是社會、法律或是人們的信念所構成的,而是由身體本身的物理特性所形成的限制(在這些限制中,有些「限制」其實仍然是人自己想像的,只是它的想像來源於身體的物理性質)。當擬音師在影片中運用自己的身體和其他物件來模擬影片中的各種聲響時,他並不像《忽男忽女》是在思考身體與身體之間的聯繫,而是在思考與找尋身體與物的各種關係,是物與物之間的聯繫。很浪漫的地方是,這種關係在影片中被體現為聲音的找尋和模擬,彷彿擬音師可以成為一種類比,比喻我們在尋找不同人群看不見的「心聲」一樣。在這種找尋中,我們不只改變了對身體的想像,也會對周遭的事物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感知。


德勒茲在討論史賓諾莎的哲學時,曾這樣認為:過去的哲學家都在討論身體的意義,但史賓諾莎是第一個討論身體能做什麼的哲學家。他告訴我們,身體的意義不是在於他的存在本身,而是在於他的存在能做什麼。我想,思考身體能做什麼?其實也正是《忽男忽女》和《迷幻擬音師》在做的事情。雖然《忽男忽女》中的性別理論家提到賽伯格(Cyborg),但真正讓人聯想到唐娜.哈洛威(Donna Haraway)在〈賽伯格宣言〉中講到的賽伯格,其實是《迷幻擬音師》。因為擬音師在面對的,很直接地就是身體與週遭的物質性。他就像個很厲害、詭異的工程師,透過擬音讓身體的物質去說話、發聲,和其他的物質發生「溝通」。

在這些「溝通」中,我們原本熟悉的「身體」變成某種我們從未真正認識的東西,擬音師的身體就像擬音師詭異的性別印象,變成一台彷彿什麼聲音都能模擬的怪異機器、賽伯格人。彷彿他在向我們提問,如果我們以這樣的擬音關係重新看待自身與周遭,名為「人」的身體在未來會變成什麼樣貌?他還會被叫做「人」嗎?接著,這部電影讓擬音師走進一座無人的電影廳,在巨大的投影幕前坐下,然後他的「身體」慢慢在觀看影像中「消失」了。

這個「消失」其實有很多層面可以談論,第一個層面是「身體的消失」和電影的關係。德勒茲在《電影II:時間-影像》中提到,在電影院中觀看電影,感覺就像意識暫時離開身體一段時間,直到影片結束,燈亮了,我們才重新「想起」自己的身體,然後回到現實生活。也就是說,影像似乎有一種讓人脫離自己身體的魅力,讓人遠離現實在身體上帶來的負擔感。但就《迷幻擬音師》的脈絡來說,擬音師想談的或許是當電影變成有聲的彩色影像後,當人們無法再由自己為影像配音,電影是否剝奪了人們和週遭事物的其中一種聯繫?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若回望默片的時代,會發現默片的身體性是非常強的,諸如卓別林或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影片(如下),都存在很多誇張卻又切實的肢體感。如此來看,擬音師擬音的行為,除了是讓我們重新看見自身的身體,也是在讓我們看見聲音的「身體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藉此重新喚回電影影像的「身體性」,試圖尋回我們身上失落的一種感知方式,也就是在觀看的時候,如何潛在地用身體去感受和模擬聲音、影像的感知方法。


另外一層,是延續本文的脈絡來思考的,即當我們不停打破身體的規範,打破身體能呈現什麼,來讓對身體的想像不斷突破極限,「消失」成我們認不出的東西時,「身體的消失」似乎成了一種比喻,「身體」不再意指特定的形體,而是讓身體成為一種共感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中,所有的事物都能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或是身體的延伸物。因為我們將他們的感知同時納為構成自身的部分。換句話說,身體就是關係的感受視野。而且雖然我們用「視野」來表示,但在這種關係的感知中,強調的更多應該是視覺看不到的感受領域。

Claudio Schwarz on Unsplash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影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好像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東西。雖然它遍佈各地,而且無時無刻無不存在於我們身邊。但它本身不具實體,只是我們以及各種物體的存在因為光所產生的效應,一種存在的副產品、附屬物,一種在世界上似乎顯得多餘的事物。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多餘的東西裡,成了許多藝術作品誕生的靈感。
大部分《奇巧計程車》的角色,雖然在不同地方工作,但攤開來看,其實都有類似的煩惱。他們彷彿都被自己追求的東西所困住,卻沒發現他們所追求的事物儘管看似美好,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幻影。
此文為方格子徵文:臺灣郎的疫情日記,所作。同時這也應該可以算是一個近期的公告,告訴大家這陣子文學實驗室的IG會有一些新的活動。 從疫情爆發、全台警戒等級都列為第三級期間,老實講,最讓我意外的,其實是我的生活好像沒有因為疫情的升溫有巨大的改變。 主要是因為,自己其實好像本來就不太常出家門,除了三餐可能
情緒對人而言,是很重要的。然而,他常常也是空洞的。特別在音樂裡,越容易發現這一點。因為一旦一首歌的情緒和自己沒有呼應,很多歌彷彿就會變成沒有任何意義的聲音。而或許每段音樂,都反映著某種自己和他人的關係,甚至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這世界上有不少動漫在談論人類的自由和意志。除了《進擊的巨人》外,像《漆黑的子彈》、《甲鐵城的卡巴內里》等等都是有名的例子。他們的劇情都相當類似,描述人類某天不知為何,忽然被一群怪物、殭屍、巨人包圍,只能躲在被結界、鐵城、圍牆保護的城內,無法輕易外出。
你可能喜歡看小說,也可能是喜歡看電影,或是喜歡哲學,更可能……前面的你都不喜歡,你只喜歡看動漫。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藝術無關乎你看的是什麼,而是永遠關乎你怎麼聯繫、重構你所看、所經歷的事物。
影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好像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東西。雖然它遍佈各地,而且無時無刻無不存在於我們身邊。但它本身不具實體,只是我們以及各種物體的存在因為光所產生的效應,一種存在的副產品、附屬物,一種在世界上似乎顯得多餘的事物。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多餘的東西裡,成了許多藝術作品誕生的靈感。
大部分《奇巧計程車》的角色,雖然在不同地方工作,但攤開來看,其實都有類似的煩惱。他們彷彿都被自己追求的東西所困住,卻沒發現他們所追求的事物儘管看似美好,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幻影。
此文為方格子徵文:臺灣郎的疫情日記,所作。同時這也應該可以算是一個近期的公告,告訴大家這陣子文學實驗室的IG會有一些新的活動。 從疫情爆發、全台警戒等級都列為第三級期間,老實講,最讓我意外的,其實是我的生活好像沒有因為疫情的升溫有巨大的改變。 主要是因為,自己其實好像本來就不太常出家門,除了三餐可能
情緒對人而言,是很重要的。然而,他常常也是空洞的。特別在音樂裡,越容易發現這一點。因為一旦一首歌的情緒和自己沒有呼應,很多歌彷彿就會變成沒有任何意義的聲音。而或許每段音樂,都反映著某種自己和他人的關係,甚至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這世界上有不少動漫在談論人類的自由和意志。除了《進擊的巨人》外,像《漆黑的子彈》、《甲鐵城的卡巴內里》等等都是有名的例子。他們的劇情都相當類似,描述人類某天不知為何,忽然被一群怪物、殭屍、巨人包圍,只能躲在被結界、鐵城、圍牆保護的城內,無法輕易外出。
你可能喜歡看小說,也可能是喜歡看電影,或是喜歡哲學,更可能……前面的你都不喜歡,你只喜歡看動漫。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藝術無關乎你看的是什麼,而是永遠關乎你怎麼聯繫、重構你所看、所經歷的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同性的愛,即使前方道路佈滿荊棘,他們依舊會走下去,迎向終點與成功,讓我們支持、接納、尊重他們,給彼此一個溫暖的擁抱吧!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性別對於薪資對薪資存在影響眾所皆知,許多研究顯示,同樣的工作表現下,男性通常可以獲得比較高的薪資。如果把薪資也看出是一種「價格」,這個價格是否真的存在性別差異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書中,作者William Pou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老母過身了後,佇準備訃音的時,我的大漢小弟佇line頂面講:「小美的先生是查某的。」我講:「伊毋是小美的『先生』,是小美的『太太』,伊是咱阿母的『孫女媳』。」小美是阮大兄的查某囝,大兄離婚了後,囡仔攏綴老母,佮阮誠久無聯絡矣!大兄幾若年前過身。   我閣寫:「男同志的配偶,互相是對方的『先生』
Thumbnail
一般的人是查埔愛查某,查某愛查埔,毋過有一寡仔人是查埔愛查埔,查某愛查某,外國的統計是量約仔有一成。   愛情、情慾是誠直接感覺的代誌,欲愛啥人,是無法度勉強的。有人是雙性戀,同性、異性攏會使,就是愛這个人,無管伊的性別。異性戀的人是較濟爾爾,毋是一定的,動物中嘛有同性鬥陣的情形。   以早
Thumbnail
《鈦》肯定任何一種愛的形式,並且對性別、物種、道德展開激進的叩問。雖然愛的終點很可能是痛苦與死亡,但互相依偎彼此的過程無疑珍貴,即便非人性、非人類,也能產生美麗而奇妙的情感連結,讓生命重新獲得存在的意義。我想,這應該就是本片最前衛的部分吧?
Thumbnail
關鍵少數 2017年1月上映的電影《關鍵少數》,講述三位非裔的女性數學家,在1957年的保守父權社會中,打破性別與膚色限制,以驚人的能力與毅力,為太空研究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我知道歧視就在眼前發生,但我選擇忽略它。」—凱薩琳.強森。比起無謂的憤怒與埋怨,用實力證明一切才能夠真正的改變這殘酷的
Thumbnail
電影《游牧人生》由華裔導演趙婷執導,改編自報導文學 《游牧人生》(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描述2008年金融海嘯後,所產生的新式「遊牧民族」,也稱為「露營車打工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同性的愛,即使前方道路佈滿荊棘,他們依舊會走下去,迎向終點與成功,讓我們支持、接納、尊重他們,給彼此一個溫暖的擁抱吧!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性別對於薪資對薪資存在影響眾所皆知,許多研究顯示,同樣的工作表現下,男性通常可以獲得比較高的薪資。如果把薪資也看出是一種「價格」,這個價格是否真的存在性別差異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書中,作者William Pou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老母過身了後,佇準備訃音的時,我的大漢小弟佇line頂面講:「小美的先生是查某的。」我講:「伊毋是小美的『先生』,是小美的『太太』,伊是咱阿母的『孫女媳』。」小美是阮大兄的查某囝,大兄離婚了後,囡仔攏綴老母,佮阮誠久無聯絡矣!大兄幾若年前過身。   我閣寫:「男同志的配偶,互相是對方的『先生』
Thumbnail
一般的人是查埔愛查某,查某愛查埔,毋過有一寡仔人是查埔愛查埔,查某愛查某,外國的統計是量約仔有一成。   愛情、情慾是誠直接感覺的代誌,欲愛啥人,是無法度勉強的。有人是雙性戀,同性、異性攏會使,就是愛這个人,無管伊的性別。異性戀的人是較濟爾爾,毋是一定的,動物中嘛有同性鬥陣的情形。   以早
Thumbnail
《鈦》肯定任何一種愛的形式,並且對性別、物種、道德展開激進的叩問。雖然愛的終點很可能是痛苦與死亡,但互相依偎彼此的過程無疑珍貴,即便非人性、非人類,也能產生美麗而奇妙的情感連結,讓生命重新獲得存在的意義。我想,這應該就是本片最前衛的部分吧?
Thumbnail
關鍵少數 2017年1月上映的電影《關鍵少數》,講述三位非裔的女性數學家,在1957年的保守父權社會中,打破性別與膚色限制,以驚人的能力與毅力,為太空研究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我知道歧視就在眼前發生,但我選擇忽略它。」—凱薩琳.強森。比起無謂的憤怒與埋怨,用實力證明一切才能夠真正的改變這殘酷的
Thumbnail
電影《游牧人生》由華裔導演趙婷執導,改編自報導文學 《游牧人生》(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描述2008年金融海嘯後,所產生的新式「遊牧民族」,也稱為「露營車打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