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煮的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常聽一些人在被問到最喜歡的食物,會說「媽媽煮的菜」、「媽媽的口味」,每次聽到這種答案,總覺得很假。

常聽一些人在被問到最喜歡的食物,會說「媽媽煮的菜」、「媽媽的口味」,每次聽到這種答案,總覺得很假。在現在這個時代,雙薪是很普遍的,大部分職業婦女,回到家大概都累壞了,很少有人能好好煮一頓飯,很多時候還是買外食回家,要知道好好煮一頓飯是很費時費力的,還有一種就是由父親或祖父母下廚,有多少人的媽媽會好好費功在家煮一頓飯,我很懷疑。

我媽就是個職業婦女,而且是工時很長旅館業,我媽是有一手好廚藝,但她極少好好地煮一頓飯,她工作也累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半小時之內隨隨弄點吃的混一餐(我成長的民國五、六十年代外食極少),這樣造成一個結果,我家四家小孩都得自力更生,每人都會自己煮菜。

我媽學煮菜的過程也是很奇特的,大部分她這個年紀的本省籍婦女,都是從小跟在媽媽身邊學。我媽娘家早年極窮困,女兒是賠錢貨,養到能做點事年紀就送養了。我媽被送到一個從良的江山樓藝妲家做養女,這個退休的藝妲是個大稻埕有錢的商人外室,她雖然很想,但實則已無法生育。這個商人就「買」下我媽,來陪伴這個藝妲。但表面說是養女,實則是個小奴婢,我媽因此也沒受教育,只是在這個家侍候她養母,做各種家事,但煮菜沒有,因為這個風月中人,只會侍候男人,自己也不會煮食,反正那有錢商人另外有聘廚娘。所以到我媽嫁給我爸時,根本不會做菜。

教我媽做菜的是個上海婦人,我媽叫她師娘,我們叫她師奶奶,我爸是山東人,但是是跟著一群上海人來台,帶他來的是個電機師傅,我爸在他底下學徒、工作。我父母剛結婚時,還沒買房,就在他師傅家分租個房間。師娘本來每天要煮一大桌的食物給工人吃,現在徒弟娶個媳婦,她巴不得我媽能幫她分擔這個重任,所以就手把手的教我媽做菜,結果我媽這個台灣人,卻學會一手上海菜。

上海菜濃油赤醬甜,我從小是吃慣了,但稍稍大了以後,有了養生的觀念,對這種口味反而敬而遠之。所以若問我最喜歡的食物,我實話實說,我不會說是「媽媽煮的菜」。

上海菜費工,我們又不愛吃,媽媽後來也少煮了,直到她的一次壯舉,她又重拾她的興致。

現在有人是日本控、韓國控,我媽則是上海控。她其實跟著這群上海人大概只住了兩、三年,她就學會了一口標準的上海話,我爸在上海工作了兩、三年,跟這群上海人相處了十多年,但上海話還是不會說。那一年,兩岸互通沒多久,這群人中有人要回上海探親,當時我父親已過逝,但我母親很熱中的要跟著他們一起去,待了十多天,回家時行李超重就付了近萬元,多半是吃的,其中最驚人的,就是一條鹹魚(還有一整支金華火腿),當時我只知道它是條鹹魚,我媽說上海才有。它驚人之處在大,長近兩公尺,寬也有50、60公分,又厚。而這些食物都只用簡單的報紙包著,塑膠袋套著,沒有什麼密封,就這麼一路繞過香港,進了台灣海關。不需要米格魯,任何人都能遠遠聞到那股臭鹹腥味,但海關就居然這麼讓它們進來了。

我媽很興奮的跟我們說,她年輕時跟著師娘做過鹹魚滷肉,那滋味讓她一直忘不了,但這種魚她卻沒看過有人在賣(後來我看過南門市場的萬有全有,但個頭比我媽帶回的小多了)。我媽很興奮,但這可苦了我們,太大了無法放冰箱,我媽也不想放冰箱,她要它再風乾一點,結果好一陣子家裡都是那股臭鹹魚味。最後我媽終於肢解那條大魚,用它多次滷了一鍋鍋滷肉,滋味是真不錯,兩者風味極相搭,但對我們來說口味還是太重了,不會想多吃。

幾天前我上蝦皮要買些食材,無意中竟然發現那店家居然有賣魚鯗(我後才知道那條鹹魚的正式名稱),立刻訂了一條,照著記憶滷了一鍋魚鯗五花肉。

做好了,我吃著這道久違菜,我想起了在今年十月中往生的母親,她在天之靈大概不會想到我這個「不愛吃媽媽燒的菜」的兒子,居然按照著記憶中的味道,複製了她留給我的一道滋味。下次還有什麼呢?訂著幾塊金華火腿,來個「醃篤鮮」吧。


我的魚鯗五花肉食譜

我的魚鯗五花肉食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趙喆的沙龍
5會員
25內容數
我當了30年的小編,我從平面媒體時代,到網路媒體時代,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新聞編輯室,這個自我的感悟其實得來得很晚,我在2010年看到HBO的Newsroom這齣美劇我才知道我自己其實就是在一間Newsroom裡,雖然我不是做電現在我離開了這個行業,有一些回憶,有一些感想、心得與遺撼,我想紀錄一些浮光片影、雪泥鴻爪。
趙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4
文言文是什麼?是打破時間演進與地域隔閡的文字書面文字。
Thumbnail
2023/12/14
文言文是什麼?是打破時間演進與地域隔閡的文字書面文字。
Thumbnail
2023/09/25
聽過英文好的人說,學好一種語文最高境界是他能夠用那種語文(或其它非母語的語言)來思考事情。只是到那階段,這人可能就跟他的原生文化斷層了。那他,很可能就是個無根之人了。
Thumbnail
2023/09/25
聽過英文好的人說,學好一種語文最高境界是他能夠用那種語文(或其它非母語的語言)來思考事情。只是到那階段,這人可能就跟他的原生文化斷層了。那他,很可能就是個無根之人了。
Thumbnail
2021/12/21
是個夢的呼喚:「No return No return……」
Thumbnail
2021/12/21
是個夢的呼喚:「No return No retur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回想「好好學廚藝」這件事,從沒發生在我身上,讀書時代課後就得去補習根本沒回家吃晚餐,就算回家吃飯,也因時間不同各自草草了事;後來外地求學、工作,跟家人吃頓飯的次數屈指可數;當然,也因為我有個會煮好吃料理的媽媽,所以想吃什麼,或根本沒想過要吃什麼,萬能小叮噹媽媽就會
Thumbnail
回想「好好學廚藝」這件事,從沒發生在我身上,讀書時代課後就得去補習根本沒回家吃晚餐,就算回家吃飯,也因時間不同各自草草了事;後來外地求學、工作,跟家人吃頓飯的次數屈指可數;當然,也因為我有個會煮好吃料理的媽媽,所以想吃什麼,或根本沒想過要吃什麼,萬能小叮噹媽媽就會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菜色,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菜色,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Thumbnail
幾天去買午餐,隔著櫃檯指自己想吃的菜,阿姨幫忙夾菜。 「你一定以為這個是地瓜葉對不對?」我指著一個菜,阿姨突然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 我搖搖頭,「這是杏菜。」 阿姨有些驚喜:「你不是沒在煮,竟然還知道這個菜。」 「其實大多數家常蔬菜我都知道。」 阿姨不知道的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拿鍋鏟。那時候原本
Thumbnail
幾天去買午餐,隔著櫃檯指自己想吃的菜,阿姨幫忙夾菜。 「你一定以為這個是地瓜葉對不對?」我指著一個菜,阿姨突然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 我搖搖頭,「這是杏菜。」 阿姨有些驚喜:「你不是沒在煮,竟然還知道這個菜。」 「其實大多數家常蔬菜我都知道。」 阿姨不知道的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拿鍋鏟。那時候原本
Thumbnail
我媽就是個職業婦女,而且是工時很長旅館業,我媽是有一手好廚藝,但她極少好好地煮一頓飯,她工作也累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半小時之內隨隨弄點吃的混一餐(我成長的民國五、六十年代外食極少),這樣造成一個結果,我家四家小孩都得自力更生,每人都會自己煮菜。
Thumbnail
我媽就是個職業婦女,而且是工時很長旅館業,我媽是有一手好廚藝,但她極少好好地煮一頓飯,她工作也累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半小時之內隨隨弄點吃的混一餐(我成長的民國五、六十年代外食極少),這樣造成一個結果,我家四家小孩都得自力更生,每人都會自己煮菜。
Thumbnail
與母親一同去上的那堂料理課後,我只在課堂結束的幾日後,吃過一次母親煮的糖醋可樂雞柳。那糖醋的滋味有著父母離異後一夜長大的酸澀,也有著甜甜的拽著母親衣角問她:「好了沒有」的期待。
Thumbnail
與母親一同去上的那堂料理課後,我只在課堂結束的幾日後,吃過一次母親煮的糖醋可樂雞柳。那糖醋的滋味有著父母離異後一夜長大的酸澀,也有著甜甜的拽著母親衣角問她:「好了沒有」的期待。
Thumbnail
喝湯的時候需要大口大口豪氣地下肚,若是遇到魚刺太多、太大的,常常覺得「這不是在喝湯,而是在吃魚」得要分開來吃魚是魚、湯是湯,像是養傷那時還得把整尾魚撈起吃魚,再喝湯時已成溫涼,沒了魚湯應該有的熱騰,而失了它應該有的溫度。
Thumbnail
喝湯的時候需要大口大口豪氣地下肚,若是遇到魚刺太多、太大的,常常覺得「這不是在喝湯,而是在吃魚」得要分開來吃魚是魚、湯是湯,像是養傷那時還得把整尾魚撈起吃魚,再喝湯時已成溫涼,沒了魚湯應該有的熱騰,而失了它應該有的溫度。
Thumbnail
在我小時候,我母親算是個了不得的女性,那年代要讀個學士已經算不容易,更別說是女性,但我媽不但大學畢業,還念出了雙碩士的學歷,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但只有烹飪煮飯,她手拙,到現在這年紀,咖哩還煮不好。 記憶中,母親在家跟我們同吃晚餐的次數很少,她是個女強人,白天除了在國中教書、當訓導主任外,晚上還繼續在國
Thumbnail
在我小時候,我母親算是個了不得的女性,那年代要讀個學士已經算不容易,更別說是女性,但我媽不但大學畢業,還念出了雙碩士的學歷,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但只有烹飪煮飯,她手拙,到現在這年紀,咖哩還煮不好。 記憶中,母親在家跟我們同吃晚餐的次數很少,她是個女強人,白天除了在國中教書、當訓導主任外,晚上還繼續在國
Thumbnail
身為老大,從小在廚房陪著母親打轉。她除了叫我煮飯、洗菜或切菜,很少教我做菜,倒不是她不教,而是她也不太擅長。此外,我粗心又懶惰,對做菜這麼細緻的工作也沒興趣。
Thumbnail
身為老大,從小在廚房陪著母親打轉。她除了叫我煮飯、洗菜或切菜,很少教我做菜,倒不是她不教,而是她也不太擅長。此外,我粗心又懶惰,對做菜這麼細緻的工作也沒興趣。
Thumbnail
媽媽只有小學學歷,她卻能看懂無數食譜,按譜炮製美食。甚至只要她吃過一次的菜,她就能在自家廚房煮出來,色香味都是八九不離十......
Thumbnail
媽媽只有小學學歷,她卻能看懂無數食譜,按譜炮製美食。甚至只要她吃過一次的菜,她就能在自家廚房煮出來,色香味都是八九不離十......
Thumbnail
我不只從母親處自然的學到了一些廚藝, 更重要的是,看到她在做菜時, 散發的自信與從容……
Thumbnail
我不只從母親處自然的學到了一些廚藝, 更重要的是,看到她在做菜時, 散發的自信與從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