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媽媽學作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母親離家北上到台南學縫紉時,家中還是使用灶爐作飯,她曾告訴我幾個她與外婆的趣事,都發生在她與外婆在廚房的爐火房。與其他姊妹相比,母親是外婆最小的孩子,出生時兄姊們已有不少成家立業,雖也會幫忙家事,但卻沒習得那些傳統美食的作法,早早離家直到自己婚後才慢慢補上作飯的能力。

二十多歲的母親,在成衣加工廠早早就成為了一個小廠長,像電視劇《外鄉女》或是舞台劇《人間條件七——我是一片雲》裡描寫的那些為了家中的生計,也為了習得一技之長的女工們外出打拚;在與父親結婚時,母親還獨自離廠在岡山成立了小型的成衣工廠,那時外婆與幾個表姊都與母親一起在小廠子裡工作,吃食應該多由外婆張羅,母親只管顧好那上上下下幾個員工們的生計。

沒問過母親確切從岡山南移至高雄市中心是什麼時候,只聽她說過新屋裡剛裝瓦斯爐時她還不曉得瓦斯爐要接上瓦斯桶才能使用,她傻呼呼地想了許久,才由旁人告訴她「那要裝瓦斯桶啊!沒瓦斯要怎麼用!」

從我有記憶起,廚房裡的母親就像是電視裡溫馨的家庭劇集中那些媽媽一樣,穿著潔淨的圍裙,總是在爐火上不斷地翻攪,從中變出一道又一道不同的料理,或者炎夏、暖冬,她會端上各式應景的甜品或鹹食;我經常拉著她的衣角站在那時還在的大統百貨生鮮超市肉品專櫃前,看著母親買著那被機器一片一片削下來的火腿,等著她將它們端上桌。(我和姊姊有時會悄悄地在嘴饞的時候從橡皮筋綑住的塑膠盒裡偷拿一片,你一半我一半的分著吃。)

我一直都以為母親是個「本來就會作飯的女人」,至少是像我或姊姊這樣,從小耳濡目染,到後來為了分擔母親身上的重量,早早在童年或青少年就能煮上一些能夠溫飽自己的食物。(但也許,母親不認為那些任誰都能夠煮出來的食物就是「會作飯」了。)

那年代流行「傅培梅時間」,母親也是忠實觀眾,就連家中也不乏那些食譜書在母親閒暇之於會拿來翻閱,且依樣畫葫蘆、實驗般地嘗試將它們端上餐桌;我也有幾回與母親一起到烹飪教室上課,在滿是大人(都是女人)的課堂上,我在她們的腳邊四竄,伸長了脖子想看看課間究竟教了什麼,餐桌上又準備了什麼,然後拽著母親一直問:「什麼時候會煮好?」「什麼時候可以吃?」特別是那道「糖醋可樂雞柳」成了我跟母親到烹飪教室最深的記憶。(那可樂是孩子時期父母不隨便給來的玩意兒,要喝都是上、放學時間偷偷在路邊買來火速喝完的甜甜滋味。)

後來問起母親才曉得原來「學作飯」這件事不為別的,是想作飯給孩子吃;也是非常後來才曉得:原來不是每個孩子都跟我與姊姊一樣,從有記憶以來至如今的中年,幾乎不常外食,一天之中至少有一到兩餐是在家就可以吃到;我也才從母親口中得知,原來她的廚藝都是很後來的後來,才一點一滴地學了起來。

母親依然不會做那些逢年過節或傳統的小吃,像是蘿蔔糕、米腸、年糕、粽子、油飯、八寶粥、鹹甜湯圓、水餃煎包⋯⋯以及大部分的醃漬物,我們多半依賴著樣樣都會的阿姨的手藝來分食,或是母親在傳統的節日裡,會去市場買回,好讓自己與孩子也有跟其他人一起過了一個節氣、一個年歲!(我印象中是父親會煮龍眼飯。)

慢慢我與母親的飲食習慣有了差異,我不喜歡過鹹的醃漬物,也不喜歡高油溫的油煙味,更不喜歡太過舖張的大魚大肉,甚至連吃飯時間都不太重疊,經常為了「幾點吃飯」有了衝突,慢慢才在爭執裡各自妥協與習慣對方對「食物」的堅持,選出比較健康的飲食方式為原則!

母親還是時不時地從哪看來、聽來、學來的食譜,在餐桌上變出一道又一道,有時好吃,但有時又特別奇怪的菜色。偶爾還是會與她爭執:欸妳這個太油,那個太多,為什麼今天餐桌上沒有植物?(我與姊姊規定她三菜一湯裡只能有一種動物,我們甚至還討人厭的問她懂不懂得怎麼分動植物XDDDDD。媽一定想把我們掐死。)

母親或有不開心的嘟嚷著:「我不會煮了,妳們自己想辦法。」但隔日的餐桌上,還是有她辛勞的菜餚。若有時她不想下廚,便會使喚我買回家,那會兒就換她無所不用其極地挑剔這或那兒哪裡不好,這時換我們回嗆:「欸,妳養到我們兩個很好命耶!我們是完全不挑食的孩子,妳煮什麼我們吃什麼。」她吐吐舌頭,把那些她吃不慣但我們喜歡的食物挑著自己還喜歡的部分吃完。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料理,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P.S
我對於「每天都有人作飯給自己吃」這件事深深感謝!並且以身為不挑食的人類感到驕傲!有人作飯給你吃,你要知足感恩,不要挑食是件美德!

又,母親系列有些東西在不同篇有重疊提到。整理成書時會在編輯上更動。希望今年可以整理好父母親的系列。

圖:20110614,那時還活著的貓弟吃二姨的粽子,Canon EOS 5D Mark II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15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母親的用心與努力,從她年輕時的奮鬥到成為母親後的學習料理,都是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同時,文章也提醒我們要感恩身邊人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並且珍惜每一道料理。感謝作者分享這個溫馨的故事,期待看到更多父母親的系列文章。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7.0K會員
88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16
一個人要作飯,菜的保存真的是件麻煩的事,如果有三個人一起吃,就可以換不同的菜色!對我來說又算是一種新的「遊戲」了!母親不懂作飯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娛樂啊!即使我一天之中流最多汗的時候是站在瓦斯爐前,滿臉油煙都讓我瞬間覺得自己的臉會老化得再加速,我還是覺得在那裡切切炒炒很有趣!
Thumbnail
2024/08/16
一個人要作飯,菜的保存真的是件麻煩的事,如果有三個人一起吃,就可以換不同的菜色!對我來說又算是一種新的「遊戲」了!母親不懂作飯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娛樂啊!即使我一天之中流最多汗的時候是站在瓦斯爐前,滿臉油煙都讓我瞬間覺得自己的臉會老化得再加速,我還是覺得在那裡切切炒炒很有趣!
Thumbnail
2024/02/24
不要勉強想跟長輩成為朋友或無所不談!那需要彼此都要能夠先把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而我想,我與母親在我十歲那年一夜長大後,我就與她平起平坐了吧!
Thumbnail
2024/02/24
不要勉強想跟長輩成為朋友或無所不談!那需要彼此都要能夠先把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而我想,我與母親在我十歲那年一夜長大後,我就與她平起平坐了吧!
Thumbnail
2023/04/18
那日突然想起母親幾乎很少買壽司也不會壽司,想起了母親曾經想要讓我「不要跟別人不一樣」而讓我參加所有所有不論她是不是要想辦法籌錢、學校裡的活動。我沒有特別喜歡跟同學出去玩這種遠行,喜歡的應該是母親在那個早晨會遞來那盒裝有雞腿和壽司,心滿意足地踏上旅程!
Thumbnail
2023/04/18
那日突然想起母親幾乎很少買壽司也不會壽司,想起了母親曾經想要讓我「不要跟別人不一樣」而讓我參加所有所有不論她是不是要想辦法籌錢、學校裡的活動。我沒有特別喜歡跟同學出去玩這種遠行,喜歡的應該是母親在那個早晨會遞來那盒裝有雞腿和壽司,心滿意足地踏上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菜色,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菜色,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Thumbnail
幾天去買午餐,隔著櫃檯指自己想吃的菜,阿姨幫忙夾菜。 「你一定以為這個是地瓜葉對不對?」我指著一個菜,阿姨突然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 我搖搖頭,「這是杏菜。」 阿姨有些驚喜:「你不是沒在煮,竟然還知道這個菜。」 「其實大多數家常蔬菜我都知道。」 阿姨不知道的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拿鍋鏟。那時候原本
Thumbnail
幾天去買午餐,隔著櫃檯指自己想吃的菜,阿姨幫忙夾菜。 「你一定以為這個是地瓜葉對不對?」我指著一個菜,阿姨突然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 我搖搖頭,「這是杏菜。」 阿姨有些驚喜:「你不是沒在煮,竟然還知道這個菜。」 「其實大多數家常蔬菜我都知道。」 阿姨不知道的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拿鍋鏟。那時候原本
Thumbnail
從出車禍到現在,總覺得好像一場夢一般,好像母親並沒有真正離開。直到老爸回家,我要開始煮晚飯,才真正意識到老媽確實已離開這個世界。 家裡三個小孩都被她訓練到會煮飯。我還記得她告訴我:「煮飯一定要學,不要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們都不會自己生活。」 一語成讖。
Thumbnail
從出車禍到現在,總覺得好像一場夢一般,好像母親並沒有真正離開。直到老爸回家,我要開始煮晚飯,才真正意識到老媽確實已離開這個世界。 家裡三個小孩都被她訓練到會煮飯。我還記得她告訴我:「煮飯一定要學,不要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們都不會自己生活。」 一語成讖。
Thumbnail
我媽就是個職業婦女,而且是工時很長旅館業,我媽是有一手好廚藝,但她極少好好地煮一頓飯,她工作也累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半小時之內隨隨弄點吃的混一餐(我成長的民國五、六十年代外食極少),這樣造成一個結果,我家四家小孩都得自力更生,每人都會自己煮菜。
Thumbnail
我媽就是個職業婦女,而且是工時很長旅館業,我媽是有一手好廚藝,但她極少好好地煮一頓飯,她工作也累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半小時之內隨隨弄點吃的混一餐(我成長的民國五、六十年代外食極少),這樣造成一個結果,我家四家小孩都得自力更生,每人都會自己煮菜。
Thumbnail
與母親一同去上的那堂料理課後,我只在課堂結束的幾日後,吃過一次母親煮的糖醋可樂雞柳。那糖醋的滋味有著父母離異後一夜長大的酸澀,也有著甜甜的拽著母親衣角問她:「好了沒有」的期待。
Thumbnail
與母親一同去上的那堂料理課後,我只在課堂結束的幾日後,吃過一次母親煮的糖醋可樂雞柳。那糖醋的滋味有著父母離異後一夜長大的酸澀,也有著甜甜的拽著母親衣角問她:「好了沒有」的期待。
Thumbnail
吃外食感到不安心嗎?想自己下廚又怕廚藝不好?下廚沒有你想的那麼難,還有出奇不意的療癒效果,現在開始作飯吧!
Thumbnail
吃外食感到不安心嗎?想自己下廚又怕廚藝不好?下廚沒有你想的那麼難,還有出奇不意的療癒效果,現在開始作飯吧!
Thumbnail
在我小時候,我母親算是個了不得的女性,那年代要讀個學士已經算不容易,更別說是女性,但我媽不但大學畢業,還念出了雙碩士的學歷,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但只有烹飪煮飯,她手拙,到現在這年紀,咖哩還煮不好。 記憶中,母親在家跟我們同吃晚餐的次數很少,她是個女強人,白天除了在國中教書、當訓導主任外,晚上還繼續在國
Thumbnail
在我小時候,我母親算是個了不得的女性,那年代要讀個學士已經算不容易,更別說是女性,但我媽不但大學畢業,還念出了雙碩士的學歷,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但只有烹飪煮飯,她手拙,到現在這年紀,咖哩還煮不好。 記憶中,母親在家跟我們同吃晚餐的次數很少,她是個女強人,白天除了在國中教書、當訓導主任外,晚上還繼續在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