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宏代原作者「不施洗的約翰」發表
前 言
本神學課程針對華文新教教牧人員而設,所以不講普通的神學課,只更正最重要最根本的信仰根基。但平信徒和未識耶穌者也可很容易讀懂受益。天主教弟兄姊妹亦可參考。
和合本只能領你到神國的門前,但,神國的門卻是關閉的。
因為,關鍵的地方譯錯,而且是被故意錯譯。
和合本最大問題是將“愛鄰如己”錯譯為“愛人如己”,這似是而非的錯譯,屬於篡改神的誡命,而且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二誡命之一,這兩條誡命是聖經的總綱。這種篡改必然招致神的烈怒,將你們毀滅。要知道這種篡改只有在華文聖經中才有,而且不只一個華文譯本,其他任何語言的聖經中都沒有這種情況。這顯示了華人的極其狂妄和極端無知。
恢復本、天主教思高本、欽定本中文版、當代譯本修訂版、呂振中譯本、和合本修訂版都比較好,總綱基本沒有譯錯。至於電子版,網路上很多,可以自行下載或購買。其他華文版本大多將總綱錯譯。
有的和合本修訂版印本認為,“愛鄰如己”中的“鄰”也可以譯為“人”,這是完全錯誤的。鄰就是鄰,人就是人,二者有天地之別。“愛人”是神的權柄,信徒如果要愛世人,就是狂妄,試圖站在神的位置。“愛鄰”是信徒的義務,應該切實遵守。另外此版本還有一處:羅馬書13:8,“愛人”也應改為“愛鄰”。
天主教思高本的利未紀19:18,將“愛鄰如己”譯為“愛人如己”,也是不應該的情形。
繼續獨尊和合本,是拜你們犯了死罪的祖先,並不是敬拜神! 因為你們的祖先篡改了神最重要的誡命!
而今,和合本百年將至,那地罪惡滿盈,毀滅也不遠了,承上帝的啟示,將聖經的真義顯明,以使你們像羅得一樣,免於滅絕在所多瑪。
把和合本上的這幾處“愛人如己”改為“愛鄰如己”,並切實遵行這條誡命,神國的門就為你打開了。這樣也就不必大規模地更換紙本聖經。
本書不能替代基礎神學課程,更不可替代聖經。只是對華文基督教會的根本性錯誤認知作以糾正,修直主的路,預備主的再來,希望在主來之前可以拯救更多被瞎眼領路者帶到神國門前卻徘徊而不得入的弟兄姊妹。
和合本錯譯處甚多,但以上幾處最為關鍵。先把這幾處修正過來,其他的錯誤慢慢糾正。
獄中增補部分源自我被拘押在泰國IDC(immigration detention centre )時神所恩賜。獄中條件很差,數十人甚至近二百人擠在一個大房間內,躺下腿不能伸直,翻身就會碰到別人,常常生皮膚病。飲食單調營養欠缺,不過我食欲倒還正常,也許是在入獄前就有準備吧。參考書很少,向教會要一本詩歌本都不可得,但神看顧我,使我有英文聖經以及新譯較好的華文聖經可看。上網費用高的嚇死人。所以這部分寫得很簡略,但用心的弟兄姊妹應該能明白我所寫的。
聖經證據
我們先看英語世界最權威的英王詹姆士譯本(KJV)。文本中,有相當於 "如己" 兩字的 "as thyself",在全本聖經中一共出現九次,兩次在舊約利未記,七次在新約。
每次,請注意,每次前面都是 "neighbour"。
在無線電還沒發明的年代,你跟任何一個講英語的人說 Thou shalt love thy neighbour as thyself 裡面的 "neighbour" 可以翻譯成中文的「鄰」(neighbour),也可以翻譯成「人」(others)?
他大概會用那種「你說啥?」的表情看你。
我們再來看和合本
注意,每次,又是每次,"love thy neighbour as thyself" 都被翻譯成「愛人如己」
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和合本修訂版這樣的
這絕對不是無意的,原始的和合本絕對是「故意」這樣翻的。
如果是無意的疏忽,那會像是現代中文譯本(TCV)那樣:羅馬書13:9,加拉太書5:14,雅各書2:8仍是「愛人如己」,但福音書裡面都寫「愛鄰如己」。
你也不能拿當時中國人沒有原本的希臘文聖經可以參考來辯護,因為英語聖經也從來沒有把這些經文翻譯成「愛人如己」,確確實實就是「愛鄰如己」。
如何用愛鄰如己傳福音
如果有人問你耶穌講什麼,你就可以這樣回答:
耶穌講了很多愛的話語,但關鍵的是這些:一是愛神,就是敬畏神,因神為我們指明了道路,避免我們陷入罪惡悲慘之中。二是愛你的鄰人,就像愛你自己一樣。這樣鄰人也會愛你,你在地上就得平安,神會有很多意料不到的恩賜,而且你們以後也會被耶穌接上天堂,與神永在。
這樣傳講福音,很容易被接受,而且接受的人馬上會成為新的傳福音人,因為他明白了愛神愛鄰的好。至於使徒信經、十字架的救贖、永生、三一神論等可以在他接受耶穌之後根據接受能力再加以講解(這些詳的東西其實是給傳道人準備的,而不是給普通信徒的)。
是不是這樣呢?試一試吧!
我曾這樣給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講解聖經,他們聽了非常震驚,也很容易接受,連最調皮最不愛學習的男生都非常認同。而之前在教會主日學多年,他們也沒弄清楚聖經講什麼,耶穌的教導是什麼。
“敬畏神,愛鄰如己”是貫穿整本聖經的二總綱。
你可以隨意挑選一段經文試試看。
要講得稍微透徹的話,可以寫一本小書,但錯譯之後,你就什麼也看不到,眼睛被遮擋了,神所賜的智慧也遠離你。
愛鄰是Right,是右,也是正確。愛人是Left,是左,也是離開的,被神離棄的。
錯譯的“愛人如己”源自哪裡?
源自《論語》。但論語中所講的愛人,其實本意是愛鄰,不過,只是千萬種愛鄰中的一種而已。
下面我們來詳細解釋一下。
論語中的原文是: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孔子的原話是愛人,這沒錯,但意思卻是愛鄰。為什麼呢?
我們先還原一下孔子時代的情形。當時是周朝的春秋末年,正處在向戰國亂世演變的前夜。
那麼我問你:孔子時代有多少個諸侯國?孔子做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愛人的真正意思,必須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去尋求。
現在我來回答一下這兩個問題。
第一個,孔子時代,有一百多個諸侯國,它們的總面積加起來,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大多數諸侯國的面積很小,可能近似于現今的縣。
第二個,孔子的政治抱負是什麼呢?克己復禮。它可不是僅指修身養性提升個人品格,更重要的是這層意思:各諸侯國君主或主事官員要克制自己開疆拓土的欲望,不要輕易向鄰邦開戰,而要尊重周王室,維護周禮。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看到自己出仕無望,有生之年不可能完成“克己復禮”這個使命,所以培養很多弟子,希望他們“學而優則仕”,也就是希望弟子們學成以後可以到各諸侯國做官,繼續完成他的志向,使周朝走向安定。
現在我們再來看孔子對樊遲的回答是什麼意思。實際的意思是:樊遲啊,你以後做官,要愛你所在諸侯國的人民,也要愛你的鄰國,輕易不要開戰。
所以呢,孔子這裡講的“愛人”,其實是對做官的人講的,就是做官以後要怎麼愛本諸侯國的人和鄰國。這個愛人,絕對不是指周王朝所有諸侯國的人都要愛。這只是千千萬萬種愛鄰中的一種而已。
但孔子這麼說也有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他當時也不可能想到。他總以為當時的分封制多邦國體系還能長存,但沒想到大約二百年後,所有的諸侯國都被秦消滅了,而秦在一統之後,迅速滅亡崩潰,形成八年的巨型戰亂,華夏的人口死亡了一半左右(1500萬左右,那個年代,這是世界上任何地區都沒有的慘劇,是人間地獄,是違背神旨意(愛鄰如己)後應得的毀滅性懲罰,僅次於神用大洪水滅絕人類)。這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慘烈的戰亂,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不是上世紀歐洲的那次大戰。
接著說,在秦大一統之後,華夏地區再也沒有出現周朝那種分封制,都是皇權專制的大一統社會,這種情況下,孔子對樊遲的那句回答,就極其容易被人誤解為:人可以愛全天下的人。。。這個意思很容易就轉變成征服全天下,全世界。你們也知道,當今華人有這樣狂妄念頭的何其多也!因為我們知道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愛很多人,如果要愛很多人,最後只能走向暴力征服(像孫文要愛大清帝國留下的所有領土,就只能發動北伐,暴力征服各省,引發之後的無窮禍患),引起毀滅性的戰爭,就像秦滅六國、秦漢易代一樣。之後的歷次改朝換代,絕大部分是經過毀滅性的長期大型戰亂,殺無可殺,才安定下來的。
這,就是愛鄰與愛人的分野。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字之差而已,結局相差就這麼大。
和合本和其他錯譯總綱的版本,都是狂妄地想用孔子的話來篡改神的誡命,卻不知,他們既不懂神的誡命所包含的無上智慧,連孔子的原意也根本不知道。
這是有史以來,華人為華人自己所挖的最大的陷阱,使得本來可以救人的聖約,變為詛咒。
孔子注重的是地上的邦國,所以他的學說有重大的缺陷,失敗也是必然。其弟子子夏首先背叛,徒孫一代已經出現法家,漢武帝之後整體上背叛了孔子,此後再無真正的孔門中人。
愛鄰的意思
愛鄰,並不排斥愛遠方之人,而是指你身邊的人,比如你的家人鄰居同事和你本社區的人,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其實以人的罪性和有限性,能愛的人是非常有限的,(雖然不同能力的人會有差異,)所以要在日常接觸最多的鄰人中多多實踐耶穌的教導。神的誡命要人愛鄰,正是明白人的罪性和有限,讓人將有限的能力儘量用於身邊用於最經常交往的人。如果遠方之人和身邊人不能同時得兼,那麼一定要選擇身邊人和鄰人。否則必陷入極大的困擾之中。
路遇的人,也是鄰,但只是臨時的鄰。由於跟他們接觸較少,遇到之後,眼神接觸一下、微笑一下、點點頭示意而已。那個好撒瑪利亞人雖然救了傷者的命,但這種愛只是臨時性的,並不像在鄰里之間的愛應該很經常很頻繁(鄰里之間的愛也極為多樣,並非救命才算是愛)。
近日我就見過一例,一位正當盛年的資深牧師因為不瞭解這句聖經總綱是被錯譯的而陷入絕境,自殺身亡。他想放棄自己本村的教會而要服侍本區數百間教會,這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和職責。妻子也不同意他的做法。他陷入困境,嚴重失眠不能治癒,自殺而死。這是他的罪嗎?是,別忘了我們都是罪人,牧師同樣是罪人。但如果他明白“愛鄰如己”的至理,他的罪就會被折服,不至於喪失生命。很可惜,他習慣於和合本的錯譯,沒能認識真理。在這裡,鄰就是他所在村子的村民,而人,則指本教區數百間教會中的人。他的服侍重點仍然在本村,而不是本教區。
試想一下,不尊敬父母的人,會尊敬父母之外的人嗎?不愛鄰的人,會真正地愛遠處的人嗎?舍鄰而求人,實乃緣木求魚。
近代歷史上也有“偉人”(假)基督徒,因為不明白這句經文的重要性而釀成巨禍。他就是孫文。
孫文真是基督徒嗎?
巴別塔是上帝厭惡的,上帝命令人要愛鄰如己,是為避免人類再造巴別塔,再遭毀滅。這是上帝的大愛,遵從上帝的這條誡命,你就得到了上帝的大愛。
愛人如己,則容易使人狂妄,要愛遠方的人、一切的人。如果是偉人,照此行事,必會形成巨禍。
近代史上的孫文,就是這種例子,他是基督徒,但並不明白神的真道。向惡魔蘇聯借兵,毀滅廣東自治和其他各省自治,開啟了之後無限的禍患。北伐之前,各省互相爭戰不休,此時他作為政治領袖,應做的是以基督之道勸勉各省軍政領導人,相鄰之省少些爭戰,多些和睦互助,共同防範北方惡魔蘇聯。這是他作為基督徒和世俗領袖最該做的事。
北伐之前,雖然各地軍事領袖爭鬥不休,但由於戰爭規模都比較小,死亡人數並不很多。但北伐之中死難的人,遠遠多於之前各省間戰爭死難的人。北伐之後,惡魔滲入,之後數十年至今,出現的禍患又遠遠大於北伐時期。
而孫文因為嚴重違背神的誡命,北伐尚未結束,上帝就讓他死了。後面的領袖沒有意識到上帝的警告,遂使眾民落入魔鬼之手,越陷越深,直至今日。
慎哉!慎哉!
愛鄰的種類
家人是最近的鄰,妻子兒女都是如此。居住在附近的鄰居,是稍遠一些的鄰。同社區的人,是更遠一點的鄰。本鎮本縣的人,就更遠一些了。工作中的同事,合夥人,客戶等也是鄰。相距較近的同行業人,也是鄰,可以組織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則,使得本行業可以長遠地發展。做官員的,要愛轄區內的人民,這也是愛鄰,也就是孔子回答樊遲的話:“愛人”,實際的意思是愛鄰。比如美國總統川普,要“美國優先”,為美國人謀利益,這就是做官員的愛鄰的再現,美國人民都是他的鄰。如果他要把其他國家的人民放在和美國人民同等的地位上,那他就違背了聖經的原則,所以他在美國南部邊境建牆來防堵非法移民,是符合聖經教導的。愛鄰的種類很多很多,我們可以在愛鄰中認真體會。旅途中遇到的人,也是鄰,不過是臨時的鄰。
愛人與愛鄰的不同結局
愛人如己,容易讓人認為遠方的人與你的鄰是等同的,要大愛無疆。其實,以人的罪性和有限能力,根本做不到,勉強去做,必生大禍。力小之人自滅,力大之人為禍,了這兩種情形我都見過。臺灣眼下還有大量活的例子。
世上所有的信徒向神禱告,神都可以給他們回應。哪個人可以做到這樣子呢? 你可以嗎?我可以嗎?美國總統可以嗎?比爾蓋茨可以嗎?沒人可以。只有神可以。你要愛所有人,你是神嗎?你認為你是神嗎?這是死罪! 你要替代神嗎?這是無神論! 你在潛意識中以為你替代了神,你的心中哪裡還有神的位置?
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也就是敬畏神,愛你的鄰舍,而不要求地上的國。因地上的國總會滅亡,而神的國永不滅。
要愛鄰如己。
愛鄰是謙卑,會得到上帝的恩賜;愛人是狂妄,會受到上帝的嚴懲。
地上的國總有滅亡之時,平時與鄰相愛的,神的道就在你們中間,你們就會得到上帝的護佑,不至滅亡。
神的誡命是賜給人最高的智慧
神的誡命,聖經的總綱,包含著最上等的智慧,要認真領會,一字也不可更改。人類文明中最高的成就,都與此相關。一旦錯譯,就與這智慧無關了。
將“愛鄰如己”,譯為“愛人如己”的,只有中文聖經一家。你為祖先驕傲呢?還是羞愧呢?
還要繼續拜祖先嗎?還要繼續懶惰胡混下去嗎?
從施洗約翰的名字和耶穌基督的家譜說起
耶穌基督的家譜我們都知道,在福音書有大段的記載。
而施洗約翰出生後的命名,我們大都不太在意。先來看一段經文:
路加福音 1:57-61
57 伊利莎白的產期到了,就生了一個兒子。58 鄰里親族聽見 主向她大施憐憫,就和她一同歡樂。59 到了第八天,他們來要給孩子行割禮,並要照他父親的名字叫他撒迦利亞。60 他母親說:“不可!要叫他約翰。”61 他們說:“你親族中沒有叫這名字的。”
鄰里親族們為什麼要給撒迦利亞的兒子起名也叫撒迦利亞?這不是大逆不道嗎?他們難道不知道避諱嗎?
再看耶穌基督的家譜。
家譜中有四位名為約瑟的祖先,有三位名為猶大的祖先。整本聖經中叫這兩個名字的更多。耶穌的祖先們難道不知道避諱嗎?猶太人怎麼這麼不懂尊重先祖?居然用和祖先一樣的名字?而撒迦利亞的親族鄰里,居然要給他兒子起跟他一樣的名字?這還成什麼體統?父子倆還怎麼區分?父親的尊嚴往哪裡放?
看華人多麼尊敬祖先啊,祖輩名字用過的字,後代一律不准用,甚至有的家譜中規定了後輩幾十代上百代的輩分用字。
這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原來,猶太人並非不尊重祖先。我們看撒迦利亞是個什麼樣的人吧。路加福音第一章的開頭,就講了,撒迦利亞夫妻二人都是義人,遵行主的一切誡命和條例,沒有可指責的。親族鄰里要用他的名字給他兒子命名,正是尊重父親的表示,因為這樣的命名,包含著一種期待,期待兒子以後也是義人,遵行主的一切誡命和條例,沒有可指責的。這種期待,更包含著對神的敬畏,希望後代也是敬畏神的人。他們把對神的敬畏,與對祖先的尊重,統合在了一起。祖先的名字並不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而華人社會並無敬畏神的傳統,只知敬祖先,卻給後代帶來不少麻煩。歷史上因為避諱,人要改名,物也要改名,實在是極為無聊。
孔子學說的根本缺陷在哪裡?
孔子的學說,大致上可以歸結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義為鄰)。也就是不害鄰。
這句話相當於十誡的後六誡,但沒有前面敬畏神的四條誡命,他的學說就站立不穩。
孔子的名弟子子夏,已經嚴重偏離了孔子之道,不求“克己復禮”,促使魏國首先進行軍國主義變革,引發諸夏各邦國間的惡性軍事競爭,直接導致戰國時代的來臨。子夏的弟子中,出現了背叛孔子之道的法家。到了漢朝,儒家整體上背叛了孔子,他們打著儒家的旗號,做的是法家的事。此後就沒有真正的孔子傳人了。
缺少了“敬畏神”這個前提,再好的道理也站立不住,因為人的罪性迅速會把它敗壞。
我們學習領悟“愛鄰如己”這條總綱,但千萬不要忘了更重要的第一條總綱“敬畏神”。
愛神,這裡的愛,就是敬畏的意思,要聽從神的誡命。除此誡命之外,神的誡命也只有這一條:“愛鄰如己”。這兩條誡命常在心中,你就不會偏離主的道路。有一首英文讚美詩,歌名就是 You don't love God if you don't love your neighbor(如果你不愛鄰,那麼你就不愛神),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愛鄰如己,不僅適用於個人,國家間也可借鑒。
唇亡齒寒,講的就是類似的道理。
它是左傳上講的歷史實例。晉國要向虞國借道攻打虢,虞國的宮之奇向虞君建議不要借道給晉國,因為虢國是虞國的鄰國,兩國像嘴唇和牙齒那樣互相依託,如果虢國被滅,那麼虞國的滅亡也近在眼前。虞君不聽,同意了晉國的要求,晉國滅了虢國之後,順手就把虞國滅了。
後世的北宋南宋,因為不懂這個道理,也因此被迅速滅國。
北宋與鄰國遼國有和平協議,兩國有一百多年處於和平狀態。金國興起時,派遣使者與北宋簽訂協定,要聯合起來滅掉遼國,共分其土地。北宋背叛了與遼國的和平協議,與金國一起滅掉了遼國,之後,金國看到北宋在滅遼過程中並未出什麼力,而且軍隊戰鬥力比遼國差很多,順手就把北宋滅了。之後南宋與金國發生多年戰爭,但終於也簽訂了和平協議,這時蒙古興起,攻擊金國,南宋在此時不應保持中立,而應忘記舊怨,援金抗蒙。後來更是聯蒙滅金,沒有吸取北宋滅國的教訓,又走上了取死之路,滅金之後,蒙古軍隊當時並無滅南宋的意圖,就北還了,但此時南宋趁機佔領了屬於蒙古應分得的土地(南宋認為這是北宋故地,蒙古人走了可能就不回來了),蒙古認為南宋背信棄義,於是怒而攻擊南宋,終於滅亡了南宋。
設想兩宋如果明白“愛鄰如己”的至道,北宋去幫助鄰國遼國對抗更遠的金國,南宋去幫助鄰國金國對抗更遠的蒙古,那麼,它們就不會那麼快被滅亡了。
所以,不要以為“愛鄰”是小事,這個至理同樣可以用於軍國大事。
不要小瞧你的鄰,要愛鄰如己。
自從暴秦制訂“遠交近攻”的邪惡國策,攻滅各自治諸侯國,令後世華夏之人被撒旦控制,利慾薰心,不知愛鄰,但知攻鄰、以鄰為壑,不知公義與愛為何,身陷重罪之中。
聖經總綱之一“愛鄰如己”,正是救人脫罪之根本。重罪之人譯經,故意錯譯總綱為“愛人如己”,誤後輩子孫。
時候已到,你們要悔改!因大毀滅要到來!
孝敬父母,還是“尊榮父母”?
“孝”是華文中獨有觀念,其最初的含義與聖經中十誡相通,都是“尊敬並榮耀”的意思。華文中,孝最初的含義,可以參考《禮記》中的話語: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聖經中的“孝敬”,相當於這裡的“尊”字。這個尊字不是僅指尊敬,因為對他人尚且要尊敬,何況對父母?尊字在這裡是使動用法:使...得到尊敬。尊親,就是使父母能得到周圍人的尊敬。怎樣才能使父母得到周圍人的尊敬?就是愛鄰,行義,榮耀神。這樣父母的名譽會增加,他們也就得到周圍人的尊敬了。弗辱的意思,是不要讓父母的名譽受到損害。能養,也就是供養父母。
現在華文中的孝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意思,像二十四孝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主要在於能養甚至變態的順從,甚至有為父母而殺孩子的例子。孝這個字的含義已經有了貶義。因此,這一條經文翻譯為孝敬父母是不太合適的,應該譯為尊榮父母,就是尊敬、榮耀父母。
耶穌講過: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耶穌被釘十字架上時,曾對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他所愛的門徒說:看,你的母親。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去了。
我們從這兩段經文中能學習到什麼呢?
父母不僅是指生養我們的父母,教會中弟兄姊妹的父母也是我們的父母。如果有弟兄姊妹因故去世,留下父母孤獨在世,我們也要做他們的兒女,常去照看他們。因行公義而死的弟兄姊妹,尤其要視他們的父母為我們的父母,他們兒女為我們的兒女,不可使他們寒心。即使沒有在教會中的人,只要在附近我們能力所及的地方,我們也要這樣做。
讓我們再看一節經文。
【弗6:1】作兒女的,你們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
上面這節經文中,“在主裡”非常重要,是聽從父母的前提。如果父母的指示不合神的誡命旨意,就不能遵從,而是要勸阻父母,免得父母陷入罪中。這是真正的尊敬,也是真正的榮耀。
感謝神!
不可殺人,還是“不可謀殺”?
人的生命來自于上帝的創造,因此,取走人生命的權力,只有上帝有。人,沒有取走他人甚至自己生命的權力。人,應當珍視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但是,人的罪性會導致人犯罪,魔鬼入了他的心,會殺人放火,無惡不做。
這樣的人要殺你時,怎麼辦?如果不加抵抗,任由對方殺掉你,那你就輕視了上帝賜給你的生命,輕視了上帝對你的創造之恩,輕視上帝的人,上帝也不會喜愛,死後不可能上天堂,這和自殺是一樣的情形。所以,你當阻止殺你的人,你當阻止故意殺人的人,他們是魔鬼,不是人,在阻止的過程中,殺掉他們也不是罪,而是榮耀神。
戰爭同樣如此,發動不義的戰爭為神所厭棄。為正義而戰則是榮耀神,是除魔。
永遠不要放棄你的自衛權,這是神賦予的。
如果沒有自衛能力怎麼辦?如果能訓練出來就訓練,如果不能,那就要尋求能夠保護你的人,付出一定的代價,讓勇敢有能力的人保護你。
法官判人死刑,那是他在執行上帝所賜的律法。有時這種判決不合神意,但不會妨礙靈魂的得救,基督教歷史上諸多殉道的聖徒就是如此。
耶穌被捕前對眾門徒說:但如今,有錢囊的要帶著,有行囊的也一樣;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
基督徒必須有刀,但他們的刀是用來自衛的、榮耀神的。不可無刀,也不可用刀謀殺無辜之人,只可以用於自衛、主持公義、榮耀神。刀,指的是武器,以及必要時使用武力的心志。
西方基督教社會(不僅僅西方,其他非基督教社會也多有這個傳統)一直有佩帶武器的傳統,從中世紀一直到如今。美國的公民持槍權就來自于這個傳統,並非美國建國時制定憲法才有的,更不是美國國父們對美國公民的恩賜,而是建國前的各州人民本來就有持槍權。自衛權不僅適合於基督徒,也適用於非基督徒。不但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社區、族群。它是上帝普遍的恩賜。千萬不要放棄它。
軟弱者切不可自以為義。沒有自衛意識和能力的人,不可以自己的軟弱為義,而要去幫助有能力保護你的義人,哪怕只是為他做做後勤工作也是好的。這樣,你也就有了義。
如果你以自己的軟弱為義,不僅會喪掉自己的性命,也會失去靈魂,耶穌不會認你的。
你們要勇敢,尤其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軟弱無力,然後求神賜給你勇氣。
不要違背神的誡命。
和合本的翻譯
和合本由新教傳教士主持翻譯,是參照英文聖經翻譯的,並非按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原文所譯。也有華人基督徒參與翻譯過程,起初,華人只是就譯文是否通順,是否符合華人習慣提出建議,沒有投票權。但在譯經的最後幾年,主持翻譯工作的美國人富善給了華人基督徒投票權,這個決定是非常冒失的,因為這些華人幾乎不懂得英文(更不用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信仰根基也非常淺(王治心似乎是唯一懂得英文的,但信仰根基同樣差很多,這可以從後來非基運動時他們的護教情形來判斷)。這可能是導致總綱翻譯錯誤的根本原因。
參與譯經的華人基督徒中,誠靜怡受陳獨秀影響很深。陳獨秀是誰我們就不用介紹了吧!(順便提一下,communism可不是二十年代才傳入的,1911年就有,不瞭解的可以瞭解一下江亢虎這個人)
早在兩千多年前,華文就有“天下大同”,“天下為公”的觀念,所以華人接受馬克思的思想真是一點也不困難。但這些東西都是上帝所厭惡的。而人的罪性,也決定了這類觀念只是幻想。但這種觀念還是滲透進了聖經之中,導致聖經總綱的錯譯,實質上相當於篡改了神最重要的誡命,是非常嚴重的罪。現在所有的華文聖經中,如果把“愛鄰”譯為“愛人”的,都是這種情形,無論出現的年代早晚。
我想,如果譯經團隊中只有西方傳教士,即使他們神學修養再淺,中文水準再差,也斷不敢將“鄰”譯為“人”,因為他們相對而言要誠實得多。
富善的孫女婿和斯諾常常出入紅區,斯諾廣為人知,但富善的這位孫女婿可就很少為人所知了。當然,這也說明不了富善本人受到了馬克思的影響,但看不出他對馬克思思想的警惕。富善的兒子是漢學家,今日仍是**人民的老朋友。
說點題外話,佛經引入時也有被修改的情形。這類修改在華文世界似乎是一種習慣,顯示了什麼呢?我覺得是狂妄自大,骨子裡的狂妄自大。。
在和合本之前,就有不少各地語言的譯本出現,這些譯本很適合在其本地使用,是好的譯本。但勉強合一,一定要譯出一本統一的譯本來,跟造巴別塔無異,並不受上帝的喜歡,所以和合本的翻譯歷時很久,多位譯者中途去世。富能仁是好的,他為傈僳族創建文字,並用傈僳語翻譯聖經,引導傈僳人自己管理教會,建立教會,當今,傈僳族90%以上歸了耶穌。如果當時富能仁翻譯一本中文聖經給傈僳人,現在不會有什麼傈僳人信耶穌,因為中文不是他們的母語。跟富能仁的作為相反,和合本的立意就是壞的,因為當時的大清,各地的語言差異遠遠大於今日,和合本充當了大一統的工具,這是因為那些來華傳教士學習中文時中了中文的劇毒,更不用說參與翻譯的華人了。相比之下,天主教對於把聖經翻譯成中文非常謹慎,其中文譯本出現得要晚得多,當然,天主教的中文譯本也受到中文中惡的影響。
華文在各語言中的真實地位
各種語言中,以字母文字為優(實際上,可能只有華文不屬於字母文字了),因其便於學習使用,便於創造新的詞語,因此便於記錄新的思想、新的發明創造,甚至,使你對上帝之道的理解更加深入。使用字母文字的人隨時可以創造新字新詞,不需要是語言學家,引入外來語也非常方便,英文日文都是這方面的典型,英文日文詞彙遠遠多於華文即是明證。
有人講詞彙多語法詳備是學習語言的負擔,這是完全錯誤的看法,因為常用語並不多,而更多的詞彙,是各行業專業所用的,如果沒有這些發達的行業專業詞彙,那你的文字和文明都是非常簡陋低下的。較完備的語法也是類似的情形。而語法發育很差的話,語言的表達能力就差很多,常常會有歧義混淆,很多字母文字中的意思,在華文中很難表達出來。華文就是這種詞彙和語法都很欠缺的典型,可以說是一種化石語言。並不值得為它驕傲,倒是應該為它感到羞恥。
華文是一種接近於停止演化的瀕死語言,活力非常弱。因為其演化路徑在秦滅六國,將社會簡化為農、戰,實行大一統之後被徹底打斷,到現在,由於缺陷太多,已經不可能再演化為字母文字。最初的各人類文字大都是象形字,但商業民族腓尼基人把它們簡化為22個字母,用字母的組合來表達,這樣使用文字的效率就非常高,商人重視效率嘛!現今的絕大部分字母文字由這種文字演變而來。
日本在唐朝時學到漢字,很快就創建了字母系統,比華文的注音系統和拼音系統早了一千年。所以說日本雖然地理上屬於東亞,而且歷史上看似一直落後于東亞大陸,但其實際的文明程度一直遠遠超出東亞大陸(又如它的內戰規模都非常小,從古到今一直是封建制,即地方自治,只有短暫的二戰時代不是),正如英格蘭地理上屬於歐洲,文明程度遠遠超出歐洲諸邦一樣。近代日本明治維新,由於日文屬於字母文字,可以快速從西方引進新文明,迅速由中世紀躍入現代。反觀當時的清朝,由於華文不是字母文字,非常不便於引入新文明,一直處於落後狀態,不僅落後於西方列強,而且落後于後起之秀日本。
近代華文大量引入新詞,是從日本引進的,因為日本為了紀念唐朝時引入漢字,在日文中保留了兩千多個漢字。如果日本在唐朝發明字母後就捨棄了漢字,那麼,近代華文引入新詞還會緩慢得多,但也可能導致華文世界徹底放棄漢字,不失為好事。
華文使人的頭腦變笨,使整個族群的頭腦變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使用華文的人智商很高,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因華文有極嚴重的缺陷,不僅學習週期很長,而且是一種巴別塔,壓制了人的思維,人類文明中的重要因數都不具備。
所以,建議在海外的華人:一要學習英文,因為是世界通用語,也是自由的語言(不是巴別塔式的語言);二是要學習當地語言,便於與當地人交往。華語簡單會一點口語就可以,照顧老一代的交流需要。老一輩死絕之後,就不再有必要學習華語了。
有史以來,戰爭規模最大,最慘烈的地方是哪裡?
說點題外話。歷史上十場最大規模的戰爭,九場與東亞大陸相關。看過之後,你的感覺是什麼呢?恐懼?震撼?為自己的祖先慚愧?抑或是驕傲?據我所知,很多華人知道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很小時,都是很不屑的:那麼小規模的戰爭,能叫戰爭嗎?跟打群架差不多。。實際上春秋時代的戰爭也是類似的,規模都很小。西周時代不僅規模小,戰爭也少得多。
實際上,戰爭不是好事,但又不可避免,那麼能把戰爭規模控制得儘量小,那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而不能控制戰爭規模,使得戰爭破壞極大,或者試圖徹底消滅戰爭,才是最值得慚愧的事。
湖廣填四川,山西老槐樹。其實際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平原地帶的人口在明末的農民戰爭中死絕了,戰爭結束後,由高地人佔領了平原地帶。這在東亞大陸每個王朝末年都是類似的。但這種情形,世界其他區域極為少見。你是驕傲呢?還是慚愧呢?亦或是麻木?
至於怎樣控制戰爭規模,那又得另寫一本書專門討論了。
認清你自己
講這麼多題外話,不為別的,就是讓你認清自己,認清自己所在的族群,認清自己的文化,滅掉你狂妄之心,真正的謙卑順服於神,忘掉你地上的國,地上那個國,沒有榮耀,只有災難。
地上那個國,它給你什麼命令,你是消極順服或者忍耐;而對於神的國,你應該主動順服。
好撒瑪利亞人更愛家附近的鄰舍。
好撒瑪利亞人是耶穌所給出的極好比喻,西方甚至有法律以此為名。但華文世界的人對這段經文的理解非常欠缺。
路加福音第十章 好撒瑪利亞人
【路10:29】那人要證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路10:36】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呢?」
耶穌的回答很有意思,不是直接回答那位律法師,而是換了一個角度。含意也非常深遠。但今天先不講這些深遠的意思,先講一點淺顯的,但也是最根本的,最被華人忽視的。
先提幾個問題,這位撒馬利亞人在家時,與周圍鄰居的關係如何呢?他對家周圍鄰居的愛更經常一些,還是對那個被打傷的路人更經常一些?
這兩個問題很淺白,卻是聖經中的至理。你們能輕鬆地回答,但卻很難行出來。因為你們的傳統就是不愛鄰甚至害鄰的,從戰國秦就開始了。
不要緊,向主求告,請主加添你的力量、愛心、耐心,來折服你的罪。好好去做吧!主所賜的平安就會臨到你。
∼∼∼∼∼∼∼∼∼∼∼∼∼∼∼∼∼∼∼∼∼∼∼∼∼∼∼∼∼∼∼∼∼∼∼∼∼∼∼
這位撒瑪利亞人,他對家周圍鄰居的愛如果是一杯啤酒,那麼,他對那個受傷路人的愛,只是啤酒上面溢出的泡沫,順便助人而已。
我們知道,不尊敬父母的人,不可能尊敬家庭之外的人,所以不愛家附近鄰舍的人,他會真正的愛更遠的人嗎?正因他對神的誡命牢記在心,平日對鄰舍的愛使他養成好習慣,才會路遇傷者施以援手。
耶穌講這個例子,是因為猶太人只愛本族人,又被繁瑣的律法所困(擔心碰到死人不潔),猶太人過於右,過於保守,需要向左轉一點點。這是針對猶太人的,要他們也要愛不潔的人,也要愛外邦人,也暗含著勸誡,不要被繁瑣的律法所困而失卻了律法的根本。
如果本身就是極左的“族群”(不知愛鄰),比如“漢族”,那麼就要返回其本源,先愛你的鄰,在與鄰舍的日常交往中來實踐耶穌關於愛的教導,像那個撒瑪利亞人所做一樣。他平日與鄰居交往中所做,平淡而豐滿,但你們是完全看不到的,就如只看到海上冰山,卻不知冰山在海面下的體積是整體的十分之九,海面上的,只有十分之一。
而這受傷的路人,也是那個好撒瑪利亞人的“鄰”(絕不可視為空泛的人!),因他們路遇之時,非常之近。但是,這種鄰,只是臨時的鄰,並不像居住在他家周圍的鄰舍一樣,會有頻繁的交往。所以,雖然救了他的命,但這種愛很淺,並不如與鄰舍之間的愛深厚頻繁。耶穌舉這個例子作比喻,並沒有教導信徒要愛空泛不具體的人,而是遇到的人,因遇到就成了臨時的鄰。
傳教,該使用什麼語言?
盡可能使用本地語言,即使文字一樣,方言也是更容易被接受的,因本地方言對本地人有強烈的感情認同,也更容易明白理解。而針對不同民族,當然要以對方的語言來傳講,這樣對方才聽得懂。
這也符合上帝厭惡巴別塔之旨。
清末來到東亞的歐美傳教士,都是學習本地語言後用本地語言傳教,甚至為一些民族創建文字,比如富能仁為傈僳人創建傈僳文字。這不僅合乎上帝旨意,也顯明他們的謙卑,他們的熱心與智慧。學會一門語言並不很難,半年到兩年時間夠了,阻礙你的,是你不願學的心和狂傲的心。
在別國使用方塊字傳教,甚至同時辦華文教育,會被當地人認為是狂傲,是文化侵略,你們要有智慧處理這個問題,幾十年前就曾發生過類似的事件,要流血的。方塊字本身是極其落後的語言,你們自己年紀大了,不願或不能再學習新的語言,但要讓你們的後代學習當地語和英語,如果仍讓他們以中文為主,那恰好是害了他們。
譯本的地位和修訂
先簡介兩個譯本。
英皇欽定本中文版很不錯,總綱沒有譯錯,而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和合本的風格,照顧到信徒們的習慣,這點比和合本修訂版做得還要好。感覺這個譯本的譯者,是瞭解到了和合本的重大錯誤,又要儘快譯出來拯救和合本信徒,所以只做了最重要的修正。不重要的小錯誤,就暫時不管了。
如果這樣遷就你們還不接受,那真比釘死耶穌的猶太人還頑梗。
當代譯本修訂版,總綱也沒有譯錯。語言簡明,有初中程度就可以閱讀。這個譯本修訂很快,歷經多次修正(1979, 2005, 2007, 2012, 2015) ,修訂版新約繁體版於2015年出版,新舊約全書繁體版於2016年出版。
對於譯本聖經來說,這種較頻繁的修訂修正才是正常的,為的是要修正翻譯的錯誤。而原文聖經的修訂,要根據考古的發現,所以修訂沒有那麼頻繁。
譯本絕對不是神啟!原本才是!因為翻譯中必然會有錯誤!
像和合本一用上百年,修訂版近百年後才艱難出現,而且現今華文教會仍是主要使用未修訂過的版本,這個現象才是很反常的。顯示出一種強烈的惰性和強烈的祖先崇拜遺留,以及逆來順受的思維習慣。你們要想一想為什麼隔這麼久才修訂,而且修訂時間特別長,是什麼力量在阻礙聖經的正常修訂?是敬畏神的力量,還是無神論的力量在阻礙這些正常的事?
其他譯本不再一一列出。你只要知道:聖經上從來沒講過要人去愛人,只講過人要愛鄰。根據這一條原則,就可以判斷譯本的正確與否。
所多瑪為什麼被毀滅?(羅得為什麼這麼慘?)
通常的回答是:罪惡滿盈。實際的原因是:義人不夠多,也就是信從上帝的人太少。而根源是:羅得愛鄰不夠。
讓我們看幾節經文。創世紀18:22-32
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往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然站在耶和華面前。23亞伯拉罕近前來,說:「你真的要把義人和惡人一同剿滅嗎?24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真的還要剿滅,不因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了那地方嗎?25你絕不會做這樣的事,把義人與惡人一同殺了,使義人與惡人一樣。你絕不會這樣!審判全地的主豈不做公平的事嗎?」26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裡找到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整個地方。」27亞伯拉罕回答說:「看哪,我雖只是塵土灰燼,還敢向主說話。28假若這五十個義人少了五個,你就因為少了五個而毀滅全城嗎?」他說:「我在那裡若找到四十五個,就不毀滅。」29亞伯拉罕又對他說:「假若在那裡找到四十個呢?」他說:「為這四十個的緣故,我也不做。」30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生氣,容我說,假若在那裡找到三十個呢?」他說:「我在那裡若找到三十個,我也不做。」31亞伯拉罕說:「看哪,我還敢向主說,假若在那裡找到二十個呢?」他說:「為這二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32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生氣,我再說一次,假若在那裡找到十個呢?」他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33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這一段經文是講亞伯拉罕為羅得向上帝求情,上帝也答應,只要所多瑪有十個義人,就不毀滅那裡。
再看一段經文。創世紀19:15-16
天亮了,天使催逼羅得說:「起來!帶著你的妻子和你這裡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的罪孽同被剿滅。」16但羅得遲延不走。二人因為耶和華憐憫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以及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
這段是羅得一家被天使所救,免於在所多瑪一起被毀滅。
讓我們看兩個問題。
羅得一家被救,得救的幾個人呢?四個(古代女人不算數,只是男人的附庸,其實只能算羅得一個人,但為避免爭執,就算作四個吧,而且就算這樣放寬,羅得的妻子也只能算半個,因她中途回望所多瑪,被變為鹽柱,自我毀滅)。
亞伯拉罕向上帝求情,所多瑪免於毀滅至少要有多少個義人呢?十個。
好了,現在我們明白所多瑪為什麼被毀滅了。
那地的義人太少,不足以遮蓋罪惡。如果有十個義人,就不會毀滅了。
我們再看兩段經文,比較一下羅得和亞伯拉罕與鄰舍的關係。創世紀19:4-10
4他們還沒有躺下,所多瑪城的人,連老帶少所有的人,個個都來圍住那屋子。5他們呼叫羅得,對他說:「今天晚上到你這裡來的人在哪裡?把他們帶出來,讓我們親近他們。」6羅得出了門,把身後的門關上,到眾人那裡,7說:「我的弟兄們,請你們不要做這惡事。8看哪,我有兩個女兒,還沒有親近過男人,讓我領她們出來給你們,就照你們看為好的對待她們吧!只是這兩個人既然到我捨下,請不要向他們做這事。」9眾人說:「站到一邊去吧!」又說:「這個人來寄居,還想扮審判官呢!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厲害。」眾人就往前沖向羅得,要攻破大門。10那兩個人伸出手來,把羅得拉進屋子他們那裡,就關上門。
創世紀14:11-16
11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和所有的糧食都擄掠去了;12他們也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都擄掠去了。當時羅得住在所多瑪。13有一個逃脫的人來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以實各和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結盟。14亞伯蘭聽見他侄兒被擄去,就把三百一十八個生在他家中、受過訓練的壯丁全都出動去追,一直到但。15在夜間,他和他的僕人分隊擊敗了敵人,並且追殺他們,直到大馬士革北邊的何把。16他把一切被擄掠的財物奪回,也把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人和婦女都奪回來。
羅得是怎樣應對所多瑪的惡人圍攻的呢?他只有一個人,女婿也沒有跟從他。他請求所多瑪人的方法是:把自己兩個還是處女的女兒交出去,任由他們糟蹋。
亞伯拉罕(亞伯蘭)聽到侄兒被擄的消息是怎樣做的呢?他有盟友,還有很多自家受過訓練的壯丁,一起帶上去追趕敵人,殺敗敵人,救了羅得等人。亞伯拉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很多跟從他的人。
從這兩段經文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羅得並不愛鄰,沒能讓一個所多瑪人信服上帝(對鄰最大的愛就是使其認識上帝),以至於不能以義來遮蓋所多瑪的罪惡,使得他所居之處被毀滅。而亞伯拉罕則相反,與鄰友愛,不僅自己部落的人信從他,而且周圍的部落也都信從他,可以跟他一起戰鬥。
假使羅得愛鄰,使得所多瑪有十個信從上帝的義人,那麼會怎樣呢?我們來設想一下。
所多瑪的惡人來圍攻天使和羅得的時候,這些義人就會來與羅得並肩戰鬥,護衛天使以及羅得的家。要知道十個同心的義人結陣,足以擊退一百個暴徒。如果天使見到這個情形,就知道所多瑪雖然罪惡甚重,但義人仍然可以壓制邪惡,就不會毀滅它。這也是上帝親口向亞伯拉罕所許諾的。
你們要愛鄰,使得你的社區,你的村莊,你的小鎮,至少有十個義人,這樣,毀滅來臨時,上帝就會饒恕那地方。
用通俗的話語來講,正義的力量強大,可以壓制邪惡,就能長存,亂世時也能得以保全。
你要愛鄰,像愛你自己一樣。這樣,不僅使你的靈魂得救,你的肉體也大大增加生存的機會。空泛的愛人,根本不會有這個果效。
羅得並不愛鄰,所以他才會有這麼悲慘的結局。
愛鄰如己的英文
這句總綱的英文是“love neighbor as yourself”。love的意思是愛,neighbor的意思是鄰,as的意思是像...一樣,yourself的意思是你自己。
yourself是單數,“你自己”,而不是“你們自己”。所以這句話,是指向每一個信從上帝的人所說的,就是每一個信從上帝的個人,都要如此做。
那麼我們來看,單個人,他的力量有多大呢?他能愛多少人呢?他該愛哪裡的人才對呢?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就算是全部人類的力量加在一起,又能如何呢?在上帝的創造大工面前,連一粒砂子都不如。
力量如此有限,他的愛也就很有限,這樣有限的愛的能力,給遠方的人還是給近處的人也就是鄰呢?你如果不愛近處的鄰,又怎麼可能去愛遠方的人呢?最多不過像蜻蜓點過水面而已,什麼痕跡也留不下。
有兩句俗語: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這句是形容有人雖有缺陷,但心中明白,是有智慧的人。
不知自己能吃幾碗乾飯。這句是形容人狂妄,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
你願做個心裡有數的啞巴,還是做個不知自己能吃幾碗乾飯的傻子呢?
愛,從鄰開始。
華文為什麼一直保留古老原始的形式到現在?
一是東亞遠離肥沃新月地帶這個古代的文明中心(接近這個文明中心的同類型埃及文字,1500年前就已經滅絕了,因為過於落後,難學難用)。
二是華夏文明在秦大一統之後,因為缺少自由競爭,所以文明演化停止,文字和文明就停留在了兩千多年前的時代,用停留這個詞其實不對,因為這個文明其實是逐步衰退的,並沒有向好的地方演變。
三是法家化的偽儒家知識份子,在歷代蠻族入主東亞時,以秦制獻媚於蠻族征服者,然後借用蠻族的力量強制推廣華文,消滅了周邊各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
現在,這些條件都不存在了。
一是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尤其互聯網建立以來,地球上各部分聯繫日益緊密,很容易遇到易學易用信息量又極豐富的字母文字,比如英文(所以你明白GFW這種東西是多麼邪惡)。
二是法家化的偽儒家知識份子為共產主義摧毀,很少人再去信服這種儒家偽儒家的東西。
三是外部輸入的資訊,使得東亞大陸不可能再像古代一樣與世隔絕,再也沒有大一統的可能性,聯邦制或邦聯制都極難實現,因為這兩種制度對參與各邦的道德水準要求很高,至少要在基督化完成數百年之後。
而現實情形是:東亞大陸最大可能性會被伊斯蘭教征服(不要以為殺光了內部的穆斯林就萬事大吉了,外部的穆斯林才是真正的大數目),並沒有時間留給你們來完成基督化。穆斯林征服東亞之後,絕對不可能再使用方塊字作為語言。而如果沒有穆斯林征服的情況發生,在不遠的將來,無神政權崩潰之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東亞大陸的各地政權,基本上都會放棄華文,大部分會在三十年之內,將語言徹底轉換為字母語言,比如英文,而少量本地語,會字母化之後融入英文之中,演變為新的英文詞彙。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日本。日本在唐代派遣唐使學習華夏文化,將華文傳入日本,但日本民眾(不是那些官方知識份子)很快發現華文書寫麻煩,而且沒有表音符號,於是發明了假名,也就是字母。日本為什麼能在一千多年前發明字母呢?這個成就僅次於腓尼基人從象形文字創立字母,是極其偉大的發明。因為日本當時是封建制,也就是各地自治,這種制度屬於古代的自由制度,就如當今各位推崇的西方制度一樣(古代歐洲也是同類型的自由社會)。因為有這個自由,所以才有創建字母的可能。而東亞大陸自秦以後就消滅了封建制,是專制大一統社會,文字都被官方統一壟斷,沒有了創造自由,也沒有引進的自由。所以從語言上說,華夏文明比日本落後至少一千年,落後英語民族更多更多。
道理就這麼簡單。
日本人不僅是善於學習創新的民族,也是知道感恩的民族,他們為了紀念從唐朝學習華文,特意在日文中保留了兩千多個華文字。這兩千多漢字,在明治維新後,給清朝的華文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漢語中許多詞彙引自日語。如果日本人沒有保留華文字,那麼,清朝和民國會更加與世隔絕。單從這一點,你就得感謝日本人。當然,對日語來說,保留華文字其實毫無必要,現在只有裝飾性的作用,完全可以被假名替代。如果日本早就廢棄了漢字,那麼華文在清末根本無從引進,也許會在辛亥之後直接放棄華文而採用字母文字,這種情況下(日本放棄漢字),其實更該感謝日本。因為日本出於感恩,反倒使東亞地區延緩了升級的進程。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家迅速強大起來,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這時日本有一些人就希望將自己學得的本領傳授給東亞大陸的人,進行反哺報恩。但此時的東亞大陸早已沒有了唐朝人的開放胸懷,抱殘守缺,死要面子活受罪,拒不接受,甚至投靠蘇聯來反對日本。於是有了今天的悲慘局面。
將來比較好的方案是:小學英文華文一起學,華文以日常簡單口語為主,書寫認字不必作為重點。從初中起就不再教華文,只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華文夠簡單的口語交流就可以,這是照顧老一代的人考慮,老一輩的人死絕以後(像出埃及記中做過埃及奴隸的那代人一樣),除了研究語言的學究之外,華文教育基本可以廢除了。這是三十年到四十年間就演變完全的事,像出埃及記中在曠野中那四十年一樣。
當然啦,強制封閉割裂,只學華文也是可以的,但會滅絕得非常慘。
勿謂言之不預也。
使徒保羅到處傳福音,他愛鄰嗎?
當然,他是愛鄰的典範。我們從使徒行傳中可以瞭解到,他每到一處傳福音,都要停留較長時間,在當地建立教會,然後才會轉向鄰近的地方,再次建立教會。他不是蜻蜓點水一樣做表面功夫,而是實實在在培育教會。他在每個停留的地方和停留的時段,都是當地人的鄰。
從使徒保羅身上,我們也可以明白,愛鄰,最好的愛是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他們,讓他們也知道敬畏神,愛鄰如己的真理。
不同民族間的不同語言是戰爭之源嗎?
不是。上帝變亂人類的語言,產生各種民族,目的是保護人類,不讓人類建造巴別塔,防止人類形成專制社會。不同民族間的戰爭,和各民族內部的戰爭,都是由於人的罪性所致。
該隱殺亞伯時,難道他們說不同的語言嗎?難道他們分屬不同民族嗎?
人的罪性才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也是戰爭的根源。
東亞大陸自秦以後,文字統一,但發生的大型戰亂,是地球歷史上次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任何一個地區都不能與之相比。文字統一能消滅戰爭嗎?不能,虔信上帝才能最大程度地抑制戰爭規模和次數。而建造(語言)巴別塔,只能招來上帝的毀滅。這可由東亞歷史中的多次毀滅性戰爭做證。
聖經並不引向民主,而是引向自治,自治是一切文明社會的根基。
愛鄰如己,這句總綱,顯明神對人,比人類對自己更瞭解,神知道人能力有限,愛心有限,不可能愛很大範圍的人,所以愛鄰是合宜的。也就是說,外來的陌生人,不容易被本地人信任。所以本地人的治理只可能由本地人參與,外來的陌生人是沒有權利的。除非他在本地居住了較長時間,被本地人接納為本地人。
簡單地想一想,你家的事務會交給外人來管理嗎?你所在社區的事務,會交給社區外的人來管理嗎?你國家的總統,可以讓外國人來任職嗎?與敵國同穿一條褲子的政黨,有資格參加本國競選嗎?這些事都是源自聖經中的這句總綱——愛鄰如己。遠方與你毫不相關的人,他憑什麼愛你?你憑什麼愛他呢?八杆子打不著嘛!
要知道,古希臘也曾出現過民主,那是跟聖經不相關的。所以,民主並非基於聖經或基督教。基督教也曾在各種非民主社會長存。而且,歷史一再證明,如果民主範圍擴大到沒有政治責任的大眾身上,毀滅也就不遠了,如果僅限於有政治責任與能力的少數精英團體(也就是共和制),生命力反而強得多。因無責任能力者不能勝任政治使命,只能看到近在眼前的利益,他們的近視會迅速形成毀滅性的局面。例如泰國的他信兄妹,其競選策略即是用泰國有產者的錢財購買無政治能力者的選票,與委內瑞拉的查維茲 馬杜羅做法無異,近於共產主義,所以被推翻被判有罪被放逐是應受的,沒被殺掉應該慶倖。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教會與政府分立。這是自治。愛鄰如己,也是自治。自家的事,只能是自己家的人掌握,這就是最小範圍的自治。村莊選舉村長,為什麼不會選村外之人?因為外村人不會愛本村人!社區、城鎮、國家都是如此,不可能讓外人來管理統治,只能是本地本土人來管理統治。
像科舉制,看似很公平,考試成績決定能否做官,而官員都是派到外地,不能在本地做官。這就嚴重違反了“愛鄰如己”這條總綱,所以這種制度效果很壞。貪污橫行,民眾負擔極重。地方官員也很難負起責任來應對外敵內患,大都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出現鳳毛麟角的清廉官員,就感恩得不得了,而在自治社會,貪腐從來不會很嚴重,大部分官員清廉程度、忠誠民眾的程度遠遠超過科舉制下的官員。
自治體之間的關係
教會是最基本的自治體,在教會的影響下,社會形成各種各樣的自治體。
自治體間大致有四類基本關係。即:友好,聯合,無關,戰爭等關係。
友好,比如英國和美國的外交關係,德國和美國的關係,波蘭和美國的關係。
聯合,類似美國的州聯合成一個聯邦國家,但州是國家的主體,保留極大的自治許可權。
無關,比如臺灣的一個村莊和俄羅斯的一個村莊,從未發生什麼交往,就是無關狀態。
戰爭,比如英國與阿根廷因為島嶼歸屬發生戰爭。相鄰的村子因為用水發生械鬥。
關係也可以在這四種之間轉變或過渡,形成各種很複雜的關係。
巴別塔相關經文的錯譯
和合本 創世紀11:6
6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這裡的“沒有不成就的”明顯是翻譯錯誤。
為什麼呢?
我們用腳趾頭想一想。
上帝是誰?人又是誰?人怎麼能和上帝相比,什麼事都能成就?上帝又怎麼可能這麼想?會認為不阻止人類造巴別塔,人類就會無所不能? 只可能是翻譯的人有這種狂妄的想法。
這節經文的最後一句意思應該是:以後就沒什麼可以阻止他們任意而為了。意思就是:不警告他們一下,他們還會繼續胡作非為,狂妄自大。所以神就變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分散成各個民族,分散到各地去。這是神的大愛,為了防止人類陷入專制與狂妄。上帝創造各個民族,根本原因是愛人類,要防止他們陷入狂妄的大罪之中。猶如人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人就是上帝珍視的雞蛋。
耶穌為何在羅馬形成帝國時降臨?
除為拯救陷於繁瑣律法的以色列人之外,亦因接受了希臘文明後的羅馬,形成的統治極其堅固,極易形成長久統治的專制性的大帝國,也就是“巴別塔”。耶穌來,要用“愛鄰如己”來形成各種自我治理的教會,並影響社會形成各種自治體,避免專制性社會出現。這是神之大愛的真實意義。
舉個例子,像美國的各州,就是有非常大自治權的,類似於西周時代的封建邦國,在各州自治的基礎上形成聯邦國家,這種聯邦式的聯合,不是專制性的統一,是合乎神意的,基督教各國基本都是如此,大同小異。
耶穌來到世上,多次強調“愛鄰如己”這條誡命,正是為此,而使徒們也多次強調這條誡命,我們不要忘了這個根本。
使徒行傳17:30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追究,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耶穌降臨之前三百多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亞非歐的大片區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並把希臘人的智慧傳播到這些地區(雖然很快分為三個帝國,但希臘化進程一直在進行)。經過三百多年,這大片區域的很多人被希臘智慧開啟,不再處於蒙昧狀態,而且他們中被羅馬征服的區域中,希臘人的驕傲也被除去,既開啟了智慧,又去除了驕傲,正是接受悔改的福音的時候。耶穌就在這個時代降臨世間了,就是為悔改的福音而來。
你們要悔改,你們要愛鄰。
如何愛鄰?
有人認為愛鄰如己太難做到,就多愛自己和家人本家族,不怎麼關心鄰近的其他人。有人認為愛鄰嚴重不夠,要愛遠人,結果如蜻蜓點水,所行的愛留不下一絲痕跡。這兩種情形都是不合神意的,結局都不會好。但愛鄰如己也不是把自己的所有均分給鄰舍(那是共產主義。。。),而是對鄰舍有愛的心,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但神也沒有讓你完全捨棄自己,並不需要為了愛鄰而把自己的所有都獻出。當然,那些為了救鄰愛鄰而獻出生命的,我們更要尊敬他們,愛他們遺留在世上的親人。
應該如何愛惡鄰?
如果一個惡鄰是販毒的,並且引誘你的孩子購買毒品,那麼你可以立即拔槍擊斃他。因為你要愛你更重要的鄰:你的孩子。
愛自己,愛家人,愛鄰舍,愛偶然遇到的、臨時的鄰,其重要性是有順序的。
對惡鄰,如果在他沒有形成嚴重惡果時,可以勸誡他,如果他正在製造嚴重惡果,當然要馬上制止。比如他拿刀要殺其他的鄰居,當然可以馬上開槍擊傷他甚至擊斃他。這是執行律法,耶穌說過:我來並不是廢棄律法,而是成全律法。執行律法是懲治惡者,愛其他受害的鄰舍。不懲治惡者,愛就不能彰顯。
律法與愛並無根本衝突,而是相輔相成。
如何讓社會右轉,以使社會長盛難衰?
這個話題屬於所謂“帝王術”,所以只放個題目在這裡,具體內容就不講了,只可以講給右派團體,也只適合有信仰的團體或政黨,當然其他佛教國家也可以借鑒。這也是屠龍之技,對普通人根本無用,學不好反而會毀滅自己。
聖經的譯名
聖經這個譯名是錯誤的,應該譯為聖約,是出於神的,是神與人所立的契約。而不是出於人所寫的經書。所以名字應該為《聖約》更為合神的原意。華人輕視契約而重視經書(作為進身之階),舍本而逐末。試想,你連約都難守,讀經書有個屁用?他媽的不是騙人騙己嗎?
Bible不是四書五經,不是“學而優則仕”的進身之階。將Bible譯為“經”,反映了中文世界把Bible看作四書五經的心態。這是非常要不得的。所以建議弟兄姊妹們稱之為“聖約”,勿再以“聖經”稱之,也從心底裡增強“守約”的意識。不僅守神的約,與人相約,也要盡可能地遵守。
先知到施洗約翰為止嗎?
當然不是,因為使徒行傳中明顯又出現了多位先知。
太11:13這句經文,被和合本嚴重錯譯。這句經文的本意是:從古代到施洗約翰為止的眾位先知,都預言了耶穌的到來。並不是指施洗約翰之後就沒有先知了。使徒保羅多次強調作先知講道的恩賜比講方言要更重要。
以下經文中都有提到先知。徒11:27,徒13:1,徒15:32,徒21:10,徒21:9,林前12:28。不妨查閱。
所以當今時代,出現先知也並不奇怪。只是他們預言的不是耶穌降臨而已。
創建新的基督教組織形式:十人組
每個小組大約十人,十人指十個青壯年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無論多少都不計入這十人中,除非其智慧、勇敢、體力與男子相近。
最初組建時,二三人也可以,只要虔誠。當小組中男子數目超過十人,但還不到二十人時,要做準備分成兩個小組,新分建的小組可以不到十人(男子),但不可少於七人(男子)。
本組中的男子負有保護本組中女子及弱小的義務。鄰近的組之間可有互動,聯合,不可少了必要的交往。一個小組中的成員盡可能都是本社區或相鄰社區的人,方便聚會,方便互相幫助。歸信的男子務必帶領全家信主。有威望的人可以帶領全族信主。
不設教堂,只建立家庭教會,以減少不必要的成本。
不做繁複鎖碎的講道,簡要根本為上。
這種組織形式源自亞伯拉罕為羅得向神求情時得到的最後答覆,以及葉忒羅給摩西的建議(設立十夫長百夫長等管理者分擔摩西重擔)。
上帝是民族創造家。
大洪水之後,上帝吩咐挪亞的後代要生養眾多,遍滿全地。創世紀第十章,描述挪亞三個兒子的宗族,各隨他們的支派立為各個邦國。而由於當時各邦國語言相同,他們就要建造巴別塔。上帝於是變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分為各個民族,各自有各自的語言。
羅得本與亞伯拉罕同族,但他們的下屬因牧場相爭,於是上帝讓他們分開,成為不同民族的祖先。以實瑪利和以撒,本為兄弟,上帝卻讓他們分開,成為阿拉伯族和以色列族的祖先。以掃和雅各,本為雙胞胎的兄弟,上帝卻讓他們分開,以掃成為以東人的祖先,雅各則是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生十二子,上帝使他們分別為以色列人的十二支派祖先。所羅門及其子有不遵從神的行為,神就把以色列分為南國與北國。
西方傳教士,不管到哪裡傳福音,都會先學習本地語言,用本地語言傳福音,甚至為其創建文字。這是順服上帝的旨意,為了保留更多的民族。
華文的傳教士,常常去辦華文學校,用華文向當地人傳福音。這是違背神旨意的事,是很嚴重的罪。更何況,他們所使用的聖經是嚴重錯譯的,是背離神的。他們所作的事是消滅其他民族,使其他民族漢化,建造華文巴別塔。這些行為必會受到神的嚴厲懲罰。
自治與聯合 統一與分裂
華文中的統一與分裂,本身是帶有大一統專制意識形態的,就如宋太祖對李煜使臣所說: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乎!
統一暗含的意思是專制大一統霸權,而分裂,則是污蔑其他自治邦國的慣用詞,同樣代表著專制大一統霸權。所謂華夏文明頂峰的宋朝,也還是如此霸道無恥,明確說對方沒有罪過,但仍要強制霸佔對方的土地人民。
所以,統一與分裂,這兩個詞彙都應該被扔到垃圾堆裡去。而代之以“自治”與“聯合”。各地應以自治為綱,自衛自治自富,內政不容外人插手。而各地之間,願意聯合就可以談判聯合,如果外人強迫你服從或聯合,那就可以奮起反擊,保衛神聖的自治權。因這自治的權利,是屬乎神的,是神的賜予,源自聖約的總綱。
族與國 民與官
華文聖經中的“民”和“國”,實際上大多應該翻譯為“族”。這是華文官本位意識形態在做怪。
為什麼呢?因為華文不承認有“族”,只認為有“民”,民被官統治,被王或皇帝統治。所有的人,不論屬什麼民族,他都要“編戶齊民”,給你加上戶口,方便榨取人力與財富。
各種華文讚美詩歌中也是如此,很多文譯為“族”的地方,被錯譯為“民”或“國”。
這些不難驗證,因電子版的聖經很容易查對。詩歌也是如此,錯譯隨處可見,很容易觀察到。
所以,華人或漢人,是真正的民族嗎?當然不是,華人或漢人,只是各民族被消滅原有文化後的產物。他們不會唱歌不會跳舞,沒有信仰,只會一心苦幹賺錢,刀架在脖子上還不知道危險已經來臨,數十年所積累的財富往往歸於他族。華人或漢人間往往互騙互鬥很劇烈,這也是華人或漢人不是民族的根本特徵。
有的牧者自名為“牧民”,其實潛意識裡就把自己當成“官”了。這是華文官本位意識形態的顯現。
華文中一些通向共產主義的觀念
華文中有很多基本觀念是反神或通向共產主義的。
舉一些例子吧,要挖掘還可以發現不少。
天下 天子 四海一家 天下為公 天下大同 諸子均分制 學而優則仕 不患寡患不均。
天下,這個詞,只合神使用,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人使用就會變得十分狂妄。
天子,只有耶穌配得上使用,無論周天子還是秦以後的皇帝,都是沒有資格使用的。
四海一家,天下為公,天下大同,都是巴別塔的變形而已。是通向專制和共產主義的。
諸子均分制,源自漢武帝的推恩令,本質上就是共產主義。德意志農民戰爭,是歐洲中世紀之後最慘烈的戰爭,根源就是因為這片地方實行諸子均分制,而不是長子繼承制。
學而優則仕。仕本來是軍事貴族的專權,是古代的地方自治,是合乎神意的。但普通人企圖能過學習來出仕做官,治理國家,但這些人往往沒有財產,出仕做官後大多成為貪官,並不為本地本土著想。這就是科舉制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根本原因。清官劇受歡迎
如何順服掌權者?
關於如何順服掌權者,信徒常有很大爭議。出埃及記中這兩個收生婆,可謂順服掌權者的典範。希望能使你明白何謂順服掌權者。上帝的道遠比世俗的掌權者大。當掌權者的命令不符合神意,只需口頭答應,不必執行。
15 有希伯來的兩個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對她們說:
16“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收生,看她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
17 但是收生婆敬畏 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
18 埃及王召了收生婆來,說:“你們為什麼作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
19 收生婆對法老說:“因為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同,希伯來婦人本是健壯的(原文作“活潑的”),收生婆還沒有到,她們已經生產了。”
20 神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來,極其強盛。
21 收生婆因為敬畏 神, 神便叫她們成立家室。
獄中增補
施比受更為有福
所以需要幫助時不要羞於開口,不要因為跟對方不熟悉就不敢求助。甚至,向對手求助有化敵為友的奇效呢!佛蘭克林就有這樣的經歷。
宗教改革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是當時的天主教妄圖建造巴別塔。當時歐洲各民族語言已經成熟到可以翻譯聖經,但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仍然使用已死的拉丁語。這種故意造成的語言隔閡會產生強烈的分離衝動。贖罪券等只是顯眼的藉口罷了。今日的天主教已經修正這一點,會在少數族群地區使用當地語言傳道。但中文教牧人員大多不明此理,根本原因是驕傲無知懶惰。
"愛鄰如己"是文明的根基
它是一切人際關係的第一原則。道德 法律 政治 商業等關係都奠基於它。平安 秩序與文明也都源自於它。查考古今中外歷史,你就會明白這一點,也會知道神的誡命多麼偉大。
"愛鄰如己"是教會社區化的根本密碼
千人的社區有十個基督徒,如果他們愛鄰如己,多參與本社區事務(參與社區事務比起參與遠處事務要容易得多),並把愛鄰得平安的至理告訴鄰居們,多人做光做鹽,那麼社區內的福音傳遞就會呈幾何式增加,信眾也會迅速增加。基督教屆一直嚷嚷社區化社區化,但卻不知100年前祖宗們把社區化的密碼給篡改成了"愛人如己",自己一個人要愛所有人,既貪又笨還霸道。這不是給子孫後代設置絆腳石嗎?這不是瞎眼領路嗎?你們還要拜祖宗嗎?
教會內部自己處理糾紛
源自哥林多前書第6章。可以參考 教會法原理 教會法研究 等書。但最最重要的是實踐。這個極其重要。羅馬帝國統治猶太人時,也賦予猶太人很大的自治權,猶太公會除了不能判人死刑外,其他事務大都是可以自己處理的,這從聖經裡可以明顯看出來。這樣做的一個很大的好處是統治成本大大降低。後來的英帝國統治殖民地也是這種策略。成本低才成就日不落帝國。
長子繼承權與大憲章 推恩令與共產主義
英國古代實行封建制(類似周朝)以及長子繼承制(或幼子繼承制),並且教會影響很大。長子繼承制使得大家族長盛不衰,有力量與國王制衡。國王加稅過多時,他們起來反抗並在坎特伯雷大主教調停下簽訂協定,國王不再有絕對的權力。這就是大憲章。稍有常識便知它是現代文明的源頭。
漢武帝為了防止各諸侯國起兵反對他,下令家族土地必須在兒子們之間平分。很快大家族就不存在了,他這個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他下罪己詔,最應提及此事,但他一字也沒有提及,所以他的反省是假的。共產主義也是要求平均分配。兩者都導致極權社會。孔子說:不患寡 患不均。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本身就極為接近共產主義。
磚塊與愛鄰
建房時, 每塊轉頭都要與緊鄰的磚塊用水泥粘緊,這樣房子才可能牢固。假如每塊磚頭不願只粘著臨近的磚頭,而想與所有磚頭粘緊,可能嗎?房子能建好嗎?人也是類似,愛鄰是合宜的,愛所有人是不可能的。騙人騙己騙神有何益處呢?只有壞處,就是地獄。
鴉片戰爭與信仰及封建制
清朝末年鴉片在大清氾濫,引發鴉片戰爭。同時期的英國人,把鴉片作為藥物大量使用(製成鴉片酊),但沒什麼鴉片鬼,他們使用的鴉片產自土耳其,品質遠遠優於產自印度向大清出口的鴉片,美國人也類似,內戰中大量使用鴉片。土耳其沒有鴉片酊也沒什麼鴉片鬼。日本人中也沒什麼鴉片鬼。唯有大清產生了大量鴉片鬼,以至於要官方禁煙。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英國是基督教社會同時科學發達,土耳其是伊斯蘭社會,日本是封建制社會,大清是無信仰專制社會。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強信仰,身為其中之一,如果成為鴉片鬼,會被整個社會恥笑唾棄。日本是封建制社會,就是老子說的小國寡民,國家由許多分封的小邦組成,一個人如果成了鴉片鬼,會被周圍的人極端鄙視,無法存身。這三種社會都是有規則有生機的,大清則是墮落腐敗的。社會體制的不同導致了天地之別。
律法並未廢棄
它對蒙昧者 自以為義者 性本善論者等仍然適用。適用律法就是應當被懲罰。孟子是性本善論者,使得後世絕大部分華人是性本善論者。我們可得小心神的懲罰,因為它正在降臨。
愛,常常被認為是惡; 惡也常以愛的名義行出。
比如長子繼承制,初看極不公平,這能算愛嗎?多麼殘酷啊!諸子均分制,初看多麼公平,父母愛每一個兒子,哪知它卻引向毀滅。至於以愛的名義卻行出惡果來,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好撒瑪利亞人
好撒瑪利亞人是那個被打得半死人的鄰居,那麼反過來呢?被打的人是他的鄰居嗎?遇到搶劫正在發生該怎麼辦?他有武力或沒有武力時,又該怎麼辦?答案不唯一。想想自己的答案吧!
吏治社會與自治社會
自治社會,政府官員來自本土,由本地選出,他熟悉本地,做起事來會輕鬆許多,就如熟練的外科醫生做手術一樣。所以這是古來的傳統,也是現代文明的一個基本特徵。
吏治社會,政府官員來自異地,他不熟悉本地情況,做起事來自然阻礙重重。就如沒有受過任何醫學訓練的人要給你做手術一樣,你害怕他也害怕,怎麼可能做好呢?
華人的悔改誓詞務必加上"愛鄰如己"這句話。
因為華人經過兩千多年的專制統治,早已不知愛鄰和自治的極端重要,這是華人與其他族群的根本區別,也是"華人不是民族"的根本證據。
COVID SARS 的意義
一是對中國人殺孔子弟子,扭曲孔子教導,歪曲聖經的嚴厲懲罰,但懲罰中又有極大恩典,參見撒母耳紀下最後的一章,大衛王統計人口惹神發怒,招來神罰。二是警告其他族群國家,遠離華人,避免同被懲罰。
Chinafiction 的意思
這個英文單詞從構詞法上講意思是"中國化",但實際意思是"把國家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詳見鄭易裡主編的英華大辭典1950s出版。是美語。鄭雖然是共產黨,但還收了這個詞義。現在的辭典居然都把這個詞義給刪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