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鬧,就要安撫嗎?心理師談怎麼安撫能有安全感又不寵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死的幫他收散落各地玩具中渡過。


這讓他覺得很混亂、也很累,也因為小朋友很重,在抱起小朋友時,不時讓身體在舊傷復發、養傷的循環中。說到這,想必家中有小朋友的人都能體會這當父母的辛勞處,真是一場硬仗要打。

後來我問她:妳有想怎麼教養妳的孩子嗎?妳會觀察妳的孩子嗎?

她愣了一下,她告訴我她還沒想過這問題,因為孩子還小,就是盡可能滿足他的基本需求。

如果您像我這位個案一樣,正面臨怎麼帶小朋友的問題,那真的要趁早開始思考。

兒童心理學家說三歲定終身,會這樣說是有原因的,因為小朋友的大腦發展,到三歲時完成了80%,到六歲完成90%,三歲以後小朋友的人格個性已經形成。

而三歲以前會是關鍵期,是因為大腦突觸不斷的隨著外界給的資訊發展新連結,但是也不斷修剪,把某些不適用的連結去掉,只留下適用的。所以在三歲以前雖然呀呀學語,但實際上,孩子每天都在透過聽和看的學習,吸收很大的訊息量。其中包括語言部分,孩子要用懂字詞的意思開始聽懂大人在說什麼;還有非語詞的部分,那些可以,那些不行,那些關於表情的解讀能力,都是在三歲以前學會的。

既然這是學習的關鍵期,對於不會說話,講又聽不懂的小朋友要怎麼教他,又不會寵壞呢?


我覺得關鍵是要「觀察需求,滿足需求卻又不要立刻滿足」。

為什麼要滿足需求卻又不要太滿足?

因為要使孩子有安全感,但又不至於太依賴,造成允取允求的嬌寵孩子。


舉例來說,當孩子不要吃飯,却要有人陪著玩玩具時,怎麼辦?

此時勉強孩子去做他不要做的事,他會哭鬧不已,所以原則上會尊重他,現在不想要吃飯,那就將這餐收起來了。

如果孩子進一步的要求要有人陪著玩玩具,那就可以進入拉扯階段,意思是,跟他說:如果沒不舒服,那他可以不吃飯,可以自己玩,但媽媽現在不能陪他玩。

孩子對於狀況的氣氛是敏感的,平常會進來遊戲區的大人突然不進來了,那他即有可能會不安、不高興,開始哭鬧起來,想要大人配合他的需求。

這時大人可以讓他自己哭一哭,但不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進一步孩子若還是哭鬧不停,才試著軟言相勸,跟他說:媽媽就在旁邊,他可以自己玩。

孩子若還是繼續哭,那就可以隔著遊戲網拍拍他、安撫他,但仍然沒有直接要進入遊戲區抱他、陪他。

進一步的,孩子若還是繼續哭,那就讓孩子可以接觸到自己的方式摟著他,但也一邊繼續做自己的事,意思是會持續注意孩子,卻又不完全以他的需求為中心,完全不滿足他。

在這樣情況下,孩子會哭鬧,但也不至於哭鬧的太嚴重,因為他還是獲得了部分的關注。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適應某些他不喜歡的情境,而學會忍耐。


這也是心理學上的「去敏感化」,孩子原本對某刺激特別敏感無法接受,有哭鬧反應,到練習學會「即便有這樣狀況也沒什麼,我可以忍受」。換而言之,不是完全的放手讓孩子頓失所依的恐懼,也不是完全滿足需求讓他無法自立自處。

這個做法就像是在「搭橋」,以陪伴著的方式,讓孩子練習獨立和忍受不愉快的刺激,逐漸適應,因為他知道父母會在他周圍幫忙他,但他仍要練習自己滿足自己、自己安撫自己。

要做到的關鍵,在於父母除了有愛外,也要夠理智,在觀察中去學習與行動,才能和孩子發展出良好的互動步伐。


------------------------------------------------------------

把心養好了,前方的路都是能走順的!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陪你面對生命中的問題,有需要可以來信詢問annacathea@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賴冠良-avatar-img
2022/12/30
心有戚戚焉,真是說到每個為孩子教養苦惱的父母的心坎裡了!十分受用!
avatar-img
養心齋超直覺心理諮詢的沙龍
37會員
90內容數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2025/03/31
網友問題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了,從高一就在一起……中間吵吵鬧鬧很多很多次!沒想到出社會之後,他竟然愛上了同事!那次鬧得很大,鬧到我們要分手了!最後因為我還是很愛他,所以當他跟我求婚時,我答應了…… 不過,結婚後發生太多瑣碎的事,才讓我了解我們之間其實一直存在很多觀念上的落差!最近先生要提出離
Thumbnail
2025/03/31
網友問題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了,從高一就在一起……中間吵吵鬧鬧很多很多次!沒想到出社會之後,他竟然愛上了同事!那次鬧得很大,鬧到我們要分手了!最後因為我還是很愛他,所以當他跟我求婚時,我答應了…… 不過,結婚後發生太多瑣碎的事,才讓我了解我們之間其實一直存在很多觀念上的落差!最近先生要提出離
Thumbnail
2025/03/19
這樣的事情,與詐騙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詐騙是騙錢,而這樣的事件,則更像是一場感情詐騙,不僅欺騙感情,還踐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讓人無法容忍。 細思即恐,這樣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件其實⋯An
Thumbnail
2025/03/19
這樣的事情,與詐騙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詐騙是騙錢,而這樣的事件,則更像是一場感情詐騙,不僅欺騙感情,還踐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讓人無法容忍。 細思即恐,這樣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件其實⋯An
Thumbnail
2025/03/18
摩擦不可避免,感情只能消磨嗎? 兩個人相處,產生摩擦與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當我們還不夠了解對方時,難免會無意間踩到彼此的地雷。 更棘手的是,當伴侶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或許只能隱約察覺:「他好像不喜歡這樣」,但也僅止於此。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直到同樣的錯誤一次又
Thumbnail
2025/03/18
摩擦不可避免,感情只能消磨嗎? 兩個人相處,產生摩擦與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當我們還不夠了解對方時,難免會無意間踩到彼此的地雷。 更棘手的是,當伴侶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或許只能隱約察覺:「他好像不喜歡這樣」,但也僅止於此。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直到同樣的錯誤一次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情境 孩子哭得好慘,不知道該怎麼辦。很想要他馬上停止哭泣,但是教養專家又說不能隨便讓孩子討抱。 當事情被簡單二分,狀況就變得不可理喻,這個單元將討論一些教養困境,用科學的方式思考這些教養原則 🍎怎麼了 當這種情況發生,首先思考的不是要抱與不抱,而是思考孩子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還有孩子的狀況如
Thumbnail
🍎情境 孩子哭得好慘,不知道該怎麼辦。很想要他馬上停止哭泣,但是教養專家又說不能隨便讓孩子討抱。 當事情被簡單二分,狀況就變得不可理喻,這個單元將討論一些教養困境,用科學的方式思考這些教養原則 🍎怎麼了 當這種情況發生,首先思考的不是要抱與不抱,而是思考孩子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還有孩子的狀況如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一個人在「嬰幼兒」(0- 3)發展時期時,爸媽在教養上有什麼重要考量嗎?請讀。
Thumbnail
一個人在「嬰幼兒」(0- 3)發展時期時,爸媽在教養上有什麼重要考量嗎?請讀。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相信每一位父母听到小孩的哭泣声都会非常恐惧,害怕吧?
Thumbnail
相信每一位父母听到小孩的哭泣声都会非常恐惧,害怕吧?
Thumbnail
在教養得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做得更多的是同理,先釐清自己的思緒、理解自己、再同理小孩。通常同理小孩得過程中,都伴隨著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有時候覺得,養小孩這件事情,其實也療癒了自己,那個曾經因為某些事情而受傷的自己,一點一點的,在養小孩的過程中,被治癒了。
Thumbnail
在教養得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做得更多的是同理,先釐清自己的思緒、理解自己、再同理小孩。通常同理小孩得過程中,都伴隨著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有時候覺得,養小孩這件事情,其實也療癒了自己,那個曾經因為某些事情而受傷的自己,一點一點的,在養小孩的過程中,被治癒了。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