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苗架:許厝港濕地的黑金地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認識許厝港濕地,是因為2018年在許厝港北方不遠處的後厝港,躺了座擱淺大船「旺榮號」,頓時成為熱門打卡景點。關於西濱沿海濕地的魅力,一直是我沒有真正去體驗過的,所以包含嘉義白水湖、雲林台西、彰化芳苑、台南北門,以及大園區的許厝港等地,是我近兩年很想去走走的地方。

那趟旅程在午後風雲變色,沒有看到夕陽,卻被出海口一支支豎立的東西所吸引:不是快速轉動的風車,而是用來捕撈鰻苗的鰻苗架。

許厝港濕地的鰻苗架(筆者攝)

許厝港濕地的鰻苗架(筆者攝)

我第一次遇見捕鰻苗的捕鰻人,是在花蓮溪,一個下著大雨的深夜,那時候甚至連大學畢業都還沒有吧。成群的捕鰻人們上半身頂著雨水、下半身浸在潮汐,手持著一張張五顏六色的漁網,只為捕撈被稱為「黑金」的鰻苗。

眼前的景象,與我在IG上看過的一些照片重疊了——好像還獲得什麼人文攝影獎之類的照片。雖然自己也拍過人文類的風景照,但是此刻結合了人物、產業、歷史、生態與文化的地景,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寒風中、潮汐裡,捕撈鰻苗大不易

台灣捕鰻苗的事業與日本脫離不了關係。

台灣的鰻苗養殖始於20世紀初的日本政府時期,後來大多也是供應日本市場居多,1970年代鰻苗價格好的時候甚至可以一夜賺進一棟透天厝,讓許多人投入捕撈,不過直到今日,因爲污染、過度捕撈與市場機制等問題,讓「捕鰻苗討生活」愈來愈不容易。

鰻魚(主要是日本鰻跟鱸鰻)屬於迴游性魚類,成熟的鰻魚會在秋冬季節順流而下入海,在大洋深處產卵,卵孵化後隨海流飄送,到達河口時會成為透明的「鰻線」——也就是捕鰻人們捕撈的鰻苗——這些鰻線再於漲潮時溯河而上繼續成長、代代循環。

也就是說,每年大約12月到隔年的2、3月為止,是捕鰻人們捕撈鰻苗的季節,台灣沿海地區仍能看見捕鰻苗的捕鰻人的蹤跡,包含台東金崙、宜蘭壯圍、西濱沿海的桃竹苗雲嘉南等地。

要在寒冷的冬季進入海水捕撈,需要何等堅強的意志力,我不敢想像,不過那天是傍晚時分來到許厝港,沒見到什麼捕鰻人,倒是坐在堤邊釣魚的釣客不少。


十年樹木,百年樹地

雖然被稱為許厝「港」,眼前其實是一片濕地。

「港」字的由來,要追溯到17、18世紀,當時許厝港跟廈門、福州一帶的船舶貿易,是台灣北部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直到後來劉銘傳建設鐵路,運輸主力轉向陸路,航運中心也移往更北部的基隆港、淡水港,再加上許厝港港口開始淤塞,船隻無法通行,因此逐漸沒落,後來日本人為了查稅與防止走私,還設立了許厝港稅關監視署進行監督。

戰後,許厝港曾一度做為軍營使用,不過始終是處於低度開發的狀態,保留了珍貴的自然生態,2015年內政部公告其成為「國家級濕地」。除了鰻苗外,招潮蟹、唐白鷺等濕地生物,也是這裡的常客。

可惜的是那天天氣不佳,陣陣強烈的東北季風只叫人把大衣拉鍊拉緊再拉緊,我還真沒什麼時間欣賞是否有什麼濕地生物跟我打招呼,除了與告示解說牌乾瞪眼外,別無他法。

許與多濕地生物是這裡的常客,可惜當天季風強勁,沒有仔細欣賞。(筆者攝)

許與多濕地生物是這裡的常客,可惜當天季風強勁,沒有仔細欣賞。(筆者攝)

從一旁的步道採進濕地後,少不了一地垃圾映入眼簾。儘管這裡是國家級濕地,但是在浪漫的海海人生裡,管制什麼的也許都是多餘。


海上設施,是智慧的結晶

許厝港濕地捕鰻苗的地景倒是有一點很特別——也許只是因為我還見不夠多捕鰻苗的海域——就是插在海裡的鰻苗架。

剛開始的我也不明所以,甚至可能有些人會說,這些棚架會阻礙拍照,不過那些不好看的東西,才藏有「一種悲傷的失落視域」:它是富有歷史的、人文的,而且是快消失的。

我在花蓮溪出海口看到的捕鰻人們,是直接走進海裡、手持一張張漁網撈起鰻苗,但是在許厝港這裡,捕鰻人卻是利用木材與竹竿搭建了階梯式的鰻苗架;捕鰻苗的漁網張在架上,當鰻苗游到於網上時,捕鰻人只要隨著潮汐變化上下移動,用小撈網將鰻魚苗撈起就可以了,階梯式的設計,也保障了捕鰻人的安全,畢竟往後不用再摸黑踩進暗潮洶湧的潮汐當中。

在地藝術家為鰻苗架彩繪,當天則是釣客們借用一下。(筆者攝)

在地藝術家為鰻苗架彩繪,當天則是釣客們借用一下。(筆者攝)

不過據說現在還活躍的捕鰻人只有百餘位,正在使用的鰻苗架也不多了,所以後來許厝港濕地辦理了捕鰻漁業設施創意設計大賽,並且由在地藝術家進行彩繪,保留了這個特殊的地景。


濕地一旁的解說牌,幾乎是看不到字跡,我也是看了不少網路的資料與解說才知曉來龍去脈的,只能說在東北季風強烈的吹拂下,許多事情的保存真是相當不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懷仔的沙龍
134會員
153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懷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7
台北最高峰七星山也不過1,120公尺,大屯山的話則是1,092公尺,能看雲海的日子真的不多。 但這並不減大屯山的魅力。夏季的星空夜景、秋季的夕陽芒草、冬春之交的雲海交響夜,是我過去頻頻上山的理由,從東邊的七星山一直到西邊的關渡、八里、淡水,站在大屯山巔,整個大台北一覽無遺。
Thumbnail
2025/02/27
台北最高峰七星山也不過1,120公尺,大屯山的話則是1,092公尺,能看雲海的日子真的不多。 但這並不減大屯山的魅力。夏季的星空夜景、秋季的夕陽芒草、冬春之交的雲海交響夜,是我過去頻頻上山的理由,從東邊的七星山一直到西邊的關渡、八里、淡水,站在大屯山巔,整個大台北一覽無遺。
Thumbnail
2025/02/15
夜弄土地公的習俗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而社子島這座台北市常淹水的「遺落國度」因為50年限建的緣故,保留了相對傳統的儀式與習俗文化,象徵年節結束的元宵節炸土地公,除了「來年越炸越旺」的意象外,也有叫醒土地公繼續保護社子島土地的意思。鞭炮引爆當下,漫天塵煙、震耳欲聾,也炸亮了平常靜謐的社子島天際線。
Thumbnail
2025/02/15
夜弄土地公的習俗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而社子島這座台北市常淹水的「遺落國度」因為50年限建的緣故,保留了相對傳統的儀式與習俗文化,象徵年節結束的元宵節炸土地公,除了「來年越炸越旺」的意象外,也有叫醒土地公繼續保護社子島土地的意思。鞭炮引爆當下,漫天塵煙、震耳欲聾,也炸亮了平常靜謐的社子島天際線。
Thumbnail
2025/02/09
大年初一,太平山上厚厚的積雪仍然殘存,從台平山莊的蹦蹦車、山腰的見晴懷古到山腳下的鳩之澤溫泉,跟著過去的太平山林業從高海拔一路玩到平地。
Thumbnail
2025/02/09
大年初一,太平山上厚厚的積雪仍然殘存,從台平山莊的蹦蹦車、山腰的見晴懷古到山腳下的鳩之澤溫泉,跟著過去的太平山林業從高海拔一路玩到平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南,氣候宜人充滿活力的一座城市,清晨天未亮之時便開始運作,車水馬龍的街道,望向窗外只見房屋此起彼落地貼合在一起,駛入一條又一條的街道,轉眼間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道路、清澈的小池子,微風徐徐吹來,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幾隻魚兒在裡面悠游,時不時傳來鳥兒展翅飛行的聲音,郊外某一棟透天厝,是吉利號烏魚子的
Thumbnail
台南,氣候宜人充滿活力的一座城市,清晨天未亮之時便開始運作,車水馬龍的街道,望向窗外只見房屋此起彼落地貼合在一起,駛入一條又一條的街道,轉眼間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道路、清澈的小池子,微風徐徐吹來,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幾隻魚兒在裡面悠游,時不時傳來鳥兒展翅飛行的聲音,郊外某一棟透天厝,是吉利號烏魚子的
Thumbnail
台南這些年已成為台灣的顯學,除了來自台灣各地的旅人,還有操著各國口音的背包客,塞滿了大街小巷,不管是來吃美食的,看老建築的,尋訪廟宇古蹟的,或者只是喜歡在巷弄逛逛,閒坐在特色咖啡館的,每個人手拿一本旅遊書,然後得其所哉。 不過,若是以為台南只有這些文青喜歡的小確幸,就真的是太可惜了,很多人不知道,在
Thumbnail
台南這些年已成為台灣的顯學,除了來自台灣各地的旅人,還有操著各國口音的背包客,塞滿了大街小巷,不管是來吃美食的,看老建築的,尋訪廟宇古蹟的,或者只是喜歡在巷弄逛逛,閒坐在特色咖啡館的,每個人手拿一本旅遊書,然後得其所哉。 不過,若是以為台南只有這些文青喜歡的小確幸,就真的是太可惜了,很多人不知道,在
Thumbnail
或許是先遇到了塭仔與溝內如此相鄰的情況,沿著縣道彰1-1走,經過了一條圳道以及四個排水,還有白馬酒莊,到了下一個聚落,我都還以為我在線西。直到聞到空氣中的海產味,才問了路邊的阿姨這裡還是線西嗎? 沒錯,這裡是產蚵的地方,蚵寮 曾家
Thumbnail
或許是先遇到了塭仔與溝內如此相鄰的情況,沿著縣道彰1-1走,經過了一條圳道以及四個排水,還有白馬酒莊,到了下一個聚落,我都還以為我在線西。直到聞到空氣中的海產味,才問了路邊的阿姨這裡還是線西嗎? 沒錯,這裡是產蚵的地方,蚵寮 曾家
Thumbnail
許厝港濕地捕鰻苗的地景倒是有一點很特別,就是插在海裡的鰻苗架。剛開始的我也不明所以,甚至可能有些人會說,這些棚架會阻礙拍照,不過那些不好看的東西,才藏有「一種悲傷的失落視域」:它是富有歷史的、人文的,而且快消失了。據說現在還活躍的捕鰻人只有百餘位,正在使用的鰻苗架也不多了,但是階梯式的設計極具智慧。
Thumbnail
許厝港濕地捕鰻苗的地景倒是有一點很特別,就是插在海裡的鰻苗架。剛開始的我也不明所以,甚至可能有些人會說,這些棚架會阻礙拍照,不過那些不好看的東西,才藏有「一種悲傷的失落視域」:它是富有歷史的、人文的,而且快消失了。據說現在還活躍的捕鰻人只有百餘位,正在使用的鰻苗架也不多了,但是階梯式的設計極具智慧。
Thumbnail
曾幾何時,心靈的觸動,在我們不經意中停擺;視野的美感,在匆匆中失焦;記憶的溫度,在忙碌中冷卻。其實是,我們過度依賴即時的速成,卻將品味破壞了,就像爬文後就要去熱門景點一遊,忘了用自己的行腳體驗才是真實。
Thumbnail
曾幾何時,心靈的觸動,在我們不經意中停擺;視野的美感,在匆匆中失焦;記憶的溫度,在忙碌中冷卻。其實是,我們過度依賴即時的速成,卻將品味破壞了,就像爬文後就要去熱門景點一遊,忘了用自己的行腳體驗才是真實。
Thumbnail
​ 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漁港,漁港所代表的是最新鮮魚貨的供應給普羅大眾來源之地。隨著時代的演變,台灣各地的漁港紛紛從傳統漁港轉變成為觀光漁港。漁港從商業角度轉變為觀光兼有的功能。這次小編要介紹的是屏東縣恆春區漁會漁貨生鮮市場。 恆春區漁會漁貨生鮮市場相關資訊:: ​ 屏東縣恆春鎮大光路76號 ​ 08
Thumbnail
​ 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漁港,漁港所代表的是最新鮮魚貨的供應給普羅大眾來源之地。隨著時代的演變,台灣各地的漁港紛紛從傳統漁港轉變成為觀光漁港。漁港從商業角度轉變為觀光兼有的功能。這次小編要介紹的是屏東縣恆春區漁會漁貨生鮮市場。 恆春區漁會漁貨生鮮市場相關資訊:: ​ 屏東縣恆春鎮大光路76號 ​ 08
Thumbnail
雲林縣口湖鄉,一個幾近台灣最西邊的鄉鎮。那天,與朋友相約到成龍溼地遊玩,中午想先在口湖找個地方吃頓便飯,沒想到餐廳之難找,這也讓我更好奇當中的原因了。 驅車前往濕地的途中,在寂寥的街上,碧藍色的天空下,一大片像是夕陽一般地橘紅色景緻映入眼中,讓我們忍不住駐足欣賞。
Thumbnail
雲林縣口湖鄉,一個幾近台灣最西邊的鄉鎮。那天,與朋友相約到成龍溼地遊玩,中午想先在口湖找個地方吃頓便飯,沒想到餐廳之難找,這也讓我更好奇當中的原因了。 驅車前往濕地的途中,在寂寥的街上,碧藍色的天空下,一大片像是夕陽一般地橘紅色景緻映入眼中,讓我們忍不住駐足欣賞。
Thumbnail
上萹內容以搭船和潛水為主,這篇將介紹島上天然美食。從釣魚、採石蚵、抓螃蟹、抓海鰻,到採仙人掌、風茹草和蘆薈。整座島就像是老闆的冰箱,僅須透過簡單的工具,需要的食材便能滿載而歸。至於光正六號與將軍的歷史情緣又有那些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上萹內容以搭船和潛水為主,這篇將介紹島上天然美食。從釣魚、採石蚵、抓螃蟹、抓海鰻,到採仙人掌、風茹草和蘆薈。整座島就像是老闆的冰箱,僅須透過簡單的工具,需要的食材便能滿載而歸。至於光正六號與將軍的歷史情緣又有那些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那天晚上抵達嶺頂沙丘時,遠遠就看見海灘與海水的交界處,映著一排綠色的光點,那是漁民頭燈的光透過綠色的紗網,照射在海面上的反光。深冬跨年夜的東北季風放肆且冷冽,不僅催得海浪狂態盡現,水溫更低到刺骨,但捕鰻苗的漁民卻只能奮力迎濤搭檔進擊,為求溫飽,彷彿要與海湧爭個輸贏,不畏寒浪……
Thumbnail
那天晚上抵達嶺頂沙丘時,遠遠就看見海灘與海水的交界處,映著一排綠色的光點,那是漁民頭燈的光透過綠色的紗網,照射在海面上的反光。深冬跨年夜的東北季風放肆且冷冽,不僅催得海浪狂態盡現,水溫更低到刺骨,但捕鰻苗的漁民卻只能奮力迎濤搭檔進擊,為求溫飽,彷彿要與海湧爭個輸贏,不畏寒浪……
Thumbnail
晚間的漁港比白天更有氣氛,太陽下山後,包覆漁港的熱空氣散了,靜默的小漁船仿若睡足了整天,煞時清醒過來,在港燈溫柔的黃光下,一批一批人影出現,有的上船垂釣,有的走進港嘴淺灘處以網打撈,還有一名漁夫身手熟練的在月光下撒網,只見他左手一抓,右手一撤─「嘩─」,一道完美的弧線在夜空中展現,令人嘆為觀止啊
Thumbnail
晚間的漁港比白天更有氣氛,太陽下山後,包覆漁港的熱空氣散了,靜默的小漁船仿若睡足了整天,煞時清醒過來,在港燈溫柔的黃光下,一批一批人影出現,有的上船垂釣,有的走進港嘴淺灘處以網打撈,還有一名漁夫身手熟練的在月光下撒網,只見他左手一抓,右手一撤─「嘩─」,一道完美的弧線在夜空中展現,令人嘆為觀止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