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那些粗獷的北方美味之蔥包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格友們中北方人多嗎?我這個“北方”指的是差不離兒的“北” – 東三省內蒙古當然算,河北山東北京什麼的也算夠北。曾經的北方冬天在吃食上是很單調的,土豆白菜蘿蔔凍梨凍柿子… 即使這樣,大蔥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一年到頭隨時都可見。然而在我去國離鄉的n多年裡,別的就是不懷念,只懷念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蔥包肉(大蔥炒豬肉)。

raw-image


今天農曆臘月十一,按照老歷正是我老媽該辦年貨策劃大吃大喝的時候。我就格外的想念這道菜,流口水的那種想念。實際上年夜飯總得是寓意吉祥樣貌富貴的肥魚大鴨子什麼的,這樣的小菜只有在平常的日子才能吃到。




raw-image


請注意,這個“蔥”一定要是北方的大蔥,味道足又不嗆人,清脆水靈,嚼起來有質感又“艮”(gěn, 北方形容像樹根似的堅韌嚼不動的情況)。話說北方的蔥要是不足1米長那都不叫蔥。 對南方網友們作揖 – 俺們北方的東西就是稍欠秀氣,呵呵。


扯遠了,說回我老媽飯桌上的蔥包肉。大蔥斜切成段,豬里脊切片,基本就是爆炒就成了。上桌後一定要趁熱吃那個蔥,不是肉,是蔥!被肉味浸透的蔥比肉香!照例我是配米飯吃,我爸一定要捲餅吃。此刻是沒有任何人顧得上說話的… 風捲殘雲後我爸通常會做個結語:“這菜得放辣椒。” 當時還不吃辣的我雷打不動的懟回去:“你敢!”

我記得問過我媽為什麼說“包”,蔥和肉誰也沒包著誰啊?我媽說是“蔥爆肉”叫混了。但那時“包”這個動詞已經帶著特有的蔥香牢牢的刻在了我的胃裡和腦子裡,我就從來也沒打算換過叫法。


長大以後到世界上去闖,見識過的美味就太多了。台灣朋友帶我吃的三杯雞,在導師家吃的Raclette(板燒奶酪), 法國的鵝肝香檳,西班牙的火腿 … 我讚歎,佩服。但是講真,吃不到我也不會惦記。我就是忘不了我的蔥包肉!

兒時美味總是有著超然的地位。它早已不只是食物,而是包含著思鄉,思親,懷舊等等在內的情感寄託。這麼著思念久了記憶容易走樣,腦子裡已經想不起準確的滋味,只記得自己曾是多麼的陶醉。 離開家之後不是沒試過,但是再也複製不出心心念念的那個原始的味道。

raw-image


一半是因為東西變了。現今的大蔥,豬肉,西紅柿,黃瓜,都是一股工業產品的氣息,味同嚼蠟。西方產的無論是所謂的scallions(即green onions),還是chives,還是leeks,都和大蔥相去甚遠。


另一半是因為我們變了。兒時的我們是很容易被感動的,一個簡單的菜只因為是媽媽做的,兄弟姐妹搶著吃的,爸爸洗的碗,就能把我們打動到內心深處,惦記一輩子。那麼如果是一個中年人呢?他/她經歷了大江大河,見識過松露魚子,並且遭遇過故鄉巨變,親人離去,你還怎麼用一盤兒菜去感動他/她?

現今的我早已放棄了重溫兒時的許多東西。哪怕當年的實物還原模原樣的存在,兒時那個時空卻永遠的逝去了。行文到此處,我得把話說回來:逝去了又何妨?人生何處無美食,人生何處無感動。只要我媽還在我的廚房裡掌勺,我吃什麼都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看起來真的很美味,可是那蔥也真的太高大了
avatar-img
虚中子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為了做蔥油餅先滷一鍋豬腳,我的做菜動機總是這麼不單純,這樣有比較不麻煩嗎?有啊,因為我還可以吃到滷豬腳,豬油只是順手之勞,超輕鬆的。加了豬油油酥的蔥油餅果然香味完全不同,煎的時候就可以聞到濃濃的香氣,非常美味!外層超脆皮,滿滿青蔥吃起來超幸福的。
Thumbnail
為了做蔥油餅先滷一鍋豬腳,我的做菜動機總是這麼不單純,這樣有比較不麻煩嗎?有啊,因為我還可以吃到滷豬腳,豬油只是順手之勞,超輕鬆的。加了豬油油酥的蔥油餅果然香味完全不同,煎的時候就可以聞到濃濃的香氣,非常美味!外層超脆皮,滿滿青蔥吃起來超幸福的。
Thumbnail
過年前,我媽媽就邀請我們全家點菜。這裡的菜,指的是過年回媽媽家吃飯的菜色。
Thumbnail
過年前,我媽媽就邀請我們全家點菜。這裡的菜,指的是過年回媽媽家吃飯的菜色。
Thumbnail
雖然沒有雪,我卻經常在兒時的冬天感覺整個世界好像都被封閉起來了。在這個被封閉起來的世界裡,有件固定會發生的事。
Thumbnail
雖然沒有雪,我卻經常在兒時的冬天感覺整個世界好像都被封閉起來了。在這個被封閉起來的世界裡,有件固定會發生的事。
Thumbnail
每逢過年,就會想起身為職業婦女的母親,如何在時間夾縫中準備年菜。 在淡去的年味裡,想念兒時的年菜,想念家人的團聚,但僅能留於記憶之中,不復存在。
Thumbnail
每逢過年,就會想起身為職業婦女的母親,如何在時間夾縫中準備年菜。 在淡去的年味裡,想念兒時的年菜,想念家人的團聚,但僅能留於記憶之中,不復存在。
Thumbnail
然而在我去國離鄉的n多年裡,別的就是不懷念,只懷念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蔥包肉(大蔥炒豬肉)。我記得問過我媽為什麼說“包”,蔥和肉誰也沒包著誰啊?我媽說是“蔥爆肉”叫混了。但那時“包”這個動詞已經帶著特有的蔥香牢牢的刻在了我的胃裡和腦子裡,我就從來也沒打算換過叫法。
Thumbnail
然而在我去國離鄉的n多年裡,別的就是不懷念,只懷念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蔥包肉(大蔥炒豬肉)。我記得問過我媽為什麼說“包”,蔥和肉誰也沒包著誰啊?我媽說是“蔥爆肉”叫混了。但那時“包”這個動詞已經帶著特有的蔥香牢牢的刻在了我的胃裡和腦子裡,我就從來也沒打算換過叫法。
Thumbnail
聖誕節到了,一年一度期待的節日就在今天到來。 不知道家家戶戶是否有吃大餐的習慣,在美國,他們會吃火雞。 而在我們家,我們吃的,是用父愛煮的香菇雞湯。 每當吃到爸爸辛苦煮的香菇雞湯,感覺心裡有種歸屬感,踏實感。 用花菇、新鮮的雞肉、料理米酒再加上外婆親自種的蔥,那個味道,真的是家的味道。
Thumbnail
聖誕節到了,一年一度期待的節日就在今天到來。 不知道家家戶戶是否有吃大餐的習慣,在美國,他們會吃火雞。 而在我們家,我們吃的,是用父愛煮的香菇雞湯。 每當吃到爸爸辛苦煮的香菇雞湯,感覺心裡有種歸屬感,踏實感。 用花菇、新鮮的雞肉、料理米酒再加上外婆親自種的蔥,那個味道,真的是家的味道。
Thumbnail
我出生生長在台北中和,婚後移居台中,最後落腳宜蘭。在中和的時候,家中吃食沒有那麼時令的感受,頂多跟著幾個重大節慶,外婆父親會準備應景的食物,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清明吃冷餃子、過年的全雞一品鍋等等;我想,是因為台灣的物產跟外婆父親老家不同,所以準備不上,另外對他們來說,時節的變化,帶來最多的是鄉愁
Thumbnail
我出生生長在台北中和,婚後移居台中,最後落腳宜蘭。在中和的時候,家中吃食沒有那麼時令的感受,頂多跟著幾個重大節慶,外婆父親會準備應景的食物,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清明吃冷餃子、過年的全雞一品鍋等等;我想,是因為台灣的物產跟外婆父親老家不同,所以準備不上,另外對他們來說,時節的變化,帶來最多的是鄉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