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命動能取向頭薦骨 BCST?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945年,威廉‧蘇瑟蘭(William G. Sutherland)為一名病重垂死的人做個案。那時,距蘇瑟蘭第一次在骨病學院( American School of Osteopathy)看到顳骨,有了「頭部的每一片骨頭應該都會動,不然為什麼顳骨要長得像魚鰓一樣」這個想法開始,隨而發現顱薦椎律動(cranial rhythmic impulse)之間,已經有了超過三十年的時光。
William Garner Sutherland
蘇瑟蘭醫師有著超過三十年的執業經驗。現在,他眼前的這個人即將死去,他卻似乎無計可施。在這個片刻,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可能出於安慰,或者神性的啟示,蘇瑟蘭將手放到了這個人身上,就只是靜靜地放著,靜靜地為這個人待在這裡。
神奇的事情就發生在這個片刻。在某個當下,蘇瑟蘭感覺到好像一切安靜了下來,一股無盡的暖流流經著他,以及眼前的這個人。這股暖流打開了他的心,無盡的慈悲就這樣綿亙著、流動著。那個片刻,無盡的愛湧現了出來。
個案結束後一段時間,這個人走了,據這個人的家屬所說,「他走得很安詳,好像在和平中過世。」
這次個案,是蘇瑟蘭第一次經驗到在生命動能取向頭薦骨(biodynamic craniosacral therapy, BCST)中被稱為長潮(the Long Tide)的範疇。這次經驗似乎給了蘇瑟蘭某種神祕的啟示,這次個案的經驗讓蘇瑟蘭發現,似乎存在著比以往他所意會到的顱薦椎律動更廣泛、整體、全面的脈動。
蘇瑟蘭在人生最後的十年,都在試著理解與認識這一塊在當時仍是完全陌生的領域:生命動能取向(biodynamical orientation)。

生命動能取向頭薦骨(BCST)的核心是整體性(holistic)。這種整體性從我們受精的那一刻開始,就被寫入整個系統中。受精的那一刻,-以一種比較詩意的方式來說-神性與物質交會,親代的基因與性靈(spirit)交會。新生命於焉誕生。
BCST的看法是,在受精的那一刻,受精卵會像被點火一樣地閃耀出光芒。這道光芒是維繫每個生命一生的生命動能(biodynamical potency,以下簡稱勢能)進入一個新生命的瞬間。
在這個領域研究的執行師發現,勢能具有三種特性,並終其一生不間斷地運作著這三種特性:
  1. 維繫準則 ordering:架構的發展原則,比如說胚胎發展的順序、各個內臟的位置與功能...等。
  2. 保護 protecting:勢能會在外力進入系統中時將其消解。當外力過於強烈,以至於無法完全消解時,勢能會轉而將外力凝縮在一處,而勢能本身則會變得稠密、低活力。這時候的勢能,被稱為遲滯勢能(inertial potency)。
  3. 療癒 healing:遲滯的勢能在有他人以適當的臨在、精準的辨別力來廣泛、敞開地支持系統時,勢能的特性就會從遲滯逐漸活躍起來。這時候,療癒會自行展開、發生。深刻的療癒會發生在靜定(stillness)之中。
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後,BCST 取向的執行師得以支持勢能的開展、辨識勢能想要去何處工作,以及護持著一個可供勢能開展自身工作的場域。一名有足夠訓練的執行師,能夠感知到勢能的活動-那種是生命的基本的二極脈動(fundamental bipolar impulse),規律而穩定。
BCST 是一個有別於正規醫療的工作模式。這個取向的執行師並不是治療中的主導者,也不是執行師預先判定一名個案的治療流程怎麼設計。相反的,這個取向的執行師真正在做的,都是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包含:
  • 確保自己的中立與臨在足夠
  • 確保調頻的工作是準確的(調頻orientation是另一個複雜而又簡易的意念設定 (mind-set))
  • 確保自己所開展的場域足夠開展
  • 確保自己對所有層面的開展都有基本而足夠的理解
  • 確保自己能不介入系統自行工作
在這個取向裡,系統本身就具備了一切療癒所需的特性與要素。療癒不只是疾病的不在,而是勢能能夠清晰、完整、和諧地全然展現自己。在個案中,我們也常常可以發現,一個勢能更加清晰、對稱而有力的展現的人,他往往也會主述更完整、更清晰等感覺,並且常會伴隨不同層面的開展,比如心智的慣性、人格的緊縮、出生的創傷,或者心靈的傷,等等等等。
這個取向會認為,療癒並不是不在,只是變得模糊或受到限制。BCST這個取向對治療師最大的挑戰是,治療師要放掉所有的預設-但不是放掉經驗或判斷,這兩者都是很重要的一部份。這裡指的「放掉預設」,單純只是在說治療師抱持的初學者之心-讓系統來告訴治療師他需要什麼協助。
換句話講,治療師要能夠讓他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感、渴望飄掉的傾向等等的「路障」在整個過程中讓出道路來,並在「單純而寂靜的觀照」和「頭腦和經驗的判準」這兩者之間順暢無礙地切換。
從表面上來看,BCST 取向的執行師就只是單純把手放在一個人身上。可是實際上,無論是在個案中讓出道來、準確而謙虛地只是傾聽系統展現,或者辨別現在是什麼階段的工作在開展,都會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
這個取向的領域看似簡單,其實複雜。

在這個取向中,特別被側重的面向有幾個:
  • 資源 resources
  • 中線 midlines-生命中的對焦基準
  • 療癒步驟 healing processes
  • 兩個不同脈動週期與幅度的潮汐-中潮與長潮
  • 動態靜止 Dynamic Stillness-一切的基礎地
  • 涵容的空間 holding environment
  • 執行師的辨別與定位 the practitioner's identification and orientation
  • 元呼吸(或原生呼吸) primary respiration
  • 胚胎的發展順序
  • 典範移轉至整體 holistic shift
  • 靜止 stillness
  • 本質性的療癒歷程 inherent treatment plan / protocol
  • 臨在 presence
雖然隨著個案經驗漸多,我學習的內容也漸趨複雜。不過在給予這樣的個案時,我往往經驗到的是一個簡單的發現:那些破碎的、分離的、不穩定的、痛苦的、失連的、焦慮的,或者碎成一片一片的感覺,往往會出現在與整體的關係變得模糊時出現。這些生命中的傷與苦痛,意味著分裂出現在我們生命裡。
當一個護持者為我們全然的臨在時,每一個人都有重新展現整體的可能性。整體並不是不見,只是整體變得模糊。那就好像我們只看著海面上的波浪時,波浪總是一道一道的;然而,當我們沉潛入海,整體性就在那裏。
在生命的最深處有靜定,永遠沒有消失,也沒有離去。我覺得,這或許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份大禮-我們可以超越傷,不是只是聚焦於病痛與苦難上,而是看到傷的背後資源一直都在。而在最深處,我們會見證生命的本質。
某種程度上,BCST 已經超越了傳統對於療癒的認知,進入了修行的領域中。
這是我們所認識的BCST。
PS. 對BCST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生命動能頭薦骨北美分會 BCTA/NA ;對我的個案有興趣的話,歡迎預約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大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靜坐有一個很常出現的動作,是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在內丹道裡,被稱作收攝三光:把散出去的能量收攝回來。 視覺正常的人通常會非常傾向透過視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主要認知,描述世界的方式也容易以視覺為出發點。 白話點講,就是視覺被關閉時,我通常會直接開始經驗到其他比較細微的、沒那麼容易留意到的感官知覺。
在讀施泰納(Rudlof Steiner,華德福的創始人)在這本書裡講述腦神經系統的內容時,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現。這篇文章便是用來記錄與整理這些新的想法。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靜坐有一個很常出現的動作,是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在內丹道裡,被稱作收攝三光:把散出去的能量收攝回來。 視覺正常的人通常會非常傾向透過視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主要認知,描述世界的方式也容易以視覺為出發點。 白話點講,就是視覺被關閉時,我通常會直接開始經驗到其他比較細微的、沒那麼容易留意到的感官知覺。
在讀施泰納(Rudlof Steiner,華德福的創始人)在這本書裡講述腦神經系統的內容時,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現。這篇文章便是用來記錄與整理這些新的想法。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身心學的由來與歷史、基本理念以及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身心學的核心理念、臺灣身心學的發展和身心學學派的介紹。此外,也介紹了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的創辦人與理念、課程內容等。
Thumbnail
生命的展現,在於身、心、靈三者的平衡。當我們將身體視為靈魂的容器,能夠驅動有形的身軀,便是無形的身心能量。就像物質與能量的交流與互動,我們體內的心智運動,藉助肉體展現出生命的本質。在這個宏觀的物質世界中,我們知道宇宙的秩序依照傳統物理學的方式運作,即所有能量由高狀態流動到低狀態,最終達到平衡。
Thumbnail
在紛擾繁雜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對於心靈的寧靜與內在平衡的追求從未停止。頌缽療法,這門古老的修煉方式,正逐漸被現代人重新發掘與重視。當神秘的音波從頌缽中緩緩流出,它不僅是撼動空氣的聲音,更像是觸及心靈深處的魔法。本篇部落格將帶你走進頌缽療法實踐者的內心世界,分享他們經歷的轉變故事
Thumbnail
本文展示轉世理論與科學研究相關證據,探討了科學家伊恩·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成果。本文討論了轉世中的細節以及現象與神祕學的相關聯。文章提及史蒂文森博士研究案例、胎記和轉世間的聯繫等相關證據,以及其他科學家如彼得-拉姆斯特的研究案例。科學界對此現象存疑,但相關證據和研究成果仍值得關注。
輪回轉世是我們要理解的最重要觀念之一,透過它人類得以進化,不只是肉體上的,也包括 形而上的部分。這裡有個簡潔的例子說明轉世,有些人喜歡稱為業力(Karma)。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如何能幫助我們平衡海底輪的能量呢? 一起來看看平衡海底輪/足少陰腎經/腎上腺的負芳對策😊
Thumbnail
在現代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身心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整骨作為一種綜合了中醫學、推拿及整骨療法的療法,不僅關注身體的調理,更在其中蘊含著對靈魂的深刻理解。 台灣各地,如台中、台北、新竹、竹北等城市,整骨成為人們追求身心平衡的選擇。整骨的師傅們,通過獨特的手法和技術,以推拿及整骨的方式幫助人們紓解疲勞
Thumbnail
脈輪療癒是一個深度探索自己身體和內在世界的過程。脈輪(Chakra)是我們能量體的根基,主要有七個脈輪,每個脈輪都是一道能量門,各自的振動頻率及活躍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身心靈狀況,並影響著相對應的器官健康。通過療癒脈輪,可以釋放內在的創傷、平衡能量流動,並增強自我意識,達到身心靈的和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身心學的由來與歷史、基本理念以及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身心學的核心理念、臺灣身心學的發展和身心學學派的介紹。此外,也介紹了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的創辦人與理念、課程內容等。
Thumbnail
生命的展現,在於身、心、靈三者的平衡。當我們將身體視為靈魂的容器,能夠驅動有形的身軀,便是無形的身心能量。就像物質與能量的交流與互動,我們體內的心智運動,藉助肉體展現出生命的本質。在這個宏觀的物質世界中,我們知道宇宙的秩序依照傳統物理學的方式運作,即所有能量由高狀態流動到低狀態,最終達到平衡。
Thumbnail
在紛擾繁雜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對於心靈的寧靜與內在平衡的追求從未停止。頌缽療法,這門古老的修煉方式,正逐漸被現代人重新發掘與重視。當神秘的音波從頌缽中緩緩流出,它不僅是撼動空氣的聲音,更像是觸及心靈深處的魔法。本篇部落格將帶你走進頌缽療法實踐者的內心世界,分享他們經歷的轉變故事
Thumbnail
本文展示轉世理論與科學研究相關證據,探討了科學家伊恩·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成果。本文討論了轉世中的細節以及現象與神祕學的相關聯。文章提及史蒂文森博士研究案例、胎記和轉世間的聯繫等相關證據,以及其他科學家如彼得-拉姆斯特的研究案例。科學界對此現象存疑,但相關證據和研究成果仍值得關注。
輪回轉世是我們要理解的最重要觀念之一,透過它人類得以進化,不只是肉體上的,也包括 形而上的部分。這裡有個簡潔的例子說明轉世,有些人喜歡稱為業力(Karma)。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如何能幫助我們平衡海底輪的能量呢? 一起來看看平衡海底輪/足少陰腎經/腎上腺的負芳對策😊
Thumbnail
在現代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身心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整骨作為一種綜合了中醫學、推拿及整骨療法的療法,不僅關注身體的調理,更在其中蘊含著對靈魂的深刻理解。 台灣各地,如台中、台北、新竹、竹北等城市,整骨成為人們追求身心平衡的選擇。整骨的師傅們,通過獨特的手法和技術,以推拿及整骨的方式幫助人們紓解疲勞
Thumbnail
脈輪療癒是一個深度探索自己身體和內在世界的過程。脈輪(Chakra)是我們能量體的根基,主要有七個脈輪,每個脈輪都是一道能量門,各自的振動頻率及活躍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身心靈狀況,並影響著相對應的器官健康。通過療癒脈輪,可以釋放內在的創傷、平衡能量流動,並增強自我意識,達到身心靈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