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非洲媽媽帶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雖說每個國家的教養方式,或多或少會受其文化與環境所影響,也會深受其不同的傳統價值而有所不同;但教養裡的大人,卻可能因其個性、教育、態度、養成,乃至於個人智慧,而展現出不同於所謂刻板印象中的氣度,跳脫所謂地域性教養印象,如刻板印象中的「亞洲媽媽」:日本媽媽、台灣媽媽、新加坡媽媽,或所謂我們並不熟悉的「非洲媽媽」等。
不同國度裡的教養有其文化之差異;但我始終相信也以為,從容、優雅與智慧,不因地區與文化而有所差異。
剛到西非洲奈及利亞的大城拉哥斯市不久,我們因新舊房屋的銜接空窗期,得尋找短租公寓或飯店落腳,於是我和先生去看了幾處選項。
一天我們來到一處地點佳的短租公寓,車子開進庭院,看到一棟小型公寓住宅群,走進門廳,發現整棟皆為公寓型出租房。我們詢問是否有門房,一位身上綁著襁褓中的幼童婦人,從一樓屋子徐徐走出。
若你喜歡這篇 一起看見不同世界 出版專題(方格子版面改版,日後會將文章歸入專題)內容,歡迎點擊右上方的「愛心」,也歡迎按下文章下方的「綠色拍手」,更歡迎追蹤此專題與頁面,以及閱讀更多其他專題文章~
其他出版專題:轉角即是南北半球 臉書專頁:陳之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4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80會員
36內容數
朋友笑稱,我家是酷熱極冷地都待過,搬遷澳洲前,又有朋友說,你們五大洲都去了。最初想以澳洲為專題,以為南北半球就在轉角處;去年再度重返非洲,遷移旅居、東瞧西看、多元多樣已然是我一直以來的日常。專題暫以橫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類觀察、行旅生活、藝術文化、在地研究、跨洲觀點等為主,也包括生活的其他面向與各式札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之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住北歐時,我總有許多機會看到所謂的「人性化」事物,連在極地旅行時也不例外。那年,我們再度來到北極圈,想要一圓哈士奇犬雪橇夢。 三小時的雪橇之旅,多數的犬隻就像是孩子,隨時隨地就來爭寵,迫不及待要人家的關懷、擁抱。幾小時的極地犬之旅,我們竟能從不同的犬隻中,看出每隻都有著鮮明而不同的性格。
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父母的期待,而成為什麼;也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父母的逼迫,而必須成為什麼;更有些時候,孩子是因為家族的傳統壓力,而別無選擇的必須成就什麼。 我的驚訝與驚喜,莫過於來自我從未要求她們一定要成為什麼,或要去成就什麼。
我不時想著,孩子「有樣學樣」本就是天性使然,當我們很自然地、沒有刻意要去教他們什麼的時候,孩子其實已經好認真的聽進去了,把大人的一番道理看得這麼的言之成理而身體力行。 那天不是在上自然課,也不是栽種課,只是我隨手看到落地生根的植物,忍不住跟孩子分享了一小下,孩子就如此開心的要去推而廣之了。
同事的「胡蘿蔔與棒子」理論,應該是指一種驅動人們做事的方式,胡蘿蔔是誘因,棒子是驅使。 許多人以為「胡蘿蔔與棒子」是一種極佳的管理與互動方式,甚至是一種足以「激勵人心」的模式,尤其是用在不同的階級與文化上。我卻從不這麼認為,更打從心底否定這樣的見解,尤其是在教養的觀念裡。
14歲的中學生自願前往消防局當志工?16歲的在校生,樂意在難得的暑假挪出時光,去學習當消防員,肩負保家衛國的重責?為什麼暑假不用去上暑輔?沒選擇去玩樂或在家耍廢?為什麼母親會為他的選擇而引以為榮? 故事離我們的日常與職場想像或有距離,卻可以爲我們對青春的生活與選項,帶來些許截然不同的思考與反芻。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住北歐時,我總有許多機會看到所謂的「人性化」事物,連在極地旅行時也不例外。那年,我們再度來到北極圈,想要一圓哈士奇犬雪橇夢。 三小時的雪橇之旅,多數的犬隻就像是孩子,隨時隨地就來爭寵,迫不及待要人家的關懷、擁抱。幾小時的極地犬之旅,我們竟能從不同的犬隻中,看出每隻都有著鮮明而不同的性格。
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父母的期待,而成為什麼;也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父母的逼迫,而必須成為什麼;更有些時候,孩子是因為家族的傳統壓力,而別無選擇的必須成就什麼。 我的驚訝與驚喜,莫過於來自我從未要求她們一定要成為什麼,或要去成就什麼。
我不時想著,孩子「有樣學樣」本就是天性使然,當我們很自然地、沒有刻意要去教他們什麼的時候,孩子其實已經好認真的聽進去了,把大人的一番道理看得這麼的言之成理而身體力行。 那天不是在上自然課,也不是栽種課,只是我隨手看到落地生根的植物,忍不住跟孩子分享了一小下,孩子就如此開心的要去推而廣之了。
同事的「胡蘿蔔與棒子」理論,應該是指一種驅動人們做事的方式,胡蘿蔔是誘因,棒子是驅使。 許多人以為「胡蘿蔔與棒子」是一種極佳的管理與互動方式,甚至是一種足以「激勵人心」的模式,尤其是用在不同的階級與文化上。我卻從不這麼認為,更打從心底否定這樣的見解,尤其是在教養的觀念裡。
14歲的中學生自願前往消防局當志工?16歲的在校生,樂意在難得的暑假挪出時光,去學習當消防員,肩負保家衛國的重責?為什麼暑假不用去上暑輔?沒選擇去玩樂或在家耍廢?為什麼母親會為他的選擇而引以為榮? 故事離我們的日常與職場想像或有距離,卻可以爲我們對青春的生活與選項,帶來些許截然不同的思考與反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提到麵包樹,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桑科波羅蜜屬的木本常綠喬木---台灣麵包樹(Artocarpus altilis)。其實還有一些來自木棉科猴麵包樹屬大型落葉喬木品種,他們來自遙遠的地方,樣子古怪,名稱前多了一個“猴”字,命名猴麵包樹(Adansonia grandidieri)。
Thumbnail
這株帶刺的植物是什麼品種,在網上相關的資訊少,經過詳細了解,才知道它名為非洲霸王樹。它有「散尾葵」別名,覺得是葵樹。有人猜它是仙人掌。到底是什麼植物?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Thumbnail
一個電玩宅男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 自從接了朝露治療社區的課之後,我遇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人事物,雖然受到了藥癮與慢性病的折磨,再加上多元性別的身份,確實很容易被貼上標籤。 但為什麼要在意這些事情?不都就是人嘛,只要經過相處,大家也都很願意在課堂上學習與聊天,雖然上課大家都很愛聊天就是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從阿魯沙Airbnb出發,返回奈洛比的過程,描述了搭乘巴士的趣事、住宿的經歷和當地美食的享受。作者分享了與朋友們的旅途中的甜酸苦辣,包括交通問題、住宿升級的驚喜,以及體驗當地市集的探險。結尾提到將舉辦分享會,讓讀者更深入瞭解非洲的旅遊經歷和小知識。旅程滿是珍貴回憶,值得一讀!
Thumbnail
抵達Fulham僱主家打工度假生活,適應異國生活和照顧三個小朋友的點點滴滴。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對於各種法國生活文化的觀察與理解,包括家庭教育、餐桌文化等。這篇文章敘述了我在英國倫敦打工度假的生活點滴。
前言 小外孫回來這幾天,對養兒,育兒,以及與幼兒相處等都有了極為新奇和深刻的領悟和感受。 自己有孩子時,因為我在花蓮上班,因此大概都是內子在照顧和教育,內子有時會提到當時的狀況,因為三個孩子年紀相隔不遠,因此她常會提到如何把三個孩子叫起來,匆忙的用過餐,然後把小的送去奶媽家,再送兩個大的去上課;
Thumbnail
摩梭人不論兒子或是女兒,在婚前或婚後,都是一直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這樣的家庭結構和一般的父系家庭或是其他類型的母系社會都是非常不同的。那麼這樣的家庭結構如何產生下一代呢?這就有賴「走婚」文化,也就是互有好感的男女雙方在夜間於女方的「花房」會面,白天男方再回到自己母親家中,擔任舅舅的角色。
Thumbnail
在尼國,尼國人對禮貌有著自己的理解,並展現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然而,對禮貌的認知卻因個人觀念、社會階級觀和外國人地位而有所不同。本文探討在尼國的禮儀和對禮貌的看法,從個人角度出發,試圖找到真正的禮儀和尊重在哪裡。相關主題包括尼國人的問候禮儀、稱呼方式、階級觀念、外在儀式與內心尊重的對比等。
Thumbnail
你可以想像有人居住在豪華地段,身穿名牌服飾,家裡還有司機、保母、管家,小孩也就讀昂貴的私立學校,但是家裡卻像年久失修,不僅地毯破爛,廚房也非常老舊,如此違和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人類學家,她描述自己與丈夫搬到滿街都是富豪的紐約上東區所受到
Thumbnail
前陣子有一則關於斯里蘭卡虐待大象的新聞,大象被迫參加遊行走了十幾天,當大象卸下華服那一刻其皮包骨的身形令人不捨。亞洲象從有歷史記載開始,大都被訓化成載人、載物工具,三國演義中的南蠻王孟獲更是訓練了一支象兵部隊,所向披靡。到過東南亞旅遊的人一定騎過大象吧,尼泊爾、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也都有騎大象的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提到麵包樹,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桑科波羅蜜屬的木本常綠喬木---台灣麵包樹(Artocarpus altilis)。其實還有一些來自木棉科猴麵包樹屬大型落葉喬木品種,他們來自遙遠的地方,樣子古怪,名稱前多了一個“猴”字,命名猴麵包樹(Adansonia grandidieri)。
Thumbnail
這株帶刺的植物是什麼品種,在網上相關的資訊少,經過詳細了解,才知道它名為非洲霸王樹。它有「散尾葵」別名,覺得是葵樹。有人猜它是仙人掌。到底是什麼植物?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Thumbnail
一個電玩宅男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 自從接了朝露治療社區的課之後,我遇到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人事物,雖然受到了藥癮與慢性病的折磨,再加上多元性別的身份,確實很容易被貼上標籤。 但為什麼要在意這些事情?不都就是人嘛,只要經過相處,大家也都很願意在課堂上學習與聊天,雖然上課大家都很愛聊天就是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從阿魯沙Airbnb出發,返回奈洛比的過程,描述了搭乘巴士的趣事、住宿的經歷和當地美食的享受。作者分享了與朋友們的旅途中的甜酸苦辣,包括交通問題、住宿升級的驚喜,以及體驗當地市集的探險。結尾提到將舉辦分享會,讓讀者更深入瞭解非洲的旅遊經歷和小知識。旅程滿是珍貴回憶,值得一讀!
Thumbnail
抵達Fulham僱主家打工度假生活,適應異國生活和照顧三個小朋友的點點滴滴。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對於各種法國生活文化的觀察與理解,包括家庭教育、餐桌文化等。這篇文章敘述了我在英國倫敦打工度假的生活點滴。
前言 小外孫回來這幾天,對養兒,育兒,以及與幼兒相處等都有了極為新奇和深刻的領悟和感受。 自己有孩子時,因為我在花蓮上班,因此大概都是內子在照顧和教育,內子有時會提到當時的狀況,因為三個孩子年紀相隔不遠,因此她常會提到如何把三個孩子叫起來,匆忙的用過餐,然後把小的送去奶媽家,再送兩個大的去上課;
Thumbnail
摩梭人不論兒子或是女兒,在婚前或婚後,都是一直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這樣的家庭結構和一般的父系家庭或是其他類型的母系社會都是非常不同的。那麼這樣的家庭結構如何產生下一代呢?這就有賴「走婚」文化,也就是互有好感的男女雙方在夜間於女方的「花房」會面,白天男方再回到自己母親家中,擔任舅舅的角色。
Thumbnail
在尼國,尼國人對禮貌有著自己的理解,並展現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然而,對禮貌的認知卻因個人觀念、社會階級觀和外國人地位而有所不同。本文探討在尼國的禮儀和對禮貌的看法,從個人角度出發,試圖找到真正的禮儀和尊重在哪裡。相關主題包括尼國人的問候禮儀、稱呼方式、階級觀念、外在儀式與內心尊重的對比等。
Thumbnail
你可以想像有人居住在豪華地段,身穿名牌服飾,家裡還有司機、保母、管家,小孩也就讀昂貴的私立學校,但是家裡卻像年久失修,不僅地毯破爛,廚房也非常老舊,如此違和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人類學家,她描述自己與丈夫搬到滿街都是富豪的紐約上東區所受到
Thumbnail
前陣子有一則關於斯里蘭卡虐待大象的新聞,大象被迫參加遊行走了十幾天,當大象卸下華服那一刻其皮包骨的身形令人不捨。亞洲象從有歷史記載開始,大都被訓化成載人、載物工具,三國演義中的南蠻王孟獲更是訓練了一支象兵部隊,所向披靡。到過東南亞旅遊的人一定騎過大象吧,尼泊爾、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也都有騎大象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