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ra 最受歡迎線上課「學習如何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推薦課程摘要


我上過很多國外 MOOCs 課程,雖然都很精彩,但能堅持到最後的其實並不多。

不過在 Coursera 上,由奧克蘭大學教授芭芭拉· 歐克莉 (Barbara Oaklry) 主講的「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這門課程,倒是讓我迫不急待地想從頭到尾看完所有內容, 而且還意猶未盡地想要學習更多相關知識,推薦您也來上這一門課程!

還沒開始上課前,可以先聽一聽 Barbara 在 TED 的演講 (可自行切換字幕為英文或中文):

說實話,從技術角度來看,這門課程的視頻製作得並不完美,和許多標榜高大上的 「精品課程」 比起來,甚至可說是有點粗糙,但卻一點也無損於這門課程的價值, 學員根本不會在意這些枝微末節,對我來說,反而還覺得特別樸實純真呢!

raw-image

今天就和各位來聊聊我在 Coursera 上的這門最受歡迎線上課「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所學習到的心得與感想吧!

學習如何學習

怎麼樣的學習最有效? Barbara 教授在這門課程中從大腦的運作中解密,打破一般人認為「增強專注力」的想法,其實一直拼命三郎式的讀書不見得有用,反而是要鬆緊交錯,學習效果更好。也就是說,偶爾放空或休息一下,其實是很重要的。

這門課提到的學習方法之所以這麼有說服力,是因為 Barbara 教授就是以自己的經驗為例,他在小學至高中時期數理極差,數學不及格,讓她困擾不已,因此後來只好專攻語文,逃避數理科,大學念的是斯拉夫語文系,到了現在成了腦神經專家和工程學系的教授..... 這樣的學習歷程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什麼因素改變了她?

在這門課程中所提到的各種學習方法,就是解答。

其實,從現在流行的話語來說,Barbara 就是典型的 “跨領域人才”,但前提是,必須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在不同的學科之前,任意切換大腦的學習模式,游刃有餘。

在這門課程中,她以神經科學中的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蕃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專注模式(focus mode)、 發散模式(diffuse mode)、神經元(neuron) ...... 等專業用詞解釋大腦奧秘後,得到的結論,其實非常容易應用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可以簡單又有效地操作,進而增強自己的學習力,。

Barbara 說明,人類的大腦需要在專注和放鬆的兩種模式間轉換,學習效果最好,放鬆能讓大腦走出新的路徑、到達新的地點,這正是創意、 解答的來源。

西方人專注力 15 分鐘、東方人為 25 分鐘?

課程中也提到非常實用的時間管理的工具:蕃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Pomodoro 是義大利文的番茄,發明者以蕃茄鐘形狀的計時器設定 25 分鐘工作、5 分鐘休息的節奏,就可以有效運用時間。 歐克莉教授推薦學員用蕃茄鐘工作法進行學習過程的自我管理。 她強調她是西方人,可能只能專注一件事 15 分鐘,東方人專注力較好,或許可以花 25 分鐘,這個科學根據來自於哪裡我不知道,但課程中的說明重點是,學習必須要在專注及發散兩種模式轉換,效果才會比較好。

她說了自己從小數理不好的故事:因為父親是空軍,小時候到處搬家,7歲時搬到很遠的地方,當地同學的數理程度超過她很多, 讓她感覺自己是那種沒有數學天份的人,一路不及格到高中;她告訴父親她想學語言,家裡沒錢讓她上大學, 她就入伍 ,由國家付學費。 最後她拿到斯拉夫語文學系學位,畢業後擔任俄文翻譯,派駐到美國陸軍通訊科服役,參加電子訓練課程成為通訊排排長。

軍隊中很多西點軍校畢業的優秀工程師,當時 26 歲的歐克莉思考:如果不學數理科學這些現代社會快速發展中的學科,根本無法有好的工作機會,於是開始用學俄語的本領重新學數理科學,發現竟然這樣的方式真的行得通!

於是他就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整理成了這門課程。

他在課程中也提到,每天學一點,有助於建立系統知識的記憶組塊(chunk),指的是一組以意義結合起來的模組。 「學習就像做大蛋糕,」歐克莉又比喻,很多材料要齊備,蛋糕基礎穩,才能一層層往上疊。 如果不是每天固定學,而是拖到最後一分鐘才來學,無法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形成長期記憶與能力。

結語

我從 Coursera 的這門「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線上課程,在一段段製作和剪輯非常不完美的視頻中,真的感受到一位真正的教育家滿滿的愛 ;但也可以從規劃非常嚴謹與非常豐富的課程內容中,感覺到這些知識和技巧,我真的能夠應用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非常的具體與實用。

前陣子我在許多課程與演講的最後,都以這一段話做為結語:

「教育的本質是「愛」;培訓的本質為「用」。
因為愛,我們包容所有不完美;
要實用,我們才能接近更完美。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答案,但這段話引起了讀者和學員很大的迴響,也正是我二十幾年來游走在教育和培訓領域的深刻領悟。 在Barbara 的「學習如何學習」這門課程中,我的最大心得就是,這才是一門有靈魂的課程該有的模樣!

--- 與所有教育培訓工作者共勉之。

一起上課去!Coursera | 學習如何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ANG CHUN-MIN-avatar-img
2025/04/14
Coursera官方價格大約3折的升級方案,親測有用,可以領證書。 https://shopee.tw/product/6168278/17331615329/
avatar-img
未來的學習 X 學習的未來
51會員
68內容數
[未來的學習 X 學習的未來] 專注探討學習科技 (EdTech) 與生成式 AI 的相關主題與創新應用,內容包括:最新國際趨勢、專欄文章、推薦課程、實務案例、研究報告、工作花絮、電子書下載、Podcast、工具軟體....等。
2025/04/26
未來十年,具備 STEM 素養的工作者將毫無疑問地主導全球人才市場。STEM 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學科知識傳授,其所強調的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協作溝通與創新實作,正是邁向 21 世紀未來人才的基本能力。當 STEM 教育遇上生成式 AI,將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2025/04/26
未來十年,具備 STEM 素養的工作者將毫無疑問地主導全球人才市場。STEM 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學科知識傳授,其所強調的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協作溝通與創新實作,正是邁向 21 世紀未來人才的基本能力。當 STEM 教育遇上生成式 AI,將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2025/04/03
K12 覆蓋了一個人從 6 歲至 18 歲左右約十幾年的生涯,可說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想一想,我們的人生中有多少年少輕狂、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都發生在校園裡?生成式 AI 和學習科技 EdTech 為全球 K12 教育帶來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4/03
K12 覆蓋了一個人從 6 歲至 18 歲左右約十幾年的生涯,可說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想一想,我們的人生中有多少年少輕狂、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都發生在校園裡?生成式 AI 和學習科技 EdTech 為全球 K12 教育帶來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3/20
Nvidia 前幾天發表的 GTC 2025 是全球關注的 AI 大會,Jensen 黃仁勳先生的 Keynote Speech 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但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沒能撐完 2 個多小時的直播....不過我們可以用 2 分鐘,以 AI 直接暴力展開所有的知識點,找時間再來慢慢消化吸收...
Thumbnail
2025/03/20
Nvidia 前幾天發表的 GTC 2025 是全球關注的 AI 大會,Jensen 黃仁勳先生的 Keynote Speech 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但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沒能撐完 2 個多小時的直播....不過我們可以用 2 分鐘,以 AI 直接暴力展開所有的知識點,找時間再來慢慢消化吸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曾經想過,學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嗎?🙃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發揮大腦的最大潛力,讓學習不再是枯燥的工作,而是一場充滿樂趣的旅行。😘
Thumbnail
你曾經想過,學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嗎?🙃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發揮大腦的最大潛力,讓學習不再是枯燥的工作,而是一場充滿樂趣的旅行。😘
Thumbnail
--長耳兔好書導讀《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 昨晚幸運地沒有錯過 學姊carol 的線上新書,快速與你分享。   不久前有幸參與金石堂講座,就從現場感受到學姊carol的輕快與熱情非常具渲染力,無怪乎擁有一票鐵粉~忍不住擠出時間上線重溫其智慧結晶(與美麗!)    線上兩三百人不單單是社會
Thumbnail
--長耳兔好書導讀《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 昨晚幸運地沒有錯過 學姊carol 的線上新書,快速與你分享。   不久前有幸參與金石堂講座,就從現場感受到學姊carol的輕快與熱情非常具渲染力,無怪乎擁有一票鐵粉~忍不住擠出時間上線重溫其智慧結晶(與美麗!)    線上兩三百人不單單是社會
Thumbnail
喜歡吸收新知的我,看似持續學習,但真的有學進去嗎? 在正式學習 Coursera 經典線上課《Learning how to learn》,這門全球近 350 萬人註冊的課,我反思了學習方式。
Thumbnail
喜歡吸收新知的我,看似持續學習,但真的有學進去嗎? 在正式學習 Coursera 經典線上課《Learning how to learn》,這門全球近 350 萬人註冊的課,我反思了學習方式。
Thumbnail
分享 Mr. S 參加歐陽Talk書秀,關於《超強記憶學習法》的讀書會心得
Thumbnail
分享 Mr. S 參加歐陽Talk書秀,關於《超強記憶學習法》的讀書會心得
Thumbnail
近期在上網課 題目就簡單純粹「如何學習」 !什麼?都長大成人了!又有學位了!還不懂學習麼! 你有這反應嗎? 這是一個平台上的大學課程 來自美國 主要有兩位教授:系統工程及腦神經工程 看著教授的類型,這學科好像不是很簡單吧! 且其中一位是腦科學之深度學習研究的前沿還具有相當權威性⋯ 如何學習! Lea
Thumbnail
近期在上網課 題目就簡單純粹「如何學習」 !什麼?都長大成人了!又有學位了!還不懂學習麼! 你有這反應嗎? 這是一個平台上的大學課程 來自美國 主要有兩位教授:系統工程及腦神經工程 看著教授的類型,這學科好像不是很簡單吧! 且其中一位是腦科學之深度學習研究的前沿還具有相當權威性⋯ 如何學習! Lea
Thumbnail
作為本來抗拒Self Help內容的人,最大困難是踏出第一步嘗試,有種揮之不去的質疑和戒心,忍不住思考那些人生建議的不足或負面影響。有趣的是,或正因如此,我吸收的建議簡單而且有限,專注將它們融入生活。那是不斷實驗、調整、設計的過程,在此希望分享一些經驗和教訓。
Thumbnail
作為本來抗拒Self Help內容的人,最大困難是踏出第一步嘗試,有種揮之不去的質疑和戒心,忍不住思考那些人生建議的不足或負面影響。有趣的是,或正因如此,我吸收的建議簡單而且有限,專注將它們融入生活。那是不斷實驗、調整、設計的過程,在此希望分享一些經驗和教訓。
Thumbnail
我上過很多國外 MOOCs 課程,雖然都很精彩,但能堅持到最後的其實並不多。從 Coursera 的這門「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線上課程,在一段段製作和剪輯非常不完美的視頻中,真的感受到一位真正的教育家滿滿的愛....
Thumbnail
我上過很多國外 MOOCs 課程,雖然都很精彩,但能堅持到最後的其實並不多。從 Coursera 的這門「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線上課程,在一段段製作和剪輯非常不完美的視頻中,真的感受到一位真正的教育家滿滿的愛....
Thumbnail
[內容介紹]  ★國立交通大學 熱門線上課程「學會學:學習之道」指定閱讀   ★Amazon 書店 綜合榜長銷書‧學習與成長類分類榜前五名   重新訓練你的大腦,看見你自己如何思考,   你一定能把數理學好。   你不是沒有天分,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學習!   書分以下幾部:
Thumbnail
[內容介紹]  ★國立交通大學 熱門線上課程「學會學:學習之道」指定閱讀   ★Amazon 書店 綜合榜長銷書‧學習與成長類分類榜前五名   重新訓練你的大腦,看見你自己如何思考,   你一定能把數理學好。   你不是沒有天分,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學習!   書分以下幾部:
Thumbnail
今天要大大的抒發一下我對教育方面的User Experience(UX)的感想。以前我有從使用者的角度發表過一篇UI/UX之死,直到今天我從一個外人的角度還是對設計有各種意見(誤解),最近透過Coursera更是有全新的體悟。
Thumbnail
今天要大大的抒發一下我對教育方面的User Experience(UX)的感想。以前我有從使用者的角度發表過一篇UI/UX之死,直到今天我從一個外人的角度還是對設計有各種意見(誤解),最近透過Coursera更是有全新的體悟。
Thumbnail
推薦「大腦喜歡這樣學 A Mind for Numbers」! 有聽過這麼好的事嗎?讀了一本書就能增進學習效率、不拖延,還能提高記憶力? 「認識自己的大腦,找到正確的思考路徑,就能專注、不拖延,提高記憶力,學會如何學習。」
Thumbnail
推薦「大腦喜歡這樣學 A Mind for Numbers」! 有聽過這麼好的事嗎?讀了一本書就能增進學習效率、不拖延,還能提高記憶力? 「認識自己的大腦,找到正確的思考路徑,就能專注、不拖延,提高記憶力,學會如何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