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職涯怎麼選!四個可以默默觀察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團隊質量」長期正向發展

一個人的能力在怎麼強大,長期在一個負向文化體制下,也會漸漸成為他們的一部分,這就像孟母三遷的故事一樣,選對環境可能會比努力更加重要。舉例來說,同事雖然都不是冰雪聰明,但都很樂意學習新的設計知識和工具等,並且非常樂意分享生活經驗,長期下來,不管在能力甚至在情緒上都是一個正向的表現。畢竟設計的質量不是一朝一日能創造出來的,通常都是因為長時間的方法和經驗累積而成的,就像當大家看到蘋果的設計都會歎為觀止,但背後其實是一個龐大的設計和工程體系才能有如此的高質量產出,當有高質量的產出,相信未來大家在找工作甚至談薪水就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有「產品UX」心的熱血團隊

選擇大企業還是選擇新創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話題,尤其大企業向來都代表著穩定的安全牌。然而,在大企業中也是有許多不被重視的單位,甚至團隊根本沒有產品心,團隊的成立僅僅是為了符合最新趨勢或是高層指派而成立的,團隊的成員組成甚至根本沒有相關背景,這種事情相信在大家的產業難免都會有所遇到。對於剛加入的新手設計師更是一個糟糕的職場開端,會誤以為職場的環境原來都是這樣XD導致放棄職涯的念頭而轉換跑道。所以,在辨別是否加入團隊前,可以多透過面試時,詢問關於團隊對於部門人才培育的規劃以及為什麼自己會被選到來面試進而試探團隊的成熟度,甚至去思考面試官都是用哪些面向來做切入,有助於對於選擇的判斷。

raw-image



吃得到「大量用戶數據」

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做決策時,大多都是以感性切入開始,然而,現實上許多老闆反而更喜歡理性量化的數據來幫助佐證,所以設計師如果能在一個團隊中可以掌握使用者數據並且有機會善用,如此一來就能創造價值差異的機會,至少當你面試或是作品集展示時,能有更多數據洞察來輔佐設計,證明因為你的價值對於公司創造收益的關連性。另一方面來看,在產品跌代驗證過程中,有了用戶回饋數據也能助於UX推動產品,進而提高設計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至少做起來不會那麼不真實XD


超越「表現層」的鼓勵環境

設計師的發展前景,最直接會受限於主管、公司架構(是否有產品經理和設計團隊)、公司產品以及所屬產業。在這些條件限制下,使得設計師容易成為人人稱頌的美工,甚至設計出來的品質大多停留在用戶體驗要素中定義的表現層,也就是所謂的最表層。所以,不得不說在台灣要找到一個排除以上條件的機會真的不多。因此在選擇時,一個潛在判斷基準就是能否得到鼓勵犯錯的成長機會。對於設計師來說,被改圖就是一種痛苦的過程,然而,有時也是一種成長的禮物,畢竟被修改,有一定的成份是因為思考不夠縝密或是需求掌握度有落差,甚至自己無法對於做出來的設計辯駁與解釋。因此,如果能從中獲得設計評判和具體的回饋,往往在成長上就會有所進步,如此一來才能讓自己成為真正的設計「思」,漸漸就能掌握更多籌碼跳離不適合的環境。


小結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外在環境影響外,一切還是要回歸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到底是想做做寬做廣,如同產品經理般;還是想做深做透,當一個領域的專家,甚至當市場都沒有符合自己的需求時,要試著內部創業還是放下一切重拾書本都是一個開放的填空題,而不是選擇題喔!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小弟,陪你一起長大長肉🙏,想要定期收到有趣的內容,可以查看下面的部落格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yne老摳摳UX設計師的沙龍
12會員
15內容數
2022/01/21
一個UX設計師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設計思維的提升外,對於細節的掌握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尤其交付Wireframe和UI Flow時。一個系統化的自查表可以避免許多曾犯的錯誤ㄧ再發生,減少設計稿來回次數,也不用再穿防彈衣跟開發技術人員討論了。
Thumbnail
2022/01/21
一個UX設計師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設計思維的提升外,對於細節的掌握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尤其交付Wireframe和UI Flow時。一個系統化的自查表可以避免許多曾犯的錯誤ㄧ再發生,減少設計稿來回次數,也不用再穿防彈衣跟開發技術人員討論了。
Thumbnail
2022/01/20
從Material Design發表至今,Google的設計語言已經7歲了!然而,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人們的需求也從實用層面轉變到情感價值。因此,Google在2021年5月的開發者大會中推出最新的設計語言Material You,並特別強調其「個人化」使用者體驗。
Thumbnail
2022/01/20
從Material Design發表至今,Google的設計語言已經7歲了!然而,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人們的需求也從實用層面轉變到情感價值。因此,Google在2021年5月的開發者大會中推出最新的設計語言Material You,並特別強調其「個人化」使用者體驗。
Thumbnail
2022/01/19
在開發產品過程中,不難發現研發和設計團隊時常因各自所處的角度不同,使得在溝通來回上花了不少時間。所以小弟整理些過去常在工作場景下遇到的一些資訊技術的專有名詞,化解那些雞同鴨講的無效溝通。
Thumbnail
2022/01/19
在開發產品過程中,不難發現研發和設計團隊時常因各自所處的角度不同,使得在溝通來回上花了不少時間。所以小弟整理些過去常在工作場景下遇到的一些資訊技術的專有名詞,化解那些雞同鴨講的無效溝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昨天在整理想法的同時,找到幾個月前面試的心得感想,想著最近正好是畢業求職旺季,整理一下供有需要的人及未來的自己參考。(註:這份經驗可能比較適用於建築領域,僅自身經驗)
Thumbnail
  昨天在整理想法的同時,找到幾個月前面試的心得感想,想著最近正好是畢業求職旺季,整理一下供有需要的人及未來的自己參考。(註:這份經驗可能比較適用於建築領域,僅自身經驗)
Thumbnail
首先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歲數讓你決定是否轉職,而且每個人在職場的機遇也都不同。以我為例,我也是在工作中漸漸地走上管理職這角色。 要說困不困難主要視"轉職"天平的2端有否匹配,跟年紀有關但不全然,何以如此說呢? 先談有否錄取? 轉職錄取後適應留得下來否? 20220729記
Thumbnail
首先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歲數讓你決定是否轉職,而且每個人在職場的機遇也都不同。以我為例,我也是在工作中漸漸地走上管理職這角色。 要說困不困難主要視"轉職"天平的2端有否匹配,跟年紀有關但不全然,何以如此說呢? 先談有否錄取? 轉職錄取後適應留得下來否? 20220729記
Thumbnail
最近我們家千綺設計正在進行實習生的線上面談,以及透過參與部分工作來評估哪些朋友的特質適合與我們一起合作。 我不太擅長面試,總覺得那種談話情境帶著不對等的地位。 所以我姑且把面談變成了訪談,好奇的想問問投遞實習生計畫的朋友們,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行業的。 似乎不一定有社群感? 聊天群算嗎?
Thumbnail
最近我們家千綺設計正在進行實習生的線上面談,以及透過參與部分工作來評估哪些朋友的特質適合與我們一起合作。 我不太擅長面試,總覺得那種談話情境帶著不對等的地位。 所以我姑且把面談變成了訪談,好奇的想問問投遞實習生計畫的朋友們,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行業的。 似乎不一定有社群感? 聊天群算嗎?
Thumbnail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Thumbnail
不論是新手設計師還是老鳥,在職涯道路總是會遇到撞牆期,特別在面對到「選擇職缺」、「選擇產業」與「選擇公司」時,還真的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環境,又加上準備作品集和等待面試的焦躁心情,心很累XD。畢竟每個選擇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可觀察幾個面向:
Thumbnail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Thumbnail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Thumbnail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發現,收收UI / UX發文的頻率與方向開始有點改變,過去我們每天提供資源、素材、文章給大家參考,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所找到的文章,從中有效率吸收與學習。 今天想換另一個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設計師的職位,在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發現,收收UI / UX發文的頻率與方向開始有點改變,過去我們每天提供資源、素材、文章給大家參考,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所找到的文章,從中有效率吸收與學習。 今天想換另一個角度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設計師的職位,在你心中的想像是什麼呢?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設計師總是扮演著新事物的創造者,解決食衣住行上的不便,但除了本身專業能力以外,心理素質卻很少被提及,足夠的勇氣不但可以面對低潮,更是前進的動力。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設計師總是扮演著新事物的創造者,解決食衣住行上的不便,但除了本身專業能力以外,心理素質卻很少被提及,足夠的勇氣不但可以面對低潮,更是前進的動力。
Thumbnail
如何成為UX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不論是對於想轉換跑道的社畜們還是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們。畢竟從名字上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從事的事情更是上山下海,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你有認真想過到底你適不適合,甚至在台灣你有沒有機會做到你想像的UX呢!
Thumbnail
如何成為UX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不論是對於想轉換跑道的社畜們還是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們。畢竟從名字上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從事的事情更是上山下海,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你有認真想過到底你適不適合,甚至在台灣你有沒有機會做到你想像的UX呢!
Thumbnail
最近進駐在好想工作室,經常被諮詢幾個關於職涯的問題,剛好最近也在因應公司的擴張做了蠻多的調整跟學習,覺得可以整理一些經驗跟想法分享出來: 如果有機會回到20歲告訴我自己一句話,我會說「請開始學習用投資的角度來審視你的每一個抉擇」
Thumbnail
最近進駐在好想工作室,經常被諮詢幾個關於職涯的問題,剛好最近也在因應公司的擴張做了蠻多的調整跟學習,覺得可以整理一些經驗跟想法分享出來: 如果有機會回到20歲告訴我自己一句話,我會說「請開始學習用投資的角度來審視你的每一個抉擇」
Thumbnail
在【產品經理職場談】 — 帶你認識互聯網產品經理 這篇文章中,我們聊到產品經理是一個非常要求綜合能力的崗位,隨便翻翻產品經理的崗位描述,要求具備用戶調研、需求管理、商業洞察、數據分析、團隊協作、文檔撰寫、懂基礎開發技術、會使用Axure原型工具……等能力。
Thumbnail
在【產品經理職場談】 — 帶你認識互聯網產品經理 這篇文章中,我們聊到產品經理是一個非常要求綜合能力的崗位,隨便翻翻產品經理的崗位描述,要求具備用戶調研、需求管理、商業洞察、數據分析、團隊協作、文檔撰寫、懂基礎開發技術、會使用Axure原型工具……等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