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整理想法的同時,找到幾個月前面試的心得感想,想著最近正好是畢業求職旺季,整理一下供有需要的人及未來的自己參考。
(註:這份經驗可能比較適用於建築領域,僅作參考,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北中南職場環境調性不一,位於主管職跟員工的階層看出去的角度不一樣,不論如何選擇一份工作還是要回歸本心,相信自己的選擇。)
這些日子收到很多人的鼓勵,從陌生人身上收到滿滿的正能量,希望也能傳遞給其他需要的人。每個人都是最棒的,即使最後失敗了也無妨,那些都是成長的養分,只要努力試過了,大家都是最優秀的!
準備到很焦慮的話,就先去散步走走吧。呼吸新鮮空氣,讓大自然安撫一下心靈。
一、面試前準備
(一)了解自身專長
「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覺得這是一開始可以思考的事情,不是所有建築系或室設系畢業的孩子都要進事務所,也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成為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有的同學在實習階段就發現這領域不適合自己,在畢業之後就轉換跑道,現在也是其他領域中的專業人才。所以如果還有餘裕的話,可以思考自己的性格與專長,因為這會影響選擇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我自己是在就學期間就發現對舊建築的興趣大過於現代建築,喜歡繪圖、撰寫報告、做模型大過於辦理行政流程,也因性格也比較內向,和人相處後之後需要較長的時間自我修復,故對需要一直加班、快節奏、與人交際的工作比較不擅長。
文資類別的工作相較之下比較符合我的性格,它的執行週期很長,大多是公部門的案子,需要繪圖技能也需要一些文書技巧。但即便是文資工作,又可分為「做歷史調查的文史團體」、「承接修復的設計事務所」、「修復現場的營造廠」、「政府單位約聘」等多種面向的工作,在轉職時我選擇都去投看看,因為都有一些興趣。
(二)了解公司特性
多虧這個資訊傳播方便且迅速的時代,我們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許多公司的資訊,不管是好是壞,都能讓我們初步掌握公司的性質。我當時參考的網站大約有以下幾個:
- 公司自營的媒體(如FB、IG、BLOG等):
可以看出這間公司平常會舉辦及參與哪些活動、設計理念、參與案件、得獎經歷……等,可以看看自己想執行的工作項目是否有包含在內,是了解公司最容易的途徑之一。
- 採購決標公告:
若公司較常承接公部門案件(文資基本上都是),可以參考採購網,看看過去公司都做哪些案子,自己是不是有興趣。若採購網不好用,我會直接GOOGLE「公司名稱+標案」,基本上都查得到。
- 建築天眼通:
是否曾有人發佈違反勞基法(如:超時加班、薪資給付有問題)、性騷擾、性侵害、老闆及員工個性……等貼文,作為初步的參考。
(我自己很在意粗體字的這些因素,身體跟心理的傷害是一輩子的,要復原是非常困難的,你受的所有傷害,不管身體或是心靈上的,你的主管、同事或老闆都不會幫你付醫藥費的。)
- 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雇主)查詢系統:
可以查詢是否有違反勞基法的歷史紀錄。
- 面試心得分享網站:
例如面試趣之類的網站,我個人比較少用,但如果有查到還是可以看看。
- 內部消息:
可以詢問相熟的人士,前輩、學長姊弟妹的實習、工讀或正職經驗,從中瞭解實際的工作內容等。被相熟的人介紹的工作不一定就比較好,還是要自己去判斷適不適合,不要傻傻什麼都不懂就答應進去,還礙於人情走不了。
(三)準備履歷
準備履歷大概是花我最多時間的一件事情,因應每間公司著重的性質不同,會做些微的調整,但內容大致有這些:
- 基本資料:
姓名、簡短的自我介紹、聯絡方式。
- 學經歷:
碩士、大學、高中(不一定要)或是其他相關的課程經歷。
- 工作經歷:
參與過的工作案件,如果可以稍微分類一下會很加分,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大家會挑大標題看。若與投遞的職位無關,我會選擇不放,此外我也會稍微敘述一下案件中擔任的角色及負責執行的內容。
- 社團經歷:
如果有參與系會、社團、團體活動之類的可以放,如果要放可以稍微敘述一下帶給你什麼樣的能力與經驗。
- 語言能力:
有些研究資料需要翻譯(例如外文文獻),可以視情況置入。
- 相關證照:
如果有技術證、職安衛、工地主任、品管人員之類的證照,可以一併列出。
- 軟體專長:
建議也是分門別類放一下,繪圖/3D/文書之類的。
- 作品集:
挑選幾個極具代表性且和投遞職位相關的,假設投新建案的公司,我可能會把revit專案、住宅設計的作品提到最前面,後面接室設的作品,文資類相關性比較低,我可能會選擇只放一個或者不放。此外,放的時候可以配一些關鍵字或說明,圖片解析度也要注意。
作品集及履歷內容編排完成後,我會去影印店影印成紙本,並挑選比較好的紙材,有質感的作品集在面試時是加分選項。此外,並不是所有面試官都會提前看過面試者的履歷,若有紙本的輔助,在面試當下可以有比較多的認識,面試者也比較不會緊張。
若對自己準備的履歷或作品集沒有自信,可以傳給朋友確認,讓他們提出一些疑問或需改善的地方,我個人得到的建議是「圖像化比文字好閱讀」,所以有些部分我就重新做圖,或改以照片替代。
此外,為了讓面試官可以更快速的翻閱我的作品集或出版品,我會將重要章節用書籤貼貼好,讓對方能快速翻閱。若有證書或成績證明單據之類的,我會以透明夾裝好供對方參閱,但要注意的是,面試並非正式入職,證書正本是不需要留給對方的,身分證件也是。(當然有些大公司會要對方留資料,這點要事先上網查好。)
(四)準備問題
面試是認識彼此的好機會,
事先準備好問題寫下來,面試時提問才不會緊張。我自己是看了這個
YOUTUBE頻道及
面試影片,結合過去工作經歷,再擬定出自己想問什麼問題,我比較常問的問題有以下幾點(問題因人而異):
- 公司的組織架構?
這個問題可以瞭解公司會怎麼分工合作,不論營造廠或是設計事務所都適用的問題。以執行公共工程為例,公司規模較大的營造廠,現場工作可能會分為好幾個人去處理,主任、品管、工程師、行政等人去分配工作量;若公司規模較小,這些工作可能都只交由一個人處理。
若是建築事務所,較大型的公司在建築師下面還會分組,由各個組長帶領組員工作,分工比較細,工作內容較單一;若是小型的公司,建築師下就直接對設計師,上下級關係單純,但工作任務相對比較繁雜。
故瞭解公司組織,也可以看出一間公司的營運狀態,也可看出是否有前輩或資源能夠帶領新人。
- 入職之後會被分到哪個案場?或是會被分配到哪種類型的工作?
藉由面試前準備,可以瞭解到公司目前都承接什麼案子,而詢問之後可以比較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麼內容,對方也會知道你對公司有初步的瞭解,在做職位評估時,雙方都會比較知道適不適合。
- 其他跟職位相關的問題?
面試某間公司時,職務上有說明需外派,我以為是要長期駐派在外縣市,但實際上是比較像出差性質,臨時支援其他分部的工作項目而已。外派駐點跟出差差蠻多的,若有什麼疑問,在入職前問清楚很重要。
- 公司對這個職位的期待及目標?
每個職位期許培育的人才都不一樣,有些主管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整體的職涯發展,有些公司則連自己未來的經營方針都弄不清楚,可以藉這個提問去思考是不是跟自己的規劃是一樣的。
(五)準備服裝
相較於其他準備,我個人認為準備服裝是最容易的,妝髮整齊,衣著正式即可,若著西裝襯衫,衣物要熨平。外在是給人的第一印象,若穿著邋遢不正式,會讓人覺得你不專業。裝物品的包包也可以篩選一下,不要拿紙袋或塑膠購物袋裝,除了不美觀外,還可能會有在路途損壞的風險。(還真的會有面試官注意這種細節)
二、面試時觀察
(一)公司環境的觀察
面試時,我通常會提早二十分鐘到,給自己一個比較充裕的時間調整狀態,檢查服儀及建立信心。花十分鐘會摸索一下周遭環境,交通是否通達?生活機能是否方便?大概在約定時間前十分鐘才進辦公室,避免過度提早,除了對方有可能還在會議無法接待,同時還增添自己的緊張程度。
辦公室由小窺大,環境乾不乾淨、廁所的使用條件、有沒有茶水間、座位布局、通風採光……等,會完全看出一間公司的性格。思考一下這是你要待八小時的工作環境,如果大熱天不能開空調、廁所充滿異味、辦公室充滿粉塵、置物空間雜亂堆疊,估計公司營運狀態也不會太好,連基本的環境都照顧不好,怎麼可能做得出好設計/好工程呢?
此外,辦公室的布局也會影響到員工之間的氛圍,傳統隔屏式的辦公空間隱私性好,卻也容易減少討論合作的機會。老闆的位置被安放在哪邊,員工一舉一動是否都會被監視?是否有公共日曆?這些都是可以觀察的細節。
(二)面試官談吐的儀態
由於我自己面試的大多是小公司,通常是老闆作為面試官,也因此對談當中,大概可以感受到對方的管理態度及面對事情的開放程度。我曾經碰過一位主管,當我在回答問題時,他並沒有耐心把話聽完,甚至誤解我的意思,這讓我感到非常困擾,也讓我思考是否要進這間公司,因為上下級對話不順暢時,容易造成資訊的漏接,嚴重一點會影響到案子的進展。也有的主管非常有耐心且大方,當我想多確認一些問題時也不會煩躁,反而是鼓勵我問清楚再做決定。從應答方面不僅是主管在評估面試者是否合適,同時也是面試者在思考主管的脾氣與治理方針是否和得來,這是一個雙向的觀察。
(三)薪資條件的確認
我認為這是我最不擅長的一個環節,但是也是面試時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千萬不要放棄任何一點自身權益。包含公司的上下班時間、是否打卡、加班及加班費是否按勞基法(很多公司沒有,嚴重一點的甚至會亂算,就是篤定員工礙於在業界發展,不會去檢舉)、本薪多少、薪資是否已含勞健保、薪資是否有含全勤獎金(有的公司會把全勤算在本薪裡,請假就沒有了)、是否需要輪班、是否需外派輪調、是否需自備工作工具、進修公司是否有補助……等。
相關問題非常多,但不要害怕去問,都符合勞基法的正規公司根本不會打馬虎眼,甚至可以從對方的應答觀察這間公司的制度是否完整,以及是否有良好的晉升制度。
而談薪資的方式,我依舊是看HR小姐的一些影片,裡面有介紹一些小技巧。我個人遇到的狀況大部分是對方會直接問希望待遇,我大多照實回答,若超出對方的預期,對方也會跟你說他們的預期。當然,這之間有碰到面試時薪資不如預期,但主管在面試後向公司極力爭取,讓人印象深刻也非常感動,但也有主管在面試時打包票說沒問題,絕對可以符合預期,最後並沒有給予相對應的待遇。
三、面試後省思
(一)Offer的選擇
有進入面試環節的公司後來都有拿到Offer,有的會在面試當下就希望能給予回覆,但礙於我是一個選擇障礙人,我都回覆請讓我思考幾天,並和對方討論最晚什麼時候給回覆。
面試完後,我會針對一些項目表列,去比較這些工作的細節,盡量客觀的做選擇。當時的評估表格我是按
這篇文章製作的,並因應工作性質做一些調整,也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二)面試表現回顧
每一次的面試及投履歷都是一次練習,熟能生巧,同時也要回想一下自己有哪裡做得很棒,或者哪裡可以再加強。我自己則是有以下幾點,在面試完才發現的情形:
- 沒有很清楚的自我介紹:
我以為面試官都有把我寄的履歷看完,實際上有的人真的忙到沒時間看,當時我沒反應過來,所以在一開始的自我介紹並沒有很完整的說明。
當時我是跨領域投履歷,工作內容落差有點大,沒有詳細的介紹反而讓對方不明白我自身的能力及經歷為何。
- 如何面對困境及如何解決、工作加班跟生活如何平衡?
每場面試都有這個問題,因為我都會問加班情形。我能理解必要時的加班,但受不了長期且每日常態加班。
問完這問題時,對方會反問我目前工作是否有加班情形,我回答後來很少,工作前一兩年加太多,後來身體變差連帶效率降低,工作進度也跟著出問題。大家就會問這之間的轉變跟調適是什麼?是透過方法的改變嗎?還是跟主管反應工作量的安排?主管通常會蠻想知道怎麼解決問題的,以及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
(三)感謝信件撰寫
面試後,我會寫感謝信謝謝對方給予機會,若是有不清楚的部分,我會再寫信件或電話做詢問。對方願意花時間面試是非常值得感謝的,畢竟主管們一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少一兩個小時辦事常常會換來延後下班的情形,即便最後沒有進到該公司,還是很感謝對方給予這個機會,讓我學到更多的經驗。
四、結語
打了這麼多字終於要結束了,想給自己的個掌聲。其實在面試之前,我非常緊張,很怕自己做不好。實際上面試時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只是彼此認識的一個過程,期間也有被面試官稱讚的經驗。
(面試過程讓我覺得我前老闆真的太好,手把手把我拉拔長大,雖然後來因為人生規劃沒有繼續待著,但還是很感謝他的栽培。)
前幾天看書時醍醐灌頂,所以現在開始寫一些字,來釐清「自己」這件事。有些時候我們總是想得很多,卻沒有執行,對於未來的不安定性使得我們恐懼及焦慮,甚至感到沮喪。
如果我想找到最佳辦法,必須先開始才行。
—— John C. Maxwell《精準成長》
萬事起頭難,祝福新鮮人跟轉職中的人們可以順利找到適合的工作,也祝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