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身心靈合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想要解釋一下關於身心靈合一,這不是什麼奇怪的空靈名詞,就在我們身上,每個人都有。

身-就是身體

心-心靈、內在感受、感覺

靈-意識、想法、腦袋裡的所有念想

這三個部分,在還沒有平衡前,其實他們是分開的。

舉例來說:嘴巴說右邊,但指左邊,其實內心很慌張(這種事我以前常有)

或是嘴巴說好,腦袋想著好煩,感覺很無奈。

我們有無數數不清的心口不一,你也可以在生活中留意起來,可能你想說生活中有很多無奈,但是每一次當你選擇三者一致,就又更靠近真實的自己一步,然後就少一些無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AreReturo/情緒治癒與身心靈的沙龍
1會員
14內容數
2022/03/17
我們眼前的物質世界,其實是你的內在狀態創造出來的。 你的內在狀態=感受=情緒,散發著這樣的頻率,然後才召喚到對頻的人事物。(同頻共振、物以類聚、吸引力法則) 也可以稱之為「因果」。 所以因果,因在你的想法、念想,果在情緒感受,對應你在的樓層。 -轉來轉去又回到這裡
Thumbnail
2022/03/17
我們眼前的物質世界,其實是你的內在狀態創造出來的。 你的內在狀態=感受=情緒,散發著這樣的頻率,然後才召喚到對頻的人事物。(同頻共振、物以類聚、吸引力法則) 也可以稱之為「因果」。 所以因果,因在你的想法、念想,果在情緒感受,對應你在的樓層。 -轉來轉去又回到這裡
Thumbnail
2022/03/17
有一位媽媽到了5點總要趕回家煮飯給孩子吃,我建議她偷懶一天,說今天來不及,說不定孩子也想吃別的,她說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只會吃泡麵,我說泡麵也沒關係啊,我也會吃泡麵,她回說不行。 為什麼不行?
Thumbnail
2022/03/17
有一位媽媽到了5點總要趕回家煮飯給孩子吃,我建議她偷懶一天,說今天來不及,說不定孩子也想吃別的,她說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只會吃泡麵,我說泡麵也沒關係啊,我也會吃泡麵,她回說不行。 為什麼不行?
Thumbnail
2022/03/17
能量=氣=氣脈=光=光譜=脈輪 這是最近恍然大悟的事之一。 我最近接觸精油,另一件事就是經文,兩件不相關的事,卻幫助我通了上面的等號。 我讀經的時候感受到氣.能量-從頭頂流進身體,不同的經文有不同的流動。心經在心輪的流動平穩又大,老公讀藥師佛經時是從頭頂轉進來往下流出,然後文殊菩薩咒是帶點跳動的。
Thumbnail
2022/03/17
能量=氣=氣脈=光=光譜=脈輪 這是最近恍然大悟的事之一。 我最近接觸精油,另一件事就是經文,兩件不相關的事,卻幫助我通了上面的等號。 我讀經的時候感受到氣.能量-從頭頂流進身體,不同的經文有不同的流動。心經在心輪的流動平穩又大,老公讀藥師佛經時是從頭頂轉進來往下流出,然後文殊菩薩咒是帶點跳動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你認為自己是誰?作者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自己是他們在頭腦中持有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Thumbnail
你認為自己是誰?作者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自己是他們在頭腦中持有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Thumbnail
ge 常常在關係裡,我們會放大自己的情緒又或是對方的重要性,彷彿自身的喜怒哀樂都全然是受到對方的牽引,卻忽略了在某個時間點之前,其實我們各自都是在自己小宇宙,未曾相識也無喜悲相隨。 很難去描述這是什麼情緒,基本上道理都懂,也不想在這種時刻為難彼此,但卻又感到身心不適,在感覺無法透氣的低潮之下,找了個
Thumbnail
ge 常常在關係裡,我們會放大自己的情緒又或是對方的重要性,彷彿自身的喜怒哀樂都全然是受到對方的牽引,卻忽略了在某個時間點之前,其實我們各自都是在自己小宇宙,未曾相識也無喜悲相隨。 很難去描述這是什麼情緒,基本上道理都懂,也不想在這種時刻為難彼此,但卻又感到身心不適,在感覺無法透氣的低潮之下,找了個
Thumbnail
是的,每個人都有靈性,靈性是一個名詞,是一個支撐肉體的存在能量。 靈性神秘嗎?它不神秘,它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所有作為的驅動力,就像電器需要電來驅動一樣,你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 除了人的身體記憶與本能反應之外,大多我們突然想通一些事情、或有創意的想法時,就是靈感或稱為第六感。 人們可能會說:講靈性
Thumbnail
是的,每個人都有靈性,靈性是一個名詞,是一個支撐肉體的存在能量。 靈性神秘嗎?它不神秘,它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所有作為的驅動力,就像電器需要電來驅動一樣,你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 除了人的身體記憶與本能反應之外,大多我們突然想通一些事情、或有創意的想法時,就是靈感或稱為第六感。 人們可能會說:講靈性
Thumbnail
我們的內心存在著不同的面向,心靈的運作其實是複雜的,除了潛意識裡各種的感受與情緒,還有累世的人格意識。 累世的人格意識在那一世結束後,意識並不會消失,會回歸到本靈的一體之中,也就是壓縮在我們的潛意識資料庫。
Thumbnail
我們的內心存在著不同的面向,心靈的運作其實是複雜的,除了潛意識裡各種的感受與情緒,還有累世的人格意識。 累世的人格意識在那一世結束後,意識並不會消失,會回歸到本靈的一體之中,也就是壓縮在我們的潛意識資料庫。
Thumbnail
我們 永遠不可能完全的了解一個人 包含自己 我們的反應 在可理解的範圍裡 能夠體會到開心、受挫、期待、悲傷…等種種的反應 但超出一定限度的距離 就是探索未知的時候 所以當一個人處在未知的狀態 用自己的已知去認識他人或自己的未知 所得到的結果總是徒勞無功 人似乎比較像一種複合體 會有個單位錯覺
Thumbnail
我們 永遠不可能完全的了解一個人 包含自己 我們的反應 在可理解的範圍裡 能夠體會到開心、受挫、期待、悲傷…等種種的反應 但超出一定限度的距離 就是探索未知的時候 所以當一個人處在未知的狀態 用自己的已知去認識他人或自己的未知 所得到的結果總是徒勞無功 人似乎比較像一種複合體 會有個單位錯覺
Thumbnail
今天想要解釋一下關於身心靈合一,這不是什麼奇怪的空靈名詞,就在我們身上,每個人都有。 身-就是身體 心-心靈、內在感受、感覺 靈-意識、想法、腦袋裡的所有念想 這三個部分,在還沒有平衡前,其實他們是分開的。 舉例來說:嘴巴說右邊,但指左邊,其實內心很慌張(這種事我以前常有)
Thumbnail
今天想要解釋一下關於身心靈合一,這不是什麼奇怪的空靈名詞,就在我們身上,每個人都有。 身-就是身體 心-心靈、內在感受、感覺 靈-意識、想法、腦袋裡的所有念想 這三個部分,在還沒有平衡前,其實他們是分開的。 舉例來說:嘴巴說右邊,但指左邊,其實內心很慌張(這種事我以前常有)
Thumbnail
靈魂、大腦、自由,這三個應該算是研討會結束後的提問裡最常出現的三大關鍵熱詞。其向前看去,最常與之的連結大致上又可分為主體「說、想、是、否、論」以及「覺得」或者「認為」。 這個覺得和認為其實都只是表達出部份主體知覺(perceive)所感受分析出的覺察之一,而各式覺察的綜合體構成我們的「知覺意識」,和
Thumbnail
靈魂、大腦、自由,這三個應該算是研討會結束後的提問裡最常出現的三大關鍵熱詞。其向前看去,最常與之的連結大致上又可分為主體「說、想、是、否、論」以及「覺得」或者「認為」。 這個覺得和認為其實都只是表達出部份主體知覺(perceive)所感受分析出的覺察之一,而各式覺察的綜合體構成我們的「知覺意識」,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