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英式中文,你的生活也被韓式中文充斥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台灣現在有不少工作環境習慣中英夾雜,口語溝通也許可以比較隨性,但若沒有特別注意,很容易在撰寫中文文章時,出現「英文式思考」的語句,最常出現的例子便是「更好地理解」(better understand),若不懂英文的人乍看之下可能會疑惑什麼叫做更好理解,中文更好的說法可以是「更清楚了解」、「更容易理解」等,會根據當下的語境去選擇用字。

不過今天的重點不是英文,而是「韓式中文」,在韓流文化持續席捲全球的今日,不僅訊息傳播快速的媒體圈受到影響,做為讀者的你我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這樣的表達方式,以下就以最近收到的新聞稿為例,而你可能在日常文章閱讀或是社群媒體上就有看過。

透過去年底公開的戲劇和電影,公開了什麼?

主詞再搭配上「透過XXX,進一步鞏固其地位」,其實不管在中、韓、英文裡面都有這樣的說法,表示經由某種方法手段,或是借助某樣物品,去達成某個目標。

然而「公開的」翻譯出自於韓文 공개한 ,在討論影劇內容時,應翻譯為「上線」、「播出」才是比較道地且貼切的說法,中文的公開是用於「公開」討論、「公開」播放,來描述開放、人人皆可見的意思。

通過演員的演技,是要鑿洞嗎

收到的中文譯文寫到:某某戲劇將通過某某演員的演技,與觀眾見面。

首先,如上一段講到,不管是「通過」或是「透過」,其實都有其他語言的影子,在英文是 Through... / By...,韓文則是用「로」來表達手段或是方法,然而,中文的「通過」只有「經過、通行」,或是經過表決而成立的意思;只有「透過」有「經由(某種手段)」的涵義,所以使用「通過」是完全不可行的。

再者,上述的說法雖然可以勉強解釋為擬人法,讓戲劇與觀眾見面,卻不是台灣慣用的表達方式,而是韓國的習慣說法,更遑論加上「透過某某演員的演技」,因為以中文的脈絡來解釋,戲劇應該就可以「直接與觀眾見面」了,因此比較理想的表達方式為「某某戲劇經某某演員的詮釋,將於X月X號於某某平台與觀眾相見」。

「取關」是?

在韓國掀起風波的《單身即地獄》主演宋智雅,因為種種爭議成為媒體焦點,新聞報導指出她原本在節目中配對成功的對象,也因此「取關」她。很多人在滑新聞時,可能會疑惑到底什麼是「取關」?

其實就是取消關注,我們可以理解礙於版面因素,選擇用縮寫的方式表達。然而關注這個詞,在台灣應該用「追蹤」(即英文的 Follow),「關注」的翻譯為對岸用語,因此如果真的記者要縮寫,也應該用「取追」比較合適(但個人覺得這樣並沒有比較清楚)。

韓式中文出現的原因:粉絲翻譯、機器翻譯,未確實在地化

韓流文化之所以可以快速傳播,強大的粉絲功不可沒,為了要第一手取得明星相關資訊,舉凡明星的社群貼文,韓國官方粉絲團公告,或是經紀公司聲明,都要第一時間翻譯,而大部分的粉絲均是自發性翻譯,有了基礎的韓文底子再借助翻譯軟體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翻譯,姑且不論是否100% 精準,因為翻譯的重點在於最快告訴大家發生什麼事。(以上是身為一個韓劇明星粉絲團團主的過來人經驗談)

上述的例子即便不經過調整,台灣中文的閱讀者都還是可以知道文句要表達的意思,也因此完全在地化就成為非必要選擇,然而當今天你是媒體記者,或是公司經營者在對外溝通,這樣的表達方式就不是很妥當,只會顯現出機器翻譯的影子,在地化的改寫和潤飾才更顯得專業。

同場加映:那些你可能看過的韓式中文詞語

音譯「歐巴」就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了,以下幾個韓式中文表達的詞語,幫大家翻譯翻譯:

  • 終映感想:最終集演員感想
  • 讀本照:韓國電視台和製作公司會釋出演員讀劇本的照片
  • 畫報:海報,就是明星到海外拍攝海報等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ndy @ 溫蒂穿著紅白拖 的沙龍
45會員
30內容數
<p>韓劇是個神奇的存在,愛的人很愛,不喜歡的人就不喜歡。透過溫蒂的眼睛,帶你看韓劇的世界,談談古裝劇的精緻和韓國文化的深度連結,聊聊現代劇如何針砭時事,同時創造出強大的韓流文化席捲亞洲,還有不定期主題韓劇推薦,幫助深度劇迷和入門觀眾挑選周末殺時間小品。</p>
2022/11/24
也許我們真的不用說要從這裡學到什麼人生經驗,而是默默覺得幸運生活中還有這麼一個撒糖的作品,至少看劇的時候感到幸福,甚至令人相信愛情吧。
Thumbnail
2022/11/24
也許我們真的不用說要從這裡學到什麼人生經驗,而是默默覺得幸運生活中還有這麼一個撒糖的作品,至少看劇的時候感到幸福,甚至令人相信愛情吧。
Thumbnail
2022/09/01
韓國的狗血劇、復仇題材不少,但是播完至今一個月,仍讓我印象深刻的很少,《夏娃的醜聞》就是這麼一部作品,無論是復仇的動機、各個反派的設定、感情線的發展,還是女主角前後判若兩人的演技,都讓這部作品精彩不已。
Thumbnail
2022/09/01
韓國的狗血劇、復仇題材不少,但是播完至今一個月,仍讓我印象深刻的很少,《夏娃的醜聞》就是這麼一部作品,無論是復仇的動機、各個反派的設定、感情線的發展,還是女主角前後判若兩人的演技,都讓這部作品精彩不已。
Thumbnail
2022/05/08
前面聲勢平平,現在在韓國收視率爆高的《Again My Life》估計又可以把李準基的影視生涯推上高峰,雖然沒有社內相親的高甜劇情,也沒有《二十五,二十一》的熱血,不過重返過去跟惡人比惡的設定,會讓人一直想要追下去。
Thumbnail
2022/05/08
前面聲勢平平,現在在韓國收視率爆高的《Again My Life》估計又可以把李準基的影視生涯推上高峰,雖然沒有社內相親的高甜劇情,也沒有《二十五,二十一》的熱血,不過重返過去跟惡人比惡的設定,會讓人一直想要追下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別於中文書名所散發的危險氣息,原文使用的Dancing可說是暗示了書裡那些「譯聞」帶有的娛樂性,把幾則對翻譯官來說驚險萬分的當下,化作篇篇精采又發人省思的趣聞。
Thumbnail
有別於中文書名所散發的危險氣息,原文使用的Dancing可說是暗示了書裡那些「譯聞」帶有的娛樂性,把幾則對翻譯官來說驚險萬分的當下,化作篇篇精采又發人省思的趣聞。
Thumbnail
  可能是工作嗜好而對這方面比較敏感,最近十多年能深刻感受到台灣中文的牆烈變化。   語言變化大致上有兩類:內部自發性的演變、外部影響的改變。
Thumbnail
  可能是工作嗜好而對這方面比較敏感,最近十多年能深刻感受到台灣中文的牆烈變化。   語言變化大致上有兩類:內部自發性的演變、外部影響的改變。
Thumbnail
這是我最多學生有的疑惑, 大家常常在電視上、在日用品上、在youtube上、在超市裡 或多或少接觸得到韓文 可能是一部不經意開始看起的韓劇 可能是一首路過夜市攤販的韓文歌 可能是一個朋友旅行回來送的韓國零食 可能是一款最新出的韓國手遊on-line 在這種種的情況下,不禁會開始好奇起... 韓國?
Thumbnail
這是我最多學生有的疑惑, 大家常常在電視上、在日用品上、在youtube上、在超市裡 或多或少接觸得到韓文 可能是一部不經意開始看起的韓劇 可能是一首路過夜市攤販的韓文歌 可能是一個朋友旅行回來送的韓國零食 可能是一款最新出的韓國手遊on-line 在這種種的情況下,不禁會開始好奇起... 韓國?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在韓流文化持續席捲全球的今日,不僅訊息傳播快速的媒體圈受到影響,做為讀者的你我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這樣的表達方式,以下就以最近收到的新聞稿為例,而你可能在日常文章閱讀或是社群媒體上就有看過。
Thumbnail
在韓流文化持續席捲全球的今日,不僅訊息傳播快速的媒體圈受到影響,做為讀者的你我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這樣的表達方式,以下就以最近收到的新聞稿為例,而你可能在日常文章閱讀或是社群媒體上就有看過。
Thumbnail
有些人認為說話只要輕鬆順口就好,我們不也常常夾雜英文、日文甚至韓文在話語之中嗎?有必要對中國用語特別敏感嗎? 但其實謹慎審視中國用語並非針對或是有政治傾向,而是有些中國的詞彙會掩蓋、排擠台灣原有詞彙的意思。
Thumbnail
有些人認為說話只要輕鬆順口就好,我們不也常常夾雜英文、日文甚至韓文在話語之中嗎?有必要對中國用語特別敏感嗎? 但其實謹慎審視中國用語並非針對或是有政治傾向,而是有些中國的詞彙會掩蓋、排擠台灣原有詞彙的意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