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是個旅遊批發商,處在傳遞價值的環節,現在消費升級,碰到衝擊,應該朝哪個方向走?
答:這個問題很有共性,我想系統地回答一下。不管是旅遊還是零售,還是其他任何工業,批發商都是一個中間的傳遞價值環節。
你也可以用聽的😅
這波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傳遞價值環節的縮短。
過去的平均定倍率是4倍,1塊錢創造的東西,傳遞價值要3塊,最終消費者花4塊。現在互聯網來了,消費者可能花2塊就能買到了。那中間的批發商怎麼賺錢呢?
今天不管是旅遊批發商還是其他工業,很多人都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先不談具體的工業,我建議你先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你在這個工業的經驗全部帶走,跳出這個工業,站在上帝視角,重新俯視你的工業,把價值觀留下。什麼叫價值觀?價值觀就是你對這個工業固有的觀念,比如批發商是多重要的角色啊,旅遊這事兒最重要的是導遊啊等等。
你要把你的經驗帶走,把價值觀拋開,然後俯視整個工業,開始問自己幾個問題:
消費者在哪裡被坑了?
消費者如何能再省5塊錢?
消費者如何能在不多花錢的情況下享受更多的服務?等等。
然後你就會發現,這個地方是不合理的,那個地方是有問題的。
第一點
審視完之後,你再來看,這個工業在今天的互聯網之下要被重構了,那你應該干些什麼呢?你應該作為重構的那一方,重新衝回這個工業;而不是站在裡面,等着別人進來,然後說你們能無法不要進來,你們進來了我怎麼辦?你作為重構的一方重新衝進來,你才有轉型的機會。批發商作為因資訊不對稱而存在的商業型態,它還會存在很長時間,但利潤一定會越來越薄,這是工業和時代的趨勢。
在馬車進化到汽車的時候,如果你說,看來輪子很重要,我們在馬掌上裝輪子行不行?這純屬瞎想。你為什麼無法用汽車,是因為你有馬,你不想把馬扔掉。所以一定要先跳出來,扔掉價值觀,再重新衝回去。不僅是旅遊工業,每一個工業都應該是這樣。
第二點
如果你說我不想衝出去再衝回來,用顛覆的方式改變這個工業,我就想在原來的工業稍微幹得好一點點可不可以呢?我不想干一輩子,我還有五年退休,這五年之內我不死行不行?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如果你真的想這麼干,我建議你可以做一件事,我稱之為《通路服務化》。
什麼叫《通路服務化》?批發商也好,零售商也好,都屬於通路。過去通路所賺的錢主要來自於價差,來自於資訊不對稱。你說不是呀,我也有運輸,我也有服務啊,如果你這麼認為,很好,你試試干一件事,就是用從上一級代理商拿產品的價格直接給到下一級,一分錢不加,然後把你的服務單拿出來賣,看看人家買不買。
這個測試非常重要,會讓你明白一件事情,你過去賺的錢到底是因為資訊不對稱還是因為你的服務。過去很多人拼命給自己解譯,說差價是兌現服務的方式,那你試一試,從上到下不加價,只賣服務,如果別人願意買你的服務,那你就有價值,你不會被幹掉,你會活得很好。
我舉個例子,有一家公司叫做Costco,在美國非常有名。每次我去美國,都要去Costco買很多東西,特別便宜,它的價格不允許超過毛利的14%,為什麼呢?
難道它不想賺錢嗎?它的型態是靠會員費來盈利的,一個普通會員一年收60美元,進階會員120美元,買會員就是買一個資格可以在Costco裡面買東西。它之所以能夠14%,甚至12%,甚至9%,是因為它的商品幾乎是零毛利,拿貨多少錢我就賣多少錢,但是你想擁有這個低價購買的權利,你買我的服務。那消費者願不願買呢?消費者評估之後發現,買得越多越省錢,可能稍微多買幾樣東西會員費就回來了。
如果你賺的是會員的服務費,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你跟你的用戶之間立刻就變成激勵相融了,什麼意思?你和消費者的利益完全一致。你不會永遠在想,我怎麼把東西賣貴來賺錢,消費者永遠希望你把東西賣便宜,你們倆之間是矛盾的;而你一旦收了服務費,你的價格必須是市場最便宜的,你的服務才真正有價值,否則都是你自以為的,你賺的錢還是資訊不對稱,只不過你自己安慰自己,我提供了服務而已。
類似地,我很多朋友在外企有很高職位,聽說我在做咨詢,我的咨詢還比對貴,有時候他們也在想,“現在也有很多人來問我問題,那我也出來干咨詢好不好?”我說可以啊,我給你個建議,你先不要從微軟、谷歌離開,很多人來找你咨詢,你試試收他們錢,看有沒有人願意付費。如果你發現,過去天天有人找你,現在卻一個都不來了,那是因為過去你免費,你要認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創造價值。
小結
所以通路服務化,這是一場硬仗,你如果不想跳出來,再顛覆式地改變,那你就要把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