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貨、場在網路行銷世界一樣重要
在零售行業中常提到的「人貨場」其實在網路無國界的行銷世界也是一樣。
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商業模式如何改變,這三項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人貨場」三者的解讀是:
選對的人▶️外部對的消費受眾,內部對的工作團隊
選對的貨▶️適合的風格+品類+價格波段+時間波段
在對的場▶️適合的行銷手段,對的銷售工具,客戶進站前、購買中、考慮期、售後的各個階段,達到銷售績效的最佳狀態。
不難發現,在不同的市場時期,「人貨場」這三者的關係,是隨時在變化的。
例如,在沒有任何競爭者的時期「貨」毫無疑問是第一位的,當時需求大於供應,任何產品都能很容易地被賣出。
台灣人看到別人賣的東西有商機就會一窩蜂的跟風,當供應極大豐富後,「場」就占據了核心位置,唯有用對行銷工具爭取到極大曝光量的品牌,才能在商品汪洋大海中脫穎而出,占據優勢,
#到這裡比的就是你口袋的深度了。
在17年來的網路電商沈浮中,可以說是跟著時代一直被上沖下洗,應變能力不夠快,不能快速的適應變化,就等著被浪潮沖退場,不知道下個月會發生什麼事,是這個產業的常態,不知道下一個風口在哪裡,是一種對職業生命的賭注。
◼️人:人們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小眾化、個性化,小眾一點都不小
這其實也是網路行銷的核心,用盡各種方法貼近消費者的內心需求,在任何場景下數據演算分析向消費者推送他們想要的資訊。
◼️貨:C2B定製化生產模式
以往企業奉行的商業法則是:大量生產+大宗銷售+大品牌+大物流,為的就是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削價競爭。如今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升,價格已經不再是消費者購物時考慮的第一位要素了。
大眾化消費時代進入到小眾化消費。商品將趨於個性化,並被賦予更多的情感交流。要如何賦予商品更多價值,包裝顯得格外重要。消費者消費的不再是物質上的需要,甚至更願意花錢在精神上的滿足。
◼️場:消費場景無處不在
只要有螢幕和網路的地方,商品的交易都能達成。
但是在有限的資源跟人力底下,你該如何選擇銷售場域通路佈局的先後順序呢?
我通常會選擇能先讓我活下來的方法,8分力氣直接銷售,2分力氣做品牌建立,優點是我能確認我的商品是能符合市場需求,再來一步步佈局建立品牌,把我的網越補越密。才不致於經歷了好長一段建立品牌的路徑,最後發現這個商品根本就沒有商業價值。另一種說法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你現在的銷售手段,不同的人事物要用不同的品牌策略,即使是相同品類的商品,也會因為「人」要選擇不同的戰場及策略。
每個產業都是從0開始,策略方法都不一樣,無法套用
但是相同的是,不放棄、積極、同理的工作態度
每次都以新手的角度看待新的挑戰,才能用著新手的熱情對待每一次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