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春節回老家,路過,有機會走近了的旅遊企業集團。
今年一整年接觸了不少中大型的地方文旅企業,這還是第一次。
這位旅遊集團的老總從事旅遊產業已經有30年,經歷過好幾個周期,基本見過這個產業的起起伏伏。
我從這些60年代的旅遊創業者身上,明顯感受到一種共同的氣質,創業多年、多有成就,退休之前、還有抱負。
01.經營方式:平台+細分品牌
文旅集團的經營方式是集團化平台+細分品牌,比如老年群體(老玩童旅游俱樂部)、研學市場(行知研學)、企業用戶...,我參觀他們辦公室的時候,看到的不同業務都是相互獨立的分開辦公。
未來的旅行社應該朝旅行生活綜合服務商方向發展,經營管理上應該以獨立細分品牌,平台和總部提供職能上的支援,業務要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
這點和我新旅遊觀念裡提出的旅行社未來百花齊放的“小而美”格局,有一些共識。
02.中大型文旅公司的普遍挑戰
疫情讓過去的中大型旅游企業都在面臨較大的挑戰,這是今年看到的普遍難題,過去員工30人以上、中型地方旅遊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成本降不下來。
同時需要面對新的轉型問題:“新旅游”趨勢下的獲客經營能力,具體來說就是缺少產品策畫、營銷表達兩種能力,具備這兩種能力的人才還都不在今天的旅游業。
所以我們常常看見一些沒做過旅行的人來創業,這塊確實做的很好,我們看過一家新公司,他們幾個人第一次創業,產品思維和表達能力放在現在已經非常領先,今天的幾個新旅游公司的創始背景也很少從旅遊業出來的。
過去旅行社的優勢在資源和服務,人才的能力模型在通路和OP計調,但是資源只有得到“放大”才是優勢,看不見的優勢不是優勢。
他告訴我:未來旅行社招聘人才除了計調作業型,基本不招有旅遊從業背景的了。
03.人生只有一件事
這些60年代的產業前輩給我的一個非常直接的感受:人生只有一件事。
一個人從畢業到工作到最終選取從事一項事業,職業生涯裡的三四十年都放在一個產業,對每個人的人生來說都是一個重要決定。
什麼可以支撐一件事永遠激情地干上三四十年?
每個人剛剛進入一個產業的時候,都要面臨立足社會的生存壓力,需要從工作中尋求生活、站穩腳跟、養家糊口,這是一份工作必須需要的給予。
但是長期來看,一件事如果真的喜歡、熱愛、激情、持續地幹下去,選取的背后一定是生活方式,也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幹什麼、要幹什麼、什麼幹的出彩,什麼幹的快樂。
這個前提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從而選取這樣的生活方式,設計自己的人生型態,最終走在自己選取的道路上。
也只有長期專注地做一件事,才能抵御當下經歷的產業周期。
今天任何產業的生存發展競爭都不會少,認真尚無法確定成功,不專注則幾乎注定失敗。
大部分普通人都需要花很多時間,走過很多路徑,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業,厲害的人可能在少年時代就意識到自己的一生用來做什麼,普通人則要經過多次的掙扎和反覆,尤其是那些進入社會前一無所有的人,這既是“命”也是"運”,因為短期的運氣是運氣,長期的運氣都是自己創造的。
人生只有一件事,既要尋求生活也要搜尋人生,早點想明白,可以少走彎路。
除了30年從事旅遊以外,還能堅持跑馬拉松,這大概就是他長期選取的生活方式。
像一樣旅遊從事多年的人還有很多,每個能把旅遊做一輩子的人,既是尋求生活也是搜尋人生。
他們就是我們,我們也是他們。-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