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職場紅利消失,職場中什麼樣的人才能活得好?

2022/01/2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也可以用聽的😀
前段時間在大陸聽到一個段子,現在互聯網職業圈中大部分人的發展路徑大概是這樣的:“一年做專員,3年升經理,5年當主管,7年成總監,10年創業去”。
玩笑之餘,卻說出了目前大部分職場年齡在5-10年人的生存狀態,一方面從人生階段上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已經開始結婚生娃、掙錢養家,和剛出校園1-2年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個人發展擁有無限可能相比,這個時候的心態和思考都成熟和現實了很多。
前幾年的外賣大戰、O2O大戰、在線旅遊大戰都給願意拼搏的年輕人提供了極好的職業環境和發展紅利,但這種機遇不是年年都有,我所在的旅遊行業,從2017年開始就不止一次的聽到“裁員”“優化”縮減HeadCount”和“人效”這樣不斷要求提高經營效率和平衡企業支出的詞彙了。
對應到個人的發展,確實出現了擁有5年10年甚至15年職業經歷的人,在今天沒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和滿意的收入,那些目前還在大廠裡擁有一份不錯職位的人,也開始變得謹小慎微不敢放錯,當擁有孩子和家庭以後,所有的思考就不再僅僅是個人。
今年以來明顯的感受是當下的職業環境出現了一個極端:綜合能力較為一般的人,投出去的簡歷幾乎都沒聲音或者沒什麼好的Offer待遇,而在某個領域綜合能力比較突出的人,會有大量的工作機會主動找上來,反而會陷入選擇糾結,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大量能力平均的人才幾乎很難在未來獲得職場選擇權。
沒有選擇權的人生是無奈的,尤其在30歲以後的家庭壓力和個人理想之間如果不能以自己相對滿意的方式來選擇工作和生活,會大大影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質。

未來,如何在職業發展中,能夠擁有自己的選擇權並且一直活的比較好?

01今天的職業環境都怪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不得不承認,今天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超過了任何人學習和接收的速度。
每天都有“新事物”不斷出現,並改變和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這已經不是某一代人發自感嘆“我們老了”,而是所有人的普遍共識,我們都將落後於這個時代。
對應到職業上,今天適用的技術、機會和模式,未來都會發生改變,而且新技術迭代的速度將會越來越快。
之所以擁有5年10年工作經歷的人會變得更加焦慮,因為在新事物面前,過往經驗不一定完全是優勢,反而因為年輕會擁有很好的學習運用能力以及對於企業更好的性價比。
不只是個人在快速變化中顯得焦慮和不適應,企業也是,2019/9月份我們就看到世界知名的旅遊集團Thomas cook突然宣布破產,留下的是97架飛機,2926家店鋪和21940名員工以及背後的家庭。
只有不斷學習和保持好奇,才能讓我們“落後的慢一點”。

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帶來行業和工作機會的變化

今天的職業環境,已經完全不同於上一代人,可以一份工作一個行業幹一輩子。
我認識的朋友中就有換了好幾份工作,可能行業差異性還很明顯,當然不是不想長期留在一個行業,是工作5年以後滿足他的理想選擇,真的不再多。
我有一個預判,未來的職業選擇,每個人不將是服務於一家企業,企業也不會和每一位員工簽訂長期的錄用合同,這就需要保持自己適應時代的存活能力。
對應到旅遊行業,當你到了40歲以後,一部分人的職業選擇很可能是“無工可打”。

02未來什麼樣的人才會活得好

從單點能力到產業思維

過去我們很習慣紮根一個行業深入一個領域練好一種能力,比如做業務的一直關注業務,對技術思維和產品能力以及市場、行銷和用戶並不會太多關注和積累,對應到具體的能力就是不會文案、不會調研、不會產品、不會推廣。
但是今天不錯的職業機會,都在要求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來保證你能負責一個部門或項目的整體運營,而不是某一項具體的單點工作,從點到面的能力要求,需要你懂商務、了解一個行業、需要你會基礎的技術思維和產品能力。
單從運營角度,需要你知曉用戶運營、內容運營、流量運營等等。對應到其他崗位的要求也是一樣,你是UI,同樣需要理解業務和市場,你是產品經理,同業需要理解用戶和行業,多元的綜合思維成為對高階人才的普遍要求,來保證短時間內你能快速理解一個行業並接手一個項目的整體經營。
產業思維需要我們打破既有工作崗位的局限,有意識的走出舒適區去多了解一些工作的上下游,在現今的職業生態中,沒有任何人是一直穩定的,需要我們理解產品和用戶,了解市場和營銷,接觸行業和供應鏈,從產品、通路和營銷上都要不斷的學習和觀察,只在行業鏈條中熟悉一個點的人,適應能力和發展空間一定是受限的。
同樣,我們還要不斷積累對於商業的認知和理解,對於流量,對於用戶,對於品牌,對於市場,對於管理的理解都不是憑空得來,需要日常有意識的積累和總結,擁有更好的發展的人,首先是能理解商業的人

從做事到會做事

在我的工作經歷中,我深刻的感受過擁有不同思維和方法論的人處理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思考水平和結果的巨大差異。
比如你問他這件事為什麼要做?對方的回答很不清楚,沒有搞清為什麼做的人,事情的效果一定不會好,因為缺少方向。
比如你問他這件事最終目標是什麼?對方回答還沒有定好,沒有確定量化目標的人,最終的結果好壞都無法衡量。
比如你見過那些十分辛苦感動自己的人,他們只有動作過程的辛苦,在業績結果上總是缺少直接的體現。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職場中99%的人都不會做事,體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做和要做成什麼樣。
比如一個負責銷售渠道對接的同事對工作的了解,就是把手中的海報做完了不斷發給通路的銷售就可以了,但是擁有結果思維的人,需要考慮的是,他提供的產品海報和文案是否清晰,銷售是否看的懂,看懂了是否會轉給用戶和朋友圈,用戶看到是是否有興趣,有興趣了是否會諮詢,諮詢了銷售是否能解答,整體的諮詢下單付款路徑是否通暢,渠道通路對接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產品的營銷、諮詢和付款更加高效,而不只是把廣告發出去。
比如如果你有面試的經歷,在第一次的面試中,很多企業HR在面試之前會讓應聘者填一份表格,上面會有很多的信息,具體到你的學歷、上一份工作、家庭信息、父母聯繫方式等等,我就非常好奇在連基礎的面談都沒有開始的情況下,企業為什麼要知道面試者的家庭信息和父母聯繫方式,而初面需要的基礎信息其實簡歷中已經有了,大部分的結果通常是初面如果不過,面試者留給了企業這份沒有用途的表格,我有一次問一位HR,得到的回答是“我們一直是這樣的”,顯然這個流程該優化,她也不知道每天都在重複的這個工作為什麼要做。
同樣定義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曾經就有過花大量的精力在說一件事情怎麼做,而上級的角度總是把我拉回“為什麼做?”,他要確保我對事情的理解是對的,只有真正想清楚了一件事情的完整邏輯,才有開始做它的必要,所謂先問目的再做推演,才能把事情真正做透。
我們在表達一件事情時,觀點要經得住他人的挑戰和連續發問,只有經受住靈魂拷問、無懈可擊,才算把一件事情真正想清楚,想清楚是做明白的前提。

只有那些衝著結果出發的,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 從打工到以創業的心態來打工
創業是一個人長期積累的集中變現,無論你的心智、能力、人脈、資源、對商業的理解、經營和管理的能力都達到了一個較為綜合的水平。
而今天的“創業”其實變成了一種常態,你在一家公司負責一個部門一個項目本身就是一次創業,都需要為最終的結果買單,只不過這個責任是無限還是有限,你在職場中為了晉升更高的職位,挑戰更好的收入更高的責任,也是個人長期積累的集中變現決定你是否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
創業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打工也是,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開的人,在職場中都不會太出色,5天8小時換不來比別人更快的成長速度和對一個行業的深入了解。
用對自己負有無限責任的創業心態來打工,會成為企業最想要的人。
  • 從習慣穩定到擁抱不確定
我們當然喜歡穩定和確定,但是在一個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世界,守著自己的確定性是非常危險的。
沒有人可以說他將一直留在一個行業,做著同一份崗位過完這輩子,我們每個人都要藉假修真,工作會變、崗位會變、公司會變、甚至行業也會變,但自己經過長期修煉和積累留下的能力和思維是真實且確定的,只有積累好了自己,才有應對外界變化的能力。
如果你現在有著一份體面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不要享受這份確定,因為持續多久一定是時間問題,仍然需要你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和持續學習的心態。
同時廣結善緣,埋下希望和未來可能的種子,這可能需要你積極幫助別人,為他人提供價值,保持和社會一定的觸點,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領域和重複的生活空間裡,增加好工作找到你的可能性。
也許你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好工作不是簡歷投來的。

03最後總結

今天的職場環境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當你到了40歲以後,一部分人的職業選擇很可能是“無工可打”。
對應相反的一面,永遠有企業在需要人才,不過對於人才的定義,已經需要從單點能力突破到產業的綜合思維,從做事到真正地學會做事、拿到結果,從給企業打工到以創業的心態帶打工,從理解自己到理解商業,從習慣穩定到積極擁抱不確定。
未來,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擁有一份好工作,不要簡單的認為運氣、人生開掛,雲淡風輕背後一定是長期積累、厚積薄發。
身處變化的時代,我們都要時刻準備、持續奔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新旅遊/K社長
新旅遊/K社長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