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汽車文化的瑞士人 - 上路爭取路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行車車臨界量」該運動源於1992年的美國舊金山,至今全球已有300多個城市共襄盛舉,旨在集合自行車騎士的力量,使路上的自行車數目達到一定臨界值後,集體出發,迫使汽車駕駛禮讓單車。在瑞士的規模也愈來愈大,最後終於在2021年六月底,達成癱瘓蘇黎世市區交通的目的。

瑞士的城市規模較小,最大城蘇黎世約只有40萬人的人口。這場抗議完全由群眾自主參與,大家「約好同一個時間一起騎自行車出門」,不受任何集會組織的規範。只是,當市區突然有1,000多台自行車同時上路,不只開車族憤怒,也讓主管單位相當頭痛。

蘇黎世火車站,疫情期間通勤人數明顯減少。 方常均 攝

蘇黎世火車站,疫情期間通勤人數明顯減少。 方常均 攝

最大城蘇黎世,將成友善自行車城市

面對「友善自行車」的市民呼籲,蘇黎世市政府歷經15小時激辯後,做出重大決議:議會以77票對30票,決議增加100多公里的自行車道,將蘇黎世打造成友善行人與單車的城市。

該決議包含四個面向:

  1. 汽車在市區內只能以時速30公里行駛。
  2. 取消所有的免費汽車停車格。
  3. 在市中心的老城區,直接取消所有汽車停車位,並且不再建置地下停車場以彌補地面上的停車位。
  4. 小型的鄰里社區改造成無車區,只容許特定的貨車與外車進入。

具有環保野心的綠黨議員更進一步要求:市區至少要有50公里無汽車道路,以滿足當地市民的迫切需要。

蘇黎世周邊衛星城,更早開辦

同為蘇黎世州的另一大城——溫特圖爾,是瑞士最早開始重視單車騎士路權、也是全瑞士最適合騎乘自行車的城市。市內具有標示完整、清楚的自行車道,總長度超過175公里;從市區任何一個地方騎自行車出發,都能輕鬆在15分鐘內抵達市中心。

除了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停車的便利度也影響騎乘人數。城市中便於騎士的公共設施更推進人們騎乘自行車的意願。

騎乘單車,仍是蘇黎世都市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  方常均攝

騎乘單車,仍是蘇黎世都市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 方常均攝

疫情更促進人們重視健康

瑞士大眾運輸系統普及,疫情歷時兩年,企業與個人逐漸習慣居家辦公,這期間大眾運輸量僅剩疫情前的二分之一。

而整天在家工作的人,仍想利用休息時間出門透透氣,呼吸新鮮空氣,也活動筋骨;對愛運動的瑞士人來說,「自行車」完美扮演了這個休閒角色。自行車族人數增加,傳統自行車或與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銷售量都一再創新高。

儘管政府目前已解除居家工作令,但這兩年來因疫情而重新塑造的生活模式,已扎實成為瑞士職場的文化與瑞士生活。

環保刻不容緩,政治更加著力

2021公投《二氧化碳法》不如預期,有環境意識的團體也開始積極上街頭,督促政治人物重視自行車路權與環保議題。

本週瑞士社民黨與綠黨共同宣示,將在環保、減碳、減塑等議題上共同結盟。不管是國會殿堂中的議題、公投議題或是選舉規劃等,都將共同合作把環保透入人民實在的生活日常裡。人民能自主意識到現在行動對未來的重要性,才是救地球唯一的方式。

反省移動方式,從每日的生活中調整前進的步伐,是瑞士面對環保議題的積極行動。

原文出於 天下 未來城市: 大眾運輸減半,汽車讓位!瑞士自行車爭路權,汽車市區限速30公里|疫情城市預言2

騎乘單車,蘇黎世市民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份,有休閒減壓的效果。 方常均攝

騎乘單車,蘇黎世市民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份,有休閒減壓的效果。 方常均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常均的沙龍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方常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瑞士確實沒有一些台灣交流通與道路設計上的缺陷,但也確實存在著台灣沒有的交通問題。我認為不應該只看到國外好的一面,也應該要發現台灣相對於國外好的一面。
Thumbnail
瑞士確實沒有一些台灣交流通與道路設計上的缺陷,但也確實存在著台灣沒有的交通問題。我認為不應該只看到國外好的一面,也應該要發現台灣相對於國外好的一面。
Thumbnail
前言 現在YouBike普及化後,自行車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假設要去的地點沒有捷運站,距離上又不適合開車,就很適合騎自行車。自行車有眾多好處,例如價格親民,具有方便性,站點又多,是很方便的代步工具,但是在我們享受這項便利的設施時,你又是否想過在路上自行車有哪些潛在的風險呢? 我們平常在路上騎自行車會
Thumbnail
前言 現在YouBike普及化後,自行車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假設要去的地點沒有捷運站,距離上又不適合開車,就很適合騎自行車。自行車有眾多好處,例如價格親民,具有方便性,站點又多,是很方便的代步工具,但是在我們享受這項便利的設施時,你又是否想過在路上自行車有哪些潛在的風險呢? 我們平常在路上騎自行車會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自行車車臨界量」該運動源於1992年的美國舊金山,至今全球已有300多個城市共襄盛舉,旨在集合自行車騎士的力量,使路上的自行車數目達到一定臨界值後,集體出發,迫使汽車駕駛禮讓單車。在瑞士的規模也愈來愈大,最後終於在2021年六月底,達成癱瘓蘇黎世市區交通的目的。 最大城蘇黎世,將成友善自行車城市
Thumbnail
「自行車車臨界量」該運動源於1992年的美國舊金山,至今全球已有300多個城市共襄盛舉,旨在集合自行車騎士的力量,使路上的自行車數目達到一定臨界值後,集體出發,迫使汽車駕駛禮讓單車。在瑞士的規模也愈來愈大,最後終於在2021年六月底,達成癱瘓蘇黎世市區交通的目的。 最大城蘇黎世,將成友善自行車城市
Thumbnail
瑞士人普遍喜愛運動與戶外活動,加上環保風潮興起,改變移動方式減少碳排放,也已成為多數國民的共識。 將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已成當代潮流,以環保支持未來,疫情下為了避開通勤人潮,有的上班族也開始以單車代步,銀髮族也盛行單車旅行。瑞士漸漸竄起一股自行車風潮,疫情副作用之一。
Thumbnail
瑞士人普遍喜愛運動與戶外活動,加上環保風潮興起,改變移動方式減少碳排放,也已成為多數國民的共識。 將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已成當代潮流,以環保支持未來,疫情下為了避開通勤人潮,有的上班族也開始以單車代步,銀髮族也盛行單車旅行。瑞士漸漸竄起一股自行車風潮,疫情副作用之一。
Thumbnail
隨著新冠病毒在2月開始肆虐全球後,人們的都市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紐約地鐵115年來首次停止24小時營運、到世界各地出現的封路潮、又或是歐洲單車銷售量暴增引發大缺貨等。 以上這些案例都顯示出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地的大都會造成了劇烈的影響,所出現的新生活習慣也讓我們有些機會檢視都市的現狀,甚至窺探未來
Thumbnail
隨著新冠病毒在2月開始肆虐全球後,人們的都市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紐約地鐵115年來首次停止24小時營運、到世界各地出現的封路潮、又或是歐洲單車銷售量暴增引發大缺貨等。 以上這些案例都顯示出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地的大都會造成了劇烈的影響,所出現的新生活習慣也讓我們有些機會檢視都市的現狀,甚至窺探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