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背後你不知道行為心理學-為何候選人都愛前輩站台

2022/02/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似乎選舉又快到了,在我所居住的台中可以四處看到許多競選看板,而這些競選廣告都有個相似點,就是會看到許多政壇的前輩協助站台,有些政壇前輩可能是現職,也可能是已經退役的等等。
然而當我念頭一轉,選舉還有一項重點「政治理念」,也就是某個候選人為何會想從政,是否有政治上的抱負或是理念等等。我想從競選看板上找看看是否有關於理念的內容。但很可惜的,當我聚精會神花了約三分鐘上下掃描競選看板,卻完全找不到。
而且在我穿梭在台中市區所看到的競選看板,大多數都是政壇前輩站台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於是我內心幾個的疑問
  • 這樣的政壇站台競選看板真的有效果嗎?
  • 為何看不到政治抱負或是訴求呢?

競選也是種心理戰

在羅伯特經典著作「影響力」討論關於如何「說服」的一本書,其中一篇為「權威原理,也就是人性會特別容易相信專家的推薦或是代言的產品」
我們在電視上廣告可以見到許多名人都代言,然而儘管這些名人不一定是代言產品領域的專家,但是我們仍然特別容易相信,似乎在名人的加持之下,這項產品就掛上一個非常好的保證。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同樣的利用權威原理可以應用到更加廣泛,除了專家或是名人的推薦之外,其他用戶的推薦、認證等等都可以產生類似的效果。
當然在政治推薦上,透過政壇的前輩拉抬,加上政壇前輩的經歷或是職位又非常高,因為「領域相同」「職等深度」的關係會讓人更加容易相信某位候選人是適合某個位子的。
但如同前面名人代言產品,同樣存在的疑問就是,政壇前輩的推薦,就能代表這位候選人能夠在政治上有好的表現嗎?

重新校正投票的心態

「你想投下這一票的理由是什麼?」在真正投下選票之前不妨想想這個問題。無論心中真正的理由為何?
如果重新思考一次前面「權威原理」,有政壇前輩的推薦就能保證候選人就會做的好嗎?我們心中認為做的好的政治人物就會需要有政壇前輩推薦嗎?
以邏輯上來看,有沒有政壇前輩的推薦跟候選人之後的政治表現具有高度相關連性嗎?換個例子來看,可能你自己也會有過的經驗,就是某個朋友大力推薦的餐廳,自己親自品嚐過後反倒覺得言過其實。朋友的推薦只是一種「參考」,但不能代表自己品嚐完之後也會跟朋友一樣的高評價。
同樣在投票也是,無論是政壇前輩或是任何名人或是專家為某位候選人站台,這都只能當作「參考」,還是要回歸到我們如何「評斷政治人物表現的標準」,當然每個人的標準可能會不太一樣,不過重點依然是「不要讓權威理論而做出決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Hi 你好,我是Leon,我把自己的部落格取名為「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因為我喜歡嘗試許多新事物,把自己的人生作為一種實驗,所以把人生所見所聞所想,整理成文字,寫下實驗心得。 也許某天你會做跟我一樣類似的事情,做之前不妨參考我的實驗心得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